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亂交織促演進 新陳代謝催變革

2024-02-28 00:49張珂璇
當代世界 2024年2期

張珂璇

【關鍵詞】世界政黨政治??新興政黨??傳統政黨??極右翼

2023年,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動蕩不定,各種新舊問題與復雜矛盾疊加碰撞、交織發酵,[1]一些國家內部復蘇乏力、外部環境惡化。國際大氣候與各國小氣候交織疊加,民眾求新求變心理上升,很多國家政黨“困惑感”“無力感”凸顯。世界政黨政治格局加快調整、變革、重塑,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和態勢。

世界社會主義和左翼力量穩中有進。一是歐洲傳統主流左翼政黨選情止跌企穩。2023年,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在議會選舉中得票率回升,瑞士社會民主黨在聯邦議會選舉中席位小幅增長。英國工黨在地方選舉中議席增加500余個,20余年來首次成為地方政府第一大黨。二是世界社會主義和左翼力量團結自強,加強協作與交流互鑒,以期在世界的動蕩變革中實現聚勢崛起。[2]?2023年,來自54個國家68個政黨的代表出席第23屆世界共產黨與工人黨國際會議。歐洲12個共產黨和工人黨成立“歐洲共產主義行動”,建立共產黨聯合組織。三是世界左翼青年組織日趨活躍。英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召開第51屆代表大會,重申對英國共產黨的支持。希臘、奧地利、約旦、黎巴嫩等國的左翼青年團體在爭取社會經濟進步、捍衛工人階級權利的進程中也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

極右翼政黨加速融入主流政治。一是多國極右翼政黨成為“掌舵者”。2023年,哈維爾·米萊領導阿根廷極右翼競選聯盟“自由前進運動”一路登頂,荷蘭極右翼政黨自由黨成為議會二院第一大黨,被視為極右翼政黨的德國選擇黨首次獲得地方執政權。二是一些極右翼政黨“去極化”,為上臺執政和順利施政創造條件。一些極右翼政黨試圖將政策主張包裝成不證自明的“常識”。[3]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曾主張疑歐主義和限制移民,上臺后反而與歐盟簽署移民協議。法國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立場逐步向中間靠攏,選舉民調顯示其支持率走高。三是主流政黨針對極右翼政黨的“防線”漸為松動,甚至吸收部分極右翼主張。保守主義與極右翼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4]荷蘭自民黨提出嚴苛的難民限入法案,收緊移民政策。斯洛伐克大選后,方向黨與極右翼政黨民族黨組建執政聯盟。

2023年11月24日,荷蘭海牙,荷蘭極右翼自由黨領導人維爾德斯與其他政黨領導人進行組閣談判。

政黨政治傳統的左右分野日趨模糊。一是左右翼政黨的選民構成面臨重組。在一些國家,弱勢勞工成為右翼政黨支持力量,受過良好教育的新興中產和部分精英反而投入左翼政黨懷抱,如澳大利亞聯盟黨獲得更多低收入勞動者支持,工黨則得到不少富裕民眾追捧。二是左右翼政黨相互借鑒政策主張。丹麥、瑞典的社會民主黨在難民問題上立場右轉,相繼出臺嚴格限制措施。阿根廷新任總統米萊被認為是極右翼領導人,卻并不反對外來移民和同性戀。三是打破左右界限的政治聯合逐漸增多。一些左右翼政黨在選舉中結盟、勝選后聯合執政,如墨西哥左翼政黨民主革命黨、中間政黨革命制度黨、右翼政黨國家行動黨組成“墨西哥廣泛陣線”,丹麥社會民主黨則主動選擇與自由黨、溫和黨組成聯合政府。

“銀發”政黨與新生代選民對比鮮明。一方面,傳統政黨青睞資深政治人物,不少政黨領袖年齡在75歲以上。馬來西亞人民公正黨主席安瓦爾76歲,利比里亞新任總統、團結黨領袖博阿凱78歲,愛爾蘭總統、前工黨領袖希金斯82歲,美國總統拜登已年屆八旬仍宣布競選連任。一些傳統大黨黨員年齡也普遍偏大。德國聯盟黨和社民黨70歲以上黨員比例分別達47%、42%,成為“銀發黨”。另一方面,新生代選民大量涌現。2023年,柬埔寨選民中近三成未滿30歲,馬達加斯加大選中近一半選民年齡低于35歲,希臘有43萬名17—21歲的選民首次參與全國性選舉。新生代選民往往熱衷數字媒體等宣傳手段,對階層固化、權力尋租等社會狀況和政治風氣深惡痛絕。同時,該群體對經濟下行抵抗力不足,對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訴求強烈?!般y發”政黨能否順利推動成員代際更替,能否下大力氣爭取新生代選民支持,將成為影響其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

