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百廿書院——秀容書院發展研究概述

2024-02-21 21:20樊利華
今傳媒 2024年2期
關鍵詞:概述研究發展

樊利華

摘 要:山西書院發展歷史悠久,從宋遼始建,到明清興盛。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山西約有舊式書院280所,其中,學界對冠山書院、河東書院的研究居多。在山西書院的發展歷史中,忻州秀容書院作為一座百廿書院,具有獨特的存在價值與重要的歷史意義。本文通過對秀容書院歷史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剖析出其獨具特色之處,并對秀容書院興盛和衰落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可以將其打造成推動山西文化旅游的靚麗名片,從而推動山西本土書院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秀容書院;發展;概述;研究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2-0104-04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廳縱向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后期項目成果(2020 zsszsx133)。

一、引 言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檢索關于“秀容書院”的研究文獻,截至2023年9月,僅有17條,其中,大多文獻是從秀容書院的建筑價值角度出發做的研究。本文基于推動山西本土書院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視角研究秀容書院的獨特之處,并對秀容書院的興盛與衰落原因進行了具體分析,旨在對山西本土書院文化研究起到推介作用。

二、百廿書院———秀容書院歷史發展

(一)篳路藍縷的初建時期

一所書院的建立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清乾隆年間,為選拔社會人才,清政府倡導在全國廣設書院,一時間全國書院數目劇增。此時的忻州家戶殷實、人丁興旺,但沒有一座像樣的書院。在清政府的支持倡導下,當時的忻州知州魯潢開始謀劃,想通過建立書院為忻州發展培養人才。盡管有政府的支持,修建書院的資金缺口仍然較大,于是魯潢利用開會議事間隙和眾鄉紳闡釋自己修建書院的計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歷時兩年,秀容書院終于登上歷史舞臺,開始招生教學。

(二)鼎力相助的完善時期

自1775年建成后,秀容書院一直在不斷地擴建、修繕。歷任忻州知州大力支持秀容書院的建設,書院的亭臺樓閣不斷增多,樹木花草遍地。據《忻州志》記載:“嘉慶十七年,時任知州邱鳴泰捐資籌款,添建屋宇、牌樓。清咸豐二年,時任忻州知州華典廣令鄉紳進行續捐。同治年間,時任忻州知州的戈濟榮對秀容書院進行了有記載的最后一次修繕”。秀容書院經過歷任知州的修繕與維護,規模日漸擴大,至此秀容書院的主體建構已經基本完成,形成了下院、中院、上院的布局,八角亭屹立于書院的最高處。與此同時,書院的教學功能也趨于完善,開始集講學、藏書、祭祀、學田功能于一體[1]。

(三)風雨飄搖后的改制

清末,科舉選拔制度已走向落寞,國力逐漸衰退,內憂外患之下西學東漸,變法救國日益成為教育發展新趨勢,舊式書院制改革迫在眉睫。1902年,為滿足山西近代教育需要,秀容書院改制為新興學堂。風吹雨淋,幾經滄桑,曾經輝宏的秀容書院走完了自己的127年,至此一代佼佼者秀容書院完成了風雨飄搖后的改制。此后,忻州政府在秀容書院的校址上建立了后來的忻州師范,直到現在的忻州一中,秀容書院的精神一直在傳承、延續,它的文脈從未中斷[2-3]。

三、百廿書院———秀容書院的獨特之處

(一)民族命運發展的寫照

清乾隆年間,國力強盛,朝廷急需大量治國理政人才,于是大力提倡書院建設,各地書院紛紛涌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秀容書院應運而生。秀容書院的修建完善時期對應的是清嘉慶到清咸豐年間,此時的社會經濟運行還算平穩,政府尚有能力對書院進行維護。從清同治時期開始,國運衰落,清朝政府的江山岌岌可危,此時的舊式書院已不能滿足當時的社會發展需要,為了應對內憂與外患,秀容書院順勢而為改制成新興學堂。改制后的新學堂革新教育內容,增加了西式課程,培養國家需要的實用技能型人才。一部恢宏的民族發展史,一部華麗的秀容書院發展史,二者如影相隨,相伴成長,相隨落幕,相伴變革。

