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詩人馬之龍賞石詩鑒賞

2024-02-26 03:17和力民
壹讀 2024年2期
關鍵詞:賞石奇石麗江

和力民

我國的賞石藝術傳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一般來說,賞石藝術作為一項高雅的藝術文化,長期以來基本局限在中原地區及高人雅士及士大夫間,在邊陲少數民族地區很少有這方面的文化及代表性人物。但在晚清時期,在云南麗江出現了一位賞石大家,他以畢生心血創作了大量的詩歌詞賦,其中不少內容涉及賞石藝術文化,他的賞石詩及藝術思想到達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推動了邊地及我國傳統賞石藝術的發展。

他就是我國著名少數民族詩人馬之龍。國內學者對馬子云的詩文藝術、思想及政治思想的貢獻多有研究,卻對其賞石藝術思想一直無人問津。筆者近年來通過披閱馬之龍詩作,發現了其大量的賞石詩,由此揭開了一個在邊陲小鎮隱埋多年的賞石大家的神秘面紗。希望此文對我國民族地區的賞石藝術文化的了解及研究有所裨益。

一、馬之龍生平事跡

馬之龍,字子云,號雪樓,又稱雪樓子、雪山居士、馬隱士。1782年4月9日,馬之龍生于云南省麗江古城的雙石橋附近的一戶回族人家。他從小就在樓上北望晶瑩巍峨的玉龍雪山,雪山的高潔綺麗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培養他像雪山一樣挺拔正直的志向,立志做一個有抱負,不負于人民、不負于國家和社會的人。他出身貧寒,四歲喪父,從小與賣菜的母親相依為命,及長進府學啟蒙,博聞強識。因生活所迫,他做過侍從雜役。青年時,他心懷理想,想走仕途之路。1810年,29歲的馬之龍在大理參加科舉鄉試時,慨然寫下《去官邪,鋤鳩毒論》千余言檄文?!疤釋W駭詫,以狂妄違功令,裭其衿?!币虼藙儕Z他參加科舉考試、走入仕途的權利??婆e考試挫敗后,馬之龍的未婚妻因家人反對而情死。為此,馬之龍終生不娶。1811年,馬之龍仗劍攜笛,行俠漫游八年,周游了云南、貴州、西安、北京、河南、山東、江蘇、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南京、上海等十三個行省。其間,他一路傳播麗江文化和學習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寫下很多詩歌?;氐皆颇侠ッ鲿r,他認識時任五華書院山長的清官文豪劉大紳,并與之結為知己。

1819年2月3日,馬之龍回到麗江伺候年邁的母親。此后八年時間,他與麗江文人和僧侶有了廣泛的交往。這是馬之龍賞石實踐的重要時期。他樂于覓石、贈石、賞石等文化活動。他時常拜謁玉龍雪山,風餐露宿、穿行于高山深澗之間。他經常與親朋好友在一起交流奇石文化感悟。創作了具有獨特個性特征的賞石詩。

1827年至1837年,馬之龍旅居昆明。母親去世后,他來到昆明謀生求職??墒?,到了昆明后,劉大紳的去世,生存環境的變遷,他的生活越來越窘迫。日子艱辛,但他仍然堅持學習和寫作。在這十年里,他與昆明的文化教育和宗教界人士有了更多的交往。他的《雪樓詩鈔》就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1837年,57歲的馬之龍生活落魄,疾病纏身,不得不從昆明回到麗江,在侄子家里度過人生晚年。他于1849年9月13日在家逝世,享年68歲。遺憾的是,他這十年里創作的詩歌,未能留存于后世。

馬之龍是清代麗江改土歸流后涌現出來的比較重要的平民詩人,也是當時云南文壇上比較有影響的人物。馬之龍一生因反對毒品而丟了功名和仕途,但死后得到曾任云貴總督的抗英禁煙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敬仰。他死后,欽命南書房翰林院侍講提督云南省學院吳存義、署理麗江府知府辛本楘、麗江府儒學教授陳圖、麗江府縣學訓導杜占春、麗江縣典史沈玉振為之仝立墓道碑。其墓碑“清故雪山居士馬之龍之墓”為撫滇使者陸建瀛、滇南督學使者吳存義仝立。學使吳存義為之題墓聯為“得古佛言外意,是高士傳中人”、“山高水長”。這些都足以說明馬之龍在云南文人學士中的地位以及在社會上的影響。

