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增強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的現實挑戰及應對策略
——以暨南大學為例

2024-02-22 10:29李朋軍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關鍵詞:認同感愛國主義研究生

賀 璞,馬 民,李朋軍

(暨南大學 研究生院,廣州 510632)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證‘一國兩制’事業后繼有人,就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培養”[2]。一直以來,國家認同是港澳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關鍵,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全面加強國家認同教育,增強港澳臺研究生的家國情懷、民族認同和文化自信,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重要體現,對于助推港澳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發展階段增強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的時代訴求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新發展階段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推動港澳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澳臺三地文脈相親,與內地歷史文化一脈相承,地緣文化血濃于水,家國文化源遠流長,制度規則不斷接軌,這些共通的文化特質為融入內地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港澳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大勢所趨、人民所盼,飽含著中華民族千百年的情感,牽動著億萬中華兒女的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從歷史上來看,港澳臺地區曾都有被殖民統治的歷史,長期殖民統治不但剝奪了區域社會的經濟財富與人民自由,而且持續削減了當地的歷史文化及民族特性[3]。殖民統治者以意識形態灌輸與滲透的方式,建立西方世界在種族遺傳、文化道德上優于非西方世界的價值觀念。這種觀念不斷發酵,演化為西方政治制度、意識形態、信仰體系、治理系統的優勢論。殖民統治者極為自負地將西方文明塑造為高等文明,將中國文明貶低為劣等文明,以“西方中心論”“文明優越論”凸顯西方國家與非西方國家的差異與沖突,鞏固對殖民區域上層建筑的支配地位。殖民統治者竭力地構建導向其自身統治利益的“想象中的共同體”,宣揚意識概念如“西方價值體系中的公民意識強、公民素質高”“繁體字是正統字體、具有優越性,繼承華夏文化正統”等,嚴重扭曲和異化公民的認知與判斷。在這樣的環境下,港澳臺青年成長過程中難免受到不良影響,導致其國家認同感弱化、民族身份淡化,表現在內地求學過程中面對不同的社會制度、學習方式、風俗習慣和人文環境等,容易產生較為強烈的焦慮感,因此亟需進一步推進其本土意識與國家概念并存、身份區分與身份融合共進[4],為港澳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奠定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亟待進一步增強港澳臺青年國家認同感。從現實來看,香港青年對本地域認同度高于國家認同,澳門青年國家認同相對較高,臺灣是國家認同最薄弱的地區[5]。國家認同是一個國家合法性的基礎,國家的存在與發展離不開公民的相信與認可。國家認同感是從國家維度培育公民持續穩定的認同意識,構建所有成員同為一體的身份特征與情感關聯。蒂埃里·德沃斯等把國家認同感的核心要義理解為國家的價值觀及歸屬感[6]。公民對國家的歸屬依戀、忠誠自豪是形塑國家認同感的關鍵要素。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教育在建設及維護一個國家及民族延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7]。休斯進一步釋義了學校教育在培育國家認同中的重要功能[8]。學校是開展國家認同教育、形成國家認同感并外化為國家認同行為的重要陣地[9]。國家認同感的塑造與形成是動態演進的復雜歷程,需要正式及非正式的教育,及各類與國家塑造相關的歷史事實、集體記憶、深刻經驗匯集而成[10]。國家認同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延伸,通過學校教育方式提升公民歷史文化情感、政治認同心態,增強公民國家認同感,實現國家和諧穩定與長治久安。隨著全球化縱深拓展,智能互聯大肆盛行,新媒體加速聚變,西方自由主義泛在潛入等多重元素交織疊加作用,使得港澳臺青年學生國家認同教育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表示“國家認同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必須全面增強國家認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教育務必根植于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深刻認同和堅守,堅持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進一步加強“一國兩制”基本方略和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與意識普及,構建中西文化交流平臺,強化青少年文化認同,實現人心回歸。

