?

5個薄殼山核桃品種形態及營養成分的分析

2024-01-30 17:32趙喆王菲胡甜周春華
經濟林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營養物質結構

趙喆 王菲 胡甜 周春華

摘 要:【目的】明確各品種最適宜的采收期,初步篩選出經濟性狀優良、營養物質含量豐富的品種,為特定地區的果實采收和品種區域化推廣提供理論參考?!痉椒ā恳越K省揚州市寶應縣廣泛栽培種植的‘紹興‘波尼‘肖肖尼‘威奇塔和‘馬漢共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為研究對象。對經過緩慢生長期后的各品種定期采樣,觀察每次采樣后果實的橫縱切面結構,稱量果實的縱橫徑、鮮果和果仁質量,計算果形指數和出仁率,并對各品種完熟后的果實外觀形態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測定果仁發育過程中各品種內單寧、蛋白質、可溶性糖、維生素E 和纖維素的含量,對比分析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果實發育過程中形態及營養成分的變化?!窘Y果】在緩慢生長期之后,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都經歷了快速膨大期(35 ~ 40 d)、硬核期(30 ~ 40 d)和種仁成熟期(15 ~ 25 d)3 個階段。各品種的果實膨大期均在7 月下旬—9 月上旬,在這一時期‘馬漢果實的縱橫徑生長最快,增長比例分別達到67.59% 和96.14%;在硬核期,各品種果實的鮮果質量總體呈現出波動減小的變化趨勢;種仁成熟期,5 個品種的鮮果果形指數基本趨于穩定。在9 月26 日—10 月7 日間,各品種果實的外觀形態指標都達到各自的最大值。果實形狀大致可以劃分為狹倒卵狀的‘威奇塔和‘馬漢,近倒卵狀的‘肖肖尼和‘波尼以及近圓形的‘紹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品種成熟果實的外觀形態指標發現‘波尼的綜合得分最高?!ばつ峁试诔醪叫纬珊屯晔旌缶S生素E 含量顯著高于其他4 個品種,分別高出各品種平均值的39.57% 和15.69%;‘紹興果仁完熟后單寧含量較其他各品種的平均值低34.82%,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峁实牡鞍踪|含量在92.65 ~ 122.16 mg/g 間,在果仁發育的各時期都顯著高于其他品種?!窘Y論】5 個品種的薄殼山核桃在揚州寶應地區的最佳采收期應在9 月底—10 月初?!B興果仁適宜鮮食;‘肖肖尼的果仁在食品抗氧化方面有利用前景;‘波尼有助于被初選為高蛋白品種加以開發且其可作為當地優良品種培育的對象。

關鍵詞:薄殼山核桃;果實發育;營養物質;外觀形態;結構

中圖分類號:S6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8981(2023)03—0159—10

薄殼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 (Wangenh.) K.Koch,胡桃科山核桃屬落葉喬木,原產于北美洲,最初在美國和墨西哥北部廣泛栽培種植[1]。薄殼山核桃果仁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E、糖類、酚類等生物活性物質,日常食用對改善人體血脂、維持氧化與抗氧化之間的平衡等方面有一定的保健效用[2]。

