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地下空間三維地質模型可視化技術研究

2024-02-26 03:03鄒偉林高思巖周新鶴宋紅亮謝長虹范維寧
地質與勘探 2024年1期
關鍵詞:空間信息可視化建模

鄒偉林,周 文,常 松,高思巖,周新鶴,宋紅亮,謝長虹,范維寧

(1.正元地理信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2.北京市智慧管網安全評價及運營監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1300)

0 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也在快速推進,交通擁堵、城市綠化面積小、公共設施短缺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城市的地上空間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為了獲得更多的空間,人們逐漸重視地下空間的開發。但是地下空間相比地上來說是不可見的,盲目的開發利用可能會帶來重大安全隱患。

為解決現階段國內地下空間信息化工作中復雜環境三維地質模型構建困難、地上地下全空間信息統籌管理與利用不足、精細化管理程度不高、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缺乏綜合輔助決策支撐等難題,國內外企事業單位在地下空間三維地質模型可視化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楊穎,2022;李斯等,2023;李雪紅等,2023)。發達國家較早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和建設,如澳大利亞MAPTEK公司研發的Vulcan軟件(徐新山和張志華,2016),具有較強大的功能和豐富的內容,用戶可以將勘探數據轉換為相應的地質模型,并在為露天礦的規劃中提供了交互式道路設計模塊和采石場建模模塊等。美國CTECH公司研發的Mining Visualization System( MVS )系列軟件是一款專門對地質體模型進行可視化與相關空間分析的軟件產品(徐新山和張志華,2016),提供真三維地質體建模、地質統計分析、隧道體模擬、地質構造分析、地質工程計算等內容。

目前,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路世昌等,2021),各行業深入研究地下空間信息化需求,紛紛建立了三維地質模型專業管理系統。3D Mine礦業工程軟件是北京三地曼開發的一套主要服務于礦山地質建模、測量、儲量預測和生產管理的三維軟件系統(肖凱和肖傳桃,2014;徐新山和張志華,2016;馬朝陽等,2022)。中地數碼集團研發的MapGIS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版權的地理信息平臺(徐新山和張志華,2016;馬朝陽等,2022),在地質方面的工具主要有MapGIS地質環境專業成圖軟件、MapGIS地質三維填圖工具、煤炭地質勘查主流程工具、固體礦產資源勘測與三維建模工具等。

隨著計算機技術軟硬件的發展,三維可視化技術越來越趨于成熟,數據承載力持續加強、展示效果也越來越豐富(俞美成等,2023)。但是目前較為通用的方式是在專業的地質建模軟件中通過單一場景展示與分析地質數據,而對于城市管理決策者來說,海量的三維地質模型數據如何高效管理,城市地質三維模型如何應用更多的地質分析場景等問題還沒有得到非常好地解決(李青元等,2016;劉天奇,2020)。本文圍繞城市地下空間全要素、全空間、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工作,聚焦地質信息集成融合與地質模型可視化技術研究,形成海量三維地質模型數據組織方法、城市地下空間模型數據融合方法以及地下空間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從全局掌握城市的發展狀況,通過在三維場景中進行展示與分析,進行理論研究,進而服務于城市一體化建設與管理。

1 技術路線

本文提出的城市地下空間三維地質模型可視化技術方法已在正元GeniusWorld平臺中實現并應用,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城市地下空間三維地質模型可視化技術路線圖Fig.1 Technology roadmap of 3D geological model visualization for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2 技術方法

2.1 海量三維地質模型數據組織方法

針對海量三維地質模型數據的構建與調度加載速度慢、渲染不流暢等問題,提出海量三維地質模型數據組織方法。通過構建地質模型分級數據、沿水平x、y方向計算切割面、沿切割面進行數據切割與補面、構建LOD數據等流程,能夠減少單次調取數據的數據量,進而降低網絡數據傳輸壓力。同時,減少渲染引擎每幀渲染的數據量,減輕顯卡渲染壓力,從而實現海量三維地質模型的高效調度渲染,使三維場景的渲染更加流暢。提高大規模地下全空間數據展示效果,為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建設與管理提供數據支撐(譚仁春,2005;楊東來等,2007;孫卡等,2012;張院等,2015)。

