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師門互動生成機制及優化路徑探析
——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視角

2024-02-22 10:29何家琪羅允藝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師門儀式導師

何家琪,羅允藝,汪 霞

(1.南京大學 教育研究院,南京 210023;2.陜西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西安 710062)

一、研究緣起

當今,加速發展的社會造就了“提升邏輯”[1],一種異化的力量推動著人類以“量”為基準追求提升,高密度的人口聚集以及資源的緊缺使整個社會陷入了強競爭的格局。研究生也因此被迫落入囚徒效應,競爭和合作無法調和導致了研究生群體出現巨大的科研壓力,從而影響科研能力的提升[2-3]。

自古以來,便有“不入師門,無經傳之教?!币詫煘楹诵牡膸熼T是學子們學習知識、提升自我能力的神圣場域。師門作為研究生開啟學術研究生涯的第一個非正式“學術社區”[4],其基于師門內學術共同體的互動,以言傳身教和個人接觸從一者傳遞到另一者,促進了科研能力的提升,使科研能力成為有傳染力的存在[5]。師門組織結構中形成的類家庭紐帶關系也通過情感連結和專門符號將師門內部成員形成緊密聯結,在強競爭環境下作為壓力和焦慮的“舒緩劑”。但是隨著教育取向的學術化和功利化,師門內部關系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異化,例如師生關系呈現功利性的特征,甚至產生一種“虛假關心”[6];研究生科研陷入同輩合作難等困境[7]。功利性的交往阻礙師門內部形成親密的關心關系,導致師門內部成員關系日趨冷淡。

已有研究證明學術互動能夠有效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但大多數研究主要關注點在師生互動[8-10]、同輩互動[11-13]和組會互動[14-15]上,而師門互動作為一種微觀場景上的互動儀式,其不同類型如何影響研究生發展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因此,本研究在互動儀式鏈理論的指導下,探討不同類型的師門互動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以期尋求助力研究生科研能力發展的最佳師門互動生成機制。

二、研究設計

為了深描師門互動在個體意義和過程邏輯上如何影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本研究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采用深度訪談的方法獲取分析資料,以質性研究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主要采用了目的性抽樣、方便抽樣和滾雪球抽樣,選取了20名人文社科類碩、博士研究生作為訪談對象。本研究選樣綜合考慮年級、性別、院校類型、學科門類和師門團隊特征等情況,力求研究結果在理論上達到飽和。在訪談對象中,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分別為8人(匿名編號M1-M8)、12人(匿名編號D1-D12),男女人數接近,學段覆蓋碩士一年級到博士四年級。其中,有8人來自一流大學建設高校、8人來自一流學科建設高校、4人來自其他高校,所屬學科涵蓋了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七個學科門類。訪談總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預訪談了4名研究生(2名碩士生,2名博士生),在此基礎上將部分訪談提綱進行了修正;第二階段對20位人文社科研究生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并對訪談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第三階段另尋得4名訪談者,筆者對本輪訪談資料進行分析后與上一階段分析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并未產生其他理論維度,由此可推斷訪談結果滿足理論飽和。在數據處理上,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中的語義分析法,在反復通讀材料的基礎上,把握整體內容和關鍵信息,建立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對不同的信息進行歸類整理,形成邏輯路線,進而勾勒師門互動類型及其對科研能力的影響路徑。

互動儀式鏈(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理論由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R. Collins) 提出,該理論認為,整個社會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長的互動儀式鏈,人們從一種際遇流動到另一種際遇,通過各種互動儀式形成與維持??铝炙拐J為,互動儀式是一組具有因果關聯和反饋循環的過程,包括了四種主要的組成要素或起始條件,即群體聚集、排局外人、相互關注的共同焦點和共享的情感狀態。

