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何以實現跨時空對話
——基于《中國奇譚》B站評論的內容分析

2024-02-23 10:16李鳳嬌
視聽 2024年2期
關鍵詞:動畫傳統文化

◎李鳳嬌

文化蘊含著一個民族的審美和哲學思考,文化傳承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重要使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文化自信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但長期以來,在村落中傳播的傳統文化因其神秘性、模糊性和直覺體悟式的思維方式,與當前的多元文化和開放性的信息環境有所沖突。①以動畫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搬上屏幕,是其中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涌現出不少熱度頗高的動畫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大魚海棠》等。在2021年中宣部印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中,“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作為其中一項重點項目屬于規劃之列,要求從記憶、傳承、創新、傳播四個方面著力。

2023 年1 月1 日,在紀念中國動畫誕生一百周年之際,由上海美術制片廠和嗶哩嗶哩聯合制作的動畫短片合集《中國奇譚》播出。它講述了8 個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以不同的主題和呈現方式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該動畫的豆瓣最高評分9.6分,總播放量已超過兩億次,其創新性的表達和現代精神的注入讓觀眾實現與傳統文化的對話,由此成為中國動畫史上的一次有益探索。因此,本文將圍繞如何實現對話這一核心問題展開分析,以期為國產動畫后續的內容創作提供啟發。

一、文獻回顧及問題提出

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學派”誕生后,國產動畫開始擺脫外來影響,從傳統文化中取材,走民族發展之路。動畫和民間故事都具有高度假定性和幻想性的特征,其超時空特征能夠對民間故事實現“原生態”保護,從民間故事中截取母題,經過藝術化加工,實現從“靜態文本”向“動態運轉創新表達”。②

縱觀近年來學界對國產動畫的研究,探索國產動畫的現代化重構策略,提供創新表達思路成為學界的研究旨趣。在題材重構上,需要以傳統文學、古代神話為基礎,將傳統元素進行現代化表達,實現對人物原型的重構,用“陌生化”敘事策略書寫新神話,產生全新的詮釋和訴說,從而推動國產動畫從“低齡化”走向“全年齡化”。③在人物角色上,國產動畫進行顛覆性改編,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對哪吒形象的“丑化”刷新了觀眾的審美期待,欲揚先抑的少年英雄命運走向引發了觀眾的深切反省。④在進行重構時,還應注重美學價值,注重精良的制作畫面和敘事藝術,并運用中國傳統藝術技法,以產生“立象以盡意”的美學效應,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如《大魚海棠》中蘊含的老莊“天人同構”等觀念。⑤

總體而言,學界的研究多為對動畫電影的個案分析,側重劇情敘事、人物形象更迭和審美呈現,探討如何喚醒文化記憶,激活傳統文化,致力于從內容本身尋找答案。在參與式文化背景之下,受眾也積極參與了意義生產的過程。網友評論是主動參與傳統文化傳播的一種文化實踐,能夠與傳播內容形成呼應。對影評分析而言,網友評論有助于研究者直觀獲取觀眾的觀點和態度。因此,本文將借鑒以往關于電影評論的研究,對國產動畫《中國奇譚》的觀眾評論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民族故事的時代重構話題,如何把握時代的思想主題,在哪些方面實現了跨越時空的對話。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國產動畫《中國奇譚》作為個案研究對象,采取質化和量化結合的方式對動畫內容和評論文本進行分析。筆者以目的性抽樣的方法在B 站上采集網友的跟帖評論作為樣本,理由如下:B 站評論區別于實時彈幕過于碎片化的特點,通常為觀影結束后對整集的觀看感受和記憶深刻的部分,筆者按照熱度排序綜合了點贊數和跟帖回復數,樣本具有一定的網友意見代表性、認同感和話題爭議性。

首先,用八爪魚爬取評論,樣本提取時間為2023年7月15日,提取標準如下:去除動畫制作人員、嗶哩嗶哩官方號發布的內容,去除與本集視頻內容無關或語義含糊的評論,去除純表情符號和圖片評論。每一集保留熱度最高的前100 條,最后共獲取800 條評論作為研究樣本。其次,用微詞云提取出評論文本中的高頻詞,然后人工過濾掉無意義的詞匯,最后按出現頻次從高到低進行排序,進而分析評論話語中的主要關注以及觀眾的認同傾向。

三、研究發現

圖1 《中國奇譚》評論詞云圖

排名前十的高頻詞如表1 所示。此外,書生、鄉村、小時候、狐貍、妖怪等詞也出現在前列。根據詞頻統計的結果,可以從故事性、角色塑造、場景記憶、情感傳遞這幾個方面進行解讀。