新興政黨興起沖擊一些國家政黨格局。一些新興政黨發展速度驚人。泰國前進黨黨魁披塔在該黨成立3年后即成為總理熱門人選,危地馬拉“種子運動”從成立到贏得大選僅用8年。尼日利亞工黨在2019年總統選舉中得票率不足0.02%,在2023年總統選舉中得票率則暴漲至25.4%,尼日利亞政黨格局似有形成“三駕馬車”之勢。在歐洲,有25個歐盟成員國議會中出現新興政黨身影,總數占議會政黨的一半。與此同時,一些老牌政黨政壇“壓艙石”作用弱化,傳統政黨政治格局面臨挑戰。薩爾瓦多法拉本多·馬蒂民族解放陣線和民族主義共和聯盟兩大老牌政黨在新思想黨沖擊下影響力日漸“萎縮”。德國巴伐利亞州執政黨基社盟在地方選舉中得票率僅為37.2%,創1958年以來最差成績。波蘭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組閣失利,不得不拱手讓權,自2015年以來首次淪為在野黨。

“她”力量崛起更新政黨政治議題。2023年,女性領導人在多國政壇迅速崛起。西莉娜出任拉脫維亞總理后,波羅的海三國總理現均為女性。西班牙新一屆政府內閣22名成員中女性閣員數量過半,四名副首相均為女性。墨西哥2024年大選朝野總統候選人均為女性,有望迎來史上首位女性總統。性別賦權、女性權益保護等相關議題在政黨政治競爭中存在感愈發突出。歐洲社會黨第十四次黨代會上,促進民主與性別平等成為大會決議三大支柱之一。在泰國大選中,大多數政黨出臺了有關女性權益保護和性別平等的政策,前進黨、為泰黨等紛紛倡導婚姻平等,以爭取更多女性選票。

一些政黨深陷內外纏斗交鋒。一是一些政黨“黨內有黨”、紀律松懈。荷蘭基民盟多名資深黨員轉投新社會契約黨,迫使黨主席惠貝爾斯辭職。馬來西亞反對黨土著團結黨數名國會議員帶頭倒戈,導致黨內組織混亂、士氣低落。二是一些政黨聯盟“盟里有盟”、貌合神離。哥倫比亞佩特羅政府執政不足一年,保守黨、U黨即退出執政聯盟。拉脫維亞新團結黨、民族聯盟、“聯合名單”三黨執政聯盟僅維持10個月即宣告破裂。三是一些政黨間涇渭分明、毫不妥協。多國出現“難產”的選舉和“走馬燈”式的領導人更替。泰國總理選舉前后歷時100天,經過三輪選舉才塵埃落定。麥卡錫經過創紀錄的15輪投票后才當選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但9個月后便被彈劾罷免,成為史上最“短命”的眾議長。瓦努阿圖議會中不信任案層出不窮,3個月內5次更換總理,政壇陷入持續動蕩。

2023年7月13日,泰國曼谷,泰國國會舉行總理選舉。

熱點地緣政治議題引發相關國家內政碰撞。一是圍繞烏克蘭危機展開激烈攻防。斯洛伐克方向黨領導人菲佐在競選中反對援助烏克蘭和制裁俄羅斯,上臺后即終止斯洛伐克對烏克蘭的官方軍事援助。匈牙利青民盟與反對黨就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議題激烈交鋒,該黨主席、總理歐爾班甚至將阻止烏克蘭加入歐盟視為政府短期內首要任務之一。二是圍繞巴以沖突進行對陣。美、英、德、意、澳等國政黨內部和政黨之間相互攻訐,“挺巴”“挺以”互不相讓。馬來西亞朝野在“挺巴”力度上相互較勁,伊斯蘭黨自稱“最捍衛巴勒斯坦”,并指責安瓦爾與民主行動黨聯合執政導致“挺巴”立場不夠強硬。

部分國家政治暴力風險上升。一是“街頭政治”此起彼伏。法國、捷克、西班牙、塞爾維亞、以色列、格魯吉亞等爆發大規模示威抗議和罷工游行,抗議人群與警方發生沖突。二是政黨政要頻頻遇襲。岸田文雄在助選活動中遭遇炸彈襲擊,孟加拉民族主義黨支持者縱火襲擊首席大法官和其他法官住所。在厄瓜多爾大選中,包括總統候選人比亞維森西奧在內多達8位各級候選人遭暗殺。三是軍事政變干擾權力交接和正常運行。西非及薩赫勒地區爆發新一輪“政變潮”,尼日爾、加蓬大選后發生軍事政變,塞拉利昂、幾內亞比紹接連發生未遂政變。政治暴力不斷沖擊政黨合作根基,使合作赤字更加凸顯。

從政黨建設上看,人工智能(AI)沖擊傳統政黨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丹麥發起了由人工智能機器人“領袖拉爾斯”為公眾形象和名義領袖的新興政黨“合成黨”。合成黨自稱“反政治”政黨,試圖代表邊緣政黨和未在選舉中投票的選民,并試圖在多國建立“合成黨”以組建“合成黨國際”。相較于傳統政黨,“人工智能政黨”更突出自身松散的組織架構和政治綱領的“反體制”色彩,強調政黨在選舉之外的政治表達和代表功能。