二、馬之龍的賞石詩

馬之龍一生以詩為友,以詩為歌,以詩為樂,寫了不少詩歌。但是,因為戰亂和遷移,真正留下來的作品只有《雪樓詩鈔》《卦極圖說》《陽羨茗壺譜》等著作。他《雪樓詩鈔》共收519首詩,1篇記,4篇賦。他的賞石詩主要創作于行游十三個行省后回到麗江生活的這十年里?,F將從他的詩集《雪樓詩鈔》中選出的五首賞石詩,逐一介紹如下。

其一:

寄劉寄庵先生雪山石

雪壓天半白,山過江底連。

波聲不斷處,奇石擎一拳。

一拳何足重,千仞見眼前。

不必勞屐杖,云氣生幾筵。

位置我夫子,當在巖壑間。

風晨與月夕,相對哦新篇。

這首五言古體詩,押平聲先韻(連、拳、前、筵、篇)和刪韻(間)。

從內容看,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前四個分句描寫奇石的形象?!把禾彀氚?,山過江底連。波聲不斷處,奇石擎一拳?!边@是拳頭那么的一顆奇石。其上部是白雪覆蓋著半邊天的雪山山峰,下部是穿山而過的大江,大江喧囂著激烈的波濤聲,奇石就矗立在這波濤之中。這是一幅絕妙的立體山水畫圖。中間的四個分句,說明這顆奇石的審美功能?!耙蝗巫阒?,千仞見眼前。不必勞屐杖,云氣生幾筵?!边@顆體積重量都不足以稱大的拳石,把高危險峻的千仞山峰矗立在我們眼前。它不必煩勞您老人家的手腳去攀爬雪山山峰,卻又能增添您的身價而受到別人的尊敬。最后的四個分句,是在表達作者與贈送對象之間的情意?!拔恢梦曳蜃?,當在巖壑間。風晨與月夕,相對哦新篇?!贝耸旁谖易鹁吹膭⒗戏蜃幽磉?,似乎是您來到了山崖和溝壑之間。在以后的晨風吹起、晚月高掛時,您都可以面對奇石相互吟哦出新的詩篇。此詩寫到這里,作者已經完成由來已久之贈石表意的心愿。

馬之龍這首詩題為“寄劉寄庵先生雪山石”。此題,一方面表達所贈的對象是云南昆明五華書院的山長、清代清官文豪劉寄庵;一方面明白無誤地表明這是采自玉龍雪山的雪山石。

劉寄庵,即劉大紳,字寄庵,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寧州)人。他生活年代為1747—1828年。他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考取進士,授山東新城縣令。其后,他又遷任文登、朝城縣令及云南武定同知。他為官公正廉潔,同情百姓疾苦,政績頗多。嘉慶十年(1805年),他以母親年邁為由,解職回到云南華寧縣。嘉慶十八年(1813年)云貴總督伯麟仰慕其名聲,聘請他擔任云南最高學府五華書院的山長。他學富五車,詩歌造詣很高,又親自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學子成才。馬之龍自從認識劉大紳后,一直與之密交,詩書往來頻繁,寫了很多思念、懷念劉大紳的詩篇。此詩不僅是一首很好的賞石詩,也是他們兩位詩人心心相印的一首情感詩。馬之龍送這顆雪山石的同時,也把這首情深義重的賞石詩送給劉大紳,表達了他對劉大紳的一片赤誠之心。

其二:

采石

興來即開門,行盡雪山路。

片石忽相逢,攜歸古松下。

這首五言古體詩,用的是仄聲韻。短短四句中,作者用了兩個仄聲鄰韻(路為遇韻,下為禡韻)。

開頭兩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芭d來即開門,行盡雪山路?!本褪钦f,采石的興致一旦涌到心頭,就立即開始采石行動,打開家門,出行前往尋石地。但是,尋石畢竟是很艱辛的事情,為了尋找到理想的奇石,采石者卻踏遍了雪山路。

