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血清鈉濃度與骨轉換相關性

2024-02-20 06:11朱海偉梁琳瑯李鈺婕
臨床軍醫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低鈉血癥標志物年齡

朱海偉, 梁琳瑯, 于 浩, 王 宇, 李鈺婕

北部戰區總醫院 內分泌科,遼寧 沈陽 110016

脆性骨折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病死率[1]。相對于健康人群,T2DM患者可能表現出正?;蜉p微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增加,因此,BMD可能無法有效反映T2DM患者脆性骨折的風險[2]。骨轉換是一個吸收和形成的持續過程,可通過評估骨轉換標志物(markers of bone turnover,BTMs)進行監測[3-4]。有研究報道,T2DM患者BTMs濃度顯著降低[5-7]。鈉是骨骼中豐富的礦物質,其中約40%的鈉可以與循環中的鈉快速交換[8]。因此,骨源性鈉可以進入低鈉血癥患者的血液,誘導某種程度的骨吸收[9]。在女性神經性厭食癥患者中,正常范圍內的低血清鈉濃度與骨丟失密切相關[10]。本研究旨在探討T2DM患者正常血清鈉濃度與骨轉換的相關性?,F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北部戰區總醫院內分泌科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46例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公布的T2DM診斷標準[11];年齡≥18歲。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使用類固醇或抗骨質疏松藥物;既往有抗雄激素治療史、惡性腫瘤、慢性肝炎、心力衰竭、垂體或腎上腺疾病等。根據血清鈉濃度將患者分為A組(濃度<135 mmol/L,n=57)、B組(135 mmol/L≤濃度≤145 mmol/L,n=464)、C組(濃度>145 mmol/L,n=2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統計學因素、藥物使用史、生活方式因素、吸煙史、飲酒史和疾病史。入組時,所有患者均接受體格檢查,包括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和測量血壓。從患者檔案和機構計算機化數據庫中記錄血清鈉濃度、尿酸、尿肌酐/尿蛋白比值(urine creatinine/urine protein ratio,UACR)、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骨鈣素(osteocalcin,OC)、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25-羥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BTMs包括骨形成標志物與骨吸收標志物。骨形成標志物包括N端骨鈣素、Ⅰ型膠原氨基端延長肽(type I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longation peptide,P1NP)。骨吸收標志物包括β膠原降解產物(β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等。

2 結果

2.1 3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 3組患者HbA1c、P1NP、OC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年齡、糖尿病病程、SBP、DBP、BMI、吸煙史比例、UA、UACR、TG、HDL-C、LDL-C、PTH、25(OH)d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

2.2 血清鈉濃度與各生化指標、BTMs相關性分析 血清鈉濃度與HbA1c、TC、TG存在負相關性(r=-0.216、-0.072、-0.083,P<0.05)。未調整年齡、BMI、HbA1c等因素時,血清鈉濃度與OC、P1NP存在正相關性(r=0.324、0.340,P<0.05),與β-CTX無相關性(r=-0.070,P>0.05)。調整年齡、BMI、HbA1c后,血清鈉濃度仍與OC、P1NP存在正相關性(r=0.252、0.322,P<0.05),與β-CTX無相關性(r=-0.086,P>0.05)。

2.3 血清鈉濃度與BTMs獨立關聯分析 血清鈉濃度與OC呈正相關性(B=0.100,t=2.981,P<0.01,R2=0.255),與β-CTX無相關性(P>0.05)。在逐步調整每個模型中可能的臨床協變量后,R2逐漸增加。在完全調整的模型中,血清鈉濃度仍與PINP呈正相關性(B=0.039,t=3.198,P<0.01,R2=0.111),與β-CTX無相關性(P>0.05)。

3 討論

高血糖是與T2DM患者并發癥相關的病理狀態[12]。鈉濃度和血糖控制表現出雙向調節關系。在健康男性中,在適度限制鈉攝入5 d后,胰島素敏感性顯著降低[13]。因此,血清鈉濃度可能與 T2DM患者的胰島素缺乏和高血糖密切相關。另有研究報道,HbA1c>7%的T2DM患者BTMs顯著降低[14-15]。有研究報道,低鈉攝入2周可顯著增加血清 TG與TC濃度[16]。骨是一種高度血管化的器官,骨供血的變化可以抑制骨轉換[17]?;顧z標本顯示骨內動脈粥樣硬化的證據,提示動脈粥樣硬化可能在 T2DM患者骨轉換受抑制的發生中起到關鍵作用[18]。

本研究結果顯示,3組患者HbA1c、P1NP、OC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T2DM患者血清鈉濃度與HbA1c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性,與P1NP、OC存在顯著正相關性,T2DM患者血糖控制受損可能部分解釋了低鈉血癥與低骨轉換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鈉濃度與HbA1c、TC、TG存在負相關性(r=-0.216、-0.072、-0.083,P<0.05)。這提示,HbA1c、TC、TG均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密切相關[19]。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否調整年齡、BMI、HbA1c等因素時,血清鈉濃度與OC、P1NP存在正相關性(P<0.05),與β-CTx無相關性(P>0.05)。這提示,低正常血鈉時,骨形成顯著減少,但骨吸收不明顯。此外,血清鈉濃度與OC呈正相關性(B=0.10,t=2.981,P<0.01,R2=0.255),與β-CTX無相關性(P>0.05);在完全調整的模型中,血清鈉濃度仍與PINP呈正相關性(B=0.039,t=3.198,P<0.01,R2=0.111),與β-CTX無相關性(P>0.05)。這提示,T2DM患者的低骨轉換主要是骨形成減少的結果[20]。低鈉血癥促進骨吸收的機制主要集中在動員骨鈉儲存以維持循環中的鈉濃度,當鈉濃度在正常范圍內時,作用減弱。

綜上所述,低正常血清濃度與T2DM患者的骨轉換受抑制相關,在T2DM患者中,將血清鈉濃度保持在正常范圍的高端可能有助于通過促進骨形成,進而改善骨轉換。

猜你喜歡
低鈉血癥標志物年齡
變小的年齡
年齡歧視
算年齡
膿毒癥早期診斷標志物的回顧及研究進展
冠狀動脈疾病的生物學標志物
托伐普坦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鈉血癥的效果觀察
腫瘤標志物在消化系統腫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MR-proANP:一種新型心力衰竭診斷標志物
顱腦損傷并發低鈉血癥42例臨床護理
微量泵補鈉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釋性低鈉血癥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