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詞語研究

2024-01-31 13:41莉,何
保定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當涂同形異義

宋 莉,何 山

(西南大學 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 400715)

學界多從典源和典義兩個角度出發界定和研究“同形典故詞語”,分析具體典故詞語源、義之異同,而較少關注典源、典形、典義三者動態對應關系及詞語同形機制等。本文以歷代墓志為材料,從中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同形典故詞語,在界定術語、例析詞條基礎上探討其典源、典義錯位對應現象背后的機制和動因,旨在彌補漢語同形典故詞語本體研究之不足。

一、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詞語概論

(一)同形典故詞語界定及分類

要研究“同形典故詞語”,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典故詞語”。亓文香指出:“典故和典故詞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典故詞語是從典故而來的詞語,它代指其來源典故?!盵1]鄔甜甜指出:“典故是沒有壓縮過的信息,是內容,是情節;典故詞語是典故在運用過程中凝縮成詞的表現,是載體,是形式?!盵2]一些研究成果對“典故詞”和“典故詞語”作出區分。肖科見認為:“典故詞是詞這一層級,結構凝練;典故詞語的范圍要比典故詞大得多,典故詞語既包括已凝固定型了的典故詞,又包括其他定型的成語、諺語等(如諺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還包括一些結構相對松散的短語?!盵3]蘇天運提出:“典故詞語可細分為典故詞和涉典詞語兩類……學界所公認的典故詞并不單純,其中還包括不成詞的短語?!盵4]正因為典故詞語有“典故詞”和“涉典詞語”之分,碑刻同形典故詞語源、義對應關系才有多種變化,如同形同源的典故詞語或表義完全不同,同形異源的典故詞語或可表相同詞義。

考察已有學術成果,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定義“同形典故詞語”。崔皓主要抓住典形、典義兩個要素進行界定:“所謂典故的同形異義,是指同一個詞語形式,具有完全不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典故義?!盵5]郝彤彤則提出“同形異源典故詞是典故詞語的一個特殊類別,是典源不同但字面偶合的一組詞”[6],表明了典故詞語同形、異源的基本內涵。

學界有關“同形典故詞語”的界定或研究,有的關注典形和典義之間的對應關系,重點討論同形同源異義典故詞語和同形異源異義典故詞語,較少措意同形異源同義典故詞語;有的關注典源和典形之間的對應關系,重點討論同形異源異義典故詞語和同形異源同義典故詞語,較少措意同形同源異義典故詞語。本文從廣義角度界定“同形典故詞語”,即典形、典源、典義完全相同或典形相同條件下形、源、義之間異同關系存在錯位對應的典故詞語,具體包括同形同源同義、同形同源異義、同形異源同義和同形異源異義的典故詞語。其中同形同源同義的典故詞語“源、形、義”對應關系一致,不存在同異錯位變量,通常沒有理解和應用上的障礙,故不需要進行專門考察;后三類詞語則存在同形條件下典源與典義的錯位對應,如同源而異義、異源而同義等,下文將予以重點討論。

(二)同形典故詞語研究現狀

隨著研究的深入,“同形典故詞語”作為“典故詞語”的重要類別,逐漸受到學界重視,研究成效顯著。如管錫華指出典故有“同形之典”[7],蘇天運論及典故之間存在“同面異義”關系[8]。兩種說法表述各異,實質上都是指“同形典故詞語”。此外,亓文香將多典源典故詞語分為“同義同形而多典源”“異義同形而多典源”以及“同義合形而多典源”[1],其前兩類也屬“同形典故詞語”。鄔甜甜則沿用亓文香的分類體系,涉及“多典源典故詞”即異源同形典故詞語[2]。

專門研究同形典故詞語的論文較少,目前僅見崔皓《古詩文中的同形異義典故》[5]和郝彤彤《“同形異源典故詞”摭談》[6]。前者認為“同形異義”的產生在于詩文作者擇取典故義的角度不同和典源不同兩個原因;后者主要討論典源不同的典故詞,包括意義差別較大、意義有關涉兩種情況。

總體上看,一些學者嘗試從不同角度論及“同形典故詞語”,但大多較為零散,缺乏深入系統研究。兩篇專門討論“同形典故詞語”的論文,較多分析具體典故詞語,而對源、形、義存在錯位對應關系的三類同形典故詞語討論并不充分,有關同形條件下典源和典義錯位對應機制及原因的探討也有待深入。