后面兩句,描寫尋到奇石時的情景?!捌鱿喾?,攜歸古松下?!辈墒卟傻狡媸且环N巧合和機遇,是人與石的機緣相逢。找到自己心愛的奇石,把它拿回到古老的松樹下。因為這就是采石者宿營的地方。

這首詩極為簡明,文字通俗易懂。但在短短的四句里,作者把采石者從心動到行動,從遇見到攜回的整個采石過程都很自然地描述出來了。而且,生動地表達了采石過程的艱辛和采到奇石時的驚喜、快樂?!跋喾辍倍志褪侨伺c石的機緣和發現。

其三:

失石

采石雪山隅,一拳遇中路。

取來寄樹旁,忽作云飛去。

這首五言古體詩。四句用了兩個仄聲鄰韻。即:路為遇韻,去為御韻。前兩句敘述采石、得石過程?!安墒┥接?,一拳遇中路?!蔽襾淼窖┥缴喜善媸?,在途中采得一顆滿意的奇石。后兩句敘述采到奇石以后的情況?!叭砑臉渑?,忽作云飛去?!蔽野褲M意的奇石拿來寄放在一棵樹的旁邊,準備返回時再帶走??墒沁@顆奇石忽然變作云彩飛走了。好不容易得來的奇石就這樣不翼而飛。

這首詩的題目為“失石”。讀了這首詩,讀者都會自然想到這么一個事實,一定是作者把奇石放在途中的一棵樹下,返回時卻找不到這棵樹,寄放的奇石也找不到了??墒邱R之龍是詩人,在詩人的眼里,這不是找不到,而是奇石變為白云飛走了。丟失奇石卻充滿著詩意,令人遐想。失石卻引來詩人對奇石的美好聯想。這正是這首詩絕妙的地方。

其四:

雪山石寄王蘅塘

山石忽作云,奔騰不肯住。

云還仍為石,碨磊得相顧。

故人千里書,求石雪深處。

得之呼為兄,攜歸已薄暮。

山靈固不惜,山鬼竟生妒。

風雨夜破廬,蓬蓬塞曉霧。

三歲藏櫝中,日夜勤保護。

只愁既飛來,一旦復飛去。

寄君置高齋,領取丘壑趣。

乘興圖其真,慰我常思慕。

這首五言古體長詩,共20句。全詩押仄聲韻。其中住、顧、暮、妒、霧、護、趣、慕為遇韻,處、去為御韻。此二韻均為鄰韻。前四句寫玉龍雪山在那云蒸霧罩時的變化狀態,并鋪陳雪山石的自然地理背景。作者將雪山石與海拔5596米高的玉龍雪山山體緊密聯系在一起,將雪山石與縈繞雪山的白云意象揉合在一起,在這風云變幻的天光云影中,雪山石忽然變作云,在天邊奔騰不止。忽兒這變幻的云又變為石。云和石忽然又相互依偎著。雪山上的石就像是云,云就像是石,分不清到底是云還是石。云和石的瞬息萬變,在詩人頭腦中產生幻覺。這種幻覺使得靜止的石與靈動的云之間產生了奇妙的聯想。詩人敏銳捕捉到這種變化,于是給石以靈動的生命,給云以凝固的形體,自然將雪山石置于一個魔幻的宇宙空間,極大地提高了雪山石的品質和地位,不得不令人向往和愛慕。之后八句,詩人才道出尋石的因由和過程?!肮嗜饲Ю飼?,求石雪深處?!边@是應求而為。因為是昔日的老朋友千里鶴書懇求一顆雪山石,所以我才特意不辭辛勞地來到雪山深處,覓尋到這顆帶有靈性的雪山石?!暗弥魹樾?,攜歸已薄暮?!蔽遗c這顆石頭有緣相會,得到它,我自然要尊敬地稱它為兄長了。把它帶回到宿營地的時候,時間已經是傍晚。想想馬之龍生活的年代,要到玉龍雪山深處沒有車馬路道,尋石必須住宿在山里。隨后幾句便敘述夜宿的情況?!吧届`固不惜,山鬼竟生妒?!蔽沂暗眠@山中寶貝奇石,這雖然對于山神來說恐怕因擁有很多而不足惜,但是對于山鬼來說恐怕就生妒忌的心了吧?這是詩人表述這顆奇石的珍貴而做的一種襯托?!帮L雨夜破廬,蓬蓬塞曉霧?!痹娙藨咽?,可是夜晚的風雨吹破了簡陋的草棚。詩人就這樣一夜蜷縮著,等到次日山上薄霧升起之時。這是描寫尋石的艱辛歷程和賞石人的執著精神。隨后四句,描寫詩人對奇石的酷愛和品賞?!叭龤q藏櫝中,日夜勤保護。只愁既飛來,一旦復飛去?!痹娙苏f,我采得這顆奇石以后,就把它放在木匣子里。三年來,我都非常勤快地觀察保護著它呢?!爸怀罴蕊w來,一旦復飛去?!蔽覔牡氖牵浩媸热幌裨撇室粯语w來到我家了,恐怕又會像云彩一樣地飛去。這兩句把詩人對奇石的摯愛如癡的心理描寫到極致。如果說前兩句是寫實,那么后兩句則是對作者內心世界的工筆刻畫。最后四句是這首詩的結尾。詩人交代了這顆奇石的最后歸屬和寫這首詩的用意?!凹木酶啐S,領取丘壑趣。乘興圖其真,慰我常思慕?!蔽野堰@顆奇石寄給昔日的老朋友您,希望您把它放在書齋高臺處。你坐在家里可以隨時領略山壑間曼妙的自然景觀而求得樂趣。我趁著興致把事情的經過描述出來,也因此慰藉了我常常思慕友人之心。

