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柳春風作畫圖

2024-02-01 16:06孫磊
西部 2024年1期
關鍵詞:楊柳青年畫

孫磊

一、點綴年華

每至臘月,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購之,亦所以點綴年華也。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臘八一過,家家戶戶就開始為年而忙了。

天后宮一直是天津過年的中心。聲勢浩大的年貨市場上,剪紙、楹聯、窗花、吊錢兒、吉祥圖畫……繽紛萬象,光彩盈盈。人們年時最重要的不是吃喝穿戴,而是對生活的盛情與企盼。

要說點綴年華,畫滿心靈向往的年畫是最理想的色彩。

農耕時代,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在不同的境遇里,與年畫相遇?;蛳G笤竿?,以矚未來;或美人嬰戲,煥然悅目;或門畫神像,以迎祥祉;或數九消寒,以待春風。熾烈的生命情感渲染出濃烈豐盈、富麗華美、繁盛飽滿的渴求與熱望,為年助興,為生活助興。

在田野中誕生,在鄉土中成長起來的年畫,嬉笑怒罵,樸拙真率。這些色彩,在中國民間風靡數百年,早已與人們的生命理想和生活情感燦爛地融成一體。

如今,雖然年味日漸淡薄,但是每當歲暮,不少人還是愿意懸貼可意的圖案,裝點生活。

購買年畫,天津人的首選,自然是楊柳青木版年畫。如有閑暇,很多人會到古鎮楊柳青,去尋訪年的色彩。

從天津市區的三岔河口啟程,順由南運河約20千米,即可抵達楊柳青。

這座被運河浸潤千年的古鎮,氣韻深遠,古樸靈秀,文脈暢達。鎮內畫莊林立,字號滿街。店鋪里,楊柳青木版年畫明麗鮮活、精雅華美、意趣盎然。

美,是漫長時光中的心靈傳遞。

楊柳青木版年畫,被譽為中國四大年畫之首,2006年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屬于“半印半畫”,工序復雜,需要先勾勒畫稿,然后刻版、套印,再進行手工繪制。數百年來,楊柳青人用極致耐心和非凡技藝,飽滿蓬勃地傳遞著生活的喜悅,傳遞著人間的意興趣味,也傳遞著愛與生命力。年畫藝人們在一道道工序周而復始的磨礪下,格外從容執著,沉靜斯文。

難怪,作家馮驥才稱這里為“斯文小鎮”。

南運河北岸,三十余座古宅大院,疏密張弛。這些院落主要建于明清兩代和民國年間,建筑特色大都是青磚灰瓦,磨磚對縫,木梁圓柱,碹窗碹門,幾進幾出的四合院格局。山墻、山脊、屋檐和門樓都有磚雕或石雕鑲嵌,十分美觀雅致,彰顯著小鎮的財富傳奇。

當年,這些大院的主人多是經營漕糧、鹽務的豪商巨富。運河帶來的滾滾財富,讓他們建起深宅大院、私家園林,過著“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華靡生活。

石家大院,曾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石元仕的宅邸,被譽為“華北第一宅”。石家原籍山東,祖輩以漕運販糧發家,清乾隆年間定居楊柳青,廣置田產,人稱“石萬頃”。

石家大院,三落五進,疊梁架檁,青磚砌筑。住房、庭堂、家廟、戲樓,布局有致;長廊、甬道、穿山門,幽徑貫通?;▓@內,布石流泉、植林開澗,有若自然;風亭、月榭、游廊、曲橋,迤邐相屬,恬淡疏朗,創造出“咫尺山林”??梢韵胍?,晴翠落英之時,雅集在此,琴棋書畫,文會品飲,真是賞心樂事。

石府中最高的建筑是戲樓。這棟集南北風格為一體的建筑,宏敞精妙。磚刻和木雕,都極為考究。戲樓內共設120個座位。每逢年節,石府宴請賓朋或辦堂會,都要將戲樓內裝飾一新,布置得燈火輝煌。孫菊仙、余叔巖、譚鑫培等京劇名宿,都曾登臺獻藝。

一座小鎮,竟會如此姿韻風流,幻化出無數傳奇和無窮魅力,這全然得益于運河的滋養。

水是楊柳青的靈魂。

位于天津市西的楊柳青鎮,背倚子牙河、大清河,南有運河彎繞。湯湯之水的浸潤與流灌,使得這里擁有了靈秀、柔婉的氣質。據《楊柳青鎮志》記載,楊柳青自宋代形成聚落。北宋景德至元豐年間(1004—1085年),黃河決口北流,境北形成“三角淀”,境內河道湖泊在此匯流東下,得名“流口”。后來,宋兵沿界河(今大清河)建立“河濼防線”,遍植柳樹,始稱 “柳口”。