2.1.1 構建地質模型分級數據

根據三維地質模型的復雜程度提取模型數據的上頂面、下頂面以及上下頂面的邊界點,并在模型水平x、y軸方向上按照二分法遞歸計算數據抽稀級別,直到最后一級的數據在水平x方向與y方向最大長度不超過500 m為止(魏嘉等,2013)。不同級別數據的抽稀比例可靈活計算或配置(線性關系或非線性關系),取值范圍在0~1之間,在從最小級別向最大級別抽稀過程中抽稀比例越來越小,保留的數據越來越多,模型越來越精細(屈紅剛等,2014;李青元等,2015)。

2.1.2 沿水平x、y方向計算切割面

將分級后的模型數據按照分塊規則計算沿x、y方向的切割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地質體模型分塊過程Fig.2 Block division process of geological body model

①計算外包圍盒與分塊數

通過遍歷模型中每個頂點的三維坐標獲取模型在x、y、z方向上的最大值maxX、maxY、maxZ與最小值minX,minY,minZ,經過組合得到外包圍盒的最大 角 點maxCorner(maxX+dDelta,maxY+dDelta,maxZ+dDelta)和最小角點minCorner(minX-dDelta,minY-dDelta,minZ-dDelta)。其中,dDelta為包圍盒的擴展因子,用來降低后續算法復雜度,其取值范圍在0~1之間。

在x、y軸方向的分塊數xBlcok、yBlcok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nBlock為分塊數;currentLevel為當前處理數據的級別。

②計算x、y方向分塊尺寸

根據外包圍盒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小與分塊數分別計算沿x、y方向分塊的尺寸xBlockSize、yBlockSize,計算公式如下:

③計算x、y軸方向切割面

由數據外包圍盒最小點計算x、y方向的切割面,切割面可用兩個三維點表示,一個代表方向vDir,另一個代表該面通過的空間點vPoint。其中,x軸切面的方向為固定值vDir=(1.0,0.0,0.0),空間點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i表示塊的索引,其取值范圍為0<i≤xBlcok,計算結果保存到xPlans數組中。

y軸切面的方向為固定值vDir=(0.0,1.0,0.0),空間點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j表示塊的索引,其取值范圍為0<j≤yBlcok,計算結果保存到yPlans數組中。

2.1.3 沿切割面進行數據切割與補面

(1)分別沿模型x、y方向進行切割與補面,切割過程如下:

①遍歷x、y軸方向的切割面

遍歷x軸方向的切割面,每遍歷一次取相鄰兩條切面,第一條稱為左切面,leftPlane=xPlanles[i],第二條稱為右切面,rightPlane=xPlanles[i+1],式中i為塊的索引值,取值范圍為0<i<xBlcok,共計遍歷xBlcok次。

遍歷y軸方向的切割面,每遍歷一次取相鄰兩條切面,第一條稱為下切面,bottomPlane=yPlanles[j],第二條稱為上切面,topPlane=yPlanles[j+1],式中j為塊的索引值,取值范圍為0<j<yBlcok,共計遍歷yBlcok次。

②左、右切面計算

使用左切面遍歷原始模型中的每個三角面,若該三角面不與左切面相交且三個頂點在切面的左側,則丟棄該三角面;若三個頂點在左切面的右側,則保留該三角面;若該三角面與左切面相交,計算交點,并將所有交點通過首尾相接的方式連接為一條或多條閉合環,并將剖切后的模型保存。

使用右切面遍歷左切面剖切后的模型中每個三角面,若三角面不與右切面相交且三個頂點在切面的右側,則丟棄該三角面;若三個頂點在切面的左側,則保留該三角面;若三角面與右切面相交,計算交點,并將所有交點通過首尾相接的方式連接為一條或多條閉合環,得到x軸方向的未補面的塊數據。

③下、上切面計算

使用下切面遍歷原始模型中的每個三角面,若該三角面不與下切面相交且三個頂點在切面的下側,則丟棄該三角面;若三個頂點在切面的上側,則保留該三角面;若該三角面與下切面相交,則構建交點對象拓撲結構,存儲交點與所在三角形單元及空間鄰近要素的相對位置關系(萬波等,2016)。通過計算交點,將所有交點通過首尾相接的方式連接為一條或多條閉合環,并將剖切后的模型保存。