薄殼山核桃品種眾多,目前在我國浙江、安徽、云南等多個地區都已經開展了相關的引種選育及區域化種植工作[3]。國內目前主要的嫁接引進品種有‘波尼‘肖肖尼‘威奇塔‘卡多和‘馬漢等,國產新品種則主要是浙江省的‘鼓樓和以地區命名的紹興、金華等[4]。由于薄殼山核桃進入豐產期時間長,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地形、氣候等環境因子差異大,導致不同地區間各品種的薄殼山核桃樹對環境的適應性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給不同地區開展薄殼山核桃的引種及良種選育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王藝穎等[5] 通過對湖南省4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果實形態和營養品質變化規律的研究得出該地‘波尼和‘馬漢的最佳采收期在10 月20 日左右,‘普茲列和‘威斯頓在9 月30 日前后采收為宜的結論。鄧立寶等[6] 通過對廣西地區6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品質特性和種植表現的分析發現‘Pawnee‘Shawnee和國產品種金華可作為該地優良品種的推廣對象。但是,在江蘇省內就不同薄殼山核桃品種外觀形態及營養成分的相關研究卻較為少見,地區適應性較強的優良品種還有待篩選。鑒于此,本研究以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栽培種植的‘紹興‘波尼‘肖肖尼‘威奇塔和‘馬漢共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為研究對象,分析各品種果實發育期外觀形態指標及營養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探究這5 個品種在當地的種植表現,以期明確各品種最適宜的采收時期,初步篩選出經濟性狀優良、營養物質含量豐富的品種,為當地的果實采收和品種區域化推廣提供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供試薄殼山核桃樣樹取材自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和悅園薄殼山核桃試驗點。試驗地年平均氣溫14.4 ℃,年平均降水量1 000 mm,空氣相對濕度為71%。

1.2 試驗材料

供試薄殼山核桃品種為‘紹興‘波尼‘肖肖尼‘威奇塔和‘馬漢。除‘紹興為浙江省林業科學院培育品種外,其余4 個品種均源于美國引種。園內于2012 年購買各品種5 年生的實生苗進行種植,2016 年時各品種開始掛果,2021 年進入豐產期,薄殼山核桃總種植面積為27 hm2。

1.3 試驗方法

挑選供試點內各品種3 株生長狀況良好、長勢較均一的樹體作為樣樹。從2022 年7 月19 日起開始采樣,每隔15 天采集一次,邊采樣邊觀察,至果仁形成后期為進一步分析其仁內營養物質含量,縮短為每10 天采樣一次,共采集8 次,時間分別為7 月19 日、8 月3 日、8 月18 日、9 月2 日、9 月17 日、9 月26 日、10 月7 日和10 月16 日。

在各樣樹的東、南、西、北4 個方向分別等量采集受光充足、無病蟲害的果實樣品,將采集到的新鮮果實裝在生物冰盒中帶回實驗室放入-40 ℃冰箱中保存,隔日對果實結構及形態和營養指標進行測定。利用千分之一電子天平、數顯游標卡尺(精度0.01 mm)對果實外觀形態指標進行測定[7],通過微單相機拍照記錄果實切面結構。果仁單寧[8]、蛋白質[9]、可溶性糖[10]、維生素E[11]、纖維素[12]含量的測定分別參考試劑盒(科銘生物,貨號:DN-2-Y、KMSP-2-W、KT-2-Y、VE-2-G、CLL-2-Y)進行。

1.4 數據處理

利用WPS office 中的Excel 軟件對所得到的實驗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和分析,利用SPSS 25.0 軟件對果實各指標進行單因素分析處理、主成分分析,用Duncan 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果實外觀形態指標的分析

對果實外觀形態的分析通過指標測定和結構觀察兩部分進行,果實發育過程中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鮮果果實橫縱徑及果形指數的變化見表1 ~ 3,測定過程中均保留果實外果皮。

由表1 可知,隨著果實的不斷生長發育,5個品種的薄殼山核桃鮮果橫徑基本都呈現出先增大后總體波動減小的變化趨勢。在7 月19 日—8 月3 日的兩個觀測時段內,各品種鮮果橫徑增長速度最快,分別較上一時期顯著增大47.31%、57.73%、55.49%、55.76% 和41.67%,其中橫徑增長速度最大的是‘威奇塔。各品種鮮果橫徑的增長一直持續到9 月17 日,在這一觀測時段之后,‘肖肖尼‘馬漢和‘波尼3 個品種的果實橫徑均表現出不同程度地下降。在同一時期下比較不同品種間果實橫徑的大小,‘紹興除在第一和最后一個觀測時段內與其他品種間果實橫徑差異不顯著外,其余時段內均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