師門互動是基于互動儀式特質的日常際遇,其創造和活化了一個關聯性的場域,與正式的課堂授課形成了互相交織螺旋上升的動態軌跡?;诨觾x式鏈視角,師門互動是師生各主體之間“身體共在”地聚集于共同的場域中、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科研能力發展為焦點、通過情感節奏連帶形成共享情感、體現主體間性的交往活動。在師門互動的微觀情境中,“成功的互動儀式”表現為師門內各主體通過聚集在師門這一共同場域,自然形成其群體身份,維護師門人際關系,加強師門認同。他們通過對于學術的關注產生了情感共鳴,激發了對于學術符號物的崇拜,渴求通過參與互動獲得積極的個人情感能量。并且在積極個人情感能量的累積下,形成了師門的群體團結,進而激發其進行一次又一次師門互動的渴望。因此,為了繪制完整的師門互動生成機制圖、保證類型的多樣性,本研究根據互動儀式鏈理論中儀式強度、符號資本和情感能量三要素,對師門場域中的互動類型、圈層身份和互動驅動力進行界定。師門互動作為互動儀式主體間性在微觀領域的一種呈現,其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互動儀式鏈的師門互動模型

(一)儀式強度:師門場域中的互動類型

師門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術互動、非學術互動等,具體而言有組會、讀書會、學術沙龍、一對一輔導等形式。這些活動形式與互動儀式鏈理論中概述的互動儀式具有相似的情境和意蘊。不同師門互動類型會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發展產生不同作用與效果。本研究以互動儀式鏈理論為主線,沿著一個連續統來排列,根據互動儀式鏈組成要素的強度來評定,可將師門互動分為:(1)正式儀式下的師門互動;(2)自然儀式下的師門互動;(3)無互動或單向度的師門互動。

(二)符號資本:師門場域中的圈層身份

“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16]”。個體所擁有的資源是不平等的。師門中的成員所具有的符號資本以及其所處的圈層位置,影響了其對于學術符號的情感共鳴,進而影響了其與師門互動的強度以及頻率。

一方面,在師門互動的學術網絡中有一些特定的位置,只有少數幾個居于此位置的人成了高度關注、高度激勵的對象,本研究中將之稱為強權力者(大部分指導師或高年級研究生)。強權力者擁有豐厚的學術底蘊,具有創新性的思想,可以用新的方式把各種符號結合在一起。他們對于師門場域具有強大的認同感,并且具有強烈的表達欲,是師門學術網絡中的核心社交明星,能從互動儀式中得到最大的積極性情感能量,且強烈影響其師門成員。

另一方面,現實中的師門也存在著學術底蘊平庸又或是對于學術關注焦點模糊的一類人,本研究將其稱為弱權力者,互動網絡圈層中皆可見他們的身影。弱權力者由于知識儲備不足、事先準備不足、自我效能感低、對討論環境不適應不熟悉、沒有說話機會而導致成為“被動求生者”,抑或是追求主體適應或自我滿足的“佛系”狀態等原因[17],往往成了師門互動中的“緘默者”,權力者們的“疏離者”。此外,位于中間位置的群體成員,在成功的師門互動中,他們往往是強權力者的“追隨者”,他們將強權力者視為神圣的對象,內化其學術符號。

(三)情感能量:師門場域中的互動驅動力

互動儀式中的權力者是否擁有足夠的符號資本以及互動時與之是否有共同情感,成為互動儀式是否能成功進行的重要因素?;觾x式是一種相互專注的情感和關注機制[18]24,思想情感通過符號才能長久存在,同樣符號也只有在他們被參與儀式的成員賦予思想情感后,才能受到尊敬[18]64-65?!懊恳粋€情景,當展現本身的情感與符號資源時,與其相遇的人能否相互協調配合,決定了在多大程度上互動儀式是成功還是不成功。這些結果,又會提升或降低情感能量。最終結果是產生一種動機,去重復與特定人的際遇[18]173”。因此,當研究生在師門互動中具有高度的專注意識和高度的共享情感時,其個人體驗也可具體化為個人符號,他會產生高度的個體情感能量,對師門互動和學術生活抱有強烈的熱情,并且這種情感能量能夠通過符號長久存在。

