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模態視角下英漢兒童繪本人際意義的對比分析

2024-01-31 13:25時明煒
語言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兒童繪本對比研究

時明煒

摘 要|本研究以視覺敘事框架為理論框架,選取同一主題下英漢兩本繪本My Mom和《12個媽媽》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定量與定性方法深入分析國內外英漢兒童媽媽主題繪本的多模態人際意義的構建,著重對比兩種繪本在三大子系統上的異同點,探討繪本如何通過圖像間的關系促進人際意義功能的實現。研究發現,英漢兩種繪本在聚焦、情感和氛圍系統三方面均存在異同,英漢繪本值得互相借鑒。本研究通過對中英文兒童繪本進行人際意義對比研究,進一步論證了視覺敘事框架的適用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兒童繪本的解讀提供了新視角,為教師和父母幫助兒童理解繪本故事內容提供一種方法指導。

關鍵詞|視覺敘事;兒童繪本;人際意義;對比研究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兒童繪本是一種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的多模態敘事文本,旨在幫助兒童認讀文字并認知世界,被廣泛應用于教育場景中,深受兒童的喜愛。國外學者早在20世紀就認識到了兒童繪本的重要性,兒童繪本也逐漸成為系統功能語言學界研究熱點。我國兒童繪本發展較晚,直到21世紀以后繪本才逐漸盛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原創兒童繪本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英漢文化的差異,國外繪本與國內原創繪本在表現手法上存在較大差異。

Claire Painter等人[1]提出的新視覺語法,是建立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基礎上的體系,用于解釋多模態文本意義的構建。該理論主要集中于揭示繪本中意義的建立和解構過程,并提供了詳細指南。

因此本研究選取英漢兩本繪本(My Mom和《12個媽媽》,運用視覺敘事理論,對比分析所選繪本圖像的人際意義構建,希望從視覺語法視角為國內原創兒童繪本的科學設計和解讀提供參考。

2 文獻綜述

兒童繪本作為一種多模態敘事話語,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兒童認知和藝術天賦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渠道[2]。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英語兒童繪本和中國兒童繪本在傳遞知識和經驗、建構人際意義、語篇結構等方面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兒童繪本作為一種多模態語篇,引起了學者們的研究興趣。

2.1 多模態語篇分析研究

Kress和Van Leeuwen[3]將多模態定義為各種符號模式的組合。隨著多模態研究的迅速發展,這一領域也引起了中國學者的廣泛關注。李戰子[4]認為多模態是包含不同符號學形式的復合話語,包括圖形、文本、圖像、色彩等。顧曰國[5]基于人機交互,認為多模態可以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實現。朱永生[6]提出了五種多模態,分別是視覺模態、聽覺模態和觸覺模態。嗅覺模式和味覺模式,它們可以通過五種感官通道來實現。因此,本文對兒童繪本這一具有圖像、色彩等多個符號系統的視覺形態進行了探討。

李戰子[4]首次將Kress和Van Leeuwen[3]的視覺語法引入中國,為圖像分析提供了理論框架?;谙到y功能語言學的三個元功能,Kress和Van Leeuwen[3]提出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視覺語法,它為多模態語篇分析提供了一個比較權威的理論框架。Painter等人[1]在Kress和Van Leeuwen[3]提出的單幅圖像分析框架的基礎上,提出了序列圖像分析框架。兒童繪本中的圖像分析對于讀者進一步理解視覺語法,系統分析兒童繪本、漫畫、電影等復雜的多模態敘事話語具有重要意義。陳曉瑾、陳冬純[7]基于海外漫畫版本對人與自然關系中的人際意義建構進行了比較分析。為中外友好合作獻計獻策。向榮[8]將印刷公益廣告的文字—圖像模式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試圖發現文字—圖像模式如何共同構建人際意義,從而達到說服讀者的效果。郭玉燕[9]基于視覺敘事的人際意義系統來解讀城市形象建設在武漢的城市宣傳片中,體現了武漢的城市形象打造疫情后積極的城市形象。綜上所述,視覺敘事中的人際意義主要集中在漫畫、平面公益廣告、電影等語料庫上。對于兒童繪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研究方面。因此,在比較研究領域存在一定的空白。