由表2 可得,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鮮果縱徑的變化規律與果實橫徑基本一致,各品種都呈現出先增大后總體波動減小的變化趨勢,且除‘紹興外,其余4 個品種鮮果縱徑增長最快的時段都為7月19 日—8 月3 日。9 月17 日之后,除‘紹興和‘威奇塔果實縱徑仍表現出小幅度的增大外,其余3 個品種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小。在7 月19日—10 月16 日的各觀測期內,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的果實縱徑大都表現出顯著性差異。果實完熟后各品種鮮果縱徑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馬漢>‘波尼>‘威奇塔>‘肖肖尼>‘紹興。

由表3 可見,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的鮮果果形指數隨著果實的生長發育總體均呈現波動減小的變化規律,‘紹興的鮮果果形指數在7 月19 日—8 月3 日的觀測時段內迅速降低,減小了38.73%。各品種在7 月19 日—9 月17 日的5 個觀測時間段內鮮果果形指數變化差異顯著,在9月26 日—10 月16 日的3 個觀測時段內,‘威奇塔‘肖肖尼和‘馬漢的鮮果果形指數間彼此差異不顯著。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的鮮果果形指數在1.34 ~ 2.21 的范圍內變化。

2.2 果實橫切面的結構變化

由果實橫切面結構圖(圖1)結合鮮果果形指數分析可知: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果實橫切面形狀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威奇塔和‘馬漢為狹倒卵狀,‘肖肖尼和‘波尼為近似倒卵狀,‘紹興近圓橢球形。薄殼山核桃果實包括外果皮、內果皮和胚乳等結構。從外果皮看,各品種果實的外果皮從7 月19 日觀測開始后均隨果實發育逐漸增厚,至9 月17 日開始與果核逐漸分離,9 月26 日時,各品種外果皮均已完全成熟,鑒于此時青皮已較為厚重,故人為將其脫去以便更好地觀察果實內部橫切面結構。從內果皮看,7 月19 日時,各品種已基本能較清晰地觀察到內果皮的輪廓結構,內果皮在9 月2 日左右逐漸與果殼合并,形成統一的核果外殼主體,內果皮硬度隨果實的生長發育逐漸增大。從胚乳看,7 月19 日—8 月18 日,各品種胚乳基本由水狀物逐漸變為水乳狀物質,漿狀胚乳含水量逐漸降低,其中,‘紹興在8 月18 日左右胚乳率先開始硬質化,其余4 個品種則在9 月2 日前后才完全變為硬質胚乳即形成果仁。胚乳在內果皮的包被下逐漸增大,8 月18 日左右開始形成較為清晰的內殼線,將水乳狀物質平均分在殼內兩側。從果核結構看,9 月2 日左右,各品種果殼輪廓已較為清晰,核果結構明顯;隨著果實的不斷生長發育,果核大小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從7 月19 日開始,各品種均可清晰觀察到內核中存在的中隔膜。

2.3 果實縱切面的結構變化

由果實縱切面結構圖(圖2)可見:5 個品種薄殼山核桃的果實縱切面結構大體相似,總體呈現近圓形或矩圓形,果實包括外果皮、內果皮、胚乳和隔膜等結構??v切面外果皮從7 月19 日觀測開始時隨果實的發育逐漸增厚,至9 月2 日開始與果核逐漸分離,9 月26 日時人為將各品種已完全成熟的青皮脫去以便于觀察果實內部結構。果實縱切面內果皮結構變化與橫切面相似,在7月19 日時,各品種均能較清晰地觀察到內果皮的輪廓,且在9 月2 日前后內果皮硬度增大,逐漸與果殼合并形成統一的核果外殼。從胚乳看,橫切面果實在8 月18 日左右內部胚乳仍多為水狀物質,乳化不明顯。在第四個時間段即9 月2 日觀察到品種‘馬漢的內部果仁內存在較大的空洞,這可能是因為‘馬漢發育較晚,水乳狀物質向種仁轉化時間不長所導致的;此時期‘威奇塔果實的種仁也不飽滿,可能是因種仁失水或營養物質補充不足所致;在第六個觀測時間段,‘肖肖尼果實種仁相比其他品種較不飽滿,推測原因可能是由于種仁含水量降低導致果仁失水皺縮所致。在10 月7—16 日前后,各品種的內部果仁都較為飽滿,果實形態優良。