三、師門互動的生成機制

基于前文分析,符號與情感是分析師門互動的兩個重要維度?;觾x式中的權力者是否擁有足夠的符號資本以及互動時與之是否有共同情感,成為互動儀式能否成功進行的重要因素。當被問到師門互動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時,大多數研究生認為師門中權力者擁有學術符號資本的程度,以及與其是否能激發共同的情感共鳴,對其科研能力有重要影響。因此,依據理論與訪談結果,本研究構建了基于互動儀式鏈的師門互動生成機制模型(圖2)。

圖2 研究生師門互動生成機制模型

(一)博采眾長或互動疲勞:正式儀式下的師門互動

互動儀式鏈理論指出:“在連續統高度專注的一端,是正式意義上的儀式:日程表提前落實;時間可能會被廣泛宣傳;有腳本等[18]377?!币蚨?正式儀式下的師門互動具有規劃性、高關注度、流程結構化、形式公開、內容固定、強迫性等特征,是一條垂直互動鏈。在以導師為核心的師門場域下,研究生師門形成了準地位群體,具有群體界限,其類群身份非永久但具有不可回避性,參與者的身份被牢固地限定,他們在師門內開展多種學術研討活動,包括組會、讀書會、學術沙龍等,來實現學術觀點交流與科學研究合作[19],以期提升其學術科研能力。其帶來的群體爭鳴以及集體的智慧碰撞幫助個人克服個體認知偏差,破除自我中心型思維枷鎖,嘗試理解另一種思維的可能性。這個過程也孕育著見微知著的感知力、推陳出新的想象力,也涵養著辨證思考吸收的批判力[15],從而促進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

1.高學術符號資本:強權力者中心下的正式儀式

正式儀式參與群體往往是較為大規模的,但個體的知識具有有限性和狹窄性。當擁有豐厚學術符號資本的強權力者處于核心位置,并能利用各種方式巧妙運用正式儀式強迫性、結構化、規定性、提前規劃等屬性,為師門互動提供更好的幫助時,正式儀式便提供了一個讓大家可以進行思維碰撞的“知識池”[20],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催化劑,但其提升程度以及效用性值得深思與討論。

(1)共聚情感合力,造就高效學術社會化場域

一方面,當強權力者充當著“能量明星”的角色[18]191,成員便認為在與強權力者互動軌道中,強權力者像磁力一樣令其振奮與著迷,從而親其師信其道?!爱斘覀兎哪橙?是由于我們認可了他的道德權威性,我們執行他的觀點,是因為某一類身體能量內在于我們關于此人的看法之中,它征服了我們的意志,并按指引的方向聽從他[18]69”?!拔覀兊慕M會一般會討論大家論文的進展或者是選題等,然后導師每次都會很仔細地看大家的材料。并且根據大家關注的話題充分地廣泛地去查找文獻。這樣在討論的時候或者是提意見的時候信手拈來、有理有據。導師這種行事風格、身體力行,一方面讓大家贊嘆,另一方面,也是讓大家去學習。比如我在導師的影響下就提升了學術毅力以及對于做學術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M4)韓愈說:“目濡耳染,不學以能?!痹趽碛腥绨駱影銖姍嗔φ叩膸熼T中,強權力者的言傳身教使得其他成員首肯心折,高度的認同感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向強權力者靠攏,以期成為強權力者般的人。因此,在互動頻繁、成員受到督促與指導的師門中,研究生為了在團隊中彰顯自己的綜合實力與素養,課外勤練功夫不敢懈怠,自覺將外在動力轉化為內在引擎?!盁o論是組會還是做課題,導師或師兄師姐總是很詳細規劃我們每個人需要完成的任務。抱著要把任務做好不讓他們失望的心態,我總是會積極努力地提前準備,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每一個任務和要求,長此以往,提升了我的科研專注度以及知識儲備量?!?D2)師門成員在互動中激發了積極的個人情感能量,個人情感能量的回報促進了對于師門場域的團結感使其渴望下一次互動,在自愿且積極的一次又一次師門互動中,其科研能力獲得了明顯且長效性的提升。