2.2 繪本人際意義研究

本文對多模態語篇分析與人際意義的相關研究進行了綜述。兒童繪本多模態研究方面包括對兒童繪本中的多模態轉喻形式與類型的研究[10],英漢兒童繪本敘事結構的比較[11],圖文互動關系[12]等。此外,還有學者從語言與文化角度對繪本進行了探討[13,14],其中較多涉及兒童繪本中“死亡意義”的多模態構建[15,16]。陳芝敏、陳冬純[17]研究了兩個版本的《花木蘭》,比較了它們在視覺敘事框架下的人際意義。汪永勤[18]通過應用聚焦和病理系統的視覺敘事,比較了英漢兒童繪本的聚焦和病理系統。雖然語料庫的數量得到了擴展,但本研究只關注了兩個子系統,并沒有說明各個子系統在人際意義上的合作關系。

綜上所述,在繪本人際意義的研究中,以往對繪本人際意義的研究多采用視覺語法框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由于英漢文化的差異,國外繪本與國內原創繪本在表現手法上存在較多不同,因此本研究選取英漢兩本繪本My Mom和《12個媽媽》,運用Claire Painter等人[1]的視覺敘事理論,對比分析所選繪本的圖像人際意義構建,希望從視覺語法視角為國內原創兒童繪本的科學設計和解讀提供參考。

3 研究方案

3.1 理論框架

Painter等人[1]提出的視覺敘事是對Kress和Van Leeuwen[4]提出的視覺語法的補充和發展。Painter等人[1]在《閱讀視覺敘事:兒童繪本中的圖像分析》一書中為多模態話語構建了更為詳細的理論框架。本文主要從人際意義子系統:聚焦、情感和氛圍三個方面解釋了英語兒童繪本與中國兒童繪本的異同。

Kress和Van Leeuwen[4]受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啟發,提出了一種適用于圖像分析的視覺語法框架。隨著對多模態研究的深入研究,許多學者發現這種理論框架在沒有準確分析所有視覺圖像的情況下存在許多不足[19,20]。視覺語法最重要的發展是Painter等人[1]提出的視覺敘事框架。它可以用于分析圖畫書、漫畫和電影等連續圖像。在人際意義上,Painter等人[1]提出了三個子系統,包括聚焦、情感、氛圍和極差系統。聚焦研究圖像中人物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和視角關系。情感系統是讀者對不同意象風格的情感反應。氛圍通過使用各種顏色來創造情緒或氛圍。極差是指對圖像特征進行定量分析。根據Painter等人[1]的觀點,視覺極差系統仍有待進一步發展,因而不納入本研究分析框架。視覺語法使用敘事表征和概念表征來描述概念意義??紤]到圖像的連貫敘事,Painter等人[1]將其擴展為三個子系統:參與者、過程和環境。文本意義主要是指序列圖像的多模態整合??紤]到視覺敘事的復雜性,本文僅選取人際意義中的三個子系統來研究人際意義的建構。

視覺敘事框架中人際意義包括三個子系統,包括聚焦、情感和氛圍。本文分別對它們進行了如下解釋。

3.1.1 聚焦系統

聚焦子系統是通過關注圖像中的參與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以及圖像為讀者提供的閱讀視角,來重新詮釋Kress和Van Leeuwen[3]所提出的概念。在這個系統中,有兩個主要方面需要關注。首先是圖像中所描繪的參與者是否與讀者進行互動。這一點被Painter等人[1]進一步明確為接觸和旁觀兩種情況。當圖像中的人物凝視讀者時,就產生了接觸的效果,人物與讀者之間似乎建立了一種眼神的交流。通過眼神接觸,圖像中的人物能夠直接與讀者互動,增強了閱讀體驗的真實感和互動性。相反,旁觀圖像則沒有眼神接觸,觀眾與圖像中的人物之間保持一定的社會距離。

除了角色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外,聚焦子系統還關注圖像為讀者提供的閱讀視角的類型。Painter等人[1]將視角分為有中介和無中介兩種情況。有中介的圖像意味著讀者能夠通過描繪在圖中人物的視角來進行閱讀。這種中介的視角可以將讀者融入故事情節中,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驗故事的發展,從而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而無中介的圖像則表示讀者的視角與圖中人物的視角不一致。這種無中介的視角創造了一種客觀的觀察體驗,讀者以外部觀察者的身份來審視圖像中所呈現的情節。

