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力提升研究

2024-02-21 21:20梁廣成
今傳媒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型主流媒體融媒體

梁廣成

摘 要: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輿論引導的重要陣地,在融媒體時代下的高校輿論引導面臨著較大挑戰?;诖?,本文闡述了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特征及其網絡輿論引導優勢,分析了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面臨的挑戰和應堅持的原則,提出高校要在思想引導、方法創新、媒體一體化發展、話語體系構建等方面進行深度改革,切實提高自身網絡輿論引導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擔當使命,實現自身價值。

關鍵詞:融媒體;主流媒體;輿論;引導;新型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2-0031-04

基金項目:平頂山學院2019年思政專項:“融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力提升研究”項目成果(PXY-SZYJ-201905);平頂山學院2022年高層次人才項目:“智能算法推薦的意識形態風險與主流輿論引導能力提升研究”項目成果(PXYBSQD2022030)。

一、引 言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大全媒體人才培養力度[1];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2]。這些充分體現著黨中央對媒體融合的重視以及加快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期許。當前,社會的變革深刻影響了高校校園媒體的傳播格局、輿論引導格局,因此,高校要在思想引導、方法創新、媒體一體化發展、話語體系構建等方面進行深度改革,切實提高自身網絡輿論引導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擔當使命,實現自己的價值。

二、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特征及其網絡輿論引導優勢

(一)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特征

高校校園媒體指校報、???、廣播、電臺、校園網、校內宣傳平臺等媒體。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傳統校園媒體網絡化、智能化成為主要趨勢,媒體融合應運而生。在此時代背景下,校園媒體開始不斷向電子化、數字化轉變,并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發展模式,即利用網絡媒介將校報、???、廣播、電視等傳統校園媒體進行全面、系統、高效地整合,這種新型的融合模式不僅打破了原有單媒介的傳播格局,也使得各媒介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從而實現了資源的互通共享,在節省人力資源的同時也提高了媒介傳播的快速性、嚴謹性、權威性。

(二)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的優勢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具有先發優勢。一是高校輿論引導更易實現共通共融。高校校園管理相對封閉,大學生管理相對集中,群體思想相近,便于引導。二是高校的特殊性決定了校園內部資源更易實現整合,從上到下、從人到物更易實現轉型發展和融通發展。融媒體背景下,將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進行資源整合,不僅僅是人力資源的整合,更是整個傳播資源的整合。三是高校媒體從業者文化程度相對較高,更易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觀點。融媒體時代,高校媒體從業者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語言文字傳播者,而是承擔著多角色工作任務,不僅僅是事實的“翻譯者”,更多是思想的“引領者”。

三、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面臨的挑戰

“輿論”傳播重在信息流動。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要在輿論形成和傳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與接收方式發生了較大變革,傳統校園主流媒體如校報、??鹊脑捳Z權逐漸被校園網絡媒體分解,其輿論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在此背景下,高校網絡輿論引導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主體多元、復雜

信息技術對傳播內容的影響是深遠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活躍,但是他們的知識體系尚未搭建完成,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矛盾不斷凸顯,促使大學生成為社會變革的參與者和利益的相關者。隨著輿論引導主體從“一元”走向“多元”,媒體輿論話語權開始從傳統主流媒體轉向公眾個體,由此帶來的輿論引導的復雜性更提升了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難度系數。

(二)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內容相對滯后

由于網絡傳播具有門檻較低、便捷度高、速度快的優勢,因此各類新型網絡傳播媒介便成為新近發生事件的第一消息源。高校校園媒體在信息獲取、內容審核報道、傳播時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的交互式參與可以使公眾在獲得消息的同時實時對信息進行評論、轉發,還可以使公眾在高校校園媒體尚未介入到事件發生的具體過程之前,依據個人的現有經驗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高校校園媒體的輿論引導行為多發生在公眾形成自我的意識判斷之后,因而進一步加大了輿論引導的難度。

(三)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形式較為傳統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傳播形式也更加豐富多樣。在呈現方式上,公眾已經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視覺觀看,更習慣于視聽的雙重影響;在敘事風格上,受“泛娛樂化”影響,公眾更容易被輕松有趣、簡單易懂、具有個性化的表達所吸引。由此,短、快、新的短視頻、微視頻成為當下信息傳播的流行方式。這種傳播現狀與要求對高校輿論引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應摒棄傳統嚴肅、單一的輿論引導手段,順應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方式,轉變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手段,不斷提升網絡輿論引導能力和網絡傳播效果。