另一方面,共享、信任的互動環境造就高效學術社會化場域?!皼]有規矩不成方圓。我覺得管生有方的師門組織,就是強調讓大家有規則意識。定期的師門互動是大家很好的學術交流的機會?!?D5)良好的師門互動氛圍和組織溝通氛圍,能夠打造輕松、親密、互相信任的組織環境,師門成員在互動中獲得知識和方法,分享價值觀念,或體現為學術科研能力的外在可視化成果,或內化于心形成長期的情感影響甚至是未來的長期人格。在這種氛圍下,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研究生之間都是雙向輸出與雙向補益的主體間性交互關系,導師高屋建瓴把控大方向,研究生匯聚廣泛的選題,精讀研讀共讀構建更豐富的知識與研究圖譜,互鑒思想,協同創新。地位群體可能會產生同質化的生活方式[18]374,所以界限明確的正式儀式下的師門互動更會使群體成員產生節奏連帶,群體成員體會到共同的情感并且了解理解彼此的意識,從而產生繼續加強其相互參與的動機,研究生在互動中逐漸實現從邊緣人員轉向核心成員,承擔的任務也從細碎的日常事務轉向更具創造性與挑戰性的研究,程序化的正式儀式便會產生“成功的儀式”?!拔液苷湎恳淮卧诮M會上發言的機會,因為我會得到最真實的反饋。我可以完全不用擔心成果泄露等問題,完整地把還未發表的論文和導師以及同門進行討論,論文寫作和修改階段也是我最需要建議的時候,同門們也不遺余力地為我提出建議。因此每次參與我都有很大收獲,也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D3)

師門群體結構的緊密使成員產生了強烈的群體成員身份感,并十分依戀具體化的符號[18]185,而強權力者充當著中心太陽般的角色,引領著互動中的情感連帶?;觾x式最富激情的瞬間不僅是群體的高峰,也是個人的高峰。師門互動在這些時刻,具有高度的專注意識和高度的共享情感時,個人體驗也可具體化為個人符號,而且在用符號重新展現一個人的或大或小的自我領域的拓展中保持活躍狀態[18]73。當個體的學術生活由高度的互動儀式所組成時,他會產生高度的個體情感能量并發現學術生活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甚至高于其他的互動,因而便形成了“成功的儀式”。正式儀式下成功的師門互動既是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與學術精神境界的核心空間,也是研究生學術社會化的重要場域。

(2)情感能量減退,造就互動儀式虛假參與

首先,由于正式儀式總是給人一種嚴肅的感覺,其中處于中心的強權力者如果像太陽一樣令人敬佩卻又望而生畏時,只有靠近核心位置的群體才會自發地與其產生互動交流,而處于群層中心及邊緣的群體出于“自卑”“敬畏”“害怕”等情感不敢或非常少主動與強權力者互動,中心—邊緣型圈層關系的不對等進而影響了研究生學術提升的機會?!拔矣X得我的導師太嚴肅太兇了,雖然他很厲害,但是我打心底里不敢和他私下交流,怕因為自己對于知識不夠了解讓他覺得我是一個很差勁的人,也怕被他訓斥,長此以往,我變得不敢和導師以及師兄師姐溝通,我只有在和同輩溝通時才會比較自在,我覺得這有點影響我的學術溝通能力?!?D6)