這首詩的題目就明晰地表明寫詩人的用意——雪山石寄王蘅塘。把這顆雪山石送給他昔日好友王蘅塘,同時也送上這首詩。王蘅塘是云南詩人,馬之龍的至交詩友?!堆窃娾n》中收錄了他與王蘅塘交往的若干首詩,說明他們感情甚篤。

其五:

贈劉醒園雪上石

人自雪山至,拳石揚清輝。

草堂日正午,眾客寒生衣。

相贈何足貴,同好心無違。

這首五言古體詩,輝、衣、違均為平聲微韻。短短六句詩,以白描手法描繪出他與友人賞石、贈石的情景。

如果說前面的幾首賞石詩寫的是為滿足好友所求,馬之龍到雪山尋石,以及贈送給遠方朋友的事情。那么這首詩卻是說明馬之龍喜好奇石、與石友親密地在一起賞石、以石交友的史實。這首詩說,人來自雪山,自然奇石也是來自雪山的石。這個不是那么大的拳石,卻揚灑著日月的清輝。正是中午子時,我家的書齋樓房里坐著一群客人,他們都是穿著貧苦人家衣服的讀書人。把雪山石贈送與他們,何必談貴重,這是因為大家都是沒有違背良心的有著共同愛好的人啊。這首看似簡單、平凡,卻襯托出一位賞石大師的大家風范。以石為情,以石贈友。以情賞石,以情為友。

三、馬之龍對賞石文化的貢獻

從現在掌握的詩文資料看,馬之龍對賞石文化的貢獻如下:

(一)馬之龍是一位系統接受過中華賞石文化思想的詩人

馬之龍的賞石文化思想最初來源于清代麗江改土歸流后封建士大夫階層附庸風雅推崇奇石文化??婆e受挫后,馬之龍用八年時間漫游十三個行省。在周游祖國各地名勝園林和文化遺址中,在與眾多文人學士的交流中,他比較系統地接受了中華賞石文化思想。在輾轉于各個名山勝境的風景園林里,他也領略了奇石文化的風采。所以說,馬之龍的賞石文化思想,萌生于蒙學時期,形成于行游時期。具體說來當是在1800年至1819年期間。

(二)馬之龍是一位有思想地尋石、賞石、品石和贈石的詩人

我們從以上的詩歌中看到,馬之龍對奇石的認識不僅僅是停留在奇石的外形上,而是把奇石擬人化、理想化和藝術化。為了給自己昔日的摯友寄上一枚雪山石,他風餐露宿、跋山涉水、深入到雪山深處。尋找到理想的奇石時,他欣喜若狂,呼之為兄?;氐郊乙院?,他把奇石珍藏在木匣里,晝夜為伴。寄送奇石給摯友時,他寫下真誠熾熱的賞石詩,寄托一腔思慕之情。所以,馬之龍是麗江本土第一位懂石、愛石、惜石、賞石的玩石高人。