(二)與九龍崗地形地勢完美契合

秀容書院位于忻州古城的九龍崗,書院的建筑格局完美地契合了九龍崗地形地勢,從下而上,層層登高。書院分為三進院,三個院落依地勢而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層層臺階連接著不同的院落,顯示了山西人腳踏實地、節節高升的志趣追求。從大門登臺階而上,進入的是秀容書院下院,位于書院的最低處,是學生學習與住宿的地方,房屋坐北朝南,房間寬敞明亮,采光極好。往上一級是中院,規模宏大,是講習者起居、生活與學生上課的主要場所,有前中后三排并列的寬敞教室。中院內種植著山西人常見并喜歡的柏樹、棗樹和槐樹,其中柏樹意味著培養的學生成為頂天立地的人才,報效國家;棗樹意味著讓學生早日成才,碩果累累;槐樹意味著培養的學生胸懷國家,以天下為己任。中院里還有一個戲臺,是當時供學生娛樂、祭祀的場所。站立中院,環顧四周,仿佛依然可以聽到當年朗朗的讀書聲。順階而上,步步登高,是上院,面積不大,是書院的制高點,有六角亭、八角亭,學生在這里可以登高望遠,書寫報國之志,表達對遠方家人的思念之情[4-6]。

(三)濃郁的市井生活氣息

我國教育先輩大多選擇在清水靜雅間建書立院,宣傳自己的教育思想。秀容書院可以說是書院發展史上一個獨特的案例,它沒有遠離市井生活,而是選址于忻州城西南最高處的九龍崗,九龍崗旁邊就是市井百姓生活的秀容城,站在書院的最高處俯瞰全城,秀容城百姓的生活場景可盡收眼底。此外,保存完好的中院大戲臺在舊式書院史上也非常罕見。秀容書院戲臺的存在,一來可以說明山西人對戲劇的喜愛,二來可以說明秀容書院的書院文化與市井氣息相融,學生在求知的同時可以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勞逸結合,充實自己的學習生活。

(四)山西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鋒

清末,科舉應試已經無法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面貌,學堂改制勢在必行。為了適應山西新社會發展的要求,書院改革迫在眉睫。近代,山西規模宏大的書院較多,但只有秀容書院走在了山西教育變革的最前沿。清光緒年間,在岑春煊的授意與主持下,秀容書院勇敢變革,改制為新興學堂,是近代山西舊式書院改制為學堂的第一例,也是山西舊式書院發展的里程碑。改制后的秀容書院依據山西的社會形勢,革新教育內容,積極加設實用學習科目,成為近代山西教育改革的先鋒,為山西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

(五)目前山西保存最完好的舊式書院

山西舊式書院雖然繁多,但大都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消亡。例如,曾經輝煌一時的冠山書院、河東書院均已退出歷史舞臺,唯獨秀容書院一直在改制,一直在傳承,雖然它的名字變了,但其精神傳承一直沒有中斷,從新興學堂到現在的名?!弥菀恢?,直至2004年,這里還有朗朗的讀書聲。近年來,山西政府出于對文物的保護和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視秀容書院的修繕工作,秀容書院院址也因此被很好地保留下來。時至今日,走進秀容書院,建筑規模宏偉龐大,碑石隨處可見,植被樹木別致溫馨,歷史的厚重感十足,置身其中,環顧四周,依然能夠感受到它當初的輝煌。百廿書院———秀容書院,它的恢宏,它的雅致,它的厚重,時至今日依然栩栩如生。

(六)享“文躋九原,雅出秀容”之美譽

忻州自古出人才,據《忻州志》記載,秀容書院一直有“文躋九原,雅出秀容”之美譽,這里清朝共出進士33人、舉人64人、貢生71人,是當時忻州人仰慕的最高學府。此外,秀容書院為晉西北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秀容書院是一座智囊庫,從這里走出了慈善家,走出了教育家,走出了實業家,走出了杰出的抗日將士[7-8]……

四、百廿書院———秀容書院興盛原因剖析

(一)清政府的支持

書院的建立需要合適的契機,乾隆年間,國家急需大批人才,因此,在政府的提倡下全國書院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此社會環境下,秀容書院作為一所官辦書院應時而生。此后,從清嘉慶年間到清咸豐年間,政府也大力支持書院建設,在此期間,秀容書院進行了多次的修繕與維護。

(二)歷任知州與山長對書院的苦心經營

秀容書院的發展離不開歷任忻州知州的鼎力支持,也離不開歷任山長的苦心經營。秀容書院的建立離不開知州魯潢的竭力宣傳,在他的倡議動員下,秀容書院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秀容書院在歷史上的時間跨度是127年,這段時間里,有7位忻州知州對秀容書院傾心扶持,從知州魯潢開始到知州方戊昌結束,他們對秀容書院的創建、修繕、資助等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此外,書院的管理實行山長制度,山長一般是忻州本地人,歷任山長更是苦心經營秀容書院。他們才學兼佳、品行高尚,嘔心瀝血,精心治學,為書院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秀容書院發展到后期,逐漸取消了一些嚴格的限制,使更多學生有機會進入書院接受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秀容書院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興盛[9]。