(三)碑刻同形典故詞語概貌

為取得委婉、典雅、凝練的語言表達效果,碑志文常使用典故詞語,其中包含為數不少的同形典故詞語。亓文香指出:“在七千多條詞語里面,多典源的情況只有九百多條,占10%左右?!盵1]按照這個比例推測,碑刻文獻多典源的同形典故詞語占比大概在10%左右。但這僅為同形異源的典故詞語,還有同形同源異義的典故詞語未計算在內。因此,碑刻文獻同形典故詞語較豐富,能夠為本文提供足夠的研究材料。

墓志文作為哀悼死者的應用性文體,其主題較為固定,主要記述志主生平事跡,贊揚其美好德行,表達對志主離世的哀慟,故同代與同代、前代與后代墓志文之間,或存在類似表述。如唐陳子昂《袁州參軍李府君妻張氏墓志》:“悲摧欒棘,思結寒泉,永惟同穴之儀,仰遵歸祔之典?!雹偃缥刺貏e注明,本文所引墓志語例均出自中華石刻數據庫(https://inscription.ancientbooks.cn/docShike/)。類似句式在其他墓志文亦有出現,如唐《王崇進墓志》:“□□欒棘,思結寒泉,永惟同穴之儀,仰遵歸祔之禮?!盵9]唐《李韜墓志》:“悲摧欒棘,思結寒泉,永惟共穴之儀,仰遵歸祔之典?!边@也使墓志文蘊含了較多同義或異義的同形典故詞語,為我們分析詞義提供了較為可信的證據。譬如“垂堂”一詞,《漢語大詞典》釋為:“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墜落可能傷人,故以喻危險的境地?!盵10]第2卷,1082而唐《竇干墓志》之“君雖少不垂堂”、唐《何楚章墓志》之“克著垂常(堂)之贍”②拓片“垂”后之字作“”,實為“堂”,中華石刻數據庫誤錄作“?!?。,可證“垂堂”亦有“富貴”之義,“垂堂”實際包含了一組同源同形異義典故詞語。碑刻文獻豐富的用典語例可為我們發現更多同形典故詞語提供幫助。

二、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詞語分類例析

(一)同形同源異義

1.垂堂

“垂堂”典出《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盵11]司馬貞索隱案:“張揖云:‘恐檐瓦墮中人?!蛟婆R堂邊垂,恐墮墜也?!薄按固谩币鉃樘梦葸吘?,也即屋檐,由于屋檐可能墜下瓦片,后世多用“垂堂”比喻危險境地。

垂堂1①為便于區分同形典故詞語的典源及典義,本文在“碑刻同形典故詞語分類例析”部分以角標形式對所劃分的同源同形及異源同形的典故詞語進行標示。

(1)勤惟閉戶,慎戒垂堂。(唐《李仁廓墓志》)

(2)吾聞古不吊厭溺兮,豈不以其馮河而垂堂。(南宋《方必敏墓志》)

垂堂2

(3)君雖少不垂堂,而壯心奮發。(唐《竇干墓志》)

(4)以專勤理家,克著垂常(堂)之贍;以志業自處,允饗潤屋之昌。(唐《何楚章墓志》)

垂堂1指典源所喻示的“危險境地”,這層比喻義通過典故“坐不垂堂”固定到“垂堂”的詞義當中,《漢語大詞典》等辭書收錄此用法。

垂堂2則是從另一角度選擇詞義:由于富家子需要遵守“垂堂之誡”“戒慎垂堂”,于是垂堂2與富家子建立起一定聯系,進而可以表示富貴。鮑照《送盛侍郎餞候亭》:“君為坐堂子,我乃負羈人?!盵12]《佩文韻府》“坐堂”下引此句,注云:“此謂坐不垂堂也?!盵13]“坐堂子”指富家子弟,其理據正與垂堂2相同。

“垂堂”包含垂堂1和垂堂2兩個同源同形異義典故詞語,且詞義均已凝固,從字面無法窺得其語境義,屬于典故詞。二者同源同形而異義,體現出典故詞詞義的抽象性以及典故詞取義的廣泛性和復雜性。

2.斗蟻

“斗蟻”典出《世說新語·紕漏》:“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盵14]就字面意義而言,“斗蟻”意為“打斗的螞蟻”,常用以表示病虛耳鳴,泛指生病。

