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是賦能還是負能

2024-02-21 22:01鄒惺辰賴紅波
技術與創新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輻射強度高級化高技術

鄒惺辰 賴紅波

摘 要:以數字產業為基點進行探究,可能會導致數字經濟研究的“偏離化”加劇。在提出交通數字化假設的基礎上,考慮到產業輻射是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相互作用,存在空間距離效應,因此利用空間杜賓模型進行差異矩陣回歸驗證。將數字交通拆分為“數字、平臺、營運、信息”4大層次進行量化處理,并將產業輻射強度重新定義歸類,進行加權得分??紤]到數據可得性以及地區異常值,對我國30個省級行政區2012—2020年區域變量進行再評價。結果表明,在3種空間權重矩陣下,產業輻射強度的莫蘭檢驗值都為正并且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我國30個省級行政區產業輻射存在空間正相關關系;數字交通的發展對本區域產業輻射強度擴大具有推動作用,但對其它區域產業輻射強度產生抑制作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和人才專業化對產業輻射強度存在正向影響,而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存在負面影響,通過細分行業,其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金融業高級化層面;政府支持力度會對其他區域產業輻射強度產生正向影響,人才專業化的直接效應和溢出效應均為正,對本地區和其他地區產業輻射強度的發展產生正向影響,且政府支持力度的溢出效應更大?;诖?,建議加強區域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預算投入,提高技術聯系與資源共享,打破產業發展壁壘,優化資源配置,打造區域高技術制造業的優勢發展地位,防止人才大量流入金融非實體業,保持產業高級化與合理化并存,加強人才專業化培養。

關鍵詞:數字交通;產業輻射;高技術產業;金融業高級化;空間杜賓模型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12(2024)01-0094-15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portation on Industrial Radiation

Intensity:Is It Empowering or Negative: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of 30 Provinces

ZOU Xingchen,LAI Hongbo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Existing research is mostly based on the digital industry,which may lead to an intensification of the “deviation” in digital economy research.Firstly,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assumption of transportation digitization,considering that industrial radiation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regions and there is a spatial distance effect.Therefore,a spatial Durbin model is used for differential matrix regression validation.Then,digital transport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levels:“digital,platform,operation,and information” for quantitative processing,and the industrial radiation intensity is redefined and classified for weighted scoring.Conside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and regional outliers,this article reevaluates the regional variables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2 to 2020.The results show that:under the three spatial weight matrices,the Moran test values of industrial radiation intensity are all positive and pass the 1% significance level test,indicating that there is a spatial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radiation in 30 provinces(districts,cities)in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nsportation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ial radiation intensity in this region,but has a restraining effect on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of other regional industries.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government support,and talent specializa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industrial radiation intensity,while industrial upgrading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industrial radiation intensity.By segmenting industries,its inhibitory effect is mainly reflected at the level of financial industry upgrading.The level of government support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of industries in other regions,with both the direct and spillover effects of talent specialization being positive.It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radiation intensity in the local and other regions,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government support will be greater.Therefore,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the budget investment of regional governmen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mprove technological connections and resource sharing,break d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rriers,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create an advantageous development position for the regional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prevent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from flowing into the financial non physical industry,maintain the coexistence of advanced and rationalized industries,and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talents.

Key words:digital transportation;industrial radiation;high technology industry;the advancement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spatial Durbin model

0 引言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與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十四五”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新時代我國數字經濟應轉向深化應用新階段,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2023年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意味著要提高數字經濟在產業發展中的滲透率,加強協同聯動。在數字經濟的賦能下,交通運輸快速發展,便民化基礎設施不斷推進,鐵路、公路、內河航運等交通服務里程從2012年的446萬公里到2020年的547萬公里,實現了飛速增長。高技術產業具有高創新性、高滲透性以及高帶動性,已成為我國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領域。2022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我國創新產業經濟回穩向好。交通與產業是密不可分的,推動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合,需要借助交通運輸中介,賦能交通運輸,加速數字交通運輸行業與高技術產業聯動。因此,研究數字交通對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對于未來制造業的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現有關于輻射的研究,主要分為2個類別。一類集中于產業集聚的溢出效應,即產業集聚形成產業輻射。徐映梅[1]等發現當城市產業形成的集群特色不夠,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使數字化水平較高,也僅位于產業網絡邊緣,不能較好地增強產業輻射;官錫強[2]認為只有當地區形成當地特色產業集群后,以強有力的物流能力,才能推動產業輻射聯動。另一類別則以郭將[3-5]等的研究為代表,他們分析產業輻射效應,以“中心-外圍”式的空間思路探究影響制造業升級的各因素,并認為目標城市的產業輻射力不僅與自身有關,更重要的是輻射城市產業承接力,如果鄰邊經濟體較小,城市產業受到自身承接力的限制,目標城市產業的輻射能力也會較弱。王曉夢[6]等基于引力模型得出京津冀地區產業輻射呈現斷裂、空心、跳躍等特點,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鄰邊城市產業承接力跟不上輻射力,李娟[7]等認為當城市經濟規模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其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便呈現正向影響。從上述討論可以做出假設,產業集聚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門檻效應。