(三)馬之龍是麗江本土較早創作賞石詩的詩人

馬之龍不但喜歡尋石、玩石、以石交友,而且,在鑒賞奇石的過程中,寫下很好的賞石詩。他的賞石詩,敘事真實,情感真誠,聯想豐富,意境寬廣,思想深邃,立意高遠,極富有個性特征。他的賞石詩,不僅描述尋石、失石、得石、贈石的過程,還把奇石所具有的文化寓意和情感寄托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大地提高了奇石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也提示了奇石的真正審美價值和文化意義。從時間上來說,200多年前馬之龍就開始創作賞石詩,應該是麗江較早有意識創作賞石詩的詩人。

(四)馬之龍是麗江本土第一位奇石文化的組織者和傳播者

如果說,在他的同一時代里,麗江擁有一批奇石文化愛好者;那么,馬之龍就是清代中期麗江奇石文化的傳播者、組織者和倡導者。在馬之龍的影響和帶動下,在麗江這么一個邊陲小鎮,出現了一批奇石文化愛好者,并出現了一些賞石文化的詩人作家。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馬之龍、妙明、桑映斗、桑柄斗、楊竹廬、李洋、牛燾等。馬之龍與田園詩人楊竹廬、詩僧妙明等情感甚篤。他們常聚在一起飲酒喝茶、賞石論詩、樂此不疲。馬之龍有詩如下:

《訪甘露子懷青松子》:“吾愛甘露子,買山得所止。有時荷鋤歸,伐木后山里。閑居無世情,常言皆至理。相與登高樓,明霞散如綺。悠然見前山,遙懷青松子?!薄锻事蹲釉L青松子》:“吾愛青松子,結茆得禪喜。開窗對雪山,時見白云起。即物托性情,會萬為一體。相與撫孤松,夕照青山紫。酌酒待明月,醉倒甘露子?!痹娭械那嗨勺泳褪窃娚蠲?,甘露子就是田園詩人楊竹廬。而雪樓子就是馬之龍的別號。他們三子時常聚集在一起把酒端茶吟詩,也時常談論奇石異草。在馬之龍的影響下,詩僧妙明也相繼成為奇石專家和賞石詩人,寫下了很好的賞石詩。

(五)馬之龍是麗江本土第一位推崇雪山石的詩人

馬之龍不是隨性而玩石,而是在中國傳統賞石文化的熏陶下,在劉大紳等清官文豪的詩歌求其真、文章求其簡約明快的思想影響下,在濃厚的家鄉情結和獨特的山水自然風光中,推導出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獨特質地的奇石名品。這就是他詩中的雪山石。馬之龍把對玉龍雪山的崇拜和雪山奇石的審美緊緊聯系在一起??梢哉f,他的雪山石是玉龍雪山的象征。雪山石名品的創建,給中華賞石文化地方化和民族化提供了典型范例。馬之龍到昆明旅居時期仍然還念念不忘雪山石。如《寄劉醒園》:“一面十年前,重逢千里外。不及雪山石,伴君高茶砦?!瘪R之龍曾經給劉醒園贈送過雪山石。他把雪山石推得比自己還要高。從中我們就可以理解他的賞石詩與他描寫玉龍雪山的眾多詩歌中的聯系了。所以,我們說,馬之龍不僅僅是一個玩石賞石的奇石愛好者,還是一位有著很高思想境界的賞石大師。