斗蟻1

(5)尋以疑蛇未辨,斗蟻方喧。(唐《吳承泌墓志》)

(6)豈期聲喧斗蟻,影泛懸蛇。(唐《何祎墓志》)

斗蟻2

(7)豈謂災鵀告釁,斗蟻成痾。(唐《路巖墓志》)

(8)妖童忽逼,斗蟻俄侵。(唐《莫義墓志》)

斗蟻1取其字面意義,指打斗的螞蟻,斗蟻1與“方喧”“聲喧”等短語組合,借聽到螞蟻的打斗聲暗示病虛耳鳴,其修辭義尚未凝結到詞義中,屬于涉典詞語。

斗蟻2將典源所賦予的修辭義直接固定至詞義中,表義抽象而指代“疾病”,屬于典故詞,與斗蟻1有較大區別。

斗蟻1與斗蟻2同形同源,但斗蟻1為涉典詞語,其語境義等同于字面義;斗蟻2作為典故詞,意義已經凝固而抽象。兩者因屬不同典故詞語類型而表義有別。

3.七札

“七札”典出《左傳·成公十六年》:“癸巳,潘尪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憂于戰?’”[15]1918“七札”本指七層鎧甲,射穿七層厚的鎧甲表明射藝高超,故“七札”亦可直接代指射藝。

七札1

(9)加以雙鞬并帶,七札俱穿,氣蓋千里,名高六郡。(唐《權善達墓志》)

(10)射穿七札,彎弧六鈞。(唐《魏淑墓志》)

七札2

(11)武殫七札,文授九丘。(唐《樂弘懿墓志》)

(12)或九能曜德,洙南泗北之風;或七札宣威,郁郁桓桓之勇。(唐《吳善墓志》)

七札1與“俱穿”“射穿”搭配,表七層鎧甲義,與典源直接關聯,為涉典詞語;七札2據典源“射而徹七札”抽象出射藝很高之義,用作典故詞。兩者屬不同類型典故詞語,同源同形而異義。

(二)同形異源異義

1.當涂

當涂1

(13)當涂啟運,遷鼎居中。(隋《元虔蓋墓志》)

(14)漢相曹參之后,實當涂之苗胤。(唐《康君妻曹氏墓志》)

當涂2

(15)當涂行其說,乃罷修灘之役。(北宋《李慎思墓志》)

(16)識者高其廉,當涂交薦之。(北宋《趙薦墓志》)

當涂1典出《三國志·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時有人問:‘《春秋讖》曰代漢者當涂高,此何謂也?’舒曰:‘當涂高者,魏也?!盵16]1020《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云:“當涂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盵16]64道路上高大的“魏闕”是“當涂高者”,故“當涂高”可以代指曹魏,也可指稱與代漢的“當涂高”毫無關系的北魏政權①據《元虔蓋墓志》,志主五世祖為“魏景穆皇帝”,也即北魏景穆帝拓跋晃,故“當涂”可指北魏。。

當涂2典出《韓非子·孤憤》:“當涂之人擅事要,則外內為之用矣?!盵17]79“當涂”指執政者、掌大權者。

當涂1原本具有隱語性質,且在使用過程中基本脫離原有語境,轉而指代三國魏或北魏,為典故詞。當涂2由擅事要之人引申指執政或掌大權之人,亦為典故詞。二者詞形相同,出典和詞義有別,屬于同形異源異義典故詞。

2.負圖

負圖1

(17)御極紫微,負圖黃屋。(唐《華陽觀王先生碑銘》)

(18)遇今大元帥、吳越國王位鐘壓紐,運偶負圖。(北宋《王審知墓志》)

負圖2

(19)考太傅、北海平王,負圖作相。(北魏《元頊墓志》)

(20)家傳宰相,世建高門,佐命負圖,衣袞相襲。(隋《斛律徹墓志》)

負圖1用神獸負圖之典。記載此事的緯書眾多,如《春秋元命包》:“唐帝游河渚,赤龍負圖以出?!盵18]592《春秋運斗樞》:“(舜)與三公、諸侯臨觀于河,黃龍五采負圖出,置舜前,入水而前去?!盵18]712我們暫將記述事件較為詳細的《春秋運斗樞》作為典源文獻。古時統治者常借“河出圖”“洛出書”一類的祥瑞事件宣揚得位的合法性,“負圖”因此與帝王得位建立起聯系,又進一步引申指“稱帝”“統治國家”。例句(17)“黃屋”即帝王居住的宮殿,例句(18)“壓紐”表示作國君之兆??梢?,負圖1屬于典故詞,意為統治國家。