趙奎[8]等認為當以人力資本積累作為橋梁探究產業集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時,可以得出“先快后慢再平穩”的特征結論。鄭歡[9]等討論產業集聚與生態環境耦合之間的關系,認為產業集群后能夠對鄰邊城市生態環境耦合產生正向的促進作用,即形成正向的產業輻射;何艷秋[10]等討論產業集聚與農業之間的關系,發現高產業集聚區對低產業集聚區的輻射效應更為明顯,其增碳效應由高往低逐漸明顯。

楊博[11]等發現產業集聚對生鮮農產品綠色創新效率呈現出“U”型的非線性關系。另一類是以引力模型來探究產業輻射強度。

趙鵬軍[12]等認為引力模型是指兩個經濟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其經濟規模成正比,與相對距離成反比。李硯忠[13]等發現雖然引力模型最初應用于城市圈發展,隨著研究的深入,目前有很多學者將其代入到城市產業輻射中。張源[14]等將引力模型進行修正后,分析三大經濟圈小微制造業經濟輻射力的關系,發現制造業輻射力不僅僅與本身有關,還與輻射地區產業的承接力有關。姜金德[15]等以引力模型確定軸心輻射城市以及輻點城市,將江蘇省劃分為4大農產品物流輻射圈。文中集中討論數字經濟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在此之前,需要綜合以往學者對數字經濟與產業輻射強度關系的研究,來提出文中的邊際貢獻。上文分析了關于產業輻射的相關研究,所以下文將綜述數字經濟與產業集聚關系的研究。胡甲濱[16]等深入探究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之間的差異,發現產業數字化對外貿出口存在正向影響,且為“U”型關系,而數字產業化對外貿出口無影響。王彥杰[17]等從空間角度發現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具有明顯的空間正相關性,且不同時間、不同數字經濟產業的空間關聯性存在著明顯差異,并將空間溢出效應解釋地區產業的輻射作用。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當下學者主要關注產業集聚及空間溢出效應、城市經濟規模和距離等因素對產業輻射的影響,并指出了數字經濟在產業輻射中具有一定作用,而在數字化研究中并沒有進行細化分解,只是抽象概括為產業數字化或者為數字產業化。然而,這種概括可能存在較大的模糊性,這便為本文挖掘創新點提供了更多的啟示。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是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而產業的發展需要基建的支持?;诖?,在“交通-產業”耦合的基礎之上,加入數字化視角,借助空間杜賓模型,以我國30個省級行政區作為研究區域,分析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分析地域發展差異,為我國打造智造強國提供一定的建議。本研究的邊際貢獻在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現有研究大部分是將傳統交通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很少從將交通數字化,從數字交通的角度探討兩者的關聯性,文中以數字交通為切入角,豐富和拓展了數字經濟影響交通領域發展的研究。第二,當前學界研究在探究產業輻射強度時,引用斷裂點理論[18]或者引力模型進行量化。通過對產業輻射強度進行修正,如果用引力模型進行量化,則會導致在地理距離矩陣情形下,空間回歸的重疊化,會導致研究結果與實際出現偏差。為了增強研究結果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僅用熵權法得到的最終得分對產業輻射強度進行量化,并在空間回歸模型中探究其輻射效應。第三,將數字交通與產業輻射相結合,兩者具有空間性,探究不同地區的差異性發展,能夠為各地政府進行針對性的政策制定提供經驗支持。

1 理論、命題與模型

1.1 熵權法及量化評價產業輻射強度的量化方法有2類。一類是基于斷裂點理論計算城市產業輻射強度,該方法認為輻射強度與距離無關;另一類是以貿易引力模型為基礎,對三因素修正后得到產業輻射強度[19]。而文中用產業綜合實力來替代產業輻射強度,并基于空間杜賓模型以及差異性空間權重矩陣,一方面考慮省會空間地區接鄰,另一方面考慮射省會地理直線距離,并通過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來分析其輻射效應,綜合修正了產業輻射網絡。即文中在數據處理方法上,采用熵權法來綜合評定數字交通和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通過該方法可以避免了人為因素進行指標權重確定時所產生的誤差以及規避了各年份地區的異常值,更客觀地評價所選指標的重要程度,使研究結果更加貼合實際,從而能夠提出更準確的政策建議來降低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性。熵權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將各個指標數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再根據指標變異性的大小來確定客觀權重,之后利用無量綱后的各指標數值來進行最后的加權分析。式(1)、式(2)為無量綱化的計算公式,式(3)是變異系數的計算公式

式中,Yij為i城市j指標標準化后的數值;Pij為i城市j指標中占總評價指標中的比重,即該指標的變異大??;若Yij=0,則令指數向右平移0.000 1,以保證Yij≠0。

