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探析

2024-01-30 06:02黃珊妹李樂軍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關鍵詞:群眾教學模式同學

黃珊妹?李樂軍

針對當下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下簡稱《原理》)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分析,借助互聯網技術,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真實的教學案例來呈現,解決《原理》教學中所遇到的難題,堅持以學生需求為中心,打造有生命有趣味的課堂活動,對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這需要我們高校思政教師不能死守傳統課堂的主渠道,而是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滿足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打造有生命有趣味的思政課堂,推進高校思政課課堂高質量發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課前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在線資料自主學習;課上以思想啟迪為取向的課堂教學;課后以線上測評為依據的綜合考試。結合互聯網、新媒體技術,運用案例分析、史論結合的理論講授、學生講演、問題討論等具體方法來進行。以下以《原理》課中“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專題的教學內容作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來展開。

一、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在線資料自主學習

一門課程好不好主要看是不是圍繞學生的需要來開設,否則就沒有實際意義,同樣一堂課好不好也主要看是不是以學生需求為中心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按照學生課前線上自主學習預習:課件和教師講課視頻預看——教學目標介紹預覽——自主預習——合作探究提出自己的問題。(如下表格例子)

二、課上以思想啟迪為取向的課堂教學

(一)學生提出的問題匯總

問題一:為什么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首先這個問題放在教材第三章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回答了前面兩章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必須是人民群眾這個群體力量的合力作用結果,又為后面第四、五、六、七章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埋下伏筆,根本原因是社會主義社會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特性。其次,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這些表現必須有具體細節現實表現,不僅要將目光投向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到史論結合,特別是此次疫情對人類的考驗和思考,國家領導人的抉擇等分析)

問題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是不是都是一帆風順呢?(從正反兩方面結合案例分析,首先結合“綱要”課中農民階級運動太平天國運動中所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局限性分析;其次,結合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經濟、政治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條件,但也存在有待完善和改進的方面,這需要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第三個問題的提出奠定基礎)

問題三:既然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那如何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要求我們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些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了在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的一些重要例子要突出主題。

問題四: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能做什么?(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該要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進步,在于制度的優越性,在于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問政于民的治國理念,因此必須重視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每個人雖平凡,但平凡中必有偉大。希望你們以后在困難面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養成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樹立在平凡中鑄就不平凡的人生態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學生和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教師線下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教師導讀設問(2分鐘)

教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將進入第三章第三節中第一目的第二、第三子目,我們將其命名為“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的這樣一個小專題。上一個星期同學們已經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完成了線上自主學習的相關內容,從線上自主學習統計的結果來看,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很好地完成了自主學習的相關內容,針對同學們自主預習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來看,我們把這些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問題,問題一:為什么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問題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是不是都是一帆風順呢?問題三:既然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那如何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問題四: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能做什么?除了以上的四個大問題,還有一些重要的小問題需要同學們來討論,例如哪些人是人民群眾,哪些人不是人民群眾?為什么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觀點永遠是正道呢?等等很多問題,等下我們先通過同學們閱讀思考的環節再來討論回答問題。

第二環節:學生閱讀思考問題(20分鐘)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結合之前線上的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快速閱讀學習通上相關資料,并拓展閱讀老師現在上傳的毛澤東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為人民服務》和習近平的《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 更好認識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國家領導人的兩篇講話稿,并把握其中的重要內核與實際意義,將其同老師剛才所提出的問題相結合。

第三環節:學生討論(15分鐘)

各小組部分學生代表:(對以上提出的四個問題做出深入地回答,并盡可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體現創新性原則).........

教師:謝謝。各小組部分學生代表發言都很有見地,有自己的想法,說得很好,下面老師在同學們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給同學們加深印象……

第四環節:教師總結(5分鐘)

教師:本節課,我們首先學習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這是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依賴于人民的集體智慧,依靠人民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君為舟,百姓為水,是百姓推動著歷史的浪潮向前進的。因此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但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并不是都是一帆風順的,會受到政治、經濟、文化條件的制約……所以要調動和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要求我們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觀點……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應該要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進步,在于制度的優越性,在于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問政于民的治國理念,因此必須重視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每個人雖平凡,但平凡中必有偉大。希望你們以后在困難面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堅定理想信念,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養成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樹立在平凡中鑄就不平凡的人生態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學生和社會主義接班人。

第五環節:課內訓練檢測(3分鐘)

教師:為了進一步檢驗同學們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請同學們完成老師剛才發布的練習題,主要是單選和多選題,通過檢測,可以了解我們同學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措施,進一步加深同學們這一塊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師教學反思

本節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需求為中心,打造有生命有趣味的課堂活動”的教學理念,根據課前線上預習:課件和教師講課視頻預看—教學目標介紹預覽——自主預習——合作探究。線下課堂:教師導讀設問——學生閱讀思考——各小組討論——教師總結——當堂測定的方式來安排和設計教學活動,充分強化課堂互動,氣氛俱佳,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與任務。

在上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用一周的時間來完成線上自主學習的活動,并將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把自己的想法問題乃至困惑以問題的方式發送給老師進行匯總分析,老師將學生們的問題進行篩選并拿到線下課堂來一起探討分析,盡量給學生多看多思多說多問,發揮學生主體以及老師主導作用。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緊密銜接和互動,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收獲且富有趣味性,真正懂得了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更應該要清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進步,在于制度的優越性,在于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問政于民的治國理念,重視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真正把握好唯物史觀的原理和方法,認清自己的職責和使命,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養成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樹立在平凡中鑄就不平凡的人生態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一名合格的青年大學生和社會主義接班人。存在問題:線上自主學習有的學生可能存在不認真去做去完成這有待與老師去加強溝通了解情況,同時線下課堂在討論時候小組代表發言不應該局限于某幾個或某些同學,而應該做到每個學生都應該有發言的機會。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原理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課堂上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而是變成了學生為主角,學生可以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把原本深奧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減輕了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沉重負擔,在期末的考評成績中學生的成績都能達到良好,優秀率達到了90%以上。

《原理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需求為中心,打造有生命有趣味的課堂活動”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時代性與前沿性,發展性與創新性。其教學模式突出了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把線上線下的學習結合起來,有利于強化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二是能夠培養學生基于互聯網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且不是一件枯燥的事,課堂上能真心講自己的心里話,談人生談理想,讓自己的追求變得有方向有價值。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16(24):6.

[2]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修訂版.

[3] 逄錦聚編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重點難點問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王強芬.智能醫學時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探索[J].大學教育,2022(02):50-52.

[5] 趙偉.構建基于“00后”大學生需要和素養的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1(06):104-108.

◎ 2020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項目課題《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高校思政課“金課”構建研究與實踐——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例》(編號:2020JGA346);2021年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校級教改課題《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研究》(編號:2021GKSYGB05)

作者簡介;

黃珊妹(1989—),女,廣西田東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與當代社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樂軍(1972—),男,廣西平樂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 。

猜你喜歡
群眾教學模式同學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多讓群眾咧嘴笑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