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莎豆不溶性膳食纖維理化性質、結構特征和乳化特性研究

2024-02-05 07:45王玲玉趙雪玲王安琪汪軒羽王新濤李秀荷王慧芳戴福宏高鐵成周中凱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莎豆油莎乳液

王玲玉, 趙雪玲, 王安琪, 陳 誠, 汪軒羽, 王新濤,李秀荷, 王慧芳, 戴福宏, 高鐵成, 周中凱,*, 李 寧,*

(1.天津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天津 300457; 2.江南大學 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 無錫 214122; 3.新疆三禮糧油有限公司, 新疆 圖木舒克 843900;4.廣州焙樂道食品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1400)

油莎豆是油莎草(CyperusesculentusL.)的塊莖,是一種優質的有益健康的作物,富含脂質、蛋白質、淀粉、維生素、礦物質和生物活性因子。油莎豆已被添加在牛奶、零食、飲料和無麩質面包等食品中[1]。在西班牙,油莎豆主要用于制備乳飲料,而膳食纖維(DF)是其主要的副產品,其中不溶性膳食纖維(IDF)的質量分數高達99%[2]。

DF是多糖及其組裝體的復合物,可以抵抗胃和小腸中消化酶的水解,到達大腸后被微生物發酵,隨后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CFA參與宿主健康相關的代謝通路[3],已被證明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葡萄糖水平、通便,以及降低結腸癌、心臟病和肥胖癥發病風險的效果。DF已被確定為生物體中第7種重大營養素[5],根據其水溶性可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SDF)和不溶性膳食纖維(IDF)。SDF含有可溶性半纖維素、果膠等物質,一般認為在增加黏度、降低血糖、血漿膽固醇方面有突出的作用;而IDF含有木質素、纖維素、不溶性半纖維素等,一般被認為會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排便?,F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DF中,關于IDF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表明,在提取油脂后的油莎豆豆粕中DF質量分數高達25%,其中質量分數90%以上的DF為不溶性類型[5],然而對IDF理化性質的系統性研究較少。

Pickering乳液是由固體顆粒(多糖、蛋白質等)代替傳統的表面活性劑來穩定兩相體系,在活性物質的傳送上具有獨特性能[4]??紤]到油莎豆IDF的固態性,可能具有在Pickering乳液中發揮穩定作用的潛質,然而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幾乎為空白。為此,本研究擬以大豆IDF為參照,探究油莎豆IDF的理化性質和乳化性質,以期為油莎豆IDF在食品中的開發與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油莎豆粕,新疆三禮糧油有限公司;大豆IDF(總DF質量分數85.5%,其中IDF占產品總質量的76.7%)、大豆油,市售;耐高溫α-淀粉酶、溴化鉀、二甲基亞砜,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蛋白酶,諾維信生物有限公司;葡萄糖苷酶,天津市盛潤科技有限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FA1004B型分析天平,德國Sartorius科學儀器公司;BJ-1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機,上海拜杰實業有限公司;GZX-9146MBE型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訊實業有限公司;600C型低速離心機,北京白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Bettersize 2600型粒度分析儀,丹東百特儀器有限公司;Micro MR-25型低場核磁,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Q50型熱重分析儀,美國TA儀器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IS50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美國Nicolet儀器公司;FSH-2A型可調高速均質機,常州越新儀器制造有限公司;LAB expert型分散體系穩定性分析儀,法國Turbiscan儀器公司;MARS 60型動態流變儀,德國哈克儀器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酶解法制備油莎豆IDF

油莎豆IDF提取工藝流程參照郭蕓[6]的方法,并稍加修改。稱取100 g油莎豆粕,以1∶25(g/mL)的料液比加入石油醚,振蕩、抽濾、烘干。將烘干的樣品與磷酸緩沖溶液(pH值為6.0)混合,加入10 mL的耐高溫α-淀粉酶,在95 ℃下反應1 h,冷卻至60 ℃后調pH值為4.5,然后加入10 mL蛋白酶,60 ℃反應1 h,調節pH值為4.2,加入10 mL葡萄糖苷酶,60 ℃反應1 h后沸水浴滅酶30 min。4 000 r/min離心酶解物20 min,用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和丙酮分別洗滌沉淀物2次,烘干得油莎豆IDF。

1.3.2IDF理化指標的測定

1.3.2.1 持水力測定

稱取0.05 g(精確至0.000 1 g)樣品于10 mL離心管中,加入5 mL蒸餾水,混勻,室溫靜置24 h,離心去上清液,記錄殘渣質量。持水力按式(1)計算。