3.1.2 情感系統

Painter等人[1]認為寫實和抽象的形象風格不僅是一種形態問題,也是一種建立讀者與人物情感關系的話語策略。Painter等人[1]提出了介入和異化。前者指的是試圖吸引讀者情感的角色。后者指的是讀者脫離情感,從客觀批判的角度來閱讀。在介入中,角色風格分為三種風格:最簡風格、類化風格和自然風格。異化指具有超真實和超凡脫俗傾向的漫畫風格。最簡主義風格采用圓形或橢圓來代表人物的頭部,這意味著讀者的情感投入最少。類化風格在人物塑造上更加細致,可以引發讀者的情感投入,讓讀者感同身受,體會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自然主義風格在人物塑造上最為細致,最容易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1]。這個框架中表明不同的風格并不是完全對比的,而是一個漸進和連續的過程[21]。異化風格主要包括漫畫風格的圖像,在繪本中很少使用。

3.1.3 氛圍系統

氛圍指視覺敘事中顏色所構建的情感基調[1]。該框架首先區分情感氛圍是否被激活,即是否使用彩色。在彩色圖像中,色彩包括色度、色調、自然度三個維度。首先,高色度為最高飽和度的鮮亮色彩,而低色度為低飽和度的灰暗色彩。就氛圍而言,鮮亮色彩建構一種興奮、有活力的情感;而灰暗色彩建構沉郁、克制的情感[1]。其次,暖色調主要指紅色與黃色,而冷色調指藍色與綠色,它們分別建構溫馨、舒適的氛圍與冷漠、疏遠的氛圍。第三,自然度主要指色彩豐富程度。顏色越豐富越能反映其自然色彩;反之,單一的顏色則顯得比較抽象。就情感氛圍而言,自然色彩給人熟悉、親近的感覺,可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而單一色彩則比較陌生,不容易拉近與讀者的情感距離。漫畫作者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建構不同的情感氛圍,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3.2 研究材料

(1)繪本具有代表性。My Mom為英國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的作品,亞馬遜圖書評分4.6分?!?2個媽媽》為國內原創優秀繪本,也受到讀者青睞,在當當網評價為五顆星。

(2)語料的主題相同:本研究選取的兩種繪本均以媽媽為主題,通過生動有趣的繪本幫助孩子認識媽媽的形象。

(3)語料的目標群體相同:本研究選取的兩個繪本均適合3—6周歲兒童閱讀。

3.3 處理和分析方法

以視覺敘事為理論基礎,通過定量與定性方法深入分析國內外英漢兒童媽媽主題繪本的多模態人際意義的構建,著重對比兩種繪本在三大子系統上的異同點,探討繪本如何通過圖像間關系促進人際意義功能的實現。

4 研究發現

4.1 聚焦系統

My Mom和《12個媽媽》是兩本繪本,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在互動、情感和氛圍方面展示了獨特的特點和差異。經過詳細的分析和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這兩本繪本在接觸和旁觀的頻率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如表1所示。

在互動方面,兩本繪本通過不同類型的圖像來描繪人物之間的互動。根據表格數據,我們可以看到,My Mom中呈現了16個接觸類圖像,其中有11個是直接的互動形式。這些圖像中,媽媽的形象通常正面直接與讀者進行接觸。以圖1為例,其中展示了媽媽購物回來時手里提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展示了媽媽也可以很強壯的形象。這種直接接觸更能夠引起兒童讀者的注意和參與。

首先,圖1中媽媽提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可能代表她購物的成果或者為家庭購買所需物品。這表明了媽媽在照顧家庭和孩子方面的角色和責任。通過這樣的互動展示,圖1呈現了媽媽與家庭生活之間的連接和參與。其次,媽媽整個身體都展現在圖畫中,這種直接接觸的形式強調了媽媽形象的存在感和參與度。整個身體的展示可以傳遞出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和互動,強調了媽媽在孩子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存在感。這種形式的呈現可以促使觀者更直接地與媽媽形象進行共鳴,感受到親子關系的真實和親密。