2.4 果實質量相關指標的分析

果實發育過程中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鮮果果實質量、果仁質量、出仁率的變化見表4 ~ 6,各品種果實鮮果質量測定過程中均保留外果皮。

由表4 可知,5 個品種的薄殼山核桃鮮果質量總體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變化趨勢,各品種果實在7 月19 日—8 月18 日內的3 個觀測時段質量迅速增大,增長率分別達到151.45%、265.87%、355.99%、328.99% 和304.18%,品種內差異極顯著,各品種鮮果質量的迅速增長期在7 月19 日—8 月18 日;但在這一時段的各觀測點下,只有‘紹興在8 月3 日和8 月18 日時與其他品種間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其余均差異不顯著。在9 月17 日之后,各品種的鮮果質量均呈現出波動減小的變化規律,果實鮮質量的變化范圍在29.28 ~ 59.11 g 間。

由表5 可得,各品種的果仁形成于9 月2 日前后。隨著果實的生長發育,‘紹興和‘肖肖尼的果仁質量一直增大,‘威奇塔‘馬漢和‘波尼則總體呈現出波動增長的變化規律。在9 月17—26 日,‘波尼的果仁質量增大了3.67 g,增長率為101.94%,在5 個品種中相對最大。在10 月16 日果實完熟后,5 個品種果仁質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波尼>‘肖肖尼>‘馬漢>‘紹興>‘威奇塔,質量在各品種間差異不顯著;‘紹興除在最后一個觀測時段外,果仁質量與其他品種間均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

由表6 可見,在果仁發育的過程中,各品種的出仁率均呈現出總體波動增大的變化趨勢,果仁形成初期,5 個品種的出仁率都不高?!B興‘肖肖尼和‘波尼在10 月16 日時有最大出仁率;‘威奇塔則在10 月7 日;‘馬漢則是9 月26 日,相對最早。在果實完熟后,各品種的出仁率由高到底排序依次是‘肖肖尼>‘馬漢>‘波尼>‘威奇塔>‘紹興。就同一時間點不同品種間出仁率的比較而言,在9 月2 日時,‘紹興的出仁率與其他品種間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9 月17 日時,‘波尼與其他品種間出仁率差異顯著。

2.5 果實營養指標的分析

對果實營養指標的分析通過測定果仁成熟過程中各營養物質的含量來進行,主要測定的營養物質有單寧、蛋白質、可溶性糖、維生素E 和纖維素。果仁發育過程中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營養物質含量的變化見表7 ~ 9 和圖3 ~ 4。

由表7 可知,隨著薄殼山核桃果實的不斷發育,各品種果仁單寧含量總體呈現出先逐步減少至最低點后有所回升的趨勢?!B興‘威奇塔果仁的單寧含量隨著果實的發育各品種內不同時期都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且在9 月26 日—10 月7 日的觀測時段內差異極顯著,在這一時期兩個品種果仁單寧含量分別顯著降低了37.26% 和23.25%。各品種果仁單寧含量都在9 月2—17 日的觀測時段內顯著減少。

由表8 可得,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果仁蛋白質含量隨著果實的發育總體呈現出先增大后波動減小的變化趨勢?!峁实牡鞍踪|含量除在10 月7 日時比含量相對最高的‘威奇塔低0.60 mg/g 外,其余時段內均高于其他4 個品種?!B興果仁蛋白質含量在果實發育的全過程中都差異顯著,各品種蛋白質含量都在9 月26 日—10 月7日的觀測時段內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且除‘紹興外,在10 月7—16 日各品種果仁蛋白質含量差異均不顯著。果實完熟后,果仁蛋白質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波尼>‘威奇塔>‘馬漢>‘肖肖尼>‘紹興。