表1 《中國奇譚》評論區高頻詞前十名列表

(一)故事性

“故事”(256 次)在所有評論文本中出現的頻次最高?!吨袊孀T》的8 個故事都帶有詭、魅、奇的特點,所有的情節、角色、場景元素都串聯于故事中,觀眾看動畫的過程就是融入特定故事世界的歷程。媒介學家戴維·赫爾曼認為,“故事世界是被重新講述的事件和情景的心理模型,包括書面形式的敘事、電影、繪圖小說、日常對話,甚至是還沒有成為具體藝術的故事?!雹摺吨袊孀T》就是在人們既有的“心理模型”之上拓展故事世界,具體來說,《小妖怪的夏天》以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作為故事背景,從底層小妖怪的視角講述做陷阱“抓唐僧”的故事;《鵝鵝鵝》改編自南朝志怪小說《陽羨書生》,講述一位送貨郎在山中發生的荒誕奇遇,投射出人心的欲望;《林林》講述一匹化身為小女孩的狼想要融入人類生活,打破了狼和人類的平衡,逐漸認清自我身份,探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系;《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以送子土地廟、鄉村風景等寄托了鄉愁,講述了鄉村社會的變遷;《小滿》以剪紙二維動畫的形式,呈現小滿從害怕的鯰魚到不再害怕的成長過程,喚起每個人心中的童真;《飛鳥與魚》將田螺姑娘幻化成外星少女,加入了科幻元素,講述海島上的男孩阿光孤獨的生活;《小賣部》以胡同為載體,講述楊大爺的生活故事,呈現城市的變遷;《玉兔》以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想象基礎,幻想未來的太空生活。

(二)角色塑造

角色作為故事中的核心要素,在評論中也被頻繁提及?!吨袊孀T》中的奇譚二字,正是由于有妖怪元素,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局,片中既有神話傳說中的妖怪,又有新視角下的妖怪。第五集《小滿》中的小滿(143次)既是故事中主角的名字,又帶有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元素,標題也為小滿,因此評論中提到的既有對整集的評價,又有從小滿身上找到的童年的共鳴,以及對小滿的含義闡釋,具有多重記憶點。第二集《鵝鵝鵝》中的貨郎(80次)的經歷帶有奇幻色彩,一次次幻化如同人生中面臨的種種誘惑和選擇,投射出人心的欲望。孫悟空(與大圣一詞合計66次)和玉兔(32次)因取材于神話故事,角色具有一定的經典性,作為配角人物被討論的次數也較多。最為出圈的《小妖怪的夏天》中角色塑造有兩方面的成功:孫悟空角色的經典性和小豬妖角色的創新性。孫悟空因其角色設定早已儲存在既有的文化符號系統結構中,可以隨時被喚起;勤奮工作的小妖怪能引起打工人的共情。在劇情上從一個底層小妖怪視角切入,對原著中的空白進行“拓展”,并且層層遞進,結局帶有反轉性,讓孫悟空的形象立起來。人們從角色身上體悟到其傳遞出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底蘊。如網友“臨樹Skylar”評論道:“孫悟空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虛擬人物,他本身的品質凝聚了中國人破除黑暗,向往光明的精神?!?/p>

(三)情景記憶

情景記憶是有關特定時空環境下個體經歷的記憶?!吨袊孀T》中以《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和《小賣部》為典型代表,將生活場景以動畫的形式還原呈現,以“鄉村”“農村”“胡同”“小賣部”這類地理位置作為敘事載體,用豐富的畫面細節呈現將觀眾帶入特定的時空場景中,喚醒自身親歷的情景記憶,從而延伸故事的敘述空間。如網友“和風云翳”評論道:“好像在看一篇寫童年故鄉的散文,氣氛寧靜祥和,帶著一絲對過去的懷念和清水窩頭般的生活感?!庇^眾能夠從鄉村的場景中找到共鳴點,由神仙想到村里的中醫、外公的小賣部、村里的小狗,城市化的過程也是人情味淡化的過程,因此有人感嘆:“鄉村巴士帶走的不是神仙,而是農村最開始的質樸和美好?!倍菤v史發展的見證者,胡同里的街坊鄰居和各種陳設都帶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四)情感傳遞

“感覺”“感受”“害怕”“失去”“真實”等高頻詞體現出觀眾注重情緒傳遞和個人體驗。以視聽的方式呈現更具沖擊力,觀眾能直接感受到主角在工作上遭受挫折的無奈,遇到心上人的喜歡,恍然若失的失落感,對家鄉的懷念,這些情感被一幀幀畫面捕捉,使觀眾從單純的情緒體驗進入更深層次上對劇情、內涵的思考。情感是觀看的最初動機,也是抒發認同的入口。即使是在劇情爭議較大的《飛鳥與魚》中,情感也讓傳者與受者之間產生了共通的意義空間。網友“西雅圖依舊不是晴天”說道:“不錯的文藝短片,輕劇情與邏輯,重情緒和畫面。能共情覺得很美,不能則覺得畫面美?!边@種感同身受的“孤獨感”和“相遇”的溫暖讓觀眾產生了對動畫的認同。