持水力=(m1-m0)/m0。

(1)

式(1)中,m0為樣品質量,g;m1為殘渣質量,g。

1.3.2.2 持油力測定

稱取0.1 g(精確至0.000 1 g)樣品于10 mL已稱重的離心管中,加入2 mL大豆油,混勻,室溫靜置18 h,離心去上清液,至離心管內壁無油跡,記錄樣品與離心管總質量[7]。持油力按式(2)計算。

持油力=(m2-m1)/m0。

(2)

式(2)中,m0為樣品質量,g;m1為離心管質量,g;m2為樣品與離心管的總質量,g。

1.3.2.3 膨脹力測定

稱取1 g(精確至0.000 1 g)樣品于10 mL離心管中,記錄體積(V0),加入8 mL蒸餾水,混勻,室溫靜置18 h,記錄膨脹后的體積(V1)[7]。膨脹力按式(3)計算。

膨脹力=(V1-V0)/m。

(3)

式(3)中,m為樣品質量,g;V0為樣品體積,mL;V1為靜置18 h后樣品體積,mL。

1.3.2.4 粒徑測定

通過激光粒度分析儀在泵速為1 600 r/min和屏蔽范圍為5%~10%的條件下測量IDF樣品的粒度分布[8]。

1.3.2.5 低場核磁共振光譜測定

樣品稱重并快速放入樣品瓶中,磁體探頭選擇MicroMR-25 mm,所有測量均進行6.0 μs(P1),2 000 ms(TW)和12 μs(P2),總共進行16次掃描,獲得反演圖像[9]。

1.3.2.6 熱穩定性分析

對干燥的樣品(5.0 mg)進行熱重分析(TGA)。溫度程序以10 ℃/min的加熱速率從25 ℃(室溫)升至500 ℃,氮氣流速為30 mL/min。

1.3.3IDF基團測定

稱取1 mg干燥的樣品與150 mg溴化鉀充分研磨混合,然后在0.5 MPa的壓力下壓成薄膜狀。在400~4 000 cm-1波長下由FTIR儀器(Nicolet IS50),通過32次掃描收集光譜[8]。

1.3.4IDF乳化性質的測定

1.3.4.1 乳液的制備

稱取一定質量的樣品,配置IDF質量分數分別為1.0%、2.5%、4.0%的懸濁液,加入大豆油,乳液中大豆油的體積分數為25%,用高速均質機在10 000 r/min條件下均質1 min,得到IDF乳液。

1.3.4.2 乳液粒徑分布測定

方法同1.3.2.4節。

1.3.4.3 乳液穩定性測定

取20 mL新鮮IDF乳液加入樣品瓶中進行測定,溫度設定為25 ℃,掃描時間為6 h,每5 min掃描1次。

1.3.4.4 乳液流變學性質測定

吸取適量乳液置于60 mm的平板上,平板間隙為1 mm,測試溫度設為25 ℃,用光學動態流變儀對乳液進行靜態流變和動態流變的測定。

1.4 數據處理

實驗重復3次,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偏差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多重比較檢驗法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油莎豆IDF的理化性質分析及結構表征

2.1.1油莎豆和大豆IDF的理化性質比較

I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脹力影響了食品原料的加工特性。持水力和膨脹力是DF重要的水合特性,在食品和人體生理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其高持水力和高膨脹力可以增加腸道中IDF的體積,不僅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可以增加飽腹感和防止肥胖[10]。具有高持水力的DF可以鎖住食物的水分,減少因脫水而導致的食物收縮,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高持油力的IDF可以使高脂肪食品更加穩定,延長其保質期,也可以作為乳化劑,在腸道中干擾腸道對膳食脂質的吸收,并可以促進脂質化合物(膽汁酸、膽固醇等)的排泄[10]。

油莎豆和大豆IDF的理化性質見表1。由表1可知,油莎豆I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脹力均高于大豆IDF,分別是大豆IDF的1.60、2.22、1.75倍??赡苁怯捎谟蜕笽DF具有疏松多孔結構和較大的比表面積,更有利于水分子的滲透,增加水分的吸收能力,從而增加持水力和膨脹力。而油莎豆IDF高持油力是由于其粒徑分布較小,總表面積較大導致的[11]。

