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國際教育視角下的醫學遺傳學全英教學方法的探討

2024-01-30 06:02杜樂阮班展孫元田任立成高新征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關鍵詞:全英遺傳學醫學

杜樂?阮班展?孫元田?任立成?高新征

全英教學是培養國際化醫學人才的重要措施。醫學遺傳學作為一門基礎醫學課程,在實施全英教學模式過程中存在學生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在課堂參閱相關中文教材以及對全英教學模式不能完全適應的問題。我校醫學遺傳學教學團隊深刻分析其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全英教學模式,使全英教學效果得到提高,為培養國際化醫學人才奠定基礎。

前言

《醫學遺傳學》是一門主要采用遺傳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人類遺傳性疾病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遺傳學機理,旨在為人類疾?。òㄟz傳?。┰缙陬A警、診斷和個性化防治提供理論指導的學科[1]。它不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而且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互滲透的一門學科。近年來,隨著遺傳性疾病的種類不斷增多,某些遺傳性疾?。ㄈ缒[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醫學遺傳學的國際化成果也與日俱增[2]。為了使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掌握國際前沿的醫學遺傳學相關知識,培養具有醫學遺傳學專業知識的國際化醫學人才,我校醫學遺傳學教學團隊針對國際教育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了《醫學遺傳學》課程全英教學新模式的分析與探討。

一、全英教學實施的現狀

臨床醫學(全英班)是國際教育學院的主要專業,每年全英班是從臨床醫學新生選拔優秀的中外學生組成,每個班學生40~45人,其中中國學生30~35人,外國學生10人。授課過程中從基礎課到專業課全部實施全英教學,本教學團隊承擔的是《醫學遺傳學》課程,授課方式以講授式教學為主,學生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4:6的比例綜合評定,其中平時成績按照平時作業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1:1的比例計算,對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平時成績予以5~10分的加分。所有各項成績滿分均為100分。近兩年,《醫學遺傳學》最終考試通過率為100%。

二、全英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學生的考試成績較理想,但是,理想的考試成績并不代表專業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應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并不樂觀,只有少數留學生與老師積極互動,絕大部分中國學生都低頭看《醫學遺傳學》中文教材或相關學習資料。通過課后交流發現,大部分中國學生反映不能完全適應全英教學方式,課上聽不懂,只能通過閱讀相應中文教材,或將英文翻譯為中文進行強行記憶,這就與我們期望培養的以英語思維模式思考醫學問題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三、全英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一)教材選用方面

國際教育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一直沿用2009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Thompson&Thompson醫學遺傳學》第七版中英文改編版,它改編自Thompson&&ThompsonGenetics in Medicine全新的第7版。由于該教材是中英文對照,中國學生基本看中文翻譯部分而忽略英文原文。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發現,英文原文對醫學遺傳學某些相關概念的解釋更加清晰明了,易于理解。此外,目前的教材有些陳舊,未做醫學遺傳學前沿知識的更新。因此,建議我校醫學遺傳學教師組織相關專家共同探討,按照三大模塊:遺傳的物質基礎、常見遺傳病和優生,編寫適合全英班學生的醫學遺傳學全英教材,同時為全英班中國學生配備《醫學遺傳學》中文教材。

(二)學生方面

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寫作基礎較好,可以順利通過考試,但是英語聽力能力欠佳,加之醫學專業詞匯生僻、晦澀,導致中國學生上課聽不懂,專業知識的掌握因此受限。建議教師在制作課件時,為一些專業詞匯添加中文標注;在授課過程中,分別用英文和中文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以促進中外學生相互之間的語言學習和應用。

(三)教師方面

部分教師對英語的運用不夠熟練,建議教師多閱讀專業課相關的英文文獻,在備課過程中,對授課的思路及關鍵性語句做記錄。更重要的是,目前全英授課主要以傳統講授為主,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欠缺,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影響專業知識的掌握效果,只能依靠拷貝并重溫教師的PPT來應付考試。因此,當務之急是醫學遺傳學全英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優化。

1.全英教學實施方式的轉變

實施全英教學的前提條件是醫學生具有良好的英文素質,全英教學成功的基礎是學生應具備良好的英語基礎[3]。雖然,全英班中國學生的英語入學考試普遍較好,但是,能夠熟練運用英語且具有良好英語思維能力的學生較少。因此,以講授為主的全英教學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學生。鑒于目前這種學生英語水平有限,專業知識不能有效掌握的現狀,本教學團隊在隨后的授課中做了一些改進,對課件中的醫學專業詞匯及生僻詞匯附加中文注釋;對較難理解的部分,結合中文板書及相關動畫或視頻進行英文講解;對重點知識,除了教師講授以外,我們通過設置相關練習題、思考題或者討論題增加互動,最后,學生用英文復述、總結相關重要知識點,教師再點評、總結。此外,還發現課堂上外國留學生的思維普遍比較活躍,所以,在每節課會留出10分鐘時間,由學生就本節課相關的內容進行提問、討論。這樣一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而且提高了專業課學習的興趣。

2.全英教學模式的優化

目前,我們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然是以PPT結合板書講授的形式為主,雖然在前期做了一些改進以后,課堂氛圍相比之前較好,但是,醫學遺傳學課程內容較抽象,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課前和課后的時間利用不足,課中和課后的反饋缺乏,無法使教學效果最優化[4]。因此,本教學團隊根據醫學遺傳學各章節的內容特點,嘗試在教學中選擇幾種教學模式進行組合,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