四、啟發與總結

(一)與傳統對話:基于民族符號資本的創新性表達

《中國奇譚》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從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中尋求創作靈感,既有孫悟空、玉兔、嫦娥這樣的神話人物進行文本互動,又有土地廟、胡同這樣的空間文化意象,喚起儲藏在集體記憶中的“文化模因”。在視聽呈現上,《中國奇譚》以中式審美表達的方式,將傳統的文化符號再現,渲染出美學意境,如《鵝鵝鵝》整體呈現的水墨畫風格,《小滿》的二維剪紙動畫形式,《小賣部》中出現的京劇、皮影戲以及板鼓、小鑼、嗩吶,《林林》的配樂中含有阮、蕭、笛、中國大鼓等民族樂器,《玉兔》主題曲《神仙譜》中的“搖滾樂+嗩吶”,《小滿》中唐代的禮樂等。對民族文化中的文化符號進行征用與重構,能夠喚醒觀眾的民族文化記憶并引發群體性文化消費,帶來一種超越階層趣味差異的共性審美愉悅,得以形成“審美的共同體”。⑧這些帶有中國審美的符號都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新的視聽呈現技術手段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賦能,塑造了跨媒介、跨時空的共通的審美空間。

(二)與角色對話:展開小人物視角下的共情敘事

在后現代社會語境下,建立在知識真理性標準前提下的“宏大敘事”已經呈現出闡釋力的不足,而“小敘事”則通過自由開放的文本結構和無定向的語言表達,不僅更新了文本的審美面貌,也為后現代個體自身的存在找到合法化基礎。⑨《中國奇譚》脫離宏大的英雄主義敘事視角,將故事主角設定為平民化的身份,通過對角色的重構,形成解構主義色彩,著重展現小人物的生活困境。小豬妖工作的煩惱,鵝籠書生的人心欲望,小滿童年時對大魚的恐懼,阿光在島嶼生活的孤獨感,《玉兔》中漂泊在太空中收垃圾的人,王孩兒對消逝的鄉土社會的追憶……《中國奇譚》把控了恐懼、怯弱、孤獨、無奈等隱秘的情緒流動,觀眾進入故事世界中即跟隨人物的境遇變化實現共情。曼紐爾·卡斯特在《認同的力量》一書中指出,認同不再是傳統意義的“角色設定”,而是一種意義來源,涉及自我建構和個別化的過程。⑩除了對角色本身的認同,《中國奇譚》還引導觀眾將自我投射到角色身上,尋求差異性和共同點,從而從對角色的認同發展到與角色共情,最后激發角色與自己的共鳴,進而使存在趨于“合法化”,實現自我意義的建構。

(三)與時代對話:書寫年代記憶與傳遞人文關懷

《中國奇譚》在傳統文化故事母題的基礎之上注入了時代精神,對人物角色和故事情節進行重塑,添加當下社會關注熱點話題,進行合理性改編,兼顧當代的審美品位和時代內涵,使得城市化進程、童年的流逝、鄉村蕭條這些命題得以影視化呈現?;趥鹘y文化的故事題材本身具有很強的可探索性。如詹金斯所言,作品本身成為一種“文化催化劑”,促進他們的解讀、推斷和詳細闡釋。?觀眾除了討論固有的動畫影視情節,還在評論區中形成一個討論社區,以“浪浪山”為代表的符號成為話題討論,人們參與其中講述個人的故事,達到情緒釋放,在交流互動中產生新的意義,故事的外延得以拓寬,個體也在為時代增添注腳。如《小妖怪的夏天》中,小豬妖成為當代職場打工人的化身,被老板PUA,做著各種KPI;《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尋找消逝的鄉土社會的失落感;《小賣部》中,城市化進程與傳統的沖突和矛盾被呈現出來?!吨袊孀T》在對這些時代癥結的書寫中,傳遞出人文關懷,以一代人的記憶喚起一代人的認同。

自古以來,為保留傳統文化基因,人們將其凝結于故事之中代代相傳。在當代如何發揮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奇譚》以新的故事架構、新的呈現方式為我們提供了范本,以不斷對話實現認同。在文化建構主義視角下,文化認同是文化和歷史的產物,是持續協商過程的產物,受到特定的社會與文化情境的影響,而個體辨識與確認其文化認同是貫穿其生命的過程。?文化是持續創造的過程,文化認同不僅基于傳統,也是對當下時代精神的認同,中國動畫應以傳統文化為出發點,在與時代的不斷對話中共享集體意義。

④柴紅新.國漫:民族文化的審美表達與現代重構[J].電影文學,2023(03):91-94.

⑤王全權,周碧琬.論國產動畫電影中傳統文化的美學價值及其影響——以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為例[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17-21.

猜你喜歡
動畫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做個動畫給你看
動畫發展史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我的動畫夢
老傳統當傳承
誰遠誰近?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