使用上切面遍歷下切面剖切后的模型中每個三角面,若三角面不與上切面相交且三個頂點在切面的上側,則丟棄該三角面;若三個頂點在切面的下側,則保留該三角面;若三角面與上切面相交,計算交點,并將所有交點通過首尾相接的方式連接為一條或多條閉合環,得到y軸方向的未補面的塊數據(明鏡等,2008;屈紅剛等,2008;萬波等,2016)。

(2)切割面的模型數據生成過程為:分別處理左、右切面生成的閉合環數據以及下、上切面生成的閉合環數據,若沒有閉合環,說明所有的模型數據都在左右切面或下上切面之間,則不再處理;如果有一條或多條閉合環,則對其進行三角化處理,從而生成切割面的模型數據。

(3)數據“縫合”過程為:將經過左、右切面以及下、上切面剖切后和切割面模型的頂點信息數據重新組織,將多個幾何對象融合為一個幾何對象,分別生成x、y軸方向上的塊數據,并按照方位存儲到二維數組blockData[i][j]中,其中i,j分別為不同級別數據的x、y軸方向的索引號,i取值范圍為(0,xBlock),j的取值范圍為(0,yBlock),其中xBlock和yBlock分別為不同級別數據的x、y方向分塊數。

三維地質模型切割前后、補面效果如圖3所示。

圖3 三維地質模型切割前后、補面效果Fig.3 Effect of 3D geological model before and after cutting and surface repair

2.1.4 構建LOD數據

采用參數化的方法按照左下、右下、左上、右上的順序在切割縫合后的數據創建不等分四叉樹,用于存放分塊數據,可對任意大小的地質體用多級分塊的四叉樹來表示,而不必受限于傳統方法必須滿足2n+l的規定,同時能夠保存相應節點高一級別數據的名稱,LOD數據調度效果如圖4所示(黃全品,2005)。

圖4 三維地質模型數據調度Fig.4 Scheduling of 3D geological model data

2.2 城市地下空間模型數據融合方法

針對海量城市地下空間三維數據模型的多樣性和對象空間分布的不均衡性、模型融合困難及融合精度低等問題,充分考慮地下空間設施要素及地質要素之間的關系,研究形成城市地下空間模型數據融合方法(吳志春等,2016)。

(1)三維空間網格碼規范編碼

通過傳入的三維坐標計算所在平面,分別根據緯度值、經度值、高程值以及級別計算索引值,從而得出三維希爾伯特值,并將平面與三維希爾伯特值整合成一個128位整數,再與級別進行整合,最終得到128位網格編碼,實現由地上地下6378 km的三維空間內最高切分40級的網格快速計算。以建筑物為例,通過點擊建筑任意網格生成該網格坐標信息,隨后計算出網格編碼結果,編碼效果如圖5所示。

圖5 三維空間網格碼規范編碼效果圖Fig.5 Encoding rendering of 3D spatial grid code specification

(2)地下空間三維模型融合

基于配準后的三維空間網格編碼數據,構建能夠提供將三角面集合轉換成網格碼集合的sdk庫,運用降維、非布爾運算的方法,通過一維數組對比計算得到模型相交部分,實現最大精度化的地下全空間三維模型無限逼近的融合,融合效果如圖6所示。

圖6 地下全空間數據融合渲染應用效果圖Fig.6 Application rendering of underground full space data fusion

2.3 地下空間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

針對海量地下空間模型數據可視化顯示效率不高的問題,提出地下空間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采用多渲染引擎的混合渲染架構,支持DirectX、WebGL(OpenGL ES)、OSG(OpenGL)和游戲引擎(Unreal Engine)等多引擎,通過視頻流技術,根據前端三維場景的視口距離和業務場景,充分利用不同渲染引擎的優勢,能夠后臺自動切換渲染引擎進行高效渲染,并將渲染結果通過視頻流傳輸前端顯示,保證前端用戶無感知(張寶一,2007;吳沖龍等,2011;姜作勤,2013)。

同時,采用基于地理坐標系的四叉樹或八叉樹劃分的空間索引技術,構成從本地緩存、內存、顯存的三級緩存結構和調度策略。整個調度過程使用多線程技術,一個線程進行數據的渲染,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線程從網絡下載數據,并將其緩存到本地磁盤,進而加載到內存中(范宇等,2019;潘良波等,2021;丁志慶等,2021)。