二、新發展階段增強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的現實挑戰

在人類文明史上,中國長期位于強盛國家行列,中華文化一直處于領先地位而贏得世界的尊敬。但是,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地球村”融合了不同國別地域、不同族群差異,世界各國意識形態差異很大,東西方國家價值沖突愈發頻繁,給當代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西方自由主義二元分化割裂國家認同。西方強調“國家與個體”“國家與社會”二元關系,凸顯二者的割裂性、競爭性,國家秩序與個人自由是一種相互對立的關系。這樣的觀點實質上侵蝕褻瀆了我們國家的政治文化邏輯,游離懸浮于真實的國情背景、社會土壤、歷史脈絡之上,催生了矯揉造作的意識錯覺。西方自由主義借助網絡新媒體的作用,偽裝成基層民眾,發出別有用心的聲音,進行意識形態滲透,而近年來新冠疫情的擴散、經濟發展的失衡、社會階層的固化、利益分配的失諧加深了這一矛盾。

二是港澳臺研究生價值觀受西方影響較大。港澳臺研究生政治意識與集體意識淡漠,反感傳統式正面說教,排斥、抗拒簡單的常規灌輸,樂于及偏好有高度、有難度、有品質的學術內容[11]。不容忽視的是,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普遍有單調化特質,傾向于直接和簡單的灌輸、勸導,內容及形式不夠豐富有效,難以激發興趣感、激活內動力。與本科生相比,港澳臺研究生知識基礎深厚、閱歷經驗豐富、思維視野開闊、個性及批判意識更強,逐步形成系統完整、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的思維方式和認知習慣,傾向使用質疑心態與批判角度來看待、理解新的知識和事務,為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及國家認同教育增加了挑戰、提升了難度。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對港澳臺研究生的國家認同教育不能停滯在與本科學習階段類似的“綱要性”“概論性”層面,“硬灌輸”“硬講解”,而要體現在知識傳授的理論性與講授的生動性相結合方面。

三是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不夠清晰。從現實來看,當前港澳臺研究生的國家認同教育目標模糊、集體主義精神培養不夠、學生自我約束能力不足。從有關調查可知,馮慶想課題組通過調查問卷、深度訪談與電話回訪等方式,對內地16所高校的1443名港澳臺青年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超過50%的港澳臺學生對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等歷史答非所問,缺乏基本認知;16.53%的港澳臺學生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間。港澳臺青年學生對國家演進、歷史更迭缺少認識,對國家整體系統的認知相對膚淺,對個人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定位比較模糊[12]。中國近現代歷史文化教育開展比較匱乏、質量不高、呈“邊緣化”“淡漠化”,甚至部分“扭曲異化”?!耙粐鴥芍啤敝贫群汀盎痉ā毙v教育比較“片面化”“簡單化”,導致了當地部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空心化”,教育“泛社會化”現象也屢屢發生。再加上新媒體出現加劇了多元價值主義盛行,其自由而多樣的特性為多元價值主義、個人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提供渠道,實質易于祛魅,國家價值觀被淡化。

三、暨南大學增強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的實踐探索

本研究以中央統戰部、教育部、廣東省共建的“雙一流”建設高?!吣洗髮W為例(以下簡稱“暨大”)進行闡釋。暨大是我國第一所由政府創辦的華僑學府,被稱為“華僑最高學府”,是中國內地最早、規模最大的港澳臺僑學生培養基地,在校港澳臺僑及外國留學生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共15000人,約占全校全日制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約占全國高校港澳臺僑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自1978年復辦以來始終居內地高校首位。剖析暨大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教育的實踐模式,總結其成功經驗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意義。

作為直屬中央統戰部管理的“雙一流”建設高校,暨大一直以來主動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大統戰事業發展,爭取建設成為港澳臺高層次人才培養區域中心。港澳臺青年人才培養一直以來都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暨南大學,對暨大“宏教澤而系僑情”辦學特色予以充分肯定,勉勵學子“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為社會做出貢獻,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洲四?!?。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港澳臺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成為新時代暨大重要發展戰略和歷史使命。近幾年,暨大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殷切期盼,爭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和“制高點”,為凸顯僑校特色,學校積極實施港澳臺僑及來華留學研究生規模倍增計劃,承擔大量境外研究生的招收、培養任務。目前,暨大歷屆畢業生中有10余萬人在港澳地區工作,主要集中在政治、金融、傳媒、醫療等領域,為港澳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繁榮發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家認同感教育方面,學校的主要措施包括兩個方面:

(一)明確把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教育作為重要工作目標

暨大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努力培養好港澳臺研究生,提高學生國家認同感當作港澳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工作目標。學校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研究生教育的指示精神和視察暨南大學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兩個面向”辦學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僑校特色,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球,讓廣大港澳臺研究生成為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的“火種”,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智慧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同時,以愛國主義教育為引領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更好地服務國家大統戰工作,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至五洲四海。

(二)細化加強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教育的方法和路徑

一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通過思想引領提升國家認同感。學校高度重視港澳臺研究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積極推進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強化思想文化引領。每年實施多項港澳臺研究生參與省內外文化交流活動項目,鼓勵他們外出參加實踐調研,以此推進港澳臺青年學生與內地學生廣泛交流,使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支持者與參與者。在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多次組織港澳臺研究生和內地學生開展聯誼活動,組織返校港澳臺研究生座談會,分享各自的抗疫經歷和感想。

二是實施提升國家認同感教育的分類培養模式。學校充分發揮辦學特色去吸引港澳臺學生,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獨特的“同向融合”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形成更強的辦學競爭力。學校堅持差異化發展的原則,各專業針對港澳臺研究生的特點和需求,設置特色課程并分類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港澳臺研究生培養方案單獨成冊。持續深化港澳臺研究生的公選課程與專業課程設置,強化“金課”建設,以文化傳承為重點,以“金課”為標準,凝聚全校優勢課程資源,打造專門面向港澳臺研究生的特色“金課”,不斷完善提升國家認同感的港澳臺研究生培養模式。

三是開設國情教育及政策法規課程。學校開設以國情教育和政策法規為主題的多元化選修課程,如《中國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加強“一國兩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在講授世界現代化歷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宣傳審視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機遇與挑戰,反映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講好中國故事,增強港澳臺研究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學校牽頭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以慕課合作為切入點,推動形成灣區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共同體,實現灣區高校資源共享、學分互認、互惠互利,為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教育提供支撐。

四是開展文化考察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思想沃土和文化支撐。學校加強港澳臺研究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每年會組織港澳臺研究生開展一系列文化考察活動,推進各地青年學子開展交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體驗。例如,廣州西關文化考察、臺灣學生昆山見習營、臺灣青年嶺南行、海峽兩岸中山論壇、遵義學習考察活動、紅色基地參觀、暨南精神循跡等系列活動,促進港澳臺研究生深刻理解中國文化的價值,真正讓中國文化的“根”和“魂”深入腦海里,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五是加強校內外第二課堂文化育人功能。學校圍繞國家改革開放舉世矚目的成就、優秀傳統文化、革命紅色文化等主題設計,開展港澳臺研究生社會實踐調研項目、文化考察活動,以及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中華經典藝術培訓項目等校內外第二課堂文化活動,將書法、剪紙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當中,傳播傳統中華文化藝術的魅力,提升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增強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的應對策略

我國已開啟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亟需凝聚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矢志奮斗。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上強調:“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鼻嗌倌晔峭七M港澳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希望,亟需應對其國家認同感薄弱的現實挑戰。本研究借鑒暨南大學開展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教育的實踐經驗,試圖構建“一核兩翼雙轉型”國家認同感教育實踐模式(如圖1),以期進一步增強港澳臺研究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圖1 港澳臺研究生“一核兩翼雙轉型”國家認同感教育實踐模式

(一)一核: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提升國家認同感

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增強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幫助青年學生積淀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奉行理性的愛國主義準則,扎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全力以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研究生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和全體系。在港澳臺研究生人才培養中厚植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思想引領建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全面提升港澳臺研究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一方面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以及思政課程的主陣地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專業理論學習、邏輯認知發展、綜合素養培育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港澳臺研究生的國家認同感。另一方面,在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教育中堅持知行合一、腳踏實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式與內容相統一,通過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引導港澳臺研究生自覺延續文化基因。同時,注重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不斷激發其體悟愛國主義思想、激活情感共鳴、激勵報國行為,使其真正做到與國家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遵循理性愛國依歸、勇于拼搏上進、能夠擔當作為,持續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兩翼: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與中外多元立體文化交流