在與媽媽形象的分析聯系上,圖1中媽媽身體的完整展現以及與購物物品的互動,強調了媽媽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親子關系的積極互動。通過直接接觸的形式,讀者可以更直接地與媽媽形象產生情感聯系,并將其與自己的經歷、感受和價值觀相聯系。這種形式的互動和近距離接觸可以進一步加強了故事的表達和與觀者的情感共鳴。綜上所述,圖1通過直接接觸的形式突出了媽媽形象的存在感和親子關系的互動。這種展示方式提供了觀者與媽媽形象產生情感聯系的機會,增加了圖像的投入和參與度。

經統計,《12個媽媽》中有9個接觸類圖像,且其中沒有直接接觸圖像。此繪本更多側重故事本身的描述。繪本中孩子與媽媽沒有與讀者進行直接的眼神接觸,這使得讀者更多以旁觀者身份閱讀繪本,如圖2所示。

在圖2中,孩子與想象中的媽媽一起研究海洋生物,兩個人物的眼神集中在書本上。這種眼神的集中可以傳達出他們對知識和學習的專注和興趣,以及彼此之間的合作和互動。通過他們共同研究的場景,這幅圖呈現了孩子與媽媽之間的共同探索和學習的經歷,加強了他們的親子關系和認知互動。然而,背后的真實媽媽形象較為模糊,沒有與讀者產生直接接觸。這種旁觀的角度營造了一種觀察者的感覺,使得讀者可以從旁觀的角度來觀察孩子與想象中的媽媽的互動,而不是直接融入他們的親密關系中。這種旁觀的視角可以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想象,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孩子與媽媽之間的關系和情感表達。這幅圖通過模糊和旁觀的方式來呈現真實媽媽的形象,可能意味著孩子對真實媽媽的認知或關系較為模糊。然而,通過和想象中的媽媽的互動和研究,孩子在想象中建構了一種更為親密和有意義的與媽媽的關系。這種差異可能反映了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與媽媽的互動有限,但通過想象和學習,孩子能夠滿足對親子關系的渴望和情感表達的需要。

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英文和中文繪本在互動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英文繪本更多地運用互動的視角,尤其是直接接觸圖像占據了較大的比例,能夠更好地增強兒童與繪本之間的互動性。而中文繪本更多地采用間接接觸和旁觀的視角,因此在互動性方面相對較弱??偟膩碚f,英漢繪本在互動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英文繪本通過更多的直接接觸和互動視角,促進了兒童與繪本之間的互動。而中文繪本則更注重故事本身的描述,傾向于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呈現。這種差異使得兩種繪本在情感與氛圍的營造上也有所不同,進而影響了讀者與繪本的交互體驗。

4.2 情感系統

就情感方面而言,在My Mom和《12個媽媽》這兩本繪本中,繪畫風格都采用了一定程度的抽象化處理,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情感和個性特征。繪本的藝術表達方式對于讀者的情感體驗和情感共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來看繪本My Mom,大多數情況下采用了類化的圖像風格,媽媽廚師的形象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圖3所示。

這里媽媽的形象與讀者直接接觸,并且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媽媽的面部特征,例如嘴巴的輪廓。首先,類化的圖像風格在圖3中被使用,這種風格通過簡化和符號化的手法呈現人物形象。這種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有助于讀者迅速理解和接近媽媽的形象,并產生情感共鳴。通過類化的風格,進一步構建了媽媽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和特點。其次,圖3中媽媽的面部特征,尤其是嘴巴的輪廓,是被清晰展示出來的。面部表情和特征是人際交流和情感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清晰展示媽媽的面部特征,觀者可以更容易地捕捉到媽媽的情感狀態,如愉悅、專注或快樂。這種面部表情的表達有助于讀者與媽媽形象建立情感聯系,并進一步融入繪本的情境之中。在與媽媽形象的構建結合上,圖3的類化圖像風格和強調面部特征,使得媽媽作為廚師的形象更加鮮明和易于理解。這種風格和表達方式為兒童讀者提供了直觀的、情感上的參與和理解媽媽的情感狀態的途徑。通過清晰地展現媽媽的面部特征,讀者可以更容易地與媽媽形象產生情感共鳴,感受到她的熱情、關愛和專注。

綜上所述,圖3通過類化的圖像風格和清晰展示媽媽的面部特征,利用人際意義的情感系統,構建了媽媽形象并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這種圖像呈現方式簡潔明了,有助于兒童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繪本情境中,感受到媽媽的情感狀態和故事的情感魅力。

