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優化提升策略研究

2024-02-24 10:06徐志紅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24年1期
關鍵詞:障礙者盲道人行

徐志紅

[悉地(蘇州)勘察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1213]

0 引言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個城市文明水平的縮影,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關乎一個社會的溫度。第7 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口數量已達8500 萬。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殘疾老齡化和老齡殘疾化現象更加明顯。殘疾人口與老齡化現象的結合也讓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無障礙設施適用人群不僅僅是殘疾人,更包括老年人、孕婦、兒童等有剛性需求的廣大人群。無障礙設施建設是廣大人群平等參與各項社會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近幾年從國家法律法規到行業技術標準,都比較重視無障礙設施的建設。2022 年,正值《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國發[2012]622 號)施行10 年之際,國家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從而提升了我國無障礙建設方面的法律層級;2021 年4 月施行的《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GB 55019—2021)全文均為強制性條例,服務對象從殘疾人擴展為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在內的有需求的人,明確了無障礙設施建設的控制性底線要求,也明確提出在滿足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制定的項目功能、性能要求和關鍵技術措施的前提下,可合理選用相關團體標準、企業標準,使項目功能、性能更加優化或達到更高水平。城市道路是人民群眾開展社會活動的重要支撐,其提供的無障礙設施對出行的影響至關重要,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很有必要對其進行優化提升的研究。

1 無障礙設施的實施范圍和設計內容

根據《無障礙設計規范》(GB 50763—2012),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范圍應包括所有的城市道路,主要在城市道路、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公交站臺處的人行系統實施。

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設計內容主要有人行道上的盲道、緣石坡道、人行橫道、輪椅坡道、過街音響提示裝置;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處的盲道、無障礙電梯、輪椅坡道;公交站臺處的緣石坡道、盲道;無障礙停車位等。

2 無障礙設施的需求分析

2.1 無障礙設施的使用人群

城市道路上無障礙設施的使用群體不僅包括殘障人士(肢體或視力有障礙的人群),還包括有特殊需求的群體(年老體弱者、兒童、孕婦、推嬰兒車的人群等)。為確保有需求的人群都能安全、方便地自主出行,有必要充分了解不同使用人群的出行需求,以人為本地提供連貫的無障礙通行流線,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質。

綜合分析各類人群的無障礙出行需求,對于無障礙設施的服務要求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輪椅出行的行動障礙者為代表的行動不便群體;另一類是以盲杖出行的視覺障礙者為代表的信息溝通不便群體。

2.2 行動障礙者的無障礙設施需求

行動障礙者主要使用輪椅出行,為乘輪椅者提供系統連貫的無障礙通行流線,是實現其自主安全出行的基礎。乘輪椅者出行最大的障礙是通行路徑上存在的高差,因此城市道路需重點關注各類人行系統銜接處的細節,提供零高差的出行路徑。

2.3 視覺障礙者的無障礙設施需求

視覺障礙者通過盲杖感知步行的外部環境。盲道是盲人的道路,連續、符合規范的盲道是保障視覺障礙者自主安全出行的基礎設施。從需求角度分析,目前盲道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連續、障礙物占道,未能提供連貫、安全的盲道。

3 無障礙設施的優化提升研究

3.1 現行的城市道路無障礙設計依據

現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規范》(GB 55011—2021)第2.0.6 條指出:“城市道路人行系統應設置無障礙設施”??傮w設計階段明確實施范圍和設計內容時執行《無障礙設計規范》,詳細設計階段對各無障礙設施的技術要求則執行《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

總體上國家、行業標準規范對城市道路的無障礙設施都提出了明確的設計要求(如盲道、緣石坡道、扶手等),已基本涵蓋了城市各個場景下的應用需求。但從實地調研的結果來看,現行的標準規范是通用技術類的,對城市道路場景下的無障礙設施如何布置未有明確的系統說明,僅提出城市道路人行系統應設置無障礙設施的要求,但要做哪些無障礙設施,要做成什么樣的無障礙設施,并未有針對性、實操性的規程,建設較為依賴設計、施工單位的技術水平。一方面無障礙設施規模小、造價少,未被重視,往往缺少無障礙設施專項設計;另一方面其對于建設精細化水平要求高。因此,既有的無障礙設施存在較多問題,不能提供無障礙通行流線的無障礙設施未能發揮其通行功能,與實際需求脫節,成為擺設。

3.2 無障礙設施存在的問題

2021 年底筆者參加某市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的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調研,發現城市道路上的無障礙設施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集中在人行道的盲道、緣石坡道、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及公交站臺處。

3.2.1 人行道的盲道和緣石坡道

3.2.1.1 盲道磚規格及鋪設不符合規范要求

現場用行進盲道磚的觸感條規格為:中心距約90 mm,高度5 mm(見圖1),不滿足規范要求的中心距62~75 mm,高度4 mm。提示盲道的觸感原點中心距和高度也均不滿足規范要求?,F場盲道寬度為600 mm(見圖2),超過規范的250~500 mm 要求。

圖2 寬600 mm 的盲道

人行道盲道為避讓電力管井,繞道鋪設,路徑曲折(見圖3),部分路段甚至出現斷檔;交叉口人行橫道未有行進盲道,視覺障礙者橫穿馬路困難較大。這就導致盲道是有了,但是線形較差,路徑不連續,并不能發揮其對視覺障礙者的引導功能。