表1 油莎豆與大豆IDF的理化性質

2.1.2油莎豆和大豆IDF的粒徑分布分析

D10、D50、D90分別表示樣品的累計粒徑分布達到質量分數10%、50%、90%時對應的粒徑。D[3,2]表示樣品的表面積平均粒徑,D[4,3]表示樣品的體積平均粒徑,它們差值越大,粒度分布越寬。油莎豆和大豆IDF粒徑分布見表2和圖1。由表2和圖1可知,油莎豆IDF的粒徑整體分布小于大豆IDF,體現在D10、D50、D90、D[3,2]和D[4,3]均是大豆IDF的50%左右,酶解法提取IDF的粒徑更小。顆粒大小的變化會導致IDF特性的相應變化,超細IDF表現出更高的持水力和膨脹力,在游離和結合酚類物質中表現出更高的可提取性、酚類物質的生物可及性和抗氧化性能[12]。小粒徑的IDF添加到面條中可以增加感官評分,減少蒸煮損失,降低對蛋白質網絡結構的破壞程度[13]。

圖1 油莎豆與大豆IDF的粒徑分布Fig.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Cyperus esculentusand soybean IDF

表2 油莎豆與大豆IDF的粒徑分布

2.1.3油莎豆和大豆IDF的水分分布特征分析

DF中的水分主要分為3種形態:結合水、不易流動水和自由水。質子所處的化學環境不同,其弛豫時間T2的長短不同,水分的自由度也不同。弛豫時間T2越短表明水與物質結合越緊密,越不容易排出,反之則質子自由度越高,越容易排出[14],因此,通過弛豫時間T2可以了解油莎豆IDF中水分的分布情況。

油莎豆和大豆IDF水分分布結果見圖2。由圖2可知,油莎豆IDF與大豆IDF各存在3個峰組,油莎豆IDF的峰集中在0.01~2 ms(T2b)、2~10 ms(T21)、10~100 ms(T22),大豆IDF的峰集中在0.01~2 ms(T2b)、10~50 ms(T22)、100~500 ms(T23)。其中弛豫時間最短的T2b組分代表IDF中結合緊密的水組分,為結合水。弛豫時間T21組分的水自由度介于結合水和自由水之間,容易發生轉化,為不易流動水。弛豫時間T22組分的水也是不易流動水,但是比T21組分更易流動。最長弛豫時間T23組分的水具有流動性,為自由水。與大豆IDF相比,油莎豆IDF具有更多的結合水和不易流動水,說明其持水能力更強,這可能與其特定的空間和分子結構有關。

圖2 油莎豆與大豆IDF的水分分布Fig.2 Moisture distribution of Cyperus esculentusand soybean IDF

2.1.4油莎豆和大豆IDF的熱穩定性分析

油莎豆和大豆IDF熱穩定性分析結果見圖3。由圖3可知,IDF的TGA結果顯示了2個失重階段,在第一個失重階段,油莎豆IDF質量損失為5.255%,大豆IDF質量損失為9.156%,這個階段是自由水和結合水的損失,油莎豆IDF損失更少的結合水;在第二個失重階段,油莎豆IDF的失重是從269.07 ℃到348.04 ℃,質量損失為68.515%;大豆IDF的失重從238.98 ℃到344.67 ℃,質量損失為67.244%,這主要是因為IDF通過脫羥基、脫氧或脫羧降解[15]??傮w來看,油莎豆IDF的熱穩定性較高,可能是由于油莎豆IDF具有更多的有序結構。

圖3 油莎豆與大豆IDF的熱穩定性分析Fig.3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of Cyperus esculentus and soybean IDF

2.1.5油莎豆和大豆的紅外光譜分析

油莎豆和大豆IDF的紅外光譜見圖4。由圖4可知,油莎豆IDF與大豆IDF具有多頭的特征吸收峰,兩者的紅外光譜相似,只是一些特征帶的波數和峰強度發生了變化,表示油莎豆與大豆IDF的化學基團相同,結構相似。

圖4 油莎豆與大豆IDF的紅外光譜Fig.4 FTIR spectra of Cyperus esculentusand soybean IDF

2.2 油莎豆和大豆IDF制備的乳液粒徑分布分析

乳液液滴的大小對配方乳液的特性和應用有很大影響。油莎豆和大豆IDF乳液粒徑分布見表3和圖5。由表3和圖5可知,隨著油莎豆IDF含量的增加,油莎豆IDF制備的乳液粒徑D10、D50、D90、D[3,2]和D[4,3]也隨之增加。在相同含量下,大豆IDF制備的乳液的粒徑均高于油莎豆IDF制備的乳液,并且具有顯著性差異。