而在《12個媽媽》這本繪本中,針對想象中的媽媽形象采用了最簡風格,如圖2所示。此處媽媽的眼睛和嘴巴通常以簡單的圓點或圓形來代表。由于面部特征沒有細致地展現,這樣的圖像可能引發觀眾的情感體驗相對較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12個媽媽》這本繪本也特別強調想象媽媽和真實媽媽之間的區別。當真實媽媽出現時,繪畫風格更加偏向自然主義,使用了更具體的面部特征,如圖4所示。

自然主義風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細致入微,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真實媽媽的面部特征,包括眉毛、睫毛和嘴巴,這些細節描繪更加貼近現實中的面部表情。這樣的自然主義風格圖像更能夠引起兒童讀者對現實中媽媽形象的聯想和感受。

通過對兩本繪本情感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無論是My Mom還是《12個媽媽》,它們都有意通過繪畫風格來增強讀者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情感共鳴。My Mom中的圖像表現基本采用類化風格,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兒童讀者識別人物的情感狀態,并更好地融入繪本的情景之中。而在《12個媽媽》中,對于想象媽媽和真實媽媽的形象進行了區分,最簡風格圖像占主導地位,自然主義風格圖像為輔助,這樣的設計更容易讓讀者感受到人物表情和情感的差異。

通過繪本的藝術呈現方式,創作者巧妙地運用繪畫風格來展示人物形象的情感特征,為讀者營造了豐富而深入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表達不僅豐富了繪本的情感層面,也為讀者與繪本中的人物建立了情感的橋梁,提升了讀者與繪本之間的情感共鳴和情感參與。

4.3 氛圍系統

就氛圍而言,這兩本繪本都注重運用色彩來喚起特定的情緒和感受。它們通過精心選擇和運用色彩,以創造出獨特的氛圍,進而增強故事的價值和情感體驗。首先,這兩本繪本采用了色度較高的顏色和暖色調來塑造媽媽的形象,創造出不同的氛圍效果。在My Mom中,媽媽的形象呈現出鮮亮的顏色,如橙色、紅色和黃色等,通過這些明亮的顏色營造出活躍和明朗的氛圍,如圖5所示,媽媽的衣服和手里拿的盆栽呈現出鮮艷的顏色,包括紅色、綠色、黃色和橙色等,這些色彩選擇具有吸引力,能夠吸引兒童讀者的注意力。鮮艷的顏色也突出了媽媽的溫暖形象,給人以親切和溫馨的感覺。這種色彩選擇為讀者創造了積極、活潑的氛圍,與媽媽形象的溫暖特質相呼應。此外,圖5中植物呈現為紅色的愛心形狀,這種選擇不僅契合了媽媽的形象,同時也強調了溫馨和關愛的主題。這樣的圖像元素進一步增強了媽媽的溫暖形象,讓讀者感受到她對家庭的愛和關懷。紅色的愛心形狀還與媽媽的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共同構建情感共鳴,給讀者傳遞出一種親密和充滿愛意的氛圍。同時,圖5中還展示了自然環境的描繪。通過真實、生動的色彩和細節,創造了自然的氛圍,增強了閱讀的樂趣和情感體驗。

其次,這兩本繪本在色彩選擇上注重明確的區分,使場景的色彩呈現更加鮮明和清晰。在《12個媽媽》中,由于涉及兩個媽媽形象,作者通過色彩的對比進一步加以區分。在圖6中可以看到,當女孩與想象中的媽媽在動物園時,運用了綠色、黃色等明亮的顏色,突出了活躍的環境氛圍和形象的生動感。明亮的顏色給人一種活潑、充滿活力的感覺,與動物園這個場景相呼應。這種色彩選擇為讀者創造了愉悅的氛圍,并提升了形象的吸引力和沖擊力。同時,這種明亮的色彩也突出了女孩對媽媽的想象,使其形象更加生動而引人注目。與之相對比的是真實媽媽形象,采用了冷色調,主要是白色、灰色和藍色,色度較低。這種色彩選擇幫助突顯了真實媽媽形象經常被忽視的特點。冷色調更接近現實生活中的中性色彩,缺乏鮮艷和明亮的特點,更加貼近真實媽媽的形象。這種色彩的運用降低了真實媽媽形象的視覺吸引力,強調了她平凡、樸實的特質。