1.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古代歷史和文化底蘊,帶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特質與文明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1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針對港澳臺研究生的特點及培養需求,各學科專業設置特色課程并分類制訂優化相應的培養方案。持續深化港澳臺研究生的公選課程與專業課程,以文化傳承發揚為重點,以“金課”質量建設為標準,凝聚全校優勢資源,打造面向港澳臺研究生的高質量特色課程,全力完善港澳臺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針對港澳臺研究生開設中國文化相關課程,傳承傳授并發展創新優秀傳統文化。開設以國情學習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內容的課程,組織港澳臺研究生開展中國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全面培養“一國兩制”忠實踐行者、中華傳統文化積極傳播者,提升其國家認同感。

2.加強中外多元立體文化交流。中國式現代化是開放包容的現代化,蘊含著獨特的文明觀,既以兼收并蓄的胸懷借鑒吸收現代文明成果,在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14]。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社會實踐、社會活動以及校內各類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對拓展學生眼界和能力、充實學生社會體驗和豐富學生生活十分有益。要切實厘清港澳臺研究生教育學習規律與身心成長規律,引導研究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養分、升華生命與價值;實施港澳臺研究生骨干力量提升計劃,著力構筑課程化、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的骨干力量培養體系,強化思想文化引領,推進港澳臺研究生文化交流活動;積極組織港澳臺研究生參與文化交流活動及外出實踐調研項目,推進港澳臺研究生與內地生廣泛溝通、深入交流;支持港澳臺研究生與內地生開展聯誼,舉辦港澳臺研究生返校座談會,分享經歷故事與感想體悟;強化傳統文化傳承,組織港澳臺研究生參加傳統文化考察,促進各地青年學子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體驗。

(三)雙轉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與培養模式轉型

1.構建“質量為先、綜合多元”的評價體系。深入貫徹《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及相關政策制度,堅持把“破五唯”落實在港澳臺研究生培養全過程,把國家認同感教育擺在首位,堅決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構建“質量為先、綜合多元”的科學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港澳臺研究生多元化學術評價工作,強化國家認同感的正確導向,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將“五育”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構建“三全育人”新生態。針對港澳臺研究生的培養特點,引導研究生學位點在遵循學術要求基礎上,增設更加靈活的思想導向評價觀測點,堅持正確的國家認同導向,引導港澳臺研究生聚焦學科前沿、直面學術問題,提升專業學習水平與科學研究能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2.實行“分類培養、精準施教、同向融合”育人模式。結合港澳臺研究生的構成特點及實際情況,實行特色化的分類培養育人模式,分類制定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與編制課程教學大綱,在潛移默化中增進港澳臺研究生的國家認同感,讓他們真正明白“一國兩制”的重要性,以及港澳發展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方面,專門區分、用心做好港澳臺研究生與內地生的分類培養,優化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突出精準教學、同向融合的思想,提升學生的國家、民族、社會認同感。根據港澳臺研究生屬地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教育情況與知識結構的差異、就業需要及創業需求的多元,進行差別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教學培養。完善相關教學管理制度,開展港澳臺研究生課程教學工作,持續提高港澳臺研究生的教學質量,規范和完善港澳臺研究生畢業過程管理。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教育亟需進一步增強。一方面要深化與港澳臺地區高校、科研機構合作辦學,促進課程資源共享,營造有利于國家認同感教育的良好環境,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另一方面,要面向港澳臺青年講好中國故事,引導港澳臺青年發揮比較優勢,借助祖國平臺和廣闊空間施展抱負與才華。同時,港澳臺研究生國家認同感教育也要警惕“泛政治化”帶來的社會撕裂,引導其清醒認識國家主權與全球化的辯證關系,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增強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歡
認同感愛國主義研究生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淺析大學實習英語教師的身份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對新入職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愛國主義教育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基于實證的高職教師組織認同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愛國主義教育
護士職業認同感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