圖5 不同含量油莎豆和大豆IDF乳液的粒徑分布Fig.5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emulsion made from Cyperus esculentus and soybean IDF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表3 油莎豆和大豆IDF乳液的粒徑分布

2.3 油莎豆和大豆IDF制備的乳液穩定性分析

TSI(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值用來判定乳液的穩定性,值越大,穩定性越差。油莎豆和大豆IDF乳液TSI值見圖6。由圖6可知,在短時間內,質量分數為2.5%油莎豆IDF制備的乳液TSI值迅速升高,穩定性最差。隨著時間的延長,質量分數為4%大豆IDF乳液呈現出較高的穩定性。其中質量分數為2.5%油莎豆IDF乳液短時間和長時間的穩定性是最差的,可能是由于油莎豆IDF中的結合水含量較高,與其他成分之間的作用力較小,維持乳液穩定的能力較弱;而大豆IDF中含有較高的自由水,在其乳液相界面能發揮較好的平衡作用。

圖6 不同含量油莎豆和大豆IDF乳液的TSI值變化Fig.6 Changes in TSI of emulsion made from Cyperus esculentus and soybean IDF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2.4 油莎豆和大豆IDF制備的乳液流變學性質分析

油莎豆和大豆IDF乳液流變學性質見圖7。由圖7可知,質量分數為2.5%油莎豆IDF乳液的黏度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現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這可能與乳液的不穩定性有關。而其余的油莎豆IDF和大豆IDF制備的乳液均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加而減小,呈現剪切稀化現象,符合非牛頓流體特性,其中4%大豆IDF乳液黏度高于其他乳液。黏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是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加,乳液的內部結構被破壞,油水界面的相互作用力和范德華力減弱,增大了流體的流動性,進而使表觀黏度降低。油莎豆IDF制備的乳液整體黏度較低,可能是由于其具有更多的結合水,而自由水含量少。

圖7 不同含量油莎豆和大豆IDF乳液的流變學性質變化Fig.7 Changes i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emulsion made from Cyperus esculentus and soybean IDF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在低振蕩頻率下,乳液的儲能模量緩慢降低,其變化很小,具有較高的抗變形能力,這是由于固體顆粒在2種不混溶液體的界面處的不可逆吸附。其中質量分數為4%油莎豆IDF乳液的儲能模量最高。隨著振蕩頻率的持續增加,各乳液的儲能模量均升高。而各乳液的損耗模量隨著振蕩頻率增加逐漸上升,且與低頻率下儲能模量樣品間差異性相似。隨著振蕩頻率的增加,油莎豆和大豆IDF制備的乳液的儲能模量和損耗模量均有交叉的部分,說明其是由固體狀態到液體狀態的轉化,隨著振蕩頻率的增加,乳液的內部結構被破壞。

3 結 論

研究發現與大豆IDF相比,油莎豆I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脹力較高,粒徑較小,結合水和不易流動水的比例更高,熱穩定性更強。油莎豆IDF制備的乳液的粒徑顯著低于大豆IDF制備的乳液,但是乳液的穩定性和黏度較差,隨著時間或者剪切速率的增加,維持乳液性能的能力較弱。隨著振蕩頻率的增加,大豆IDF制備的乳液和油莎豆IDF制備的乳液的儲能模量和損耗模量均有交叉的部分,說明其是由固體狀態到液體狀態的轉化,其中質量分數4%的油莎豆IDF制備的乳液的儲能模量和損耗模量最高。研究結果表明,油莎豆IDF具有較好的理化性質、結構特征和乳化特性,并體現出油莎豆IDF添加量和乳液特性量效依賴關系。本研究旨在為油莎豆IDF在食品中的開發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猜你喜歡
莎豆油莎乳液
油莎豆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
油莎豆種植與收獲機械技術裝備研究現狀
外源激素對干旱脅迫下油莎豆生長、產量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秋水仙素誘變對油莎豆出苗率及品質的影響
響應面優化超聲波輔助酶法提取油莎豆ACE抑制肽的工藝
油莎豆在河南實現畝產858公斤
不同水分處理條件對油莎豆葉片生理指標及塊莖品質的影響
β-胡蘿卜素微乳液的體外抗氧化性初探
微乳液在工業洗滌中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微乳液結構及其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