其次是“空洞”的儀式。事情總是圍繞著一種對立而建構。正式儀式如果沒有被恰當進行,例如師門成員無法認同強權力者在正式儀式中的學術符號或者互動內容與部分成員無關,會產生儀式上“正式”,實則流于形式,甚至是死板的儀式主義的“空洞性儀式”,被冠以“空洞性”“儀式性”“乏味性”等特點。一方面,當師門成員無法認同強權力者在正式儀式中的學術符號時,在互動中,師門成員對強權力者缺乏認同感,缺乏對群體符號的尊重,平淡甚至乏味厭煩的情感使得師門成員游離在互動之外,成了互動網絡中的邊緣群體[18]174,留下強權力者獨白,甚至這類群體會因為集體對強權力者的“不認同”“憤怒”等共同情感而自愿形成另一個自然儀式下具有“后臺人格”(戈夫曼)的小群體,“老師特別愛形式主義,大家覺得組會僅僅是形式而已,每周必開,但是僅為了開組會而開,而不是真的有需求,所以我們經常會私下聚在一起吐槽他?!?M1)在高度高頻的對于中心強權力者的負面情感能量下,自然也不會帶來學術能力的穩定長久提升。另一方面,互動內容與部分成員無關時,這部分成員注意力分散、敷衍消極地應對學術互動,對于師門的團體感散去,進而無法建立起積極的節奏連帶。不同于成功的儀式,低強度的、敷衍的、不專心的互動大量存在,師門成員停留在自己的小的精神世界里,無法形成更大的互為主體性?!拔覀円恍┩T做開題或者畢業論文匯報演練之類,有匯報人匯報自己的東西,和大家無關,相當于只是在組會的平臺向老師匯報一下,老師提建議而已。感覺匯報和自己的學術領域不太相同,也不用提意見,所以覺得就是大家跟著走個形式而已,沒有學習或互動的理由,很是乏味,只想做與自己有關的事?!?D8)

最后是“強迫”的儀式。在此儀式下,成員不是出于自己的動機,而是被迫假裝出一種參與性的全程關注,其相互連帶更具有刻意性與自我意識的成分,以一種非自然的姿態出現于互動儀式中。雖然有強權力者中心的正式師門互動會使其成員提升一定程度的科研能力,但由于正式儀式的特性,如果強權力者無法在其特性的張力中找到一個適度點,會造成師門成員對互動的不認同,互動儀式作為“情感的變壓器”以及地位群體帶來的同質化使師門成員與之無共同情感,久而久之,這樣的負面強迫性使得師門內個體情感能量的降低,甚至形成消極的情感能量,造成師門內部的分裂,失去了對師門群體的團結感的支撐,群體密度十分松散,師門成員也打消了互動的欲望,作為符號結果的學術知識其帶來的科研能力提升往往是短期的。正如有研究指出,有一些研究生迫于導師壓力,將組會視為作業,非自愿地完成“發言”任務[14]。由于一些師門不重視“情感邏輯”,過于強調“效率邏輯”,反而對研究生的人格發展鮮有積極影響[21]?!拔业膸熼T無論是讀書會(也可稱為組會)還是課題組氛圍非常嚴肅,給人一種很壓抑壓迫的感覺,導師或師兄師姐也沒有在其中進行調節反而還會以各種形式語句去內涵沒有滿足其要求的同門,還要求每個人必須發言,大家在里面就像宮斗一樣,各藏各的心思,在這樣的師門里我只想自己學習或者找我的同學互動?!?M7)

2.低學術符號資本:弱權力者中心下的正式儀式

通過訪談發現,與強權力者中心下的正式儀式不同,弱權力者中心下的正式儀式會使其師門成員產生對科研能力提升的“無力感”以及對其師門互動的“失望感”,在此情境下,師門成員想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或成為學術道路上的“獨行者”,或成為其他師門的“邊緣投靠者”。

一方面,在正式儀式下,師門成員會對此儀式首先產生期待的情感,但是在互動中發現由于處于核心群體的為弱權力者,其擁有的學術符號資本較為平庸,在互動中師門成員不能得到學術符號的滿足感,以及相應所期待的情感能量回報。衰減的個人情感能量,伴隨著消極的體驗,來自互動儀式鏈的情感期望會周期性地耗盡,認為正式儀式下的師門互動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的“空洞的儀式”,既得不到科研能力的提升,還浪費自己的學習時間?!拔业膸熼T定期開讀書會,會討論學術性問題,可是我感覺導師每次提出來的解決方案太過寬泛,沒有針對性,有點走形式的感覺,師兄師姐的回答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感覺對我的科研能力提升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幾次之后便只想把這個當作走形式的一個任務而已?!?M1)