由圖3 可知,隨著果實的不斷生長發育,各品種果仁維生素E 含量呈近‘W形曲線,9 月2—17 日是果仁維生素E 的快速減少期,9 月26 日—10月7 日則是另一個顯著減少期。除‘肖肖尼外,其余4 個品種的薄殼山核桃果仁維生素E 含量隨著果實的生長各品種內均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

由表9 可見,隨著果實的不斷生長發育,各品種果仁內可溶性糖含量都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至最低點再有所回升的變化規律,且各品種在全發育期內果仁可溶性糖含量均差異顯著。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果仁可溶性糖含量在9 月17—26 日時均極顯著降低,其中‘紹興下降率最高,達到了93.14%。各品種果仁成熟后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威奇塔>‘紹興>‘肖肖尼>‘波尼>‘馬漢。

由圖4 可得,隨著薄殼山核桃果實的不斷生長發育,各品種果仁的纖維素含量均呈現出先增大后減小至最低點再有所回升的變化趨勢。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果仁纖維素含量隨著果實的發育各品種內差異顯著,品種間差異不顯著,說明各品種纖維素的含量在同一時期差異不大。各品種果仁纖維素的含量在7.18 ~ 24.06 mg/g 變化。

2.6 形態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對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成熟果實的橫縱徑、鮮果質量、果仁質量和出仁率共5 個外觀形態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13],歸一化處理后的結果如表10。由表10 可見,對薄殼山核桃成熟果實外觀形態貢獻度相對最大的3 個指標分別是鮮果質量、鮮果橫徑和果仁質量。將各品種完熟果仁的相應形態指標數據代入主成分分析的權重計算公式,‘波尼 ‘紹興‘威奇塔‘馬漢和‘肖肖尼5個品種的綜合得分分別是35.16、30.59、31.81、33.21 和32.24。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 論

在外觀形態指標方面,由主成分分析可得,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的綜合得分排名由高到底依次是‘波尼>‘馬漢>‘肖肖尼>‘威奇塔>‘紹興;品種‘波尼的分數相對最高,在該地區表現出獨特的開發潛力。

在果實營養指標方面,‘肖肖尼果仁在初步形成和完熟后維生素E 含量顯著高于其他4 個品種, 含量分別達到889.52 和313.57 μg/g, 高出各品種平均值的39.57% 和15.69%;‘紹興果仁完熟后單寧含量較其他各品種的平均值低34.82%,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且可溶性糖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峁实牡鞍踪|含量在92.65 ~ 122.16 mg/g,在果仁發育的各時期都顯著高于其他品種。以上結果說明‘紹興果仁適宜鮮食,‘肖肖尼果仁在食品抗氧化方面有利用前景?!嵊兄诒怀踹x為高蛋白品種加以開發。

3.2 討 論

本研究發現,在9 月26 日—10 月7 日間,各品種果實的外觀形態指標都基本達到各自的最大值,說明此時果實生長勢好,適宜采收,薄殼山核桃果實在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的最佳采收期應在9 月底—10 月初。但Zhang 等[14] 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中國重慶,薄殼山核桃的最佳采收期在10月中旬—11 月初。分析采收期不同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地區間氣候與環境因子的差異,重慶主要為亞熱帶季風季候,揚州寶應則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寶應地區的夏季雨熱條件較好,能滿足薄殼山核桃生長的23.8 ~ 29.4 ℃溫度條件[15]。另一方面,不同品種間遺傳特性、種植地土壤條件和人工栽培管理措施等手段的差異也是導致不同種植區薄殼山核桃采收期長短各異的原因。果實營養物質指標方面,在果仁發育后期,各品種蛋白質含量總體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這與常君等[16] 的研究結果一致,推測原因可能是由于隨著果仁的成熟,蛋白質轉化為其他營養成分所致。果仁纖維素含量表現出先增大后減小至最低點再有所回升的變化規律,符合許夢洋等[17]的研究結果。