計算第j指標的熵值,具體公式為

當熵值確定后,接下來將通過信息熵來確定權重,最后進行線性加權得到綜合得分,具體見式(5)、式(6)。

當一個產業規模較大,其綜合實力與影響力也隨著規模的擴大而增加,其他城市產業受到的影響也隨之增強,從而目標城市產業輻射也較強。產業規模的擴大主要包含3個方面,首先是行業內企業數量較多說明其發展較為壯大,能夠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應,為更多的人群提供較多的工作崗位;其次當企業數量較多,但主營業務收入較少,也不能稱為其存在規模效應,這種情況類似于完全競爭市場,雖然商家很多,但由于利益分配,每個商家所得到的收益被壓縮,于是主營業務收入是衡量企業規模效應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是企業的利潤總額,如果企業數量多,主營業務收入也很高,但其營業成本較高,所獲得的利潤并不能支持其持續穩定發展,并不能產生規模效應,因此文中將企業的利潤總額也考慮其中。勞動力蓄水池效應主要是指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從業人員的努力,具體來說就是高技術產業需要投入高技術人才資源才能得以充分發展,為了消除工作人員統計時間不對等,即可能存在離職等問題,文中將對此轉化為等量的全職工作人員。一味的投入而沒有產出并不能全面概括改產業的輻射強度,而應將產出納入其中,文中將科技創新的投入生產制造為科技創新產出,即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產品,這才能不斷提高產業輻射強度。

基于以上分析,在對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Spi)的測算中,通過參照規模效應、勞動力蓄水池效應以及知識溢出效應,構建了3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以及8個代理變量。使用地區高技術產業企業數量(M)來表示行業規模,使用地區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IC)來表示營業規模,使用地區高技術產業利潤總額(TP)來表示收益規模,使用地區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R&D活動人員折合全時當量(RDN)、R&D經費內部支出(RDC)、專利申請數(PA)、擁有發明專利數(VIA)以及新產品銷售收入來分別表示高技術研究人員總量、科技創新投入與科技創新產出,具體描述見表1。

數字交通的發展是隨著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交通領域,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互聯網出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線上物流組織效率不斷提高,行業聯網協同管理不斷深入,網絡安全與技術支撐體系基本建立[20]。交通運輸部發布《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中的主要任務可概括為加強基礎設施“數據大腦”建設并將其與物流、出行等方面充分融合形成數字化體系。所以文中衡量數字交通發展水平主要從兩個方面體現,一方面以數字交通研發投入來打造“數字大腦”,將研發投入分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平臺基礎設施建設,而數字基礎設施主要通過交通固定資產投資來衡量,交通固定資產提高說明該地區交通網絡構建更為緊密,而交通運輸科技機構與研究中心的數量體現了區域數字交通平臺的發展程度,只有將交通科技資源的投入與服務產出相結合,才能綜合評價區域數字交通[21];另一方面以數字交通研發服務來衡量數字化與各領域的融合程度。數字交通的發展方便了人們出行、物流等領域,進而促進了區域公路、鐵路、內河航道營運里程,使用人數增加說明數字交通提高了出行服務質量,則數字交通綜合實力也得到了提高[22]?;谏鲜龇治?,文中在對量化數字交通(Dtran)中,汲取數字絲綢之路的量化經驗[23]構建2個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以及7個代理變量。使用地區交通運輸科技機構(TI)與實驗室研究中心數量(LR)來表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使用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額(TF)來表示平臺基礎設施建設,使用鐵路(ROL)、公路(HML)、內河航道營運里程(WOM)來表示營運基礎設施建設,使用交通事故發生數(TA)來衡量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具體描述見表2。

1.2 命題假設通過上文分析,提出以下兩個命題假設。

命題1: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并不是僅僅依靠大量的科研資金,還需要可以推進實驗發展的器材以及實驗材料,這些材料往往都是鎢鋼等,需要通過交通來進行運輸,數字交通已成為了發展常態,數字交通網絡可以高效運輸物資、材料。而專業性人才也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數字交通網絡的聯通化、密集化可以讓人才多地交流,將信息知識、技術短期內快速傳遞給其他地區,加大地區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通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H1。H1:數字交通能夠顯著提高地區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命題2:數字交通的發展使得信息和資源的流動更加便利,使得一些數字經濟產業以及相關的創新型企業更容易在某一區域集聚。該區域所吸引的高端人才以及優秀創業者,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可以進一步促進產業的發展和創新。由于資源和投資的傾斜,周邊地區可能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因為人才更傾向于在數字交通發達的區域尋找更好的機會和發展空間。這導致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難以與集聚區競爭。由于集聚區的規模效應和資源優勢,它們往往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配套服務,包括金融資本、技術支持、市場機會等,而周邊地區很難與之匹敵。這使得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難以突破瓶頸,產業輻射強度下降。通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H2。H2:數字交通的溢出效應為負,會顯著降低周邊地區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

1.3 模型構造與變量設定

1.3.1 模型構造根據上文的理論分析,為了展現數字交通的空間效應,給出兩個經驗性分析設定。一是不考慮空間相關性時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影響的基準OLS設定;二是考慮空間相關性時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影響的空間杜賓模型(SDM)設定,同時檢驗SDM是否能夠簡化為空間自相關模型(SAR)或者空間誤差模型(SEM)。具體而言,將不考慮空間相關性時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影響的基準 OLS模型設定為

考慮輻射效應以及區域產業的空間相關性和外部性時,將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影響的基準OLS模型轉化為SDM模型,其設定為