(六)馬之龍是麗江第一位鑒賞奇石的專家

在馬之龍的奇石詩中,我們看到他對于奇石的第一概念就是天然屬性?!把禾彀氚?,山過江底連。波聲不斷處,奇石擎一拳?!笔菍ζ媸瘓D案的天然屬性的描寫?!凹木酶啐S,領取丘壑趣?!笔菍ρ┥绞烊粚傩缘目隙??!叭俗匝┥街?,拳石揚清輝?!币彩菍ζ媸淖匀幻枋?。所以,在他的奇石世界里,惟天然屬性為首要。這是他崇拜山水自然的審美思想在賞石文化中的反映。其次,在他的奇石世界里,惟其小,見其大。他的賞石詩中,奇石基本上都是“拳石”,體積不大,卻能體現山水自然之大觀。這不僅是車馬不便、攜帶遠行不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恐怕也是奇石鑒賞里的一種文化范疇。因為不太大的奇石才能“寄君置高齋,領取丘壑趣”。才能“位置我夫子,當在巖壑間。風晨與月夕,相對哦新篇”。這也是中國社會“士”這一階層所能夠把玩欣賞的時代特征。它與園林奇石有著不同的文化空間。再者,產自玉龍雪山的雪山石,有著獨特的自然特征。雪山石為高原冰川巖石,表面堆瓊凝脂,往往帶有羊脂般的脂凝。雪山石的石質微軟而細膩,色澤光滑而蘊潤,猶如積云滋潤。典型的雪山石潔白如玉,乳白中帶有胭脂般粉紅色的石暈,給人以溫和的感覺。此外還有粉綠色或淺藍色的或淺灰色的。其中紋理圖像或形狀如山嶺石壁。這些都與馬之龍賞石詩中的雪山石相吻合。

(七)馬之龍賞石詩的藝術特色

其一,馬之龍的賞石詩是對賞石實踐的真實記錄。它具有歷史的真實性和描述的客觀性。采石實踐的艱苦和采石因由的交代都十分清晰,得石、失石、惜石的心理感受都寫得十分逼真。其二,他在雪山石的比擬描寫中,以獨特視角,運用形象思維的擬人比興手法,創造性地將凝固的雪石動態化,將飛舞的白云固態化,將白石和白云魔幻化。堆瓊凝脂、潔白如玉的雪山石與雪山上天光云影、飄浮不定的白云巧妙地交織在一起,相互轉換,相互影響,促成雪山石自然屬性的生動描述,也使賞石詩因這種獨特比興手法而增強詩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這與他其他詩篇中以云比擬故人的藝術手法如出一轍。譬如《再歌》:“看山愛白雪,看雪愛白云。高歌白雪曲,相贈云中君,云中君,不我顧,歌聲破空云飛去,招來明月掛高樹?!痹娭械陌自凭褪窃浦芯?,是他的故人和知己。這使得他的詩歌新奇、自由、靈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豐富的文學表現力。其三,他的賞石詩都是五言古體詩。語言通俗,構思奇巧。他堅持押韻,但又比較靈活,有的詩押平聲韻,有的詩押仄聲韻,而且鄰韻可取。這跟他的其他詩的做法是一致的。

四、古為今用,給賞石文化賦予新的時代精神

兩百多年前,馬之龍弘揚傳承中華傳統奇石文化于中國西南邊陲小鎮麗江古城,寫下令人稱贊的賞石詩。這是難能可貴的。但是,馬之龍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時期。他一生清貧孤傲,生活窘迫,沒有穩定職業和收入,也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對奇石文化的拓展創新發展。

當前,時逢盛世,國泰民安,國富民強,奇石文化在祖國大地遍地開花。隨著旅游文化的興起,云南麗江的奇石文化再度升溫。全國各地奇石文化組織先后成立,奇石文化人才輩出,奇石文化知識普及越加廣泛,奇石文化的文章和書籍也先后面世?,F在的奇石文化,不僅是從數量到質量,從體量到種類,從范圍到特色,都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所以,我們需要了解祖國各地奇石文化起源、發展、變遷歷史,了解各個歷史時期奇石文化的特點和價值,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賞石文化大師的文化見解和主張,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們今天新時代的社會進步和文化需求服務,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作出新貢獻。馬之龍對奇石天然屬性的追求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保護,以及在精神文化層面上的賞識品鑒,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責任編輯:李惠文? 和麗瓊

猜你喜歡
賞石奇石麗江
麗江三朵節
麗江的荒
奇石共欣賞,雅石相與識——黃巖博物館館藏奇石賞鑒
賞石·人
賞石·圖
賞石·景
叫一聲麗江
賞石拍賣新觀察
綻放的麗江
奇石欣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