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實踐化教學模式在傳統康復方法學的應用 *

2024-02-27 07:45趙舒蒙楊延平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方法學實訓康復

趙舒蒙 楊延平

(西安翻譯學院護理與康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5)

傳統康復方法學屬于康復治療專業必修課,旨在將傳統康復中的針刺、灸療、拔罐、刮痧、推拿、中藥、傳統運動等理論和技術與現代康復中的物理療法、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等理念和技術相結合[1,2],全面培養具有康復思維能力、康復操作技能和綜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采用傳統多媒體授課模式進行傳統康復方法學教學,雖然可以通過講解使學生學習傳統康復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但因為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3],以教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康復診療思維、操作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一定的限制[4],是目前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因此,筆者通過在該課程的教學中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探索方法,同時結合課程特點將動態實踐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傳統康復方法學,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依據,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3 月—2021 年7 月康復治療學專業學生57名,分為A組(29名)和B組(28名)。A組男生15 名,女生14 名;年齡19~23 歲,平均年齡(21.45±0.91)歲。B組男生13名,女生15名;年齡20~23 歲,平均年齡(21.74±1.40)歲。2 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教材選用由陳立典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傳統康復方法學》第2版。

1.2 教學方法根據教學日歷和教學大綱安排授課,2組教學內容一致。B 組采用傳統多媒體教學授課模式,教師課上講授,課后布置作業,期末考核。A 組采用動態實踐化教學,具體如下。

1.2.1 理論知識思維培養傳統康復方法學部分知識理論性較強,對中醫學知識和思維有一定的要求,僅采用傳統多媒體教學授課模式,學生掌握知識具有一定難度,而且不利于后期針灸和推拿療法等傳統康復方法的實訓教學。針對以上問題,在傳統康復方法學多媒體教學授課模式的基礎上遵循動態化理論教學方法,進一步加強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將靜態、抽象、晦澀的理論知識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加以動態化、具體化和形象化,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使其初步建立傳統康復思辨能力。

如藏象學說與五行理論關系密切,既有通過解剖的直觀認識,又有中醫所特有的宏觀生命規律。先將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介紹以視頻的形式配合教師講授呈現,而后講授其與五行理論中的五官、五體、五聲、五志、五液、五竅、五季和五臟的系統聯系。

經絡腧穴,通過這一章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臨床常用腧穴的定位與主治,熟悉經絡的循行路線,為臨床應用經絡腧穴理論指導康復臨床奠定理論基礎。如在講授手太陰肺經時,教師播放手太陰肺經經絡循行動圖,動態且直觀地展示經絡循行,之后以圖片、講授結合示范的方式介紹穴位定位及主治。如尺澤穴,位于肱二頭肌肌腱橈側緣凹陷處,以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定位尺澤穴,定位過程中注意與學生的互動,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正確定位;以“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和“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理論啟發學生思考尺澤穴的主治。在實訓課上,一對一進行指導,使學生完成定位,并將屬于手太陰肺經的穴位連線,形成“可見的手太陰肺經經脈循行路線”。以此為思路,化靜態為動態,靈活教學。

1.2.2 實訓操作技能應用針灸療法和推拿療法是傳統康復方法學課程中主要的實訓操作內容,在針灸療法這一章,學生需系統地掌握針灸療法的基本操作規范、適應證和禁忌;在推拿療法這一章,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各類手法的操作方法、動作要領、注意事項、使用部位、功效及應用,熟悉推拿的異常情況和處理方法,并能將這些手法熟練運用于臨床,為中醫康復的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這兩部分的實訓教學,選擇在實訓室進行,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針灸療法和推拿療法的操作視頻,促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學生模擬標準化病人,教師進行針灸療法和推拿療法的講解和示范教學,指導學生進行規范的基礎操作。如在講解雀啄灸時,從操作方法方面演示:點燃艾條后,如鳥啄食一般地移動于施灸部位。在講解推拿療法中解指抹法時,對操作方法進行演示:拇指指面著力,緊貼皮膚,前臂發力,腕部和掌指關節活動。教師的示范,從適用部位和應用方面進行講解,使學生掌握手法的臨床應用;在動作要領方面,沉肩垂肘,雙拇指指面吸定治療部位。觀看視頻和觀摩教師示范講解后,學生兩人一組進行練習,隨時交流感受,加深對于手法感受的理解,同時教師逐個進行指導和糾正,強調動作要領,使學生形成標準化動作模式。講解、示范、學習、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充分交流,營造一種輕松的、動態化的實訓課堂。布置課后作業,鼓勵學生進行針灸療法和推拿療法技術視頻展示,學生在拍攝過程中主動思考練習操作技術的細節,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