Strit=α0+ρWStrit+γDtranit+θWDtranit+β1Ctiit+δ1WCtiit+β2Upit+δ2WUpit+β3Govit+δ3WSpit+β4Talit+δ4WTalit+ui+vt+εit(8)

其中,W為空間權重矩陣,式(8)的含義即城市 i的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不僅受自身數字交通、經濟發展水平、產業高級化、政府支持力度、人才專業化的影響,還將受其周圍城市數字交通、經濟發展水平、產業高級化、政府支持力度、人才專業化的綜合影響。

1.3.2 變量設定被解釋變量

Strit表示為t年i地區的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具體來說,即利用熵權法所得到的加權得分來衡量地區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并作為模型的被解釋變量。核心解釋變量DTit表示為t年i地區的數字交通發展程度,文中基于“數字、平臺、營運、信息”4大基礎性質,將數字交通分層量化,最后加權處理的得到地區數字交通綜合得分??刂谱兞糠謩e為經濟發展水平(Cti)、產業高級化(Up)、政府支持力度(Gov)以及人才專業化(Tal),經濟發展水平(Cti)用t年i地區人均GDP來衡量,人均GDP越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產業高級化(Up)用t年i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與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值來衡量,具體說明了地區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Gov)用t年i地區政府在科學技術中的預算投資占整個預算支出的比重來衡量,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則表示政府越看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人才專業化(Tal),部分研究者以受教育程度來衡量,即用各地區中等教育以上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來表示[24]。但從現實層面來說,大學本科畢業的學生能夠真正利用所學專業進行高產就業的人很少,為了找尋更合適的指標,用t年i地區專利申請授權量與本科預計畢業生的比值衡量,即每位本科生能夠授權的專利數量,該值越高,則表明人才專業化程度越高。

1.4 數據來源及平穩性分析大多時候,學者利用網絡爬蟲來研究數字化在技術領域中的應用,雖然網絡爬蟲可以采集大量的數據,但需要對其進行提煉,往往在提煉階段,可能會將一些重要的數據丟失,從而造成偽回歸,最終得到有偏的結論與政策建議。為了避免在人工提煉階段發生錯漏,文中數據均來源于國家統計年鑒。由于2018年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數據缺失,為了保證結果的有效性,文中將所有涉及2017年的統計量數據剔除,僅保留2012—2016,2018—2020的數據。文中的研究對象為2012—2020年(除2017年)我國30個省級行政區,涉及的變量共有22個:高技術產業企業數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R&D活動人員折合全時當量、R&D經費內部支出、專業申請數、擁有發明專利數、新產品銷售收入、交通運輸科技機構數量、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數量、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額、鐵路營運里程、公路里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數、交通事故發生數、人均GDP、財政科技技術預算支出、財政預算總支出、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專利授權量、本科預計畢業生人數以及空間權重矩陣。文中的數據來源主要有《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中國交通運輸統計年鑒》《中國交通年鑒》《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以及各省、直轄市的統計年鑒。具體而言,高技術產業企業數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R&D活動人員折合全時當量、R&D經費內部支出、專業申請數、擁有發明專利數、新產品銷售收入等8個變量的數據來源為《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交通運輸科技機構數量、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數量、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額、鐵路營運里程、公路里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數、交通事故發生數等7個變量的數據來源為《中國交通運輸統計年鑒》《中國交通年鑒》;人均GDP、財政科技技術預算支出、財政預算總支出、第三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分行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專利授權量、本科預計畢業生人數等7個變量的數據來源為《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以及各省、直轄市的統計年鑒。傳統產業高級化一般使用第二產業占比或第三產業占比來衡量,而文中采用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產值之比來衡量[25],而第三產業分行業高級化程度,均以第三產業分行業產值與第二產業產值之比來衡量。以往研究考慮區域人均專業申請授權數來衡量人才專業化,而文中將對在受教育程度和專業能力進行雙重修正,采用專利申請授權量與本科預計畢業生的比值來衡量。由于部分年鑒數據的可得性,部分數據將在Espdata數據庫中進行查找補充,表3為原始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及平穩性檢驗。由表3 LLC檢驗結果可知,選取的序列均為平穩的時間序列,可進行回歸分析。

2 實證分析

2.1 莫蘭檢驗區域內的產業并不是相互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與緊密聯系的,空間自相關便是反映區域內某種現象與鄰近單元上同一現象的相關程度的指標,用于探究現象之間潛在的聯系。采用Morans I衡量30個省級行政區產業輻射強度的空間相關特征,計算過程為

Xi,Xj為城市i、j的相關變量值;Xi-為城市i的相關變量與相鄰區域內所有城市相關變量的平均值之間的差距;Wij為空間權重矩陣。對于空間權重矩陣Wij,文中選取3種不同的差異矩陣,分別為0-1接鄰矩陣Wij1、地理距離矩陣Wij2、地理距離平方矩陣Wij3。

Morans I統計量的絕對值大小表示空間相關性的強弱:-1≤I<0表示空間負相關,0<I≤1表示空間正相關,I=0表示空間不相關。首先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數對30個省級行政區的產業輻射強度進行自相關檢驗,表4給出了被解釋變量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的全局Morans指數。