四、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應堅持的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互聯網的發展和輿論工作,強調“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3]。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4],在思想方法創新、媒體一體化發展、話語體系創新、加強輿論引導等方面強化時代特色。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高校輿論引導人員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遵循新聞真實性原則、報道嚴肅性原則和敘事生動性原則,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致力于傳播社會正能量。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新聞輿論工作便是全黨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盵5]同時還指出:“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國內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盵6]因此,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采用正確的輿論引導方式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播社會正能量與社會新風尚,增強新聞輿論的正面意義,強化新聞輿論思想的宣傳性與引導性。

(二)堅持校園文化先行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輿論引導工作要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出發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文化相結合,通過媒體融合的傳播模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向高校學子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高校學子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與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學校教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盵7]

(三)堅持傳播好新時代校園聲音、講好新時代校園故事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輿論引導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即“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8],并大力運用融媒體技術,促使各種媒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從而打造出新型的融媒體輿論引導模式。

高校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輿論支撐;同時,不受外在利益的影響,遵守行業規范和道德,體現自身的時代價值?!斑B接中外,溝通世界”,新聞輿論引導工作應促使時代精神內化為大學生的行動,傳播好新時代校園聲音,講好新時代校園故事。

五、融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引導力提升策略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多種新型傳播模式的出現與更迭,以及受眾互聯網思維影響的不斷深化,對高校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遵循新聞輿論的形成發展規律,提升高校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者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創新方法手段,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9]。因此,高校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者要善于對雜亂無章的信息進行有序整合之后探究其規律,并應用到輿論引導上。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盡管信息傳播的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其內在規律仍然具有深入研究的價值。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者要從思想認識、技術水平、專業修養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和發展。

(二)深化“互聯網+”傳播模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新聞輿論觀

科學技術革命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文化領域的重大變革,這同樣也適用于傳媒領域。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行業正在加速與互聯網接軌,這就要求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者需具備互聯網思維。為了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社會環境,高校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者只有不斷創新網絡輿論引導方式,不斷深化“互聯網+”的傳播模式,才能在社會發展的大潮中挺立潮頭,增強高校校園媒體網絡輿論的影響力和引導力。

“互聯網+”傳播模式的基礎是互聯網,這就要求高校校園媒體在進行媒介融合時,不僅要有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獨立且不斷更新的大數據平臺等硬件設備作為支撐,還要加強與大學生的互動。高校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者要重視大學生的需求,通過內部數據庫及時向大學生推送符合他們喜好的相關信息,同時不斷收集大學生的反饋,增加雙方之間的直接溝通,通過這種溝通方式使大學生變成信息的傳播者,最終引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輿論觀。

(三)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適應大學生群體的現代校園傳播體系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媒介素養,提升高校校園媒體的公關能力和適應能力,建立相關工作程序,營造良好的高校網絡輿論環境。此外,校園媒體輿論引導工作者不僅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還要了解其他國家的傳播方式,加強與其他國家媒體從業人員之間的交流,最終形成適應我國高校的、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校園傳播體系。

六、結 語

在資源互通、宣傳互融、利益共享的媒體融合背景下,高校校園媒體要鞏固并提升自身的網絡輿論引導力,就要加快媒體融合的腳步,切實轉變既有的運行模式和傳播方式,最終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適合高校大學生群體的現代傳播體系,以及集信息分析、內容傳播、思想引導、價值引領于一體的新型校園媒體。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思想方法,實現媒體一體化發展,在構建中國自主的高校輿論引導話語體系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切實提升自身網絡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811 8546,2020-07-03.

[2] 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 91.htm,2020-11-03.

[3] 習近平.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EB/OL].https://www.gov. cn/xinwen/2014-02/27/content_2625112.htm,2014-02-27.

[4] 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5] 丁柏銓.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新聞輿論觀研究論綱[J].中國出版,2016(8):3.

[6] 孟威.習近平的新聞輿論觀[J].當代傳播,2016(3):4.

[7] 鄭保衛.習近平新聞輿論觀的形成背景及理論創新[J].現代傳播,2016(4):27.

[8] 陳錫喜.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46.

[9] 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s://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6/0222/c117092-28138907.html,2016-02-22.

[責任編輯:李婷]

猜你喜歡
新型主流媒體融媒體
做好涉恐報道:媒體如何設置議程
主流媒體互聯網思維的現狀與實現路徑探討
農民發展致富途徑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打造醫院里的“主流媒體”
新型防冰雹車衣設計
主流媒體如何在“反轉新聞”中當好定音鼓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生育文化對生育率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