“三角淀”水系發達,土地肥沃,淀邊水畔葦籬叢生,陸地埂塄樹木繁茂,非常適合漁獵農耕。隨著居住者逐漸增多,人們除了漁獵采菱、割葦編織,還栽種了大量的梨樹、棗樹等樹木。粗壯的杜梨樹木質纖維細密,細膩堅硬,非常適合雕刻印版。雕刻時可以揮刀自如,刻出的線條光潔整齊,又耐磨。即使常年使用也不會把刻版的木線磨掉。于是,逐漸有民間藝人嘗試用杜梨木刻印門神、灶王、鐘馗、天師、月宮圖之類的神馬,逢年過節時出售,維持生計。

天津人所謂“神馬”,又稱“紙馬”。神馬走到各地,稱呼隨之不同。河北內丘稱“神靈馬”,廣州叫“貴人”,北京還有一種全套的神馬,被稱作“百分”;云南便稱之為“甲馬”“馬子”或“紙火”。

紙馬源于遠古人最深切的生活愿望——祈福與辟邪。

一年四季,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古時,安土敦仁的農民,終日勞苦于田野中,對于四季輪轉、晝夜冷暖、吉兇禍福,都感到神秘莫測。他們坐在田壟邊,“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卻無力解釋,對大自然的力量懷抱著崇拜與畏懼,只能乞求神靈的幫助。

漢代起,人們手繪神荼、郁壘之類的門神和歲暮驅除邪魅的鐘馗,在年節時張貼?!拔魰r畫神于紙,皆畫馬其上,以為乘騎之用,故稱紙馬?!保ㄇ宕w翼《陔余叢考》)古代的交通方式中,速度最快的就是馬匹,因此老百姓就將馬畫成神靈的坐騎,希望一祈求,神靈就能馬上到來。

唐宋雕版印刷興起之后,這種廣泛的民俗需求便被木版印刷的紙馬承擔起來。

12世紀,一些像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這樣的大城市,還有專門銷售紙馬的鋪子。北宋有一位叫張擇端的畫師,留下了令人驚艷的《清明上河圖》。他在這幅五米多長的世俗畫卷中,生動描繪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市井繁盛。街道交錯縱橫,民居鱗次櫛比,商鋪百肆雜陳,酒樓歌館遍設,招牌幡幌滿街。一片熱鬧之中,就有一家店鋪掛著“王家紙馬”的招牌。

與他同時代的還有一位叫孟元老的文人,留下了一冊《東京夢華錄》。書中,他記有,冬至日,“御街游人嬉集,觀者如織,賣撲土、木、粉捏小象兒并紙畫,看人攜歸,以為獻遺?!薄敖鼩q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板、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笨梢?,北宋時期,紙馬已經樣式繁多,蔚然興起了。

風雅的宋人有“文人四藝”?!秹袅讳洝贩Q,“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辈粌H文人雅士,一些茶肆酒樓、市井農家也興起掛畫之風。汴京到處都有賣畫市場,生意興旺。民間畫工就畫出一稿,然后摹拓數百張,同時出售,以應市民百姓的需求。宋人鄧椿的《畫繼》一書中,就有“每作一扇,必畫數百本,然后出貨,即日流布”。這里所說的“每作一扇”,并非扇面。古代畫師作畫并不都在畫案上,大多數是將紙粘在畫門子上,數張畫門子立在一軸中,如一冊書,翻一頁畫一筆或幾筆,以便流水作業,多出活。所以文人畫稱“幅” “幀”,畫工之畫名“扇”。

后來,一稿復制數百本,仍不能滿足眾人所需。此時,恰好出現了雕版印刷,于是木版紙畫應運而生。一些吉祥瑞慶、禳災祛魅的紙畫,在冬至和歲末,最受歡迎。

北宋皇宮中曾藏有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所畫的鐘馗像。熙寧五年(1072年),宋神宗命畫工摹拓鐫版鐘馗圖,除夕賜給東、西府。

1100年正月,十七歲零三個月的徽宗登上了宋朝天子的寶座。這位被稱為“天生的藝術家”的皇帝,延續了聘用宮廷專職畫師的悠久傳統。唐人張彥遠于公元847年所著的《歷代名畫記》中,稱贊了許多活躍于唐朝宮廷的畫家,其中包括擅長畫馬的韓干、多才多藝的人物畫家吳道子和以畫宮廷仕女著稱的張萱。即使在唐朝分裂后,一些政權,尤其是在四川建國的后蜀,以及在今南京建都的南唐,仍然雇請了能力出眾的畫家。宋朝統一了這些政權后,其藝術家也被帶到了開封,形成了北宋宮廷繪畫的中堅力量。