通過明亮色彩和冷色調的對比,圖6中的兩個媽媽形象得以進一步區分。明亮的色彩突顯了女孩對媽媽的想象和憧憬,創造了活躍的氛圍和生動感。而冷色調則通過較低的色度和中性色彩突出了真實媽媽形象的平凡和被忽視的特點。這種對比的色彩運用使得兩個形象更加鮮明和引人注目,增強了兒童讀者對這兩個媽媽形象的注意和思考。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圖6中色彩的對比運用為兩個媽媽形象的構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明亮的色彩強調了女孩對媽媽的想象和活躍的氛圍,而冷色調則突出了真實媽媽形象的平凡特點。這種對比使得兩個形象更加鮮明和引人注目,同時也引發了兒童讀者對形象的思考和情感共鳴。這種巧妙的色彩運用幫助構建了豐富而深入的媽媽形象,增強了兒童讀者的閱讀體驗。

這兩本繪本都通過精心選擇和運用色彩,以強調情節和故事情感的表達。它們運用鮮亮的顏色、暖色調以及對比色彩的組合來營造出各自獨特的氛圍,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受情緒和情感的變化。色彩的選擇和細節的處理在傳達故事中場景和角色時起到重要的作用。這些運用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繪本所創造的氛圍產生共鳴,加深對故事內涵的理解和情感體驗。無論是My Mom還是《12個媽媽》,這兩本繪本都運用色彩的方式營造出獨特的氛圍,增強了閱讀體驗的豐富性。讀者通過感知和理解這些色彩的運用,能夠更好地沉浸于故事世界中,產生共鳴并加深他們對故事情節和情感表達的理解。這些色彩的選擇和運用為繪本的閱讀體驗增添了視覺上的吸引力和情感的共鳴,使讀者更加投入其中,并從中獲得啟發和情感交流。

盡管My Mom和《12個媽媽》在繪本故事和設計風格上有所區別,但它們都通過互動、情感和氛圍方面的元素打動讀者。無論是通過直接的互動還是抽象化的情感描繪,還是通過明亮或冷靜的色彩表達,這兩本繪本都以藝術的手法向讀者傳遞了豐富的故事內涵和情感體驗。讀者在閱讀這些繪本時,將享受到獨特而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并從中獲得啟發和思考。

5 研究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媽媽為主題的英漢兩本繪本在圖像人際意義構建方面采用的方法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體現。第一,由聚焦系統分析得出,英漢兩本繪本均采用了接觸與旁觀的兩種互動視角,把媽媽形象刻畫得更立體生動,更利于讀者識讀;但所選英文繪本My Mom以直接接觸的方法為主,更能增強兒童與繪本中媽媽形象的互動。第二,通過情感系統分析得出,My Mom中圖像表征基本為類化風格,通過此種方式更容易讓兒童帶入自己媽媽的形象,使兒童更能融入繪本情景。而在《12個媽媽》中,對于想象的媽媽和真實媽媽的形象進行了區分,以最簡風格圖像為主,自然風格圖像為輔,更容易讓讀者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區別。同時《12個媽媽》中不僅刻畫媽媽的情緒、情感,促使讀者融入故事世界,另一方面借助情感系統的變化對比建構故事進展,讓故事銜接自然,便于讀者理解。第三,由氛圍系統分析得出,兩繪本相同之處在于都使用了色度較高的顏色和暖色調塑造媽媽的形象,色彩區分也比較明顯。My Mom中氛圍系統的構建使得整體氛圍渲染十分生動。而《12個媽媽》中由于有兩個媽媽形象,因此作者加以區分,在真實的媽媽形象上運用冷色調,色度較低,凸顯出真實媽媽形象常常被忽略。但兩個形象的對比色彩同時呈現略顯突兀,可能會導致兒童閱讀體驗不佳。

通過人際意義三個系統的分析對比,可以看出英漢兩本兒童繪本各有優勢,值得相互借鑒。繪本中運用直接接觸圖像課有利于強繪本人物形象與讀者的互動性;類化風格的圖像表征容易讓兒童識別人物情感,融入繪本情景;而人物形象風格的區分更利于讓讀者感受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差別;氛圍方面,運用色度高的顏色和暖色調可以吸引兒童注意;自然色彩的使用可以給人以熟悉、親近的感覺,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此外,色彩的對比運用有利于凸顯不同人物形象,引起兒童的注意和思考。