負圖2典出《漢書·霍光金日傳》:“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盵19]負圖2常以表示受命輔佐少帝之典,如例句(19)之“負圖作相”,例句(20)之“佐命負圖”。

負圖1與負圖2均為典故詞,分別從不同典源中抽象出“統治國家”和“受命輔佐少帝”之義,因此異源同形而異義。

3.堅白

堅白1

(21)雖夷險在厲,而堅白不渝。(唐《于兆墓志》)

(22)精事堅白,慎終如初。(唐《車益墓志》)

堅白2

(23)其經明拾紫,詞妙堅白。(唐《蕭璿墓志》)

(24)辯中堅白,口內雌黃。(唐《皇甫文備墓志》)

堅白1典出《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盵15]2525例句(21)(22)中的“堅白”形容人志節堅貞等美好品質,屬于典故詞。

堅白2典出《公孫龍子·堅白論》:“堅白石三,可乎?”[20]“堅白”為名家論題,而非實指石頭的堅硬和潔白。例句(23)(24)中的“堅白”指“堅白之辯”,亦屬典故詞。

章紅梅認為:“縮略造詞是在原語言片段的基礎上對構成要素的省縮,彼此之間有結構上的對應性,其意義內容與原形式基本上保持一致?!盵21]據此,堅白1通過“縮略造詞”產生,“堅”與“白”在結構上具有對應關系,其意義內容也與原形式基本一致。堅白2則從典源直接截取。二者偶然同形,構成一組同形異源異義典故詞。

(三)同形異源同義

1.鸞舞

鸞舞1

(25)重泉政融,還聞鸞舞。(唐《于尚范墓志》)

(26)翚馴表異,鸞舞呈祥。(唐《元罕墓志》)

鸞舞2

(27)不謂玉臺鸞舞,偶孤魂而少留。(唐《田萬同妻韓氏墓志》)

鸞舞1典出《東觀漢記·王阜傳》:“王阜,字世公,為重泉令……吏民向化,鸞鳥集止學宮。阜使校官掾長沙疊為張雅樂,擊罄,鳥舉足垂翼,應聲而舞?!盵22]鸞鳥來集并起舞是由于官吏治理地方政績優良,因此鸞舞1常常用以形容官員施政有方,不過需與“政融”“呈祥”等詞語組合方能實現這一表達效果,如例句(25)(26),其“鸞舞”可按字面義理解為“鸞鳥飛舞”,屬于涉典詞語。

鸞舞2典出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罝峻卯之山,獲一鸞鳥……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鯊钠湟?,鸞睹形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盵23]由于孤鸞舞鏡與夫妻分別的情形相合,墓志多以鸞舞來暗示夫妻中某一方去世。例句(27)中“鸞舞”仍用其字面義,即“鸞鳥飛舞”,其修辭義需要與其他詞語搭配來共同表達,也屬于涉典詞語。

由于鸞舞1與鸞舞2均為涉典詞語,其語境義等同于字面義,兩詞可徑釋為“鸞鳥飛舞”,異源而同義。

2.烹豕①“亨”“享”“烹”三字古時通用,故典故詞語“烹豕”或作“享豕”,或作“亨豕”。為呈現文獻原貌,例句照錄其字形,后加括號說明典故詞語原字形。但就詞語而論,“享豕”“亨豕”“烹豕”實際都記錄詞語“烹豕”。因此在分析典故詞語時,我們將“享豕”“亨豕”“烹豕”統一為“烹豕”,用烹豕1、烹豕2 代表對應典故詞語。

烹豕1

(28)哀子寬、仁等,感慈父享(烹)豕之訓,戀慈母徙宅之仁。(唐《張叡墓志》)

烹豕2

(29)亨(烹)豕之教攸臻,將雛之韻斯葉。(唐《李正因墓志》)

(30)候鳴雞以奉姑,無愆佩纊;遵亨(烹)豕而訓子,寧惑下機。(唐《許弘感及妻鄭氏墓志》)

