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提高護生職業認同感為核心的“護理倫理學”課程改革效果評價

2024-02-01 12:43牛長敏任玥鄭英
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認同感倫理學教學方法

牛長敏, 任玥, 鄭英

職業認同(professional identity,PI)源于職業自我概念,是個人在工作場所的功能,可被視為個人自我概念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職業人的自我概念[1-2]。鄭曉蓉[3]將護士職業認同感定義為“護士本人對職業的積極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己積極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這是護士實踐和行為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同時它構成了護理職業的基礎[4]。積極的職業認同是提供高水平護理以優化患者預后、提高臨床表現和提高工作保留率的關鍵因素[5]。數據顯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護理人力資源短缺,護理隊伍人才缺乏,并且自身職業認同感低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6-7]。同時,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認同培養非常重要,因為它對護生的保留率有直接影響,并且會影響護生的入職率[8]。然而,作為一個復雜的現象,職業認同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在每個護生的職業生涯中不斷發展,并且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9]。護理倫理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核心課程之一,引領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樹立“以人為本,關懷照顧”的理念。本研究以培養護生職業認同感為導向,開展護理倫理課程建設,優化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評價方式,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本院護理專業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是否參與課程改革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招募2020級護生(課程改革前)為對照組,共100名(男生18名,女生82名);2021級學生(課程改革后)為試驗組,共94名(男生7名,女生87名)。兩組所用教材、授課教師、教學進度等均相同,排除各無關因素影響。

1.2 教學方法

本研究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試驗組采用以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感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方案,課程內容及方法針對職業認同感指標體系進行知識體系構建,具體如下。

1.2.1 課程改革方案 課程選用姜小鷹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2版“護理倫理學”的教材,共16教學課時,存在課時少、知識容量大的特點。根據已有課程建設的基礎,廣泛查閱相關文獻,組織校內教師及校外專家進行探討,重新規劃課程內容,構建以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感為中心的護理倫理學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根據教學改革目標重新設計學習內容,建立不同的課程模塊;根據各自特點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學方法;完善“護理倫理學”課程教學效果考核指標體系,建立以職業認同感為中心的過程評價的課程考核體系。

1.2.2 課程模塊及課程內容 改革之后的課程以培養護生職業認同感為核心,以新研究成果為導向,以職業道德素質、能力培養為根本,力求體現高等教育護理專業倫理學教育特色。本研究將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分為4個知識模塊,分別是基礎知識模塊、職業教育模塊、生命教育模塊、科研和管理模塊。其中,基礎知識模塊的主要知識點包括教材中護理倫理的發展史、護理倫理學的基礎理論;職業教育模塊的主要目標是教材中護理職業道德的內涵、意義和修養,幫助學生領悟護理職業道德的內涵,堅定道德信念,不忘初心,樹立為護理和人類健康事業奮斗的社會責任感;生命教育模塊的主要知識點包括臨終關懷和安樂死的內涵、倫理道德,培養學生敬畏生命、關愛臨終患者、尊重死亡的職業觀;科研和管理模塊的主要知識點包括護理科研及管理工作中的倫理道德,培養學生的護理科研觀念及幫助學生領悟如何科學、高效、經濟地開展護理管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幫助護生理解護理倫理學的基礎概念及基礎知識,掌握職業道德,將職業認同感融入專業知識,并能夠應用于未來的臨床實踐工作中。

1.2.3 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改革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研究重新規劃了教學方法。見表1。

表1 改革后的護理倫理學課程教學方法

1.3 效果評價指標

對比“護理倫理學”課程改革前后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得分及學生成績,收集學生對課程的主觀評價并進行描述性分析,驗證護理倫理學課程改革效果。

1.3.1 護生職業認同感 選用郝玉芳[10]編制的護生職業認同問卷,其非常適合護生職業認同水平的評定。問卷共 17 個條目,5 個維度,采用 Likert 5 級計分法進行賦分,除了第 12 題為反向計分外,其他項目均為正向計分,分數越高,表明護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認同水平越高。該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 0.827,折半信度為 0.842。

1.3.2 學生成績 基于學院教學平臺導出學生課程成績,比較對照組及試驗組護理倫理學課程成績。學生成績考核評定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過程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學習自主性、團隊意識、人際溝通能力、辨析問題等能力,包括考勤(5%)、課堂案例討論(5%)、小組匯報(10%)、線上學習成績(15%)、學生自互評(5%);終末性評價采用閉卷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60%。

1.3.3 學生對課程的評價 在課程結束后邀請學生在教學平臺對課程進行評價,然后將文字導出并對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學生成績