寶應地區5 個品種薄殼山核桃果實的生長發育大致可以劃分為4 個時期,各品種在經歷緩慢生長期后,至發育完熟還需80 ~ 105 d,都會經歷快速膨大期(35 ~ 40 d)、硬核期(30 ~ 40 d)和種仁成熟期(15 ~ 25 d)。不同品種薄殼山核桃進入各發育期的時間存在差異,在實際栽培管理過程中,應根據發育時期的不同制定相應的管理方略,在緩慢生長期時要保證土壤肥力,進入快速膨大期后需要有充足的水肥條件作支撐,硬核期和種仁成熟期則需加強田間管理,盡可能減少病蟲害對果實的侵襲。

江蘇以平原為主的地形條件和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征較為適宜薄殼山核桃的生長[18]。本研究對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廣泛栽培種植的5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態指標及營養物質含量的變化進行了比較分析,但本文對薄殼山核桃果仁內營養物質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為含油率較高的經濟林作物[19],薄殼山核桃油脂含量豐富,今后可從研究該地區所栽品種果仁內油脂與脂肪酸組分及含量的變化規律入手[20],增加品種篩選的角度,遴選出當地在油用資源開發與利用上有前景的品種,更好地指導品種的區域化推廣。

參考文獻:

[1] 鮑佳書, 湯玉潔, 劉俊萍, 等. 不同品種薄殼山核桃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組成[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2,42(9):24-36.

BAO J S, TANG Y J, LIU J P, et al. Study on soil microbiald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pecanplantation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2022,42(9):24-36.

[2] 何惠川, 何丙輝, 劉玉民, 等. 重慶地區8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葉片光合生理測定分析[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22,42(1):86-93.

HE H C, HE B H, LIU Y M, et al. Analysis of leaf photosyntheticphysiology of 8 pecan varieties in Chongqing[J]. Journal of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2022,42(1):86-93.

[3] 姚小華, 王開良, 任華東, 等. 薄殼山核桃優新品種和無性系開花物候特性研究[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5):675-680.

YAO X H, WANG K L, REN H D, et al. A study on floweringphenology ofCarya illinoensis new varieties and clones ineast China[J].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is Jiangxiensis,2004(5):675-680.

[4] 彭方仁, 李永榮, 郝明灼, 等. 我國薄殼山核桃生產現狀與產業化發展策略[J]. 林業科技開發,2012,26(4):1-4.

PENG F R, LI Y R, HAO M Z, et al. Chinese thin shell pecanprod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strategy[J]. 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26(4):1-4.

[5] 王藝穎, 周文君, 盧琨, 等. 湖南省4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果實形態和品質變化規律[J]. 經濟林研究,2022,40(4):52-60.

WANG Y Y, ZHOU W J, LU K, et al. Fruit morphologyand quality variation patterns of fourCarya illinoinensisvarieties in Hunan province[J]. Non-wood Forest Research,2022,40(4):52-60.

[6] 鄧立寶, 潘鴻, 馬濤, 等.6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在廣西河池市的種植表現及品質特性[J]. 經濟林研究,2022,40(2):241-248.

DENG L B, PAN H, MA T, et al. Growing performance and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ix thin-shelled pecan varieties plantedin Hechi city of Guangxi[J]. Non-wood Forest Research,2022,40(2):241-248.

[7] 周文君, 李俊, 劉祥, 等. 湖南省30 個薄殼山核桃新品種經濟性狀比較分析[J].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21,43(4):807-816.

ZHOU W J, LI J, LIU X,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economic characters of 30 pecan varieties in Hunan province[J].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2021,43(4):807-816.