(31)雖享(烹)豕存教,斷織貽訓,曾何足云。(唐《于孝顯墓志》)

烹豕1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釉唬骸畫雰悍桥c戲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炫脲橐??!盵17]287例句(28)“烹豕”即《韓非子》之“烹彘”,講述曾子烹彘之事,用其“烹煮豬肉”的字面義,屬于涉典詞語。

烹豕2典出《韓詩外傳》:“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速I東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盵24]例句(29)(30)(31)均用此典,其義亦為“烹煮豬肉”,同屬涉典詞語。

烹豕1與烹豕2都用為教導子女的同形涉典詞語,詞義未經變異,兩者異源而同義。

三、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詞語源、形、義錯位對應的機制及動因

(一)同形典故詞語源、形、義錯位對應機制

依托上述墓志語例,本文主要分析同形同源異義、同形異源同義和同形異源異義三類同形典故詞語。這些詞語外部書寫形式相同,但內部的源與義之異同呈現錯位對應。具體說來,以上所析典故詞語呈現出三種錯位對應關系:同源而異義、異源而同形以及異源而同義。下面分別探討其對應機制。

1.同源而異義

典故詞語同源而異義的情況并不少見,一個典源往往產生多個典形,這些典形所代表的典義不盡相同。這里的“同源而異義”特指“同源同形異義”,這種錯位對應關系主要存在于同源且同形的典故詞與涉典詞語之間。如上文所舉七札1作為涉典詞語,其語境義與典源義對應,表“七層鎧甲”,典故詞七札2則意為“射藝”;涉典詞語斗蟻1意為“打斗的螞蟻”,典故詞斗蟻2則指“疾病”。兩個同形典故詞也可能存在錯位對應關系,如上文垂堂1和垂堂2均已凝固成詞,同源同形而異義。

2.異源而同形

這類錯位對應關系存在于典源不同而典形偶合的典故詞語當中,上文所舉“當涂”“負圖”“堅白”“鸞舞”“烹豕”均屬此類。以上異源同形典故詞語典形與典源文獻對應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異源同形典故詞語典形與典源文獻對應情況

由表1 可以看出,典故詞語從典源提取典形的方式有異,典形偶合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用典者截取不同典源文本的相同語段,產生異源同形典故詞語。當涂1與當涂2屬于此類。二是不同典源文本間沒有相同語段,用典者提取其共同典故要素(人、事、時、地),產生異源同形典故詞語。鸞舞1與鸞舞2、烹豕1與烹豕2屬于此類。三是兩個典形生成方式各不相同,其中一方進行了語素改換、重組或縮略,另一方則只截取典源文本語段而未加變形,結果詞形偶同。負圖1與負圖2、堅白1與堅白2屬于此類。

3.異源而同義

“異源而同義”主要出現在典形相同、典源不同的涉典詞語之間,如上文“鸞舞”“烹豕”。典故詞語能夠“異源而同義”是因為它們多為詞義與字面義(典源義)相同的涉典詞語。

4.錯位對應機制總結

就碑刻用例看,在典源異同、典形偶合、典義各表等因素制約和影響下,同形典故詞語源、形、義錯位對應機制大致體現為:“同源而異義”現象多見于同源同形的典故詞與涉典詞語之間,偶見于同源同形的典故詞之間;“異源而同形”多見于典源中含有相同語段成分或相近要素的典故詞語之間,偶見于因典形生成方式不同而同形的典故詞語之間;“異源而同義”現象多見于異源同形的涉典詞語之間,偶見于異源同形的典故詞之間。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典故詞語可能兼具涉典詞語和典故詞雙重身份,再加異源變量,一組同形典故詞語可能兼有幾種錯位對應關系。如“垂堂”,上文所舉垂堂1、垂堂2屬同源同形異義關系;但在時代稍晚的文獻中,還存在一個與典出《史記》的“垂堂”異源同形的典故詞語“垂堂”,出自南宋李春叟《送熊飛將軍赴丞相麾下》:“白發垂堂千里別,赤心報國一身輕?!盵25]“白發垂堂”形容熊飛父母親年事已高,后世或用“垂堂”表親人年老。明林光《贈錢縣博往蒼梧》:“九十垂堂懸祖父,七千歸路快廷嘉?!盵26]明《疊山先生祠堂記》:“幼主在襁,九十垂堂?!盵27]《指南敘》:“奈孀母垂堂,塤箎互戀,乾坤雖浩,難免管窺之消耳?!盵28]以上例句“垂堂”均應按“年老”來理解,否則句意不通。從異源同形角度看,出自《送熊飛將軍赴丞相麾下》的“垂堂”又與出自《史記》的“垂堂”屬于異源同形異義關系了??梢娡蔚涔试~語源、形、義對應關系錯綜復雜,需要進行更多調查研究。