表4第(1)、(2)、(3)列表示在3種差異空間權重矩陣的情況下,全局莫蘭指數均顯著為正。表示變量存在空間上的正相關性,因此可以判定30個省級行政區的產業輻射強度和數字交通在空間上具有顯著的聚集特征,適合做空間回歸分析。

圖1、圖2表示無論空間權重矩陣是0-1接鄰矩陣還是地理距離矩陣,其散點圖的分布均呈現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特點。2012年,江蘇、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形成產業高輻射群,對周邊城市產生溢出效應;而到2020年,其產業高輻射群增加了安徽一地。從變化趨勢來看,安徽受到輻射的影響程度較大,在周邊高技術產業集群城市的帶動下,安徽高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2.2 時空雙固定效應的OLS回歸分析通過上文的分析,Morans I指數顯著為正,說明存在空間正相關關系,因此用空間回歸模型會更加精確的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但是從Moran散點圖來看,很多城市并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為了使得文中研究更為完整,在進行空間面板回歸之前,首先考慮OLS面板回歸模型,見表5。文中使用時間固定效應、空間固定效應進行回歸,即Fixed-time為YES,Fixed-space為YES,否則為NO,下文回歸結果表5、7、9、11均參考上述定義。

表5給出了我國30個省級行政區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OLS估計結果,表5(4)列給出了既不固定空間效應也不固定時間效應的估計結果,第(5)列為僅固定時間效應的估計結果,第(6)列為僅固定空間效應的估計結果,第(7)列為同時固定時間和空間的估計結果。同時固定空間和時間效應時,參數估計的R2最大為0.699 0,回歸擬合效果相對更穩定,盡管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有所下降,但整體是呈現出顯著正向影響,且大于0.5。通過分析控制變量的顯著性影響因素,在時空雙固定的條件之下,經濟發展水平、產業高級化、政府支持力度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均呈現增強趨勢。因此相對于無空間和時間固定、效應或者僅控制時間或時間效應而言,同時固定空間和時間效應的時空雙固定效應的估計結果是最優的估計方法,因此接下來文中所有的估計結果均同時包含空間和時間固定效應。

2.3 時空雙固定效應的SDM回歸分析盡管上文OLS的回歸結果從經驗角度驗證了接下來的SDM模型應該使用時空雙固定效應,但為了使結論更為嚴謹,文中將從3種不同空間權重矩陣來進行LM檢驗、Hausman檢驗、LR檢驗以及Wald檢驗。

從表6可以看出,在差異空間權重矩陣下,LM檢驗(LM Lag和Robust LM-Lag,LM Error和Robust LM-Error)均顯著,說明SEM空間誤差模型和SAR空間滯后模型都通過顯著性檢驗,可以初步認定使用SDM空間杜賓模型最合適。第(8)、(9)、(10)列的Hausman結果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固定效應優于隨機效應,文中應該使用固定效應模型,與上文經驗解釋結果一致。從LR檢驗結果來看,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SDM的固定效應均優于SAR、SEM的固定效應,進一步驗證文中應該使用SDM的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從Wald檢驗結果來看,盡管第(10)列的Wald(SAR)檢驗未通過顯著性檢驗,Wald(SEM)檢驗通過顯著性檢驗,但第(8)、(9)列的結果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SDM模型不能退化為SAR和SEM模型。

為了充分說明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文中選取3種空間權重矩陣進行分析,根據表7(11)、(12)、(13)列的估計結果可知,利用時空雙固定空間杜賓模型時,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增強有著正向的直接推動作用,系數值平均約為0.438,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假設H1得到證實。周邊城市數字交通的提高對本城市有著負向的空間外溢作用,在地理距離矩陣情況下,系數值最大為1.347,且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因此,隨著我國數字交通的不斷深化,城市間存在著空間外溢效應會導致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在空間上表現出下降趨勢,假設H2得到驗證。不僅如此,本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將會正向的提升區域產業輻射強度,最高分別為0.014、1.296,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伴隨著數字化在交通領域的普及,鄰邊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產業高級化、政府支持力度以及人才專業化的增加會對本城市產業輻射強度產生正向的空間外溢作用,最高分別為0.063、0.044、3.387、0.513,且至少在5%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由于人才的流動性以及產業產區的趨利性,因此產業高級化和人才專業化在考慮空間效應時才呈現出顯著影響。對比第(7)、(11)、(12)、(13)列可知,不控制空間和時間效應,以及僅控制空間或時間效應將會錯估和高估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推動作用。不同的空間權重矩陣雖然給出了不同的參數估計值,但是不同要素對產業輻射強度的促進作用是一致的,因此文中的經驗分析具有較強的穩健性。

鄰邊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產業高級化、政府支持力度、人才專業化是引起目標城市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3種不同類型的空間權重矩陣情形下,0-1接鄰矩陣給給出的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對目標城市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最大值為3.387,地理距離平方矩陣給出了經濟發展水平對目標城市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最小值為0.019,均在1%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領邊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力度基本上超過了所有單個要素對目標城市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提高的推動作用。這也證明了提升目標城市產業輻射強度不僅僅是單個城市的目標,應該是多個城市群共同作用的目標,這也證明了Moran散點圖的正確性,即形成高技術產業高輻射強度城市群。