宋徽宗登基后沒多久,就決定提高宮廷畫師的技藝水平。他設立并親自掌管翰林圖畫院,招收了一批隱藏于民間的英才。畫院提供三年的培訓課程,內容包括六個方面:宗教藝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建筑。此外,還要學習古代辭書,如《說文》《爾雅》中詞源學方面的知識,培養良好的書法功底。宋子房、米芾等一流文人畫家擔任畫院的老師。

徽宗為宮廷畫師和畫院學生都設定了高標準。如果學生“筆意簡全,不模仿古人而盡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意高韻古”,就會被評為上等;中等學生“模仿前人而能出古意,形色像其物宜,而設色細,運思巧”;最下等的學生“傳模圖繪,不失其真”。

對于那些在宮廷中任職的畫家和畫院中的上等學生,徽宗給予優遇。他允許受優待的宮廷繪畫官在腰間佩戴魚飾,還規定諸待詔每立朝班時,以畫院為首,書院次之,琴院、棋、玉、百工又在其次。另外徽宗還將支付給書法官、繪畫官的俸祿與文官的俸祿一樣,都稱為“俸直”,而對其他工匠則像對待侍從一樣,將他們的薪水稱為“食錢”。

宋徽宗酷嗜古代書畫,曾說:“朕萬幾余暇,別無他好,唯好畫爾?!彼ㄙM大量精力與財力,大肆搜羅歷代名作。南宋鄧椿《畫繼》有云:“秘府之藏,充韌填溢,百倍先朝?!被兆谡J為,臨摹對宮廷藝術家來說,是非常好的訓練方法,因此,他會定期將自己的書畫藏品拿給宮廷畫家看。為徽宗作畫的畫師告訴鄧椿,“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圖軸兩匣,命中貴押送院,以示學人?!?/p>

在畫院里,徽宗經常給學生們開題考試。

有一次,徽宗要求用“竹鎖橋邊賣酒家”一句來作畫。最打動他的一幅畫是,畫中沒有酒館,只是畫了一根挑起酒簾的竹梢,在竹林掩映下若隱若現。還有一次,試題是“踏花歸去馬蹄香”,以視覺表現香氣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位考生畫了幾只蝴蝶,飛逐馬后,追逐著馬蹄飛舞。在“蝴蝶夢中家萬里”的考試中,一位畫家創作了一幅“蘇武牧羊假寐”,一舉奪魁。

鄧椿在書中也有如下記載:

所試之題,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側,或拳鷺于舷間,或棲鴉于篷背,獨魁則不然。畫一舟人,臥于舟尾,橫一孤笛,其意以為非無舟人,止無行人耳,且以見舟子之甚閑也。又如“亂山藏古寺”,魁則畫荒山滿幅,上出旛竿,以見藏意。余人乃露墖尖或鴟吻,往往有見殿堂者,則無復藏意矣。

徽宗以能否巧妙地將詩意與繪畫結合作為評判畫家的標準,同時,也對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畫出準確細節,有著極其嚴苛挑剔的要求。一次,他到龍德宮視察畫師們的創作。一位畫師的作品令他龍顏大悅。后來,徽宗向身邊的侍從解釋,自己為什么會重賞這幅畫的作者:“月季鮮有能畫者,蓋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此作春時日中者,無毫發差?!?/p>

以取悅帝王為目的,甚至皇帝也親自參加創作的北宋宮廷畫院,成績斐然,最終成了藝術的理想國。

皇家畫院講究氣韻與詩心的錘煉,對造型準確、格法嚴謹、精微細膩、賦色華貴的追求,達于極境。

一生執著于美的徽宗,或許,真的可算是“天下一人”了。

他是造詣很深的詩人、畫家、書法家,他熱衷于修建寺觀與園林,是開風氣之先的藝術品及文物收藏家,也是知識淵博的音樂、詩歌、道教的贊助人。他諸事皆能,卻獨不能為君。正是在他統治期間,女真人在北方鞏固了實力。

1126年,在他禪位給兒子幾個月后,靖康元年的正月,金朝大軍南下渡過黃河,直逼北宋的都城開封。經過將近一年的艱難守衛,在冬天來臨的時候,金軍攻進開封城。

1127年正月初一,盡管這一天是新年,但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慶祝。欽宗去延福宮拜見了徽宗,但沒有像往年一樣舉行新年大朝會,而是讓大臣和僧侶道士一同前往金營祝賀。這相當于承認金人才是真正的統治者。

終于到了撤離的時候,金兵押運了1050輛車的金銀、財寶、書籍、名畫,準備北返。已成為俘虜的徽宗和兒子欽宗,被要求換上普通百姓的衣服,隨大軍一同離京北上。

押往金國的宋俘將近15000人。其中有宗室、貴戚,也有3000多名各類專業工匠,如醫官、教坊樂工、司天臺官吏、兵器匠、畫士等。

這些宋俘被分為500人一組,由女真騎兵像趕牛一樣往前攆。北行途中條件非常艱苦,很多人沒有堅持到燕京,有的人在途中去世,還有一些人,尤其是孩子,趕不上隊伍時,就會被拋棄在路邊。