(二)同形典故詞語源、形、義錯位對應動因

典故詞語源、形、義之間既存在一致對應,也存在錯位對應,其原因值得探討。

從典源與典形的關系看,不同典源文獻有一些重合片段,碑志撰文者截取這些片段而產生的典故詞語自然典形偶合;另一方面,除直接截取外,碑志典故詞語還有其他多種生成方式,如縮略、割裂、替換重組等,通過這些方式,撰文者將不同典源文獻非連續字詞整合為相同片段,這又會增加典形偶合的概率。上文所舉同形典故詞語中,當涂1和當涂2屬于直接截取式,鸞舞1和鸞舞2、烹豕1和烹豕2屬于替換重組式,堅白1和堅白2則分別屬于縮略式和截取式。這些典故詞語出自不同典源,卻有相同的典面,其原因應與典故詞語生成方式和使用特點有關。

從典源與典義的關系看,典故詞語異源同義、同源異義主要由涉典詞語與典故詞的屬性差異造成。異源同義典故詞語多為典源不同、典形相同的涉典詞語。由于涉典詞語或直接關聯典源語境,或其意義與典源相關字面義有直接聯系,因此當一個典故語作為涉典詞語使用時,基本可以按字面意義理解。如“重泉政融,還聞鸞舞”(鸞舞1),“不謂玉臺鸞舞,偶孤魂而少留”(鸞舞2),作為涉典詞語,其語境義等同于字面義(典源義),即“鸞鳥飛舞”,即便不明典故,也不難理解二者的使用義及整體句意,只是具體表達怎樣的言外之意還需要追溯典源??傊?,異源涉典詞語的典形相同,意味其語言義相同,也意味其詞義相同。

同源異義典故詞語則多為典源相同的典故詞和涉典詞語。典故詞作為詞匯化的產物,其意義與典源相關字面義沒有直接聯系,而是脫離典源語境固定下來的抽象意義。如“斗蟻”字面義為“打斗的螞蟻”,而后世用典者從中抽象出“疾病”義,這層含義與其字面義看不出直接的聯系,如果不明白“斗蟻”的典源,就難以理解“斗蟻”作為典故詞的含義??梢?,典故詞語一旦用為典故詞,其詞義就與字面義有較大差異,不能再按字面義理解。上文列舉的“垂堂”“斗蟻”均體現出這種區別。因此,即便典面相同的涉典詞語和典故詞同出一源,其意義也有抽象和具體之別,導致同源異義。

四、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詞語研究的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辭書訂補

歷代文獻累積起來的典故詞語浩如煙海,且典故詞語的源、形、義關系錯綜復雜,詞典類工具書雖收錄不少典故詞語,包含一些同形多源和同形多義的詞語,但其所列舉典源、義項尚有可商榷之處。茲列舉數條以供參考。

1.垂堂

《漢語大詞典》將其釋為:“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墜落可能傷人,故以喻危險的境地?!倍治鱿嚓P碑志語料,我們發現“垂堂”亦表“富貴”義,《漢語大詞典》可補;且隨著時代變化,新的用典時有出現,宋代產生了與“垂堂”有關的新典故,“垂堂”被賦予新的典義,即“年老”。

2.當涂

《漢語大詞典》列“三國魏的代稱”[10]第7卷,1399這一義項,考察相關文獻,“當涂”確實多指“三國魏”,但亦有文獻指代南北朝之魏,包括北魏、西魏、東魏。實際上,“當涂高”隱喻“魏”而非“三國魏”,“當涂”自然也可代指南北朝之魏?!稘h語大詞典》可據碑志語料完善義項設立。