圖3 曲折的盲道

3.2.1.2 緣石坡道處存在較大的高差、盲道鋪設有誤和通道寬度不足

緣石坡道處的問題主要是人行道與路面間有影響輪椅、嬰兒車等有車輪工具通行的高差,有的地方達到50 mm,有的地方甚至未進行落底處理。

緣石坡道處的盲道鋪設有誤,尤其是在三面坡的情況下,根據規范此處的提示盲道應設在坡底,距離平石250~300 mm 處,而非設在坡上面。

緣石坡道的地方為防止機動車上人行道,設置了阻車樁,但阻車樁凈間距僅有500 mm,不滿足規范不應小于900 mm 的要求。

以上緣石坡道問題是影響依托輪椅和盲道出行的行人自主出行的主要因素。

3.2.2 人行天橋和人行地道的無障礙設施

近幾年,人行天橋加裝無障礙電梯的情況越來越多,這也反映了此類立體人行過街設施較為缺乏無障礙設施,特別是缺乏解決垂直高差問題的無障礙電梯。除此以外,還存在盲道設施未與人行道上的盲道連通;樓梯、扶手等均不符合無障礙要求等問題。

3.2.3 公交站臺的無障礙設施

位于側分帶位置的公交站臺的無障礙設施主要服務于乘客從人行道通行至公交站臺,對應的人行道上的問題主要出在緣石坡道上。一方面人行道上設緣石坡道,相當于平整的路面突然凹下去,對于通過性的行人形成障礙;另一方面此處的緣石坡道落底處存在較大的高差。

公交站臺處為滿足無障礙通行所設置的坡道不符合輪椅坡道要求,常見的如圖4 所示。其中一種是整個站臺形成斜面,輪椅沖上站臺時較易沖出到機動車道上,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另一種是參考人行道做的三面坡,但坡度完全不符合規范要求。

3.3 無障礙設施優化提升思路

3.3.1 提升全社會無障礙理念

從以上無障礙設施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大部分問題都是因為參與者無障礙意識薄弱,未認可無障礙設施發揮的功能,最終導致落地的無障礙設施不符合規范要求。建議借無障礙立法的契機,廣泛開展宣傳和學習,組織多形式、多層次的無障礙社會活動,使得無障礙意識深入人心。

另外可通過加強行業準入,組織無障礙設施行業從業人員深入學習和掌握專業規范。大部分不達標的無障礙設施反映出從業人員未掌握相關標準規范和技術要求,比如規范提出“盲道鋪設應避開障礙物,任何設施不得占用盲道,要保證視覺障礙者安全行走”,由于這類要求較為定性,實際操作時就會有為了避讓井蓋而建成曲折盲道的情況。如果能意識到盲道是服務于視覺障礙者的,對于視覺障礙者,筆直的盲道更簡單方便,在建設時可能就會有意識地去調整盲道線形。

3.3.2 強化高質量的標準引領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深化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改革意見的通知》(建標[2016]166 號)精神,鼓勵地方采用比國家和行業更高水平的推薦性標準,適度提高標準對安全、質量、性能等強制性指標方面的要求。因此建議可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學習,開展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領域的研究,并制定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地方性標準。

比如在公交站臺處,通過抬升非機動車道,從而提供一條連續的、與人行道和公交站臺同一個平面的無障礙通道,就可以向乘客提供連續的無障礙通行條件,也降低了人行道上的緣石坡道對于正常出行者的影響。

推行標準可通過打造示范樣板工程,通過理論聯系實踐,更加直觀地了解合規合理的無障礙設施,甚至可以體驗無障礙設施,從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一方面可有效規避更多不達標、有而無效的無障礙設施;另一方面通過示范工程,可展示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的提質增效,引領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3.3.3 開展無障礙專項設計審圖

2020 年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布《江蘇省民用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圖無障礙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明確要加強對無障礙設施方面設計文件的審查,督促審圖機構嚴格把關無障礙設計審查,存在違反無障礙設計強制性標準的或未有無障礙設施專項設計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均不予出具施工圖審查合格書。從源頭設計解決不合規范的問題。

3.3.4 推行無障礙設施體驗式驗收

能否提供連續的無障礙出行路徑是形成和檢驗無障礙城市道路建設的最終階段和最高標準。在驗收階段,建議聯合殘聯組織殘疾人、老年人等有需求的群體實地體驗無障礙設施,聽取反饋意見,不符合相關建設標準、使用功能較差的,應及時進行優化調整。

4 結語

無障礙設施是體現城市品質的重要載體,是落實全齡友好城市建設的新要求,是體現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點。

本文基于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適用人群的需求、現狀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無障礙設施的提質增效需要多措并舉,尤為重要的是提升眾人的無障礙理念和意識,共同為建設合規合理高品質的無障礙設施而努力。

猜你喜歡
障礙者盲道人行
兒時讀寫難,現今已博士
自灸 睡眠障礙者的自救
盲道
聽覺障礙者社會融合的現狀與路徑叩問
完美 慈善萬人行
某異形拱人行橋通行舒適度及其控制研究
翻車機人行通道光電安全保護裝置
多跨連拱人行景觀橋設計
盲道上的思考
請為盲人留出一條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