從選舉動員上看,人工智能催生新型競選模式。一是確保競選綱領精準化。荷蘭“農民公民運動”競選團隊使用ChatGPT生成的文本來制定競選綱領,英國地方選舉中候選人也使用數據爬取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分析選民心理、“解析”社會共識,在此基礎上校正政策傾向。二是推動政治宣傳與資金募集走向個性化。美國兩黨通過人工智能針對搖擺選民定制出有針對性的競選內容,精準覆蓋目標群體。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參議員費特曼采用“數智競選”,用人工智能錨定籌集競選資金時需要重點關注的群體,籌集的資金量遠超競爭對手。三是采取措施推動自身數字化轉型。日本自民黨成立“數字化戰略本部”,強化自身治理能力。英國工黨也主動“擁抱”人工智能,將運用人工智能視為工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契機。

從政治參與上看,人工智能帶來政黨政治被惡意操縱的風險。一是內嵌意識形態傾向。通過對“投喂”的海量文本進行深度學習,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產出高擬真的文本、圖片、視頻內容,從而影響民眾對特定政黨的立場。研究人員稱,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并非完全意識形態中立,對中性提問的回復更接近美國民主黨、英國工黨和巴西勞工黨的立場。[5]二是“深度造假”帶來“信息迷霧”和“后真相政治”,給政治參與帶來信任危機。2023年,互聯網上就出現了諸如特朗普遭紐約警察圍毆、馬克龍參與反對其養老金改革政策的示威游行等人工智能生成的“逼真”圖片。[6]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還通過人工智能生成題為“擊敗拜登”的視頻廣告,展示拜登連任后美國的“反烏托邦”前景。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催動政黨政治的周期性變化與結構性變化同頻共振,需要用整體和發展的視角把握世界政黨政治演變規律。

第一,國際上多種矛盾集中爆發,壓縮世界政黨政治發展空間。當前,國際形勢復雜演變,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社會多種矛盾與一些國家自身矛盾疊加共振,民眾對主流政黨和現有體制的失望與日俱增,助推極右翼政黨快速崛起。中長期來看,全球治理赤字將使政黨政治之亂愈發凸顯,國際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將不斷壓縮世界政黨政治調整、重塑的空間。隨著空間被不斷壓縮,國際社會和相關國家對政治制度的反思將持續深化,部分國家和政黨將重新思考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的選擇。

第二,“超級大選年”將加劇世界政黨政治的變與亂。2024年,7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迎來重要選舉,美、俄、歐、印等主要力量進入“選舉季”。短期來看,選舉將牽動一些政黨調整利益分配和政策導向,也可能加劇政黨投機行為,從而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政治動蕩。長遠來看,西式民主制度下政黨聚焦周期性選舉,傾力于相互攻訐,導致不少國家矛盾積累、社會對立,最終影響社會政治生態??傮w上,“超級大選年”將為世界增添新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

第三,新科技革命影響政黨政治的運作環境。技術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歷史性變化,是政黨轉型發展變革的動因。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推動世界政黨的組織結構、政治溝通、活動模式等發生轉變。長遠來看,政黨要保持持久且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把握“技術”與“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內在聯系。一方面,要積極順應智能時代浪潮,大力推動數字與智能同政黨轉型發展、提高執政水平的有機融合,完善政黨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注重防范“數字工具主義”和“技術決定論”陷阱,牢記科技提升民眾福祉的初衷,以不竭的內生動力爭取新科技革命主導權,[7]始終把握科技服務社會的正確方向,確保政黨政治在新環境下為人類和平、發展、文明、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1]?周淑真主編:《世界政黨政治發展研究報告(2022-2023)》,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23年版,第1頁。

[2]?周淼:《百年變局下國際左翼力量的新特征與新動向》,載《當代世界》2022年第5期,第61頁。

[3]?George?Newth,?Alessio?Scopelliti,?“Common?Sense,?Populism,?and?Reactionary?Politics?on?Twitter:?An?Analysis?of?Populist?Far-right?Common?Sense?Narratives?Between?2008?and?2022,”?Party?Politics,?Vol.12,?No.6,?2023,?pp.53.

[4]?林德山:《美歐保守主義政治發展趨向》,載《人民論壇》2022年第23期,第104頁。

[5]?“ChatGPT?Favours?the?Labour?Party,?Study?into AI’s?Political?Bias?Finds,”?The?Standard,?August?18,?2023,?http://www.standard.co.uk/news/tech/chatgpt-study-labour-party-ai-political-bias-b1101404.html.

[6]?“AI-Generated?Images?of?Trump?Being?Arrested?Circulate?on?Social?Media,”?March?22,?2023,?http://apnews.com/articel/fact-check-trump-nypd-stormy-daniels-539393517762.

[7]?高奇琦:《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世界動蕩變革期的核心特征與應對戰略》,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3年第2期,第137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