此外,在數據預處理階段,可基于視覺外殼提取技術,對BIM、手工建模模型等內部構造復雜的三維模型進行外殼提取,得到無損外殼簡化模型,能夠在大場景下瀏覽下減少渲染數據量;在數據生成緩存時,進行對象打組及壓縮處理,減少對象存儲空間,提升網絡傳輸性能與渲染性能。同時,引擎還通過實例化技術、LOD技術、場景視錐體剪裁技術等,實現TB級地下時空數據的真實感可視化與高效調度(潘良波等,2021)。

3 應用實例

利用本文研究方法,以城市地質數據、地下空間設施數據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周文等,2021),在正元GeniusWorld平臺上實現城市地下空間三維地質模型的可視化表達,并成功應用于國內多個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化相關項目,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安全效益,并為相似工程實施提供了成果轉化示范樣本(李朝奎等,2015)。

(1)河北雄安新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與輔助決策系統軟件開發項目

基于本文研究的城市地下空間模型數據融合方法和地下空間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應用于雄安23.4 km2地下空間信息化建設,實現了示范區基礎地理、地下管廊與構(建)筑物三維模型、三維地質模型等城市級數據的統一管理、一體化表達和智能服務。

(2)杭州城市地質大數據信息服務與決策支撐平臺建設項目

基于本文研究的海量三維地質模型數據組織方法、城市地下空間模型數據融合方法和地下空間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應用于“錢江新城一期”4 km2地下空間設施、地質體等三維模型數據進行綜合管理及一體化顯示。構建基礎數據共享、空間管理精細、決策科學精準、部門工作協同的城市地質大數據信息服務與決策支撐平臺,為保障杭州市地下空間智能管理與科學精準決策提供強健支撐,有力推動地下空間信息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流程,提升杭州市地下空間信息化服務水平。

(3)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三維地質結構模型建設項目

通過充分分析成都市復雜地質環境條件,利用海量三維地質模型數據組織方法、城市地下空間模型數據融合方法和地下空間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建立成都市14312 km2三維地質模型以及天府新區644 km2模型三維基礎地質模型,并研發覆蓋地下空間數據入庫、分析應用、三維可視化、數據共享全過程的地下空間信息平臺,實現城市地質、地表三維、地下構(建)筑物等各類地上地下全空間二三維數據的一體化管理與可視化展示。為成都市地質信息管理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與信息服務,有效促進成都市地質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

4 結論

本文基于正元自主研發的GeniusWorld平臺,研究形成城市地下空間三維地質模型可視化技術方法,具有以下技術特點和優勢:

(1)研究海量三維地質模型數據組織方法,通過構建地質三維模型分級數據,按照不規則四叉樹結構形成LOD數據,從而減少渲染引擎每幀渲染的數據量,減輕顯卡渲染壓力。

(2)研究城市地下空間模型數據融合方法,根據地下空間模型三位坐標、高程值建立三維空間網格編碼,構建能夠提供將三角面集合轉換成網格碼集合的sdk庫,運用降維、非布爾運算的方法,實現最大精度化的地下空間模型數據無限逼近的融合。

(3)研究地下空間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采用多渲染引擎的混合渲染架構,支持DirectX、WebGL(OpenGL ES)、OSG(OpenGL)和游戲引擎(Unreal Engine)等多引擎渲染,實現TB級地下時空數據的真實感可視化與高效調度。

綜上,城市地下空間三維地質模型可視化技術方法,實現了海量龐雜城市地下空間模型數據的高效管理,能夠更加豐富地表達城市地下空間三維模型地質信息,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數據支持和輔助決策分析支撐。

[附中文參考文獻]

丁志慶,周文,郭燕燕, 王琨, 宋紅亮.2021.城市地下空間信息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44(8):129-131, 134.

范宇,簡季,陳倩羽.2019.一種改進的三維地質體模型存儲與重構方法[J].地質與勘探,55(1):203-211.

黃全品.2005.基于四叉樹和分塊調度技術的海量地形數據實時可視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2-45.

姜作勤.2013.從2D紙質地圖到3D地質模型—地質信息表達方式的重大突破[J].地質信息化,(2):2-6.

李青元,馬梓翔,崔揚,陳春梅,董前林.2015.三維地質模型數據交換格式( Geo3DML) 在三維地質建模中應用研究與建議[J].地質學刊,39(9):358-366.