另一方面,弱權力者擁有的符號資本多偏向于除學術外的其他方向(如事務繁雜的行政工作),例如如果導師是主要負責行政事務的,那其師門都會以行政事務為主要任務,上至師兄師姐,下至剛進組的新成員。對于想提升科研能力的成員而言,完全不匹配的關注焦點使其一開始便喪失了與弱權力者的共同情感,并且由于行政事務等與學術無關的任務繁重,往往會占據其大量時間,其對于提升科研能力的美好愿景在師門互動時完全化為泡沫。因此,在師門互動時,成員感覺自己更像一個“打工者”而非做學術的人,“平時讓我們做的那種工作對我們個人的幫助并不是很大,說白了,我們的師門互動感覺就像是給老師打工的,老師的一切的事情,都歸我們去做,無論是工作報告還是做PPT,都和自己的學術無關,我們是申博又不是考公?!?M6)在此互動下,成員只能自己通過各種渠道,如向別的老師同學請教、上網課等從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但由于師門的群體界限,往往尋求別的師門幫助只能得到較為淺顯、籠統的幫助,沒有師門群體團結感。孤立無援的無力感、自己師門互動的失望感時常充斥著個體,長期消極的個體情感能量甚至使其萌生出放棄學術的想法。

(二)強強聯手或孤掌難鳴:自然儀式下的師門互動

“不太被關注或者更為‘隨意’的情境,大多數是臨時的互動儀式[18]377”。不同于預先被規劃好的結構化帶有強制性的正式儀式,自然儀式的產生往往是由于高度的相互關注和共享的情感而自發形成。因此其具有無規劃性、弱關注度、流程非結構化、形式隱秘、內容不固定、自發性等特征,是一條平行互動鏈。自然儀式的參與者相比較于參與正式儀式的類群身份,體現出地位群體界限模糊的特點,往往他們是以個人身份出現?!白园l的儀式提供了更為靈活的成員身份感[18]82”。自然儀式下的師門互動更加靈活且自由,展現互動主體的能動性。因此,師門場域下的自然儀式往往是成員個人出于對學術的高度相互關注以及共同情感而主動形成互動,形式往往以小范圍甚至一對一互動為主。由于高度的相互關注以及共同情感成了觸發自然儀式下師門互動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此類型的互動下,影響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學術符號資本的擁有度。

1.共同焦點建立,享受學術快感

一方面,“小規模、更個人化的成功的互動會產生高度團結性[18]211”。無論是個體主動與強權力者互動抑或是強權力者主動與個體互動,強權力者所具有的學術符號資本像光環一樣散發著光與熱,吸引著成員個體追尋與靠近,正如《上歐陽學士第一書》中所說“天下學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領,愿受指教,聽教誨?!痹谂c強權力者的互動中,個體激發了認同、尊敬或崇拜等積極的情感,使個人積極的情感能量得到迅速的提升,渴望互動的循環去提升自我科研能力。例如師門中導生為了實現特定的、共同的學術目標而自發建立起來的相互影響的互動儀式,“我前段時間要寫一篇論文,在每次困惑不知該怎么繼續的時候,就會通過微信或騰訊會議的方式找我的導師溝通,尋求他的幫助。每次導師給我一對一解決完問題后,我都會覺得茅塞頓開,幾次下來,覺得對我的論文寫作無論是思路還是寫作方式都有了質的提升,因此我很喜歡和導師一對一互動?!?D1)小規模甚至一對一的互動使問題變得十分有針對性,因此“對癥下藥”式的互動使得互動成員總是滿載而歸。

另一方面,由于共同的價值理念或興趣目標而組成的強權力者同輩合作,他們往往年齡相仿、學歷相同或相近、經歷相似,有著比較相近的學術興趣,身處相似的學術環境,擁有大體相同的學術資源,具有特殊專業技能,遵守相同學術規范。由于其處境的一致性,因而更加能夠體會其互動主體成員的困難,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也更能互相理解、支持和鼓勵[9]。在此類互動中,由于關注焦點與共同情感的高度一致,使得互動主體高度團結,在互動中彼此個人情感能力高漲,感受學術切磋所帶來的快感,“我只找我認為學術能力強的人合作,在合作中能感受到一拍即合的快感,能在合作互動交流中能提升彼此的專業學術能力,在這種合作中有著與老師合作中沒有的自由感?!?D9)正式儀式下與強權力者有共同情感的核心或靠近核心的群體往往更愿意自發產生此類活動,他們在前類活動中積極互動并感受到強權力者的“魅力”,博采眾長外他們也更想深入與強權力者交流互動,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升自我科研能力。