由于區域之間不僅存在直接效應、間接效應,還存在反饋效應,因此需要通過計算各變量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來準確的識別變量的空間溢出效應大小[26-27],以此來衡量變量的高技術產業的輻射效應,表8給出了3種不同空間權重矩陣情形時不同變量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

由表8第(14)列的回歸結果可知,無論是0-1接鄰矩陣,還是地理距離矩陣以及地理距離平方矩陣的情形下,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直接效應均顯著為正,除了地理距離平方矩陣的情形下,間接效應不顯著外,其他矩陣情形下間接效應均顯著為負,說明目標城市產業輻射強度不僅僅受到本地數字交通的影響,還會受到鄰邊城市數字交通的影響,且本地數字交通影響力顯著為正,最大值為0.467,最小值為0.392;而鄰邊數字交通影響力顯著為負,最大值為1.291,最小值為0.895。就其作用大小而言,領邊城市數字交通水平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程度要比目標城市更大,即間接效應會大于直接效應,這也反映了隨著交通數字化的快速發展,人才和產業的流動必然會影響區域產業輻射強度,一定是趨利而行的,從而隨著數字交通的提高,地區虹吸效應進一步加大,專業性人才和高新技術產業會轉向超大、特大城市,從而獲得更廣大的市場,這一研究結果與實際相符,從而進一步驗證假設H1和假設H2。

第(15)列經濟發展水平、第(17)列政府支持力度和第(18)列人才專業化的提高同樣是增強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全國層面來看,經濟發展水平主要是通過間接效應增強目標城市的產業輻射強度,影響力介于0.010~0.058,且至少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赡苁且驗殡S著數字化的普及,區域政府呈現出集聚趨勢,城市間的互通發展壁壘效應減弱,因此無論是本地經濟發展提高還是周邊城市經濟發展提高,均會形成經濟共享效應,從而推動目標城市產業輻射強度增強。城市間的政府支持力度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更為激烈,主要是通過直接效應來增強目標城市的產業輻射強度,影響力為0.746~1.298,且至少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只有在0-1接鄰矩陣的情形下,間接效應顯著為正,最大為3.925??赡苁怯捎趨^域政府之間的影響力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延伸,且中央對各區域政府的預算補貼是存在差異的,只有當城市之間相鄰,才能夠產生顯著的溢出效應。而人才專業化僅通過間接效應對產業輻射強度產生影響,其影響力為0.146~0.478,總效應為0.172~0.496。給出的解釋是,人才具有充分的流動性,本地人才發展水平可能遠遠小于從外部流入的人才發展水平,從數值水平來說,本地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大部分由外部流入的專業性人才來推動,從而流動性的作用下,人才專業化僅通過間接效應對產業輻射強度產生影響。因此,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專業化是產業輻射強度增強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支持力度的推動作用最大,且大于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專業化的影響力之和。

與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人才專業化的作用機制相反,第(16)列產業高級化在3種類型的空間權重矩陣下,對產業輻射強度的直接效應均為負,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為0.023~0.027。而只有在0-1接鄰矩陣的情形下,才存在顯著為正的間接效應,其數值為0.043。由此,認為產業輻射強度會受到鄰邊城市高級產業發展的影響,一旦鄰邊城市也形成高級產業集群,則會對目標城市產生虹吸效應,鄰邊城市政府也會推出相應的人才落戶、人才補貼、企業補貼、企業免稅等激勵政策來扶持當地產業發展,從而對目標城市的產業形成競爭關系,這種虹吸效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之間消失,最終形成城市產業互補、集聚,以達到平衡狀態。

3 穩健性檢驗從實際現象來看,目標城市產業高級化的發展本能增強本區域產業輻射強度,而從回歸結果來看卻為負向效應,由此猜測第三產業中存在一些行業分攤了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資源要素,從而導致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為負。為了保證結果的穩健性,將第三產業拆分為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以及其他行業,綜合考察在SDM模型下,不同行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

根據表9第(19)、(20)、(21)列的估計結果可知,將第三產業分行業后,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仍然顯著為正,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才專業化程度對產業輻射強度依舊是顯著正向影響,此時政府支持力度的回歸結果不顯著。因此在拆分不同行業回歸后,政府支持力度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被不同行業高級化沖淡,但政府支持力度的溢出效應是顯著為正的,與上文結論一致。

另外,零售業、房地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增強有著正向的直接推動作用,推動力約為0.150和0.222,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而金融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增強是負向的抑制作用,系數最大值為0.322。因此結合表7的回歸結果,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的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金融業的高級化,由于金融業并非實體制造業,因此如果市場中的要素資源涌入金融業過多,可能會造成國內虛擬產業發展過于高,泡沫經濟過于膨脹,從而不利于實體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最終造成地區產業輻射強度下降的結果。與表7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溢出作用為正一致,主要體現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發展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由于當代的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是基于互聯網的發展,高度集成并融合運輸、倉儲、分撥、配送、信息等服務功能,在提升生產要素生產率的同時,提高生產要素傳輸率也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鄰邊城市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高級化的發展會對目標城市產業輻射強度產生正向的空間溢出作用。通過表9的回歸結果分析,零售業、房地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是正向促進作用,而金融業高級化是負向抑制作用,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高級化的溢出效應為正。為了剔除回歸結果中的反饋效應,文中將通過計算分行業高級化后的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總效應來準確的識別產業高級化的空間溢出效應大小。