北行隊伍在路上走了一個多月,終于到達燕京(今北京)。一半人繼續前往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在剩下的人當中,宮女和宦官被賞賜給女真軍官,工匠被釋放,自謀生路。這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很多就近選擇楊柳青定居謀生。

風云際會中,北宋皇家畫院的筆墨趣味,隨著畫士北上,分落在楊柳青。

原先,楊柳青的民間藝人們,只是雕刻木版,一般用黃色紙,印上黑色或朱色畫線,即告成功,單調、素樸。后來,他們開始套色木刻。還有人嘗試拿起畫筆,在勾線拓印、墨版套色后,人工敷彩,點染心中的顏色。

一下筆,就有著自覺的追求。

元代開始,京杭大運河流經楊柳青。千里清波載來萬斛帆檣、山海珍奇和四方商賈。楊柳青熱鬧非凡,市肆縱橫,街景殷繁,一時被稱為北方的“小蘇杭”。南方特產的優質宣紙、畫筆、顏料甚至棕刷等材料工具,隨船而來。一些民間藝人也沿運河北上,落腳楊柳青。

有位流連繾綣、歸意遲遲的明人,寫下了一首《直沽棹歌》。其中有句:

蘼蕪楊柳綠依依,檣燕檣烏立又飛。

賺得南人歸思緩,白魚紫蟹四時肥。

不知,明朝萬歷年間,攜畫藝從江南隨漕船來到楊柳青的戴氏一家,是否也一樣樂不思歸呢?

二、福自天來

石青、銀朱、藤黃、竹綠、緋紅……戴時賢正在用明快秾麗的顏料彩繪楊柳青木版年畫。幾百年來,這些斑斕的色彩,熱鬧地張揚著中國人的心靈圖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顏料里加入金粉和銀沙,這樣的年畫則不適合平民屋舍,它是帝王之家的專屬。

這樣的制作工藝,被稱為堆金瀝粉,是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最高技法。

堆金瀝粉,最早見于商代、兩漢時期。隋唐至兩宋時期,則多用于佛像和各種宮廷建筑。敦煌莫高窟、麥積石窟、永樂宮、法海寺的壁畫中,佛陀、菩薩的衣冠、瓔珞佩飾等,就采用了堆金瀝粉的技法,渾厚豐美。

清乾隆年間,楊柳青木版年畫第一字號“戴廉增”首次將堆金瀝粉技藝應用于御貢年畫中,冠絕天下?,F在依然為戴氏傳人所獨有。

經過多年研習,戴時賢采用家傳的堆金瀝粉技法,精心繪制出的《雙龍獻?!?,輝煌富麗,光彩奪目。

作為戴氏年畫的第20代傳人,戴時賢1973年出生在北京。從小,他就總是聽奶奶說起祖輩的故事。每次回到老家楊柳青,伯父戴敬勛也會時常講起家族往事。一部長達數百年的“私家歷史”,逐漸在他心中清晰起來。

戴氏先祖原本住在蘇州桃花塢,在當地以印制小說、繡像為生。

蘇州水網陸路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物質富足,人文薈萃。這里不僅聚集了文人雅士,也吸引了數量眾多的民間畫師與能工巧匠。

蘇州是我國刻書業最早的發祥地之一。相傳,舊時蘇州有“刻書賽積德,藏書勝藏金”之說,稱“刻書者傳先哲之精蘊,啟后學之困蒙,亦利濟之先務,積善之雅談也”。中唐時期,蘇州地區就有書商刻賣歷書、詩歌、小學字書等。宋代,蘇州刻藝精良,版式文雅,北宋崇寧年間(1102年)雕印《陀羅尼經》,南宋紹定四年(1231年),開雕《磧砂版大藏經》,均為佳制。

明朝開始,戲曲小說插圖版畫盛行。蘇州書商、坊肆呈現蓬勃氣象。坊間所出版的戲曲小說幾乎沒有不加插圖的,書商推銷書籍,也往往以有精美的插圖來做廣告。比如《西廂記》《水滸傳》《琵琶記》《漢宮秋》《牡丹亭》《西游記》《金瓶梅》等,都有豐富多彩的插圖。這些版畫造境布局高雅,人物意態輕盈,鐫雕精絕細密,極富藝術性,技巧達到了圓熟的境地,廣受歡迎,書商獲利豐厚。市場需求旺盛,刺激了雕版刻印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越來越多的文人畫士和雕刻名手參與其中。