2.學術資本不足,陷入集體獨白

部分受訪者表達了對與弱權力者互動的不滿與無奈,自己主動找其尋求一些問題針對性的解答,但總是失望而歸?!拔仪岸螘r間問我導師一些關于我論文的問題,他每次都說讓我去看一些書,可以從那些書里找到答案,我試過可是感覺壓根沒什么實質性的效果,而且每次問他都是這些回答?!?D4)又或是弱權力者總是以一些無關學術的內容與個體互動,“由于我導師是主要做行政工作,我們私下的互動大多都與學術無關?!?M6)在與這些受訪者交流中,“靠自己”“靠同學”“靠課程老師”成了他們提升科研能力的主要方式。此外,如若是弱權力者的同輩合作,雖然擁有共同的關注焦點以及共同情感,但是由于學術符號資本的薄弱,進而對提高科研能力作用微小。缺乏個人認同感,沒有升騰的能量甚至是冗長、失望的消極情感能量代表了儀式的失敗[18]84。

(三)孑然一身:無互動或單向度的師門互動

處于連續統末端的即為無互動或單向度的師門互動,相較于前述的兩種互動類型,這一類型的互動缺乏權力者和情感等因素的存在,甚至在與少數受訪者訪談的過程中,此類型感受到的只有客套與陌生。在這類互動中,師門對于個體來說只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放養”使個體失去了對師門的寄托感,個體在其中孑然一身,該類型對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不言而喻。

1.實質性溝通交流缺乏,互動流于形式

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是無互動或單向度的師門互動的一個突出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面臨與師門成員(以導師為主要代表)的溝通困難,無法得到及時的互動和反饋?!八呀浱善搅?。我不找他,他永遠也不會找我;我找他,他就敷衍我兩句。我現在已經把對學術的要求與期待降低了?!?D4)導師可能對學生的問題漠不關心,回應冷淡或敷衍塞責,導致雙方之間的互動僅限于表面的客套和例行的交流。學生可能感到自己的問題沒有得到充分解答,甚至失去了繼續追問的動力,進而對學術的要求和期待降低。

2.團結感缺乏,情感聯結弱化

師門成員之間可能由于缺乏共同的目標、共享的價值觀或相互支持的氛圍而導致缺乏師門團結感,師門成員往往更關注個體的利益而非集體的發展?!拔业膶熀推渌麕熼T成員之間似乎沒有真正的合作和互動,每個人都只關注自己的項目和興趣。我們很少有機會一起討論和交流?!?M2)在師門場域內對于符號共同關注的缺乏、個體主義的盛行導致師門成員之間成為無互動或單向度的師門互動。因此,師門成員在缺乏緊密的合作和協作關系下無法形成情感聯結進而產生真正的師門精神與情感。

四、結論與建議

在強競爭環境下,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受到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的阻礙[22-23]??蒲心芰ψ鳛楹饬垦芯可鷮W術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體現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24]?;诨觾x式鏈理論的視域,結合訪談研究生的師門互動境遇,本研究發現師門互動對科研能力的影響,始于對學術真切的追求與關注,合于師門成員的情感共享與維系。通過對不同類型師門互動生成機制及其對研究生科研能力影響的分析,發現師門中的成員圈層身份及其之間是否有共同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不同類型師門互動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在成員圈層身份方面,強權力者中心下的正式/自然儀式往往皆能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弱權力者中心下的正式/自然儀式卻阻礙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但正式儀式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程度以及效用性決定了其是不是成功的儀式,反之則可能成為空洞或強迫的儀式。此外,其他群體成員所在的圈層身份造成了互動儀式的不平等,影響了其對于學術符號的情感共鳴,進而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科研能力的提升。在情感方面,共同情感或個體情感能量作為互動的動力來源,影響了成員互動的主動性以及相互之間關于師門關系以及學術符號的師門團結性。因此,我們需要在不同師門類型中找到最佳組合,使各要素間構成完美有度的張力,形成“卓越者孕育卓越者”的理想師門互動,使師門互動成為強競爭環境下作為壓力和焦慮的調節劑,助力研究生科研能力大幅、長效提升。為此,本研究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議。