表10第(24)至第(29)列對第三產業進行分行業高級化的回歸結果顯示,僅在0-1接鄰矩陣的情形下,目標城市的零售業高級化(第(24)列)、房地產業高級化(第(28)列)對產業輻射強度起促進作用,數值為0.157和0.225,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而金融業高級化(第(27)列)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在3種空間權重矩陣的情形下均為抑制作用,數值在0.223~0.318,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因此斷定,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金融業高級化層面上,由于金融業為虛擬產業,尤其是股票、期貨等證券交易均為零和博弈,并不存在實際產出,當金融業發展迅速超過實體制造業,會造成市場泡沫膨脹,影響高級水產業的發展,從而抑制產業輻射強度。從間接效應來看,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溢出影響為正,且在3種空間權重矩陣的情形下均顯著,數值在0.846~2.530,結合表7產業高級化的溢出效應和表9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高級化的溢出效應,可以清楚的了解,產業高級化的正向溢出作用主要體現在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高級化層面上,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運輸、存儲、信息的一站式服務,生產要素運輸效率和分配效率大大提高,鄰邊城市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的發展會促進目標城市產業輻射強度的增強。

在對產業高級化進行細分行業回歸后,存在一些變量不顯著的情況,為了準確分析不同變量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因此文中僅參考表10的回歸結果。其中變量Tsp、Ac和Oth在直接效應中不顯著,變量Re、Fc、Wr和Oth在間接效應中不顯著??赡苡行┬袠I會產生直接效應而不產生間接效應,即對本地區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產生影響,可能有些行業會產生間接效應而不產生直接效應,即鄰邊行業會本地區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產生影響,整理分析后僅存在一項變量Oth在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均不顯著,且介于0.004~0.02和-0.113~0.045,說明其他行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并不大,可忽略不計。而文中在細分行業的過程中,由于數據的缺失,僅能細分6個具體行業和其他行業,若將Oth變量剔除,則無法將產業高級化復刻至穩健性檢驗中的其他行業高級化,為了分析的嚴謹性,則不將其剔除。

4 異質性分析由前文可知,伴隨著交通數字化的加快,人才流動性和產業互通性提高,產業輻射強度會隨著加強,為了保證研究結論可靠性與穩健性,將全樣本分為東、中、西、東北地區進行分析,即考察東中西東北地區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因素的作用差異。

表11給出了東、中、西、東北地區在不同固定效應下的OLS回歸結果。其中在時空雙固定效應模型的情形時,數字交通的提高對產業輻射強度負面影響,與上文結論有所差別。給出的原因是,我國各省、市高技術產業綜合實力、交通發展現狀的差異較大,當進行分區回歸時,將數值較高的省份融合為東部,將數值居中的省份融合為中部,將數值較低的省份融合為西部、東北部,造成整體間的差異擴大,在進行時空雙固定回歸后,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強度的影響符號便會相反,交通愈是發達,中、西、東北部地區的人才、產業會形成轉移,全部轉移至東部地區,而由于東部地區容量限度,中、西、東北地區產業輻射強度下降程度是遠遠大于東部地區產業輻射強度上升程度,從而在回歸結果中呈現出整體負向影響。但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人才專業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與上文結論一致,均存在正向影響,且至少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

5 結論與對策建議立足于數字交通的視角,選用2012—2016、2018—2020年我國30個省級行政區的面板數據并采用空間杜賓模型探討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作用機理,研究發現數字交通對產業輻射強度的影響是諸多與產業發展相連的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產業輻射強度的增加不僅僅依賴于目標城市內部各要素,還受到鄰邊城市協同發展的制約。目標城市數字交通、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人才專業化是區域產業輻射強度加大的重要原因,但其影響程度卻不一致,政府支持力度的影響效應、溢出效應最大,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效應、溢出效應最小,而產業高級化卻對產業輻射強度存在抑制作用;為了探究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抑制作用,將第三產業進行行業拆分,并同時納入SDM模型回歸當中,得出產業高級化對產業輻射強度的抑制作用主要體現在金融業高級化層面,而零售業和房地產業均為促進作用。同時,鄰邊城市產業高級化能夠促進目標城市產業輻射強度的發展,細分層面來說,主要為鄰邊城市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高級化能夠促進目標城市產業輻射強度的發展;此外,數字交通的直接效應系數為正,間接效應為負,通過便利交通能夠加速區域要素流動,而鄰邊城市的人才、資本等要素也會通過便利化交通,由于虹吸效應的存在,目標城市的人力資本儲備補足,其產業輻射強度便會下降?;谖闹械陌l現可得如下政策啟示。一方面,在數字化背景下,我國各省政府應該加大對科學技術領域的預算投資,以此最大程度增強本地區高技術產業輻射強度;另一方面,各省政府在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同時,打造高技術制造業的優勢發展地位,鼓勵從業人員進入實體制造業發展,而非進入虛擬金融業,保持產業高級化與合理化并存,同時設立第三產業園區,形成片區產業集群,防止分散惡性競爭,放大集聚、輻射效應;最后,各省之間應該合理錯配人才、資本等要素,防止各區域人才大規模涌入先行發展城市,從而導致本地區產業發展滯后,要建設各類人才綜合服務平臺,細化保障措施,實行“一站式”專窗服務,提供包括人才認定、配偶就業、子女就讀、醫療保障、稅收優惠、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服務。服務專崗實行“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專員代辦”的方式,為各類人才開辟專門的“綠色通道”,提供便捷高效的“直通車”服務,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應將后續服務作為可持續引智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徐映梅,張雯婷.中國數字經濟產業關聯網絡結構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21,36(08):30-42.