明萬歷年間,能雕善畫的戴家從蘇州啟程,經由運河北上,來到楊柳青。

戴氏先祖停船泊岸,在楊柳春風中重理舊業。他們拿起刻刀與畫筆,樸直沉靜地開始了新的追尋與營造,一代又一代。

刀隨情走,筆繪天地。鄉野民間的愛恨、趣味、生活態度和生命理想,淋漓入畫。北方遼闊奔放的生命激情,與南方瑰麗婉約的細膩情思,也得以在楊柳青年畫中合流,汪洋恣肆。

戴家版樣新鮮,木刻遒麗,用筆工整,著色鮮潤,情態生動,在田陌市井大受歡迎。戴氏年畫隨著漕船的往來流傳南北,聲名鵲起。

清乾隆年間,戴氏第9代傳人戴廉增以自己的姓名立為字號,創辦“戴廉增畫店”。他還首創在年畫左下角加印“廉增”字樣。

戴廉增繪刻俱精,他不滿足于承襲前代舊版或者翻刻仕女娃娃、忠孝節義那些老舊題材,于是別開生面,創作《閑忙圖》《莊稼忙》等描寫男耕女織的新樣。這與當時皇家繪刻耕織圖有關。

在傳統農耕社會里,皇帝們歷來推崇“重農恤民”。把這一形象工程做到極致的,當然要數清代了,尤其是康雍乾三代。三代皇帝中,又以康熙皇帝做得最不一樣。比如行親耕禮祭祀先農。這種禮儀,是表示對農業的重視和關心,歷史上早已有了?!抖Y記》中就記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就是耕地的時候,天子扶犁走三個來回,三公扶著走五個來回,公卿扶著走九個來回。但真正去做的皇帝極少。而康熙行親耕禮卻很認真,地點在先農壇。先農壇有一畝三分地??滴醯谝淮涡杏H耕禮是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這一年他十八歲。二月二十日,早上,康熙到先農壇,祭祀先農,然后扶著早已準備好的耒耜,揚著鞭子,在官員們的護持下開始耕種。耕三趟,然后到觀耕臺觀耕,由選定的三個親王五推,然后是六部尚書加三卿九推。

后來,康熙南巡,江南士子進獻藏書,其中就有南宋畫家樓璹的《耕織圖詩》?;实塾^后感慨萬千:“古人有言,衣帛當思織女之寒,食粟當念農夫之苦,朕倦倦于此,至深且切也?!庇谑?,康熙命內廷供奉焦秉貞根據原意,重新繪制。

焦秉貞是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的門生,通天文歷法,擅畫人物,亦工花卉山水及樓臺觀宇。他以中國畫的意蘊為基礎,加以變通,點綴西洋透視法,繪制耕圖、織圖各23幅,工細雅麗。中西融合的繪畫技法,給予“耕織圖”嶄新的面貌??滴跤H書七言絕句及序文,借以勸民努力本業,勤勉農功蠶事。當朝木刻家朱圭、梅裕鳳奉旨鐫版刊印??滴蹩吹匠蓵?,龍顏大悅,在序首鈐蓋“佩文齋”朱印,所以這版御制耕織圖,也被稱作《佩文齋耕織圖》。雍正、乾隆亦步亦趨,承襲發展,摹刻推廣。耕織圖成為一時風尚,在民間廣泛傳播,很快融入商業經濟和生活裝飾領域。

戴廉增也吸取西方透視和明暗畫法,創作了大量農事題材類年畫。構思布局精巧又富于層次,筆法繁密嚴謹,設色清麗明朗,人物刻畫精細,服裝典雅素樸,意趣盎然,并時有題詩加以補充,生動地表現出漁樵耕讀的平和與喜悅,風靡一時。他還聘請多名畫師創作畫樣,題材涉及歷史、宗教、神話、傳說、小說、戲曲、風光、節慶,題材廣闊,工致富麗,銷量迅猛增長。戴廉增雇用了大量徒工,并培養周邊鄉村的婦女手繪開臉染衣。年畫技藝流漫綿延。楊柳青相繼出現近百家年畫作坊。其中十幾家較大的作坊,每家都有50多個畫案、200多名工人。每年每家大畫坊至少能印2000多件成活,每件合年畫500張。

每年,上百萬張年畫,從楊柳青誕生、出發,張貼在中國的大地上,寄托著萬民最樸素的祈求與希望。

一場傳奇的相遇,讓楊柳青年畫更絢麗地綻放繁花盛景。這也是戴時賢從小聽得最多的故事,奶奶經常給他講起。

有一天,一位老者走進了戴廉增畫店。他停步環視,被吉祥喜慶的各色年畫吸引。戴廉增見顧客仰目觀畫,立久腿乏,連忙從里邊搬出一個方凳,并捧出茶來,請客人坐下休息。老人幾乎看遍了店里所有的年畫。戴廉增不怕折騰,態度祥和而溫雅,把幾百個品種的年畫,一一拿出來給這位客人過目。

這位客人稱贊年畫中的人物秀英,景物雅致,尤其喜愛“漁家樂”“耕織圖”之類的表現恬靜田園生活的畫樣。

坐了一會兒,客人起座,對戴廉增說:“你真是一個老誠的買賣人??!”說完出門而去,卻一張畫也沒買。戴廉增正在捉摸著這位客人明明如此喜愛年畫,卻怎么一幅也不買?忽然匆匆走進兩個裝束整齊、仆從模樣的人來,二人說了那么一句:“你們甭上稅啦,進貢吧!”