(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的運用

《醫學遺傳學》中講到分子病原理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嘗試PBL的教學方式,PBL教學法是指基于問題或者項目學習的教學方法[5]。在課前,我們可以編寫分子病相關的英文案例,比如苯丙酮尿癥的案例,設置問題:What disease is the patient most likely to have? How do you judge the patient's disease? If the disease is to be diagnosed, what other tests need to be done? How to treat and prevent the disease?教師可將案例和問題提前一周到兩周時間發給學生,并推薦一些查閱資料的英文網站和數據庫,教師將學生按照學號隨機分為4組并提前告知學生,學生根據問題提前預習相關內容,在課堂上按照提前分好的組進行討論,最后,每組由學生自行選一名學生以PPT形式進行簡要總結,時間在5分鐘以內。教師要鼓勵學生使用英語進行總結。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方法,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學法的運用

在講到遺傳咨詢和風險評估這部分內容時,可嘗試采用CBL教學法。CBL教學法是由PBL教學法發展而來,設計與臨床案例相關的問題,引導并啟發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問題進行討論的一種討論式教學法[6]。在課前,老師布置預習內容,并準備2~3個遺傳病的題目,但不告知學生;在課中,針對預習存在的問題及重點知識進行講解,然后,進行角色扮演,學生自愿3人一個小組,分別扮演醫生、患者和家屬,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遺傳病題目告訴學生,由學生自主選擇題目,要求學生根據遺傳咨詢的相關概念,設計英文對話場景,在對話中需要將遺傳病的特點、遺傳學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及子代發病風險等內容體現出來。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又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信息化教學平臺的運用

受新冠疫情影響,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為多數課程教學的主流趨勢,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我們都可以將這些方法與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相結合使用,比如清華大學開發的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以手機為平臺,為教學過程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數據支持,便于師生能夠有效溝通和互動[7]。在課前,教師以雨課堂和PPT為媒介,將提前準備好的案例、相關的問題及預習內容上傳至雨課堂,學生可以提前了解相關學習內容,整理自己的疑問,以便于課堂能夠有目的地聽課。在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講解,同時可以開啟雨課堂彈幕功能,隨時了解學生的疑問,并進行重點講解,各個擊破。此外,教師可以在雨課堂平臺插入相關知識點的練習題,在課堂上隨時測驗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和討論。在課后,教師將布置的作業上傳至雨課堂,學生在線上作答,鼓勵學生針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提問,發送至雨課堂平臺,教師批閱作業,并對學生及時作出反饋,針對提出的問題查閱資料,進行討論。這樣形成了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的閉環學習模式,能夠加強課程互動和反饋,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實施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我探究的習慣。

(4)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醫學遺傳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專業知識與人文教育并重的原則,依托雨課堂平臺,我們可以深入挖掘各章節的思政素材,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中。例如,在講到基因治療這一章時,我們可以在課前將《泡泡男孩》這部電影鏈接地址發布到雨課堂平臺,讓學生們提前觀看。這個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患有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疾病的男孩,因為體內沒有任何免疫力,從出生只能生活在裝有空氣凈化設備的塑料泡泡里,與疾病斗爭12年半最終醫治無效離開人世。課堂上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目前的基因治療能否治療這個疾???如何治療?基因治療面臨哪些問題?課后鼓勵學生在線發布觀后感。通過這個影片,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因治療的概念,具體實施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倫理相關問題,又能夠使學生體會到生命的頑強,尊嚴與自由。

結語

綜上,在我校全英班醫學遺傳學教學實踐中,針對課堂氛圍沉悶,學生學習效果欠佳這一問題,我們深刻分析原因,探索適合學生的有效教學方法,并逐步實施,目前,課堂氛圍和學習效果相比之前均有明顯好轉,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繼續探索,接軌國際教學,力求充分發揮全英教學的優勢,以更開放、多元化的心態擁抱全英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術交流,培養更適應國際化需求的醫學遺傳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樂珅,俞婷婷,劉晨.線上線下混合的醫學遺傳學“金課”建設路徑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11):891-893.

[2]蘇立寧,董明綱,魏會平,等.淺談國際化背景下醫學遺傳學雙語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8,5(33):204-206.

[3]抗晶晶,司玉冰.對黃河科技學院醫學遺傳學課程改革的思考[J].廣東化工,2020,47(23):208+190.

[4]周麗麗,劉漢珍,毛斌斌.基于雨課堂的“中藥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09):70-71.

[5]宮磊,朱曉蕾,汪萍,等.淺談PBL教學準備[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1(03):118-119+121.

[6]劉津平,張曉東,黃卉.神經解剖學教學改革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21,23(08):533-535.

[7]王翠喆,張君,楊麗,王巖,孟平平.“雨課堂”案例式教學在醫學遺傳學課程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20(32):288-290.

◎ 2022年海南醫學院教育科研課題,醫學遺傳學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探索(編號:HYYB202202);海南省教育廳項目資助,2022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海南自貿港醫學人才國際化能力模型及培養策略構建研究,(編號:Hnjgzc2022-21);海南醫學院2021年教育科研課題,海南自貿港醫學人才國際化能力模型及培養策略構建研究(編號:HYYB202118)

作者簡介:

杜樂(1988.11—)女,陜西寶雞人,海南醫學院基礎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

高新征(1978.10—)女,山東郯城人,通訊作者,海南醫學院基礎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學。

猜你喜歡
全英遺傳學醫學
全英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反思
醫學的進步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你必須知道的事
2019年全英公開賽混雙決賽中鄭思維的技術特征統計與分析
例析對高中表觀遺傳學的認識
實驗設計巧斷遺傳學(下)
留學生婦產科學見習課全英教學探討
醫學
醫學、生命科學類
醫學遺傳學PBL教學法應用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