(一)重視導師指導能力培養,鼓勵研究生同輩高效互動

通過對師門互動類型及其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路徑的分析,本研究發現師門中的核心群體若存在強權力者,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一方面,高校應重視對新任導師育人能力的開發與培育,加強崗前培訓和經驗傳授。并建立導師指導能力全程保障機制,定期通過工作坊、講座以及“傳幫帶”等多種途徑增強在崗導師的崗位意識和指導能力,并重視研究生對導師指導效果的評價和反饋,使導師成為研究生真正的榜樣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師門互動有效協同性是使科研能力提升從“低效益”向“高效益”轉變的根本之策?!把芯可g充斥著競爭文化,存在學術交流少、信賴感低下、掩藏所知資源與信息、回避向同輩提供支持等現象”[7,11],使研究生同輩難以形成在科研上相互協作的共同體。師門應積極營造輕松、親密、相互信任的組織環境,向研究生言明合作的必要性,鼓勵學生尋找強權力者屬性的同輩進行科研合作,提高研究生“朋輩支持”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還可借助組會、學術沙龍、會議交流等各類學術活動促進同門進行學術和思想的交流和互助。

(二)重視師門文化建設,激發成員情感認同

“由情感的喚起、身體的共在、對程式化行為的共同關注所引發的,關于符號意義的真實感和無疑感就越強烈;群體也就越團結[25]?!背晒Φ膸熼T互動會使成員在聚焦于共同關注點時迸發出積極的個人情感能量,并且高度共享的情感會內化于心形成對自身作為群體成員身份的自我認同,進而生發出高度團結感。良好的師門關系應同時具有公共性與親密性,即應是教育角色與依戀關系的耦合[6]。首先,高??赏ㄟ^開展良性師門文化宣傳、鼓勵導師建設良性師門組織文化、激勵研究生主動參與師門文化建設等方式加強師門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師門對研究生發展的積極影響,進而為研究生在師門互動中提升參與度、效益化與信任度提供了契機。其次,研究生導師應重視組會、學術沙龍及團建活動的開展,減少虛擬聚集,多增加身體聚集拉近導生、同門間的情感距離,強化和諧共生、整體關聯的思維理念、營造有安全感、親近感與歸屬感的支持性師門環境。

(三)建設良好師門互動生態,促進邊緣群體向中心流動

師門互動作為一種生態系統,科學健康的互動生態體系建設不能只關注中心,也要關注邊緣學生。因此,理應正視師門互動中的“邊緣人”,打破“核心”與“邊緣”的二元對立,合力推進邊緣的消解,使“邊緣”的學生也成為學習共同體的一部分。一方面,師門應該營造輕松民主、差錯管理的研討氛圍。導師在對研究生不足進行批評指正時,應抱以寬容的態度,合理運用教育機制,采用合適的方式方法,讓研究生形成有關科研差錯與修復技巧的“信息池”,成為其學習與知識積累的重要資源[26]。另一方面,核心群體應自覺承擔溝通主體責任,主動為“邊緣”學生創造互動契機。如定期開展學術交流,適當為其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在共同關注焦點以及共享情感的催化下,使他們體驗到積極的情感并促使其將隱形期望轉變為顯性訴求,變被動逃避為主動交流[27],無形中逐漸實現從邊緣人員轉向核心成員,形成“有機團結”的共同愿景[28],助力科研能力有效提升。

猜你喜歡
師門儀式導師
師門瑣憶
執著創新 堅毅豁達——追憶我的導師郭景坤先生
十歲成長儀式
儀式感重要嗎?
V eraW an g
導師榜
逐出師門
元末明初黃潛師門文學群體研究
神秘的北落師門b
Talking strategi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