[2]官錫強.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產業輻射問題探析[J].廣西社會科學,2015(01):44-47.

[3]郭將,趙景艷.產品空間結構視角下的產業升級研究——以江蘇省裝備制造業為例[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6,37(02):204-209.

[4]郭將,王德地.產品空間結構視角下優勢產業的識別與升級——以浙江省裝備制造業為例[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8,39(04):397-402.

[5]郭將,李洋.技術進步路徑選擇對浙江省制造業升級的影響——基于產品空間視角[J].技術與創新管理,2023,44(02):189-196.

[6]王曉夢,王錦,吳殿廷.“交通—產業”耦合背景下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間發育特征[J].地理科學進展,2018,37(09):1231-1244.

[7]李娟,郭亮亮.產業集聚,城市規模與經濟增長——基于安徽省16個地級市面板數據[J].商業經濟,2023(01):42-44+86.

[8]趙奎.產業集聚、人力資本積累與區域經濟高質量增長[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23,43(01):85-94.

[9]鄭歡,王琳嘉,賀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集聚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機制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3(01):52-55.

[10]何艷秋,王鴻春,劉云強.產業集聚視角下農業碳排放的空間效應[J].資源科學,2022,44(12):2428-2439.

[11]楊博,王征兵.綠色技術創新對生鮮農產品綠色物流效率的影響——基于產業集聚的調節效應[J].中國流通經濟,2023,37(01):60-70.

[12]趙鵬軍,胡昊宇,曾良恩,等.重探城市群地區跨城移動性的引力模型[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23,53(02):256-266.

[13]李硯忠,苗源源.基于引力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比較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3):78-91.

[14]張源,崔琪涌,陸可晶.三大經濟圈小微制造業經濟輻射力比較研究——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視角[J].管理現代化,2022,42(04):8-14.

[15]姜金德,蔣淑華,王小波,等.基于改進引力模型的江蘇省農產品物流網絡構建[J].江蘇農業科學,2022,50(21):240-248.

[16]胡甲濱,俞立平,洪金珠.雙循環下數字經濟對高技術產業影響研究[J].科學學研究,2022,40(12):2173-2186.

[17]王彥杰,高啟杰,楊瑞.我國數字經濟產業集聚測度及時空演化特征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3,42(02):134-145.

[18]趙琪,劉撫英.基于修正產業輻射強度模型的遼寧省創意產業輻射動態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0(10):1510-1516.

[19]唐明珠,曾堅,曾鵬.基于空間自相關與引力模型的閩三角城市群經濟空間聯系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20(10):68-74+104.

[20]趙光輝.數字經濟賦能智慧交通構建的路徑探討[J].企業經濟,2022,41(10):5-15+2.

[21]馬仁鋒,朱閩兒,孫靜怡,等.數字經濟的浙江模式及其地方特征[J].熱帶地理,2023,43(04):745-757.

[22]戶利華.二十五載篤“智”前行——第25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暨技術產品博覽會在福州舉行[J].中國交通信息化,2023(04):18-27.

[23]任保平.新發展格局下“數字絲綢之路”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框架與路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06):57-66.

[24]陳恭軍.土地資源錯配、產業結構與霧霾污染——基于空間計量和動態面板門檻模型的實證分析[J].中國軟科學,2022(12):143-152.

[25]張志強,劉金平.產業結構高級化與能源強度倒“U”型關系分析[J].煤炭工程,2021,53(01):189-192.

[26]董冠鵬,張航,郭雨臣.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城市網絡外部性定量測度[J].地理研究,2023,42(02):495-513.

[27]李守偉,王虎,劉曉星.系統性風險:金融系統與實體經濟間反饋效應[J].管理科學學報,2022,25(11):25-42.

猜你喜歡
輻射強度高級化高技術
關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
《關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編制說明
2021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
城鎮化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研究
氧氣A(O,O)波段氣輝體發射率和臨邊輻射強度模擬與分析
中部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測度及效應分析
歐陽明高技術控的產業情懷
基于模擬太陽輻射強度對自然循環式PV/T系統的實驗研究
紅外地球敏感器輻射強度在軌數據分析*
航天項目管理——高技術復雜項目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