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視角下的旗袍文化

2024-01-30 14:29陳娣李海燕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關鍵詞:服飾文化旗袍服飾

陳娣?李海燕

旗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它既體現了中國服飾的美感,又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文化內涵豐富。旗袍文化和西方服飾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服飾的發展進步。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異常重要,我們要努力推動中西方文化各個層面的交流與融合。在吸收西方服飾優質元素的過程中,加強對旗袍等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是我們不容推卸的責任。

前言

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之一,它起源于清朝,是曾經過著游牧狩獵生活、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滿族人發明的民族服飾,民族色彩濃厚。當時,清朝的統治者將滿人分別編入八旗中,他們被稱為“旗人”,而他們穿著的這種服飾則被稱為“旗袍”。早期,旗袍的樣式簡單,其右邊有大襟,腰部寬大,領子是立領,袖子較長,上下直線剪裁,下擺很寬,沒有開衩。而在清政府沒落后,原本屬于滿族傳統服飾的旗袍卻在民國的舞臺上嶄露頭角,尤其是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一些上流社會女性,如宋美齡、林徽因和張愛玲等也視旗袍為自己鐘愛的服飾,她們的喜好也讓旗袍有機會進入了普通女性的生活中。自此,旗袍成為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典型代表,奠定了它在中國傳統女裝舞臺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跨時代的服飾經典。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旗袍逐漸傳入了西方服飾界,兩者相互影響、相互融合,見證了服飾美的傳播。

一、旗袍的特點

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旗袍具有獨特的外觀特征和審美元素,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旗袍的特點是剪裁合身,線條流暢,展現出女性的曲線美和柔美的氣質。旗袍的領口和袖口都是圓形的,衣身貼身而不緊,裙擺呈現出流暢的弧線。其流暢的線條和豐富的曲線既可以展示女性的身體線條,還能賦予旗袍更多的變化和風格。尤其是旗袍較高立領能夠展現出女性的脖頸線條,這也堪稱中國服飾的獨特之處。

其次,旗袍色彩豐富。旗袍通常會采用米色、淺藍、淡黃、淡綠等淡雅、柔和的顏色,因為這些顏色能夠突出女性的柔美和婉約。紅色、藍色,紫色等顏色的旗袍也很常見。在中國文化中,紅色是一種喜慶的顏色,紅色旗袍多出現在婚禮、重大節日活動中以表達人們的喜悅;藍色代表著沉穩、冷靜和理智,因此,藍色旗袍可以凸顯女性的成熟美;而紫色代表圣人、帝王之氣,是尊貴的象征,因此,紫色旗袍可以彰顯女性的高貴和優雅。

再次,旗袍的領型式樣很多,不同的領型適合不同的人群。其中,元寶領是比較常見的領型,是指旗袍領子高度與鼻尖平行,這種適宜的角度能很好地修飾臉型,又有很強的包容性。而鳳仙領(一種小翹領),它可以打破立領的單調感,穿起來端莊大方又不失風情。筒子領形成于20世紀初,它是一種帶有西方風格的領型,復古感十足。

最后,旗袍的開襟方式也具有多樣性,主要有斜襟、圓襟和方斜襟。斜襟,較為常見的襟型,是指從領口斜劃過胸前的一種衣襟款式,其顯著特征在于它的線條感。圓襟也是旗袍常見的襟型,其線條圓順流暢,可以凸顯女性溫婉沉靜的氣質。方斜襟,有別于以上兩種襟型,其方中帶圓,溫和與凌厲交織,含蓄內斂,富于變化。

二、旗袍的文化內涵

旗袍的款式和細節都充滿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其文化內涵豐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喜好。旗袍,是一種具有高度美感的服裝,它的線條設計是獨特的。緊身合體的設計,領口、袖口、下擺的開衩部分,能夠凸顯出女性的曲線美。曲線給人的感覺是柔美的、圓潤的,因而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氣質的遐想是“秀美、陰柔、優雅”。另外,旗袍中各種自然元素的圖案也為旗袍增添了視覺上的美感。除此之外,色彩豐富的旗袍就像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具有其獨特的意義和美感,可以完美地闡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學觀念。

(2)文化自信。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旗袍對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旗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現代社會的流行也反映了現代人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回歸。很多女性將旗袍視作在隆重慶典、正式場合的不二選擇,這可以被看作是也是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一種形式。

(3)文化傳承。旗袍文化首先是中國古代的滿族文化的傳承,彰顯了中國古代滿族人的智慧,所以說它擁有的是一種古代的文化、一種古代的智慧。另外,對于旗袍的起源及內涵眾說紛紜,所以也可以說它是一種百家爭鳴的文化,它體現了中國的人民的智慧,體現了人們對于一件事物的不同看法,所以說應該辯證地去看待一件事情,去解決一些問題。旗袍文化也是一種審美文化,一種創新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旗袍的款式設計、顏色圖案和工藝水平等方面都不斷改進和提升,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三、旗袍文化對西方服飾的影響

旗袍在西方服飾中的影響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流行,旗袍逐漸成為西方時尚界的寵兒。許多西方設計師開始嘗試將旗袍元素融入現代時裝設計中,這些元素通常被用來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喜愛。西方服飾中常見的旗袍元素如下所示:

(1)款式。古典西方裙裝,上身袒胸露背,下身肥大多褶箍成水桶樣的連衣裙才是西式裙裝的固有風格。直到20世紀,西方設計師在吸收了改良旗袍的風格后,設計出了著名的“蹣跚女裝”和“小黑女裙”,他們的特點是開衩到膝蓋,顯露身體曲線。至此,西式裙裝才開始流行線條流暢、結構簡單、顯露身體曲線、下擺開衩的款式,這也意味著西式裙裝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

(2)色彩。旗袍的色彩和圖案也非常具有特點,例如鮮艷的紅色、華麗的金色、精美的繡花等。這些色彩和圖案也被西方設計師所運用,用于創作出具有中國風味的服裝作品。例如,在一些西方品牌的服裝中,可以見到類似于旗袍的鮮艷色彩和復雜圖案。

(3)面料。和旗袍同時期的西方服飾面料主要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紗、絲織物、提花絲織物、格紋、條紋的輕質毛織物和有刺繡的蟬翼紗等。20世紀初,法國服裝設計師維奧尼特設計了被稱作“小黑女裙”的時裝,其設計靈感源自中國旗袍和古代婦女的上衣下裳。她以中國的黑色雙縐紗作為面料,做成的衣服略緊身,顯得女性身材異常苗條。另外,法國設計師波埃立特非常熱愛東方服飾的藝術風格,他所設計的“蹣跚女裙”用到了中國的綢緞,頗受當時追求時尚的巴黎女性的喜愛。

四、西方服飾文化對旗袍的影響

旗袍文化和西方服飾文化相互影響、相輔相成,西方文化對旗袍產生的影響以下三個方面,即造型、面料和思想。

(1)造型。20世紀初的旗袍與清朝八旗女子的服飾相似度極高,外形似桶,十分寬松,衣擺長至腳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女權運動在西方拉開了帷幕。這場運動中是為了強調男女平等,因此在西方頗受歡迎的長裙改被改造為短及膝蓋的款式,其腰身也得以收緊。在隨后的10多年里,隨著西方服飾文化的傳入,中式旗袍也得以改進,變成了衣長縮短至膝蓋以下,腰身也在不斷收緊的款式。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西方短裙的出現讓旗袍的長度再次縮減,修身的設計更能展示曲線,旗袍兩側或前后開衩,目的是方便行走,這些變化也就成為改良旗袍的重要標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逐漸擴大了旗袍的發展空間,旗袍在結構上保留了原有的傳統風格,也融入了西方服飾元素。

(2)面料。清朝的旗袍所采用的面料通常是厚實的錦或緞,因為只有厚實的布料才能承載清朝流行的鑲嵌和緄邊裝飾,這些都是當時皇室貴族才能穿得起的服飾。到了20世紀初,隨著西方裝飾藝術進入中國,旗袍面料印上了西方元素的圖案。不僅如此,在民國時期,旗袍中的海派旗袍還極其講究“透、露、瘦”,因此,很多女性在制作旗袍時喜歡選用鏤空的紡織品或半透明的絲綢。當俄羅斯的毛皮傳入中國時,中國旗袍的配飾中也出現了毛皮的元素。隨著外來物的傳入,南京漳絨等傳統面料逐漸退出市場。這些變遷反映了旗袍面料的多樣化,也表明中國傳統審美走向新時期的同時,本民族原汁原味的服飾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但旗袍卻以全新的形態展現自身的時尚性和世界性,同時也不失民族特色。

(3)思想。最初的旗袍非常傳統、封閉,將女人的全身都包裹在里面,寬松肥大,這也是封建時期的中國人思想受到禁錮、思想閉塞的體現。1920年之后,最早期的媒體,如報紙、畫報等,促進了西方服飾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西方服飾文化就像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走向世界,走向開放的領航者,不斷改變著旗袍乃至中國傳統服飾。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當時的封建思想。西方文化對旗袍的影響使得旗袍更加時尚、年輕和活力,同時也促進了旗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結語

旗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堪稱中國女性的國服,它既體現了中國服飾的美感,又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文化內涵豐富。作為民族認同的象征,旗袍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旗袍文化和西方服飾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服飾的發展進步。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異常重要,我們要努力推動中西方文化各個層面的交流與融合。在吸收西方服飾優質元素的過程中,加強對旗袍等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是我們不容推卸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張曉明.旗袍: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J].服飾文化,2018(6):40-45.

[2]李當岐.中國傳統服飾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120-125.

[3]李瑞婧.影視傳播視角下的對外漢語旗袍文化教學研究——以電影《花樣年華》為例[D].西北大學,2017.

[4]楊歡,王陽,張帆.淺析中國旗袍文化的現代化設計和發展[J].絲網印刷,2022(12):26-29.

[5]夏悅,劉文,曾茜.西方服飾文化對旗袍的影響[J].紡織報告,2022,41(4):113-115.

[6] http://zhuanlan.zhihu.com/p/369798401

◎ 本文系2022年海南省高等學校外語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發展研究》研究成果(編號:Hnjgw2022-3)

作者簡介:

陳娣,女,海南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漢對比,英語教學法。

李海燕,通訊作者,女,海南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語言學。

猜你喜歡
服飾文化旗袍服飾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動物“闖”入服飾界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雪人的服飾
甘丹頗章時期藏族服飾文化解讀
凈美雪頓·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裝與服飾文化展演活動盛大舉辦
我來說說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現代流行服飾文化視閾下的符號化消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