戴廉增這才明白,剛才是乾隆爺圣駕親臨。

戴廉增立刻和伙計一起在門前擺上香案,燃燭焚香,三拜九叩于前,望闕遙拜謝恩,隨后鞭炮齊鳴,震耳欲聾。鄰里各家聽說乾隆皇帝駕興戴廉增,無論遠近,全來拜賀。由此,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來戴廉增這里看畫買畫的人,絡繹不絕。沒到年底除夕,戴廉增畫店的畫已全部脫銷。從此,戴廉增生意興隆,門庭若市。

這段故事,在楊柳青流傳甚廣。故事的主角,有時是戴廉增,有時是其他字號。眾說紛紜,口口相傳,情節愈發曲折奇麗,趣味盎然。

不論這次傳奇的相遇細節究竟如何,此后,戴廉增每年都將初版彩印的拔尖新品,先貢獻于宮廷挑選。這類“貢箋”,多為整張橫幅粉簾紙印制而成,尺幅長112厘米,高63厘米,適合貼在宮室墻壁。

后來,清宮向戴廉增定制除夕日朱門所懸的巨幅門神畫。戴廉增不依舊樣,別出心裁,將堆金瀝粉的技法運用到年畫創作中,為清宮內廷特制御貢門神。

御貢門神畫,全手工絲絹彩繪,以珍稀的礦物顏料工筆重彩,分畫秦瓊、尉遲恭頂盔貫甲,佩劍懸壺站殿將軍像,在盔甲、冠帶等處貼飾金箔,瀝施金粉,形成立體、輝煌之感。御貢門神,高六尺,橫四尺,金甲細麗,威猛如生。

戴廉增年畫店,獨步一時,名冠天下。

王公大臣、達官顯貴、豪門富戶也紛紛爭貼楊柳青年畫,引以為貴。戴廉增畫店干脆在京城開起了分店,獨占京華年畫市場。

戴廉增年畫聲名遠揚,每歲冬至前后,販畫客商四方云集楊柳青。運河上,裝運年畫的船只,源源而來,朝夕不輟。鎮內街市摩肩熙攘,熱鬧非凡。至臘月初,貨色交齊,商旅車船才絡繹散去。楊柳青年畫銷往運河兩岸,南北各地。

楊柳青年畫日益鼎盛,進入“黃金年代”。全鎮年畫從業人員三千余人,幾乎“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眾多字號也隨之而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齊健隆。

齊家原籍山東,清康熙年間遷居楊柳青,以裱畫為生。嘉慶十九年(1814年),興辦齊健隆畫店,與戴廉增畫店齊名。雖然規模稍遜于戴家,但是畫藝之精堪居首位。

戴廉增第19代傳人戴敬勛聽家里老人說過,“齊家這哥兒幾個是老戴家的姑爺。他們的手藝比戴廉增的后人還高一塊呢。高到什么程度呢?齊健隆能畫二十色的畫,戴廉增印出來的都不超過六七色?!?/p>

齊健隆以畫仕女著稱,筆法細膩,秀麗明艷,顧盼含羞,風情萬種。

此后,這兩家逐步分家析產,開設了多家畫店。民間就有了“廉增、美麗、廉增麗,健隆、惠隆、健惠隆”的說法??梢?,其規模之龐大、體系之繁雜、買賣之興隆。甚至,在楊柳青,還曾有健隆胡同,即因齊健隆畫店坐落于此而得名。通條胡同皆為齊氏畫業作坊,有畫師及雇工250多人,各種工序齊全配套,年畫品種豐富,是楊柳青年畫的特大作坊之一。

時至今日,在許多遺存的年畫珍品上,還能見到“廉增戴記”“齊健隆”的字號落款。

另外,較為知名的還有忠興號、愛竹齋、李盛興、憲章號、亨通號、松竹齋等字號。他們都是自設作坊,廣聘畫師,開版雕印。

以戴、齊兩家為首,楊柳青的十多家畫店,爭相在北京崇文門外至正陽門一帶開設門市。秋冬批售年畫,春夏加工紗燈、扇面。每年臘月,進入年畫銷售旺季,畫商在廟會和繁華街市搭棚設市銷售。