[8] OWADES J L, RUBIN G, BRENNER M W. Food tanninsmeasurement, determination of food tannins by ultravioletspectrophotometry[J].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2,6(1):44-46.

[9] 李琳, 焦新之. 應用蛋白染色劑考馬斯藍D—250 測定蛋白質的方法[J]. 植物生理學通訊,1980(6):52-55.

LI L, JIAO X Z.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 with Coomassian blueD - 250[J].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1980(6):52-55.

[10] CONCILCO A E, VALENZUELA N L M, GONZALEZ T A, etal. Total soluble sugars in root and stem of Wichita and WesternCarya illinoinensis varieties in northern Mexico[J]. RuralSustainability Research,2022,47(342).

[11] 溫運啟, 劉玉蘭, 王璐陽, 等. 不同食用植物油中維生素E 組分及含量研究[J]. 中國油脂,2017,42(3):35-39.

WEN Y Q, LIU Y L, WANG L Y, et al. Contents and componentsof vitamin E in different edible vegetable oils[J]. China Oils andFats,2017,42(3):35-39.

[12] 熊素敏, 左秀鳳, 朱永義. 稻殼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的測定[J]. 糧食與飼料工業,2005(8):40-41.

XIONG S M, ZUO X F, ZHU Y Y. Determination of cellulose,hemi-cellulose and ligin in rice hull[J]. Cereal & Feed Industry,2005(8):40-41.

[13] 虞曉芬, 傅玳. 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綜述[J]. 統計與決策,2004(11):119-121.

YU X F, FU D. A review of multi-index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methods[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2004(11):119-121.

[14] ZHANG X D, CHANG J, YAO X H, et al. Chemical compositionin kernels of ten grafted pecan (Carya illinoensis) varieties insoutheastern China[J]. Science,2022,4(25):1-12.

[15] 李永榮, 吳文龍, 劉永芝. 薄殼山核桃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J]. 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7):13306-13308,13316.

LI Y R, WU W L, LIU Y Z.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pecan germplasm resources[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Sciences,2009,37(27):13306-13308,13316.

[16] 常君, 任華東, 姚小華, 等.41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果實營養成分與脂肪酸組成的比較分析[J]. 西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21,43(2):20-30.

CHANG J, REN H D, YAO X H, et al. A comparative analysisof nutritional component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41 pecanvarieties[J].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Edition),2021,43(2):20-30.

[17] 許夢洋, 賈曉東, 羅會婷, 等.6 個薄殼山核桃品種的果實發育過程及果實結構和性狀變化[J]. 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20,29(2):46-54.

XU M Y, JIA X D, LUO H T, et al. Fruit development process andvariations of fruit structure and character of six cultivars ofCaryaillinoinensis[J].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20,29(2):46-54.

[18] 劉廣勤, 張俊, 張勇, 等. 江蘇薄殼山核桃種植現狀及發展策略[J].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1458-11459.

LIU G Q, ZHANG J, ZHANG Y, et al. Cultivation status and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ecan thin shell in Jiangsu province[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7(35):11458-11459.

[19] 羅會婷, 賈曉東, 翟敏, 等. 薄殼山核桃營養成分的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7,33(8):39-46.

LUO H T, JIA X D, ZHAI M, et al. A review of nutritionalcomponents inCarya illinoinensis[J]. Chinese AgriculturalScience Bulletin,2017,33(8):39-46.

[20] MO Z H, HE H Y, SU W C, et al.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accumulated proteins associated with graft union formation inpecan (Carya illinoensis)[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7,224:126-134.

[ 本文編校:李義華]

猜你喜歡
營養物質結構
茶樹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論結構
新型平衡塊結構的應用
生鮮乳中營養物質的調控技術
試分析高中生物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關系
論《日出》的結構
不同鋅源及鋅水平對冬毛生長期水貂營養物質消化率影響的研究
創新治理結構促進中小企業持續成長
基于BIM的結構出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