李青元,張洛宜,曹代勇, 董前林, 崔揚, 陳春梅.2016.三維地質建模的用途、現狀、問題、趨勢與建議[J].地質與勘探, 52(4):759-767.

李斯,楊自安,李冬月, 張建國, 魯佳, 尹展.2023.基于無人機傾斜攝影三維建模技術的赤馬山銅礦地質環境調查及評價[J].地質與勘探,59(6):1271-1281.

李雪紅, 楊劍,秦浩森.2023.地下空間可視化技術研究與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13(10):156-159.

李朝奎,嚴雯英,肖克炎,趙亞楠.2015.地質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模式研究[J].地質學刊,39(3):352-357.

劉天奇.2020.小型無人機傾斜攝影三維建模技術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的應用[J].資源信息與工程, 35(4):106-114.

路世昌,葉超,黃益良.2021.地下人行通道防火設計探討[J].安全,42(10):48-52.

馬朝陽,王占昌,張立海, 姚聿濤, 喬亞凱.2022.新型三維地質建模方法及其在成都-昌都區域建模的應用[J].西北地質,55(2):82-92.

明鏡,潘懋,屈紅剛,蘭向榮.2008.基于TIN數據三維地質體的折剖面切割算法[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4(3):37-40.

潘良波,周文,丁志慶, 石小蒙, 李倩楠, 范維寧.2021.城市地下空間信息集成管理與服務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J].隧道建設(中英文),41(4):588-596.

屈紅剛,潘懋,明鏡, 吳自興, 孫志東.2008.基于交叉折剖面的高精度三維地質模型快速構建方法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4(6):915-920.

屈紅剛,王占剛,吳自興,張永波,花衛華,李景朝,李魁星,鮑曉明,孫莉,王想紅.2014.Geo3DML: 三維地質模型數據交換格式[C].第十三屆全國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199.

孫卡,程小寧,秦雯.2012.支持海量三維空間數據存儲的文件結構[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6(3):96-102.

譚仁春.2005.GIS中三維空間數據模型的集成與應用[J].測繪工程, 14(1):63-66.

萬波,尹芮芮,左澤均, 王潤, 吳信才.2016.一種基于三角網的地質體三維模型切割方法[J].地球科學,41(11):1966-1976.

吳沖龍,何珍文,翁正平,劉軍旗.2011.地質數據三維可視化的屬性、分類和關鍵技術[J].地質通報,30(5):642-649.

吳志春,郭福生,姜勇彪,羅建群,侯曼青.2016.基于地質剖面構建三維地質模型的方法研究[J].地質與勘探,52(2):363-375.

魏嘉,唐杰,武港山, 張楊.2013.三維地質模型海量數據組織和可視化技術研究[J].石油物探,52(2):141-150, 112.

肖凱,肖傳桃.2014.基于3Dmine的小柳溝鎢礦區三維可視化研究[J].化工礦物與加工,43(8):33-35, 48.

徐新山,張志華.2016.基于WebGL的地層體信息三維可視化[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39(11):65-68.

楊東來,張永波,王新春.2007.地質體三維建模方法與技術指南[M].北京:地質出版社: 244-245.

楊穎.2022.城市地下空間信息三維可視化技術的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 (5):145-148.

俞美成,吳靜紅,王源, 師文豪, 王興.2023.三維地質建模及其在地下空間開發的應用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43(3):588-595, 636.

張寶一,尚建嘎,吳鴻敏,劉修國,吳信才.2007.三維地質建模及可視化技術在固體礦產儲量估算中的應用[J].地質與勘探,43(2) :76-81.

張院,劉殷,許苗娟,孫穎,鄭菲菲,宋國璽.2015.北京三維地質建模研究與實踐[J].工程勘察,(6):60-65.

周文,李倩楠,石小蒙, 潘良波.2021.面向地下空間規劃建設的三維輔助決策平臺研究與實現[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44(1):99-102.

猜你喜歡
空間信息可視化建模
結合多層特征及空間信息蒸餾的醫學影像分割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視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運行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展示
聯想等效,拓展建?!浴皫щ娦∏蛟诘刃鲋凶鰣A周運動”為例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維可視化
“融評”:黨媒評論的可視化創新
基于PSS/E的風電場建模與動態分析
不對稱半橋變換器的建模與仿真
《地理空間信息》協辦單位
三元組輻射場的建模與仿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