試驗組護生的期末成績為(83.61±7.8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生的期末成績(64.21±8.8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6.073,P<0.05)。

2.2 護生對課程的評價

試驗組護生對改革后的“護理倫理學”課程模式評價較高,100%的護生都認為課程設計合理,見表2。

表2 試驗組護生對改革后的“護理倫理學”課程模式評價

2.3 護生職業認同感

試驗組護生職業認同感總分為(65.22±9.92)分,對照組護生的職業認同感總分為(55.44±7.89)分,試驗組護生在總分及5個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生,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職業認同感評分比較(分,

3 討論

3.1 以提高職業認同感為核心開展“護理倫理學”課程教學,可提高護生的學習成績

“護理倫理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綜合性人文社會學科,如果只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可能難以幫助護生有效地掌握理論知識并提高其在臨床實際工作中的能力。以職業認同感為導向展開“護理倫理學”的教學,將課程目標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實際案例,采用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小組主題匯報、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從多個角度指導護生如何形成正確的職業觀,能幫助護生更好地了解護理崗位。當護生職業認同感提高,必然會加深其對護理行業的熱愛,促進其端正學習態度,從而使護生學習成績提高[11]。

全新的護理倫理課程教學方法,激發了護生對于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通過真實臨床案例分析并進行小組討論匯報,加深了護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掌握,提高了學習效果。通過終末考試成績比較說明,以職業認同感為導向開展護理倫理學課程教學,可明顯提高護生的綜合學習成績。

3.2 以提高職業認同感為核心開展“護理倫理學”教學,可提高護生的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對個人有積極的影響,包括積極的自我形象建設、職業滿意度、歸屬感和對專業能力的認可。由研究結果可知,試驗組護生的職業認同感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生(P<0.05)。目前的研究表明護理行業的工作人員職業認同感普遍偏低,尤其是護理專業的學生總體職業認同感更低,護理專業在讀學生中途退出本專業、護理專業畢業生脫離護理崗位、護士離職現象普遍發生,職業認同感偏低造成了護理行業人才流失[12-13]。盡管護理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自主的職業,并且通過實踐,教育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護理的公眾形象和自我概念低下,中國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往往很低[5,14-15]。對于護生來說,他們的職業認同通常在護理教育期間以及通過與高級醫療保健提供者的互動而獲得和增強[16]。因此為了提升護理行業的發展,護理課程應考慮側重于培養教育和道德韌性的特殊課程,學校及教育者們應該重視對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培養,引導護生培養良好的職業價值觀,促進護生順利向護士轉變[17-18]。當代護理倫理學主要研究公民健康權利的增進與維護等重大社會與時代問題,通過“護理倫理學”課程改革,改變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讓護生盡早了解護理行業的工作內容,為護生展現真實的醫院工作場景,拉近護生與護理職業的距離。通過優秀的護理工作人員事跡,幫助護生切實感受護理職業的價值,轉變傳統的護理職業認知,幫助護生更深入思考護理職業帶來的益處及成長。

3.3 以提高職業認同感為核心開展“護理倫理學”教學,可提高護生的綜合素質

研究顯示,大多數護理人員希望通過多種培訓方法學習系統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希望增加人文關懷、溝通技巧等培訓課程,全方位提高綜合素質,為患者提供更好的人文關懷服務[19]。因此,護生應該在護理教育階段得到良好的綜合素質培養,以便今后更好地從事護理職業工作。護理教育中持續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課堂上教授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在臨床環境中可能體驗到的理論知識之間存在差距[20]。護理教育涉及理論和實踐教育,理論和實踐學習經驗的結合使學生能夠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以提供最佳護理。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無法滿足護理教育對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要求,其缺乏創新性,忽視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職業認同感為核心開展教學的教學改革從“以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從“單向輸出”轉變成“雙向交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支持護生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發展。護生通過接觸臨床實際案例,進行臨床實踐,在理論與實踐之間達成一致性。通過以職業認同感為核心開展“護理倫理學”的教學改革能顯著提高護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鍛煉護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人機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及演講匯報能力等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以提高職業認同感為核心的“護理倫理學”教學改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職業認同感及綜合素質,為護生進入臨床工作、順利轉變成護理人員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本研究只在本專業部分班級實施改革,并且只針對護理倫理學課程,今后將在本研究基礎上擴大研究范圍,繼續不斷探索并優化教學方案。

猜你喜歡
認同感倫理學教學方法
開拓·前沿·創新與學科建設——簡評《中醫生命倫理學》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淺析大學實習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對新入職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基于實證的高職教師組織認同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蟻族現象”的倫理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