1.3 觀察指標

1.3.1 考試成績期末考試后,對A 組和B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綜合成績進行比較,綜合成績=30%×平時成績+70%×期末成績。

1.3.2 學生自評教學后,A 組和B 組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我評分,每項滿分20 分,共5 項,評分越高,效果越好。具體包括學習興趣:自主認識、鉆研、學習課程相關知識;操作技能:具有準確地進行針灸和推拿的能力;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能夠運用所理解知識解決有關問題;康復思維能力:運用傳統康復醫學知識,進行臨床病例資料采集、分析等形成康復治療和預防一體化的個性化方案;自我專業發展能力: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預習復習,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遇到問題,分析問題原因,積極求教和查找資料,逐一解決。

1.3.3 滿意度教學后,比較A 組和B 組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80~100 分)、比較滿意(60~79 分)、不滿意(0~59分)??倽M意度=非常滿意度+比較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與B 組相比,A 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綜合成績均較高(P<0.05)。見表1。

表1 2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s,分)

表1 2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s,分)

組別A組B組t值P值人數29 28平時成績95.93±4.01 90.67±0.69 6.958<0.001期末成績77.97±12.35 71.36±11.58 2.083 0.042綜合成績84.07±9.22 78.49±8.06 2.429 0.018

2.2 2 組學生自評得分比較與B 組相比,A 組學習興趣、操作技能、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康復思維能力和自我專業發展能力得分均較高(P<0.05)。見表2。

表2 2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自評得分比較 (± s,分)

表2 2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自評得分比較 (± s,分)

組別A組B組t值P值人數29 28學習興趣16.00±3.84 13.17±0.65 3.911<0.001操作技能14.81±3.00 11.83±0.63 5.231<0.001理論知識掌握程度15.74±4.15 12.24±0.70 4.476<0.001康復思維能力14.44±3.41 12.72±1.15 2.569 0.015自我專業發展能力15.96±3.87 12.83±0.97 4.220<0.001

2.3 2 組學生滿意度比較本次教學后,A 組的滿意度100.00%(29/29)高于B組的82.14%(23/28)(P<0.05)。見表3。

表3 2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滿意度比較 [名(%)]

3 討論

傳統康復具有獨特的中醫學理論和臨床療效,在臨床康復工作中廣泛應用。在國內康復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傳統康復與現代康復互相補充、相輔相成,形成了中西醫結合康復的特色治療方式[5,6],臨床效果顯著。學生通過傳統康復方法學課程學習傳統康復的知識和技能。教師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進行重點教學,使學生建立康復思維方式,滿足教學要求。為使學生充分掌握傳統康復的理論和技術并將其更好地應用于臨床實踐,教師應該嘗試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動態實踐化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良,結合康復治療學專業特點,旨在培養學生康復思維和康復技能,最終使學生能夠獨立地進行康復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本研究中的動態實踐化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動態化和實踐化,即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動態化,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增強學生上課的熱情,增加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以此為基礎,在實訓技能課上,學生可以練習康復治療專業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通過相互討論和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鍛煉康復臨床思維和技能,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A 組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綜合成績均高于B 組,說明動態實踐化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理論知識思維培養方面來看,充分利用多媒體、模型等多種教學設備,將抽象的、難理解的理論知識以直觀化、動態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現[7],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接受度高、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會有極大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了成績的提高[8,9],從而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傳統的實訓操作模式陳舊,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容易造成學生對操作技能掌握不準確、不熟練的情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未來的職業發展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10]。動態實踐化教學模式下的實訓教學充分利用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學生在實訓操作的同時更加注重對技能的理解和應用,加強了動手能力[11],鍛煉了溝通合作能力[12]。同時以實踐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在操作中發現、討論和解決問題,總結動作要點和治療規律,不斷對康復技能進行改進和完善,這對于學生形成康復思維能力十分關鍵[13]。

在自我評價方面,A 組學習興趣、操作技能、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康復思維能力和自我專業發展能力得分均較高。說明采用動態實踐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理論思維能力,讓學生以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興趣為基礎,主動學習,注重自我專業發展能力,提高自我評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從主導者轉變為指導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14,15],實現了綜合化教學,更好地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促進了課堂教學的轉型[16]。在對教學滿意度的統計中,采用動態實踐化教學的A 組滿意度高于采用傳統模式教學的B 組,說明該方法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滿意度。

綜上,動態實踐化教學模式在傳統康復方法學中具有一定成效,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能力,適應教學需求。

猜你喜歡
方法學實訓康復
全球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獲批
大型學術著作《藥理研究方法學》出版發行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微課在數控實訓課中的應用探析
追蹤方法學在院前急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人降鈣素原定量檢測方法學評價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