總之,Painter等人[1]所提出的繪本人際意義系統,對兒童繪本的設計和解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谝曈X敘事中人際意義的理論,中國原創兒童繪本可以從人物形象刻畫、情感氛圍的渲染、場景色彩安排等方面提高完善中國原創兒童繪本的設計,從而為中國兒童提供更優質的閱讀體驗。然而本研究亦存在若干局限,首先,在繪本選擇方面僅采用了兩本作品,從而限制了分析樣本的多樣性和代表性;其次,在語料體量方面存在限制,僅涉及有限的數據集,未能全面覆蓋該領域的多樣范疇。此外,在研究范圍上,除了處理人際意義外,對于概念意義和語篇意義的詳細探究尚未充分展開。因此,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擴大繪本樣本規模和增加語料體量,同時深入研究概念意義和語篇意義的構建,在圖像人際意義的基礎上更全面地對繪本進行多模態研究。

參考文獻

[1]Painter C ,Martin J ,Unsworth L .Reading Visual Narratives:Image Analysis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J].Equinox,2013.

[2]Anstey M,Bull G.Reading the visual:Written and illustrated childrens literature[J].Harcourt,2000.

[3]Kress G,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2020.

[4]李戰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5):1-8,80.

[5]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2):3-12.

[6]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2-86.

[7]陳曉瑾,陳冬純.“天人合一”思想在《論語》漫畫中的再現:基于新視覺語法[J].外國語言與文化,2021,5(1):101-111.

[8]向榮.多模態平面公益廣告話語的互動意義的構建[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5(1):20-22,146.

[9]郭玉燕.視覺敘事分析框架下城市形象建構研究:以武漢最新城市宣傳片為例[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20,40(5):54-60.

[10]程璐璐,馮德煜,尚曉明.兒童繪本中的多模態轉喻形式與類型[J].學前教育研究,2020(10):63-76.

[11]陳冬純,陳芝敏.基于新視覺語法的英漢兒童繪本敘事結構比較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27(4)36-41.

[12]桂翊.英文兒童繪本中圖文互動關系的多模態分析[J].英語廣場,2020(26):60-62.

[13]袁宏.英語兒童繪本譯作與中國幼兒文學的語言對比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5):56-59.

[14]孟玲,趙娜.中美死亡教育兒童繪本中“死亡”意義多模態建構的文化比較:《死亡是什么?》分析[J].中國外語,2021,18(4):47-53.

[15]孟玲.英語兒童繪本敘事中死亡意義的多模態建構:《爸爸會很快回來嗎?》多模態敘事分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42(1):12-19,159.

[16]趙娜.“死亡”意義的多模態建構對兒童認知和情感的調節:死亡教育繪本親子閱讀考察[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22,45(6):11-19,155.

[17]陳芝敏,陳冬純.英漢兒童繪本圖像人際意義構建比較:以《花木蘭》英漢版本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3):157-162.

[18]汪永勤.視覺敘事框架下的中英兒童繪本視覺圖像聚焦系統和情感系統比較研究[C]//上海交通大學.教育語言學研究(第二卷):SFL與LCT專題,2019:279-295.

[19]Bateman J A.Using multimodal corpora for empirical research[J].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multimodal analysis,2014,2:238-252.

[20]馮德正,邢春燕.空間隱喻與多模態意義建構:以汽車廣告為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34(3):56-61.

[21]馮德正.視覺語法的新發展:基于圖畫書的視覺敘事分析框架[J].外語教學,2015,36(3):23-2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from a Multimodal Perspective

—Taking My Mom and 12 Moms as Examples

Shi Mingwei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s the framework of visual narrative and selects two picture books, My Mom and 12 Moms, with the same theme as research object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al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on the theme of mom. It particularly emphasi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types of picture books in three subsystems and explores how picture books facilitate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through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ages. The study reveals diverg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icture books concerning focalization, pathos and ambi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icture books, which highlights the merit of mutual re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icture books.

Key words: Visual narrative;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Interpersonal meaning; Comparative study

猜你喜歡
兒童繪本對比研究
兒童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實踐運用探討
詩歌里的低訴,蒼涼中的守望
美國兒童繪本出版中的性別理念研究
引進版少兒繪本給我國繪本出版帶來的啟示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傳統中藥學與生藥學的對比研究
兒童繪本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