3.羝羊觸藩

《漢語大詞典》收錄詞條“羝羊觸藩”,并引《易·大壯》作為典源[10]第9卷,173。實際上,“羝羊觸藩”存在兩個不同典源。分別為:1)《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盵15]48又:“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盵15]492)《太平御覽》引《劉向別傳》:“雄又擬《易》‘羝羊觸藩’,彌日不就。子烏曰:‘大人何不云“荷戟入榛”?’”[29]因此“羝羊觸藩”除表示進退兩難的處境,還可贊揚人機敏、早慧,分別對應上述1)、2)兩個典源。碑刻文獻語例如唐《宋思真墓志》之“以羝羊觸藩之年,玄宗入思”,傳世文獻用例如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啟》之“幼辨羝羊,演飛龍之秘策”[30],兩例均用典源2),即楊子烏“羝羊觸藩”之典。

《中國典故大辭典》漏收典源2),且在典源1)即《易·大壯》下引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之“羝羊觸藩,九齡能對”作為語例[31],然該處實用典源2)。

可見,從典形、典源、典義對應關系角度綜合研究碑刻同形典故詞語,有助于語文工具書科學有效地確立詞目、探尋典源以及闡釋典義。

(二)有助于解讀碑刻或傳世文獻

碑刻文獻因其文體特點而使用大量典故詞語,部分詞語因同形而義別,如果不能準確追溯其典源,歸納其典義,就會影響碑刻文獻的正確釋讀和理解。譬如唐《閻炅墓志》:“炙輠之資,度越羝羊;岐嶷之資,聲高孔雀?!睆摹棒蒲颉薄翱兹浮睂ξ目芍?,此處“羝羊”亦是用楊子烏“羝羊觸藩”之典。但如果不明典源,誤將《易·大壯》作為典源文獻,“羝羊”或將被解為“進退兩難的困境”。又,唐《宇文彪墓志》:“當涂遜位,有周經野?!睋顿Y治通鑒》:“魏宇文護以周公幼弱,欲早使正位以定人心,庚子,以魏恭帝詔禪位于周?!盵32]可知此處“當涂”實指西魏,而非三國魏,亦非“執政者”。因此,研究碑刻同形典故詞語,考辨同形詞語意義,有助于準確解讀碑刻文獻,為文史相關研究提供基礎材料支撐。

(三)有助于漢語詞匯史研究

同形典故詞語與其他典故詞語一樣,有典故詞和涉典詞語之分。研究碑刻同形典故詞語,可以分別其中所包含的典故詞和涉典詞語,提取作為詞匯化結果的典故詞,以此為漢語詞匯史研究提供明確的研究對象。如上文所列舉“斗蟻”“七札”等詞語,均體現出涉典詞語和典故詞的詞義差別。碑刻文獻保存較多典故詞或涉典詞語的實例,這些例證同時、同質,數量充足,據此可以研究典故詞語的衍生過程,亦可從中提取典故詞進行專題研究,此可為漢語詞匯本體研究和漢語詞匯史研究提供寶貴資料和理論參考。

結語

典故詞語異源而同形、同形而異義等現象,客觀反映出典故詞語的典源、典形、典義之間往往不是一一對應,而是錯位對應的關系。這類現象學界雖早有關注,但并未深入討論。本文以墓志文獻同形典故詞語為材料,以涉典詞語和典故詞相關理論為指導,從相同典形入手,具體闡述典源、典義錯位對應的機制及其原因。碑銘撰作者截取或縮略不同典源中相同或相近的文詞,形成典源不同而典形偶合的典故詞語。涉典詞語與典故詞之間的詞義差別,往往造成源、形、義錯位對應的典故詞語。據前文考察,同形同源異義者多為典源相同的典故詞和涉典詞語,同形異源同義者多為典源不同的涉典詞語,同形異源異義者多為典源不同的典故詞。探討同形典故詞語典源、典義異同關系錯位對應的規律,可以有效揭示典故詞語同形背后詞義變化的機制和動因,從而彌補學界對同形典故詞語本體研究之不足,為相關文史研究和辭書編纂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猜你喜歡
當涂同形異義
“卿今當涂掌事”之“當涂”辨正
韓漢同形完全異義詞略考
古今異義詞
當涂民歌現狀研究
當涂方言與民歌的共生關系研究
佛經音義同形字輯釋
壯字喃字同形字的三種類別及簡要分析
當涂民歌的傳承與保護
日本留學生漢日同形同義詞習得情況分析——一項基于出聲思考的研究
論音同異義隱喻認知與大學英語詞匯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