(三)忻州鄉紳和百姓的支持

清乾隆到清咸豐年間,忻州百姓家境殷實、人丁興旺,地方經濟富足,為秀容書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物質基礎。書院籌建之初,魯潢曾召集當時忻州有名望的紳商,勸他們捐資辦學。此外,書院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忻州本地人的竭力支持。當地百姓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期望子女通過讀書增長見識,在秀容書院建立后,積極將自家孩子送入書院讀書,保證書院有穩定的生源,當地政府還商議劃撥了17畝土地給秀容書院使用,使學生在學習之余可以在田間勞作,增長勞動技能。

(四)在晉西北聲名顯赫

山西舊式書院聚集于晉南地區,但在書院數目不多的晉西北也有一座名聲顯赫的書院———秀容書院,與冠山書院、河東書院相比它毫不遜色,當地人稱贊它“文可躋九原,雅須出秀容”。秀容書院里有優雅的環境、出色的師資,培養出很多杰出人才,有進士,有舉人,有貢生,有秀才。鄉間的口口相傳,讓秀容書院名聲遠揚,因此吸引了很多學子慕名前來讀書[10][11]。

五、百廿書院———秀容書院衰落原因剖析

(一)科舉制度的廢除

秀容書院屬于科舉預備學校,為清政府培育賢良人才是書院教育的根本目的,其招生、教學都是為實現這一目的而服務的,科舉制度盛行,則書院繁盛。清末,教條的科舉應試與社會發展相脫節。1901年,清政府迫于軍事上屢戰屢敗的局面,面對動蕩的社會,開始對教育制度進行改革。在這種社會形勢下,秀容書院適時轉變為新式學堂。

(二)社會的凋敝與民族意識的覺醒

清朝末期,國運日益衰微,民生凋敝,忻州百姓食不果腹,養家糊口都成問題,很多青年為了謀生,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與積蓄前往秀容書院讀書。此時,忻州不少鄉紳對書院捐助的信念也有所動搖,有的鄉紳無力捐助,有的則是無心再為書院提供支持。面對當時社會積貧積弱的狀況,覺醒的中國人開始放眼望世界,探索救國之良方,而舊式書院制度嚴重阻礙了社會前進的步伐,變革舊式書院制度成為當時國人探索的一條救國途徑。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秀容書院不得不變革改制。

(三)戰爭的破壞

百廿書院———秀容書院位于忻州,而忻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爭奪之腹地,可以掌控三晉之安危,被形容為“晉北之鎖鑰”。這里產生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楊家將的故事,有兵家的重要關口———雁門關。在宋朝時期,這里是中原和遼國經常兵戎相見的地方。社會繁盛時期,這里是和諧繁榮的景象,一旦爆發戰爭,這里就成了戰爭的最前沿。清朝末年,民生凋敝,在苛捐雜稅的重壓之下,農民起義頻發。忻州的“義和團”運動使這里再次陷入戰亂紛爭之中,百姓生活愈發艱難??紤]到安全問題,部分有能力的家長就近選擇其他書院讓孩子去就讀,導致秀容書院生源流失。因此,秀容書院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

六、結 語

百年的發展,本土書院文化已然成為一種地域愛國情懷。一座百廿的秀容書院,一部山西官辦書院歷史發展的縮影,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縮影。潮起潮落,從新建到日漸落幕,秀容書院逐漸淡出歷史舞臺。但秀容書院的影響并沒有絕跡,它成功進行了新的改制,為忻州乃至三晉教育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培養了許多棟梁之才。在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秀容書院蘊含的文化底蘊與魅力愈發凸顯,這些獨特之處也愈發彰顯秀容書院的研究價值[12]。

參考文獻:

[1] 王志超.山西書院文化的歷史流變[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7):110-115.

[2] 高耀彬.百年桃李沐春風———山西名校忻州一中文化底蘊解讀[J].人民教育,2003(5):110-115.

[3] 孫轉賢.秀容書院[J].文物世界,2005(8):57-61.

[4] 張瑩瑩.山西書院建筑的調查與實例分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7.

[5] 孟聰齡.對忻州秀容書院作為傳統文化建筑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8(8):78-82.

[6] 聶慧君.忻州秀容古城保護與活化發展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6.

[7] 李文林.忻人著述考略[J].文史月刊,2016(8):38-43.

[8] 楊錦.清代山西書院研究綜述[J].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72-76.

[9] 聶慧君.邊緣化古城的保護與發展方略———以秀容古城為例[J].城市問題,2018(9):37-43.

[10] 武欣茹.忻州古城書院巷文化街區景觀設計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1.

[11] 徐璐.忻州秀容古城人文景觀的保護與傳承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1.

[12] 郎蘭英.書香濃郁的秀容書院[J].文化產業,2021(3):27-31.

[責任編輯:李慕荷]

猜你喜歡
概述研究發展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簡析中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
中藥熏洗治療痔瘡術后疼痛臨床應用概述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界定與產生的概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