后來,戴廉增畫店在東豐臺開設作坊,畫版從楊柳青運來,聘請畫師、招募徒工,就地生產。繼而,多家畫店也來此開設作坊,形成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又一生產基地。隨后,遼寧沈陽也陸續有十來家楊柳青畫莊,開店售賣。

年畫的楊柳春風,沉醉了天南地北、運河兩岸,還長風萬里,跟隨天津商人的腳步,吹度玉門,抵達了西域。

三、萬里同風

清朝末年,來自中亞浩罕汗國的軍事頭目阿古柏趁大清帝國無暇顧及西北邊疆之機,在英國和沙俄的支持下,攻占了新疆的大部分城市。

清光緒元年(1875年),慈禧太后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西征阿古柏,收復失地。

此時,左宗棠63歲。遲暮的將軍,不復壯年的悍勇,多病之軀須策杖而行。而新疆告急之訊讓左宗棠不顧病體,從蘭州移營肅州坐鎮。這位病魔纏身的老人,在家書中袒露了當時的心情:“西事艱阻萬分,人人望而卻步,我獨一人承當,亦是欲受盡苦楚,留點福澤與兒孫?!?/p>

自古用兵西域,都把兵精、餉足作為先決條件。左宗棠麾下有7萬多西征軍。根據光緒元年西征糧臺計算,每年所需軍餉至少800萬兩白銀。這對清朝末期的困難財政來說,不啻雪上加霜,當時戶部只能撥200萬兩。清政府規定內地各省和海關,共協餉724萬兩。但是各地自顧不暇,實際每年協餉僅有200多萬兩。巨大的軍費缺口,讓左宗棠一籌莫展。

此時,好友胡雪巖給他帶來了希望。胡雪巖憑著自己的關系及人脈,幾經輾轉,幫助左宗棠向洋商籌借了500萬兩。

軍費的問題暫時解決了,但是,左宗棠依然愁眉不展。因為關內的肅州(今甘肅省酒泉市)軍需日用品尚且匱乏,一旦出關,面臨荒漠之地,人煙稀少,遙遙征途,歸日無期,軍需供應勢必更加難以為繼。另外,雇用民間腳力,運輸軍糧、彈藥的問題,也懸而未決。

就在此時,一封書信送至左宗棠案頭。來信人正是西征軍前線總指揮劉錦棠。他向左宗棠建議招募商販隨軍出關販售,配合解決軍需供應問題。劉錦棠的建議無疑是雪中送炭。左宗棠立即核準,頒令招募商販隨軍出關,并納入軍隊后勤管理系統。在行軍途中,清軍給予這些貨郎優厚的待遇,可以免費住官店,路上還可以搭便車。

“愿隨營出關去新疆經商者,可到營盤領取印照?!碧旖驐盍嘭浝砂参闹以诔情T看到招募告示,意識到這是一條謀生之路,立刻帶領楊柳青的眾多商販,到軍營應募。之后,大家紛紛修擔加貨,等待隨軍出關。安文忠發現,左宗棠的軍隊中,湘軍為主力,因此他在準備貨品時,特地大量采購了湘人愛吃的辣椒。另外,他還準備了煙葉、茶葉、糖以及針線、手巾、布襪、藥品等軍隊必需的物品。

清光緒二年(1876年)農歷四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肅州發出西征大令,命劉錦棠、金順、張曜分兵三路,率師西出嘉峪關。數百名楊柳青商販,也跟隨首批清軍啟程。他們肩挑一百多斤的擔子,隨軍出了嘉峪關,進入莽莽沙漠,前往新疆,沿途為軍隊提供補給,同時還為西征軍運輸軍糧和彈藥。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趕大營”。

西征軍進入新疆后,連克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市)、吐魯番、達坂城、庫爾勒、阿克蘇等城。清光緒三年(1877年),左宗棠上奏朝廷:官軍克復喀什噶爾、和闐等南疆西四城。僅用三年時間,西征軍就收復了除被沙俄占領的伊犁地區外新疆的所有失地。

光緒七年(1881年)農歷正月二十六日,清廷代表曾紀澤與俄方代表簽訂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中方賠償俄國兵費900萬盧布,折合白銀500余萬兩;沙俄歸還伊犁,但卻割去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伊犁河以北的大片領土。

由于戰事已停,貨郎們結束了冒著戰火隨軍販售的生涯,改為就近入城經營。楊柳青的鄉親們,也陸續投親靠友,進疆謀生。

一幅名為《新疆全圖》的楊柳青木版年畫,描繪的正是左宗棠大軍從甘肅嘉峪關到新疆伊犁路程艱辛的場景。年畫上,清楚可見“出嘉峪關,衛伊犁河”字樣。年畫中的“金將軍”和“張大帥”,就是左宗棠麾下的都統金順和提督張曜。

據說,這是一位趕大營的楊柳青畫師所創作的。這位畫師跟隨左宗棠的軍隊繪制地圖,一路隨軍,出嘉峪關,到了伊犁。他一路寫生,細節飽滿地繪就出一幅融歷史故事、風情風物于一體的畫稿?;氐綏盍嗪?,他把圖樣交給了戴廉增畫店,進行刻版印刷。

西定新疆之后,天津人趕大營的步履不停。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楊柳青人走向新疆。他們在新疆發銀票、開工廠、收購土畜產品,締造了無數商業傳奇,逐漸成為新疆商業的主體。據統計,津商店鋪在新疆全境,前后共有3000多戶,規模不等,行業齊全,從業者有30000萬多人??κ?、伊犁、塔城等地,都集中了大量津商店鋪。

成書于清宣統三年(1911年)的《新疆圖志》,是新疆建省后第一部全省通志,也被稱作清代新疆的百科全書。書中記述:“津人植根最先,故根本深固,分枝遍南北疆?!?/p>

1940年前后,茅盾先生曾在迪化住了近一年的時間。他在《見聞雜記》中記載:“新疆漢族商人,以天津商幫為巨擘。數百萬資本者比比皆是?!?/p>

天津商人懷抱著開放和熱情,把傳統手藝、文化習俗、工業文明,連同火熱的生活與生命的溫情,都安放在了新疆,共同呼吸,生長交融。

天津是近代文明傳入中國的基地之一。中西文化在這里碰撞,進行最早的化學反應。1896年,世界電影誕生剛剛半年時間,天津法租界就開始放映電影了。出版于1898年的《津門記略》,詳細記載了當時天津的市井娛樂生活。其中“近年又添外洋燈影”的文字,指的正是天津電影的出現。20世紀30年代,天津電影業進入發達時期,全市有三四十家影院同時營業。最多時,一年放映的國內外電影高達287部。美國好萊塢的米高梅、華納、派拉蒙等八家制片公司,相繼在天津設立分公司。好萊塢的新片最多十天就能抵達天津。

同一時期,津商遠在2800多千米外的迪化(今烏魯木齊),建起了新疆的第一座電影院。

1928年,一部手搖電影放映機從天津運到迪化,成為商人韓幕顏的私人觀影用品。隨機而來的,是三部英國無聲滑稽影片。韓幕顏應該沒想到,他無意為之的一件小事,竟然為新疆的電影史拉開了序幕。

1932年,在迪化大十字街附近,新疆歷史上第一座電影院——德元電影院熱鬧地開業了。這座由津商楊元富創辦的影院,一開張就轟動了全城?!痘馃t蓮寺》等十部影片接連上映,德元電影院每晚座無虛席。后來,《孤城烈女》《壯志凌云》等大批國產影片一上映,旋即被津商搬上新疆的大銀幕。

1934年,楊元富創辦的“德元電業公司”從蘇聯購買了大馬力發電機,為大十字街一帶的商號安裝了路燈。據烏魯木齊文史資料記載,當時的大十字“每晚夜市,燈光燦爛,游街看燈的群眾比元宵節的燈會還熱鬧。這是邊城最早的路燈”。

時代敲門,命運引路。得風氣之先的天津人,就這樣把自己的生活方式連同聲光電的工業文明,帶入了新疆。

喜新的天津人,其實也最念舊。

遠赴新疆經商的楊柳青人,逢到歲時倍思鄉,所以安文忠的文豐泰京貨店首次把楊柳青年畫帶入新疆,后來津商各大商號紛紛效仿。據載,趕大營興旺的年代,新疆一年銷售的楊柳青年畫達100萬張之多。其中不乏戴廉增、齊健隆年畫店的作品。最初,購買年畫的多為漢族居民。后來,楊柳青年畫因其極具感染力的美,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喜愛,其中“祥林”“格景”兩個品類尤其受歡迎?!跋榱帧?,畫的是林木樓臺,沒有游人;“格景”,畫瓶花博古、筆硯琴棋,而無鳥獸。

廣闊深遠的融合與交流,讓年畫之美融入了新疆。邊疆人民與中原民眾相融相知,一同將生命情感寄托于斑斕的色彩之中,祈望美好,展望未來。

來自大地和心靈深處,用理想的色彩飽蘸著運河之水,描繪中國人精神天地的楊柳青年畫,融合重鑄著南之柔婉與北之雄健,日臻其妙,在鄉間美術中,獨樹一幟,到達巔峰之境,躍動著璀璨的輝光。

猜你喜歡
楊柳青年畫
以楊柳青年畫為例的大運河文化基因設計研究
參與式體驗下的楊柳青古鎮文創設計及其模式研究
牛年畫牛
楊柳青年畫的“副產品”——春宮圖
年畫
缸魚年畫之旅
楊柳青年畫的“副產品”——春宮圖
楊柳青
教學設計之《楊柳青》
新年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