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博士做“創客”草莓映紅鄉村特色產業

2024-02-28 01:50王瑞紅
中國周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王穎創客草莓

王瑞紅

日前,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主辦,北京廣播電視臺承辦的“2023北京榜樣”大型主題活動發布了“每周人物榜”,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博士、北京三只小豬有機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穎成功上榜。

2019年,王穎自籌資金建起無土栽培系統種植草莓,所種植的草莓,獲有機認證。打響商品品牌后,無償技術培訓指導農戶草莓立體種植技術,幫助農戶進行產品營銷。五年的沉淀,基地所在村鎮高架無土草莓棚由6個增至85個,一畝草莓能賣到40萬元,短短一年凈賺800萬元。在她的帶動下,農戶每畝增收5萬元。部分農戶年利潤高達二三十萬元,實現了鄉村振興與村民增收雙提升。

從失敗中總結創業的經驗

2014年,王穎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植物病理專業博士畢業后,開始籌劃自主創業。因為自己所學專業的緣故,她打算做一些與種植業有關的事情,但具體做點什么好,她還沒有頭緒。那段時間,為了尋找創業項目,王穎把央視《致富經》欄目的所有節目都看了個遍,希望從《致富經》的眾多涉農創業案例里找到創業靈感。借鑒了別人成功的創業經驗,經過一番考察,她決定租地種大棚番茄。

說干就干。2016年2月,王穎在北京市昌平區流轉了一片土地,蓋起了大棚種番茄,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從專業角度來說,作為植物病理專業出身的博士,種番茄對于王穎來說那是“手到擒來”的,而王穎也對這次創業滿懷信心,全身心地投入了進來。

創業需要資金支持,王穎的父母為了支持女兒的事業,不但出資20萬元作為女兒的啟動資金,老兩口還從老家來到北京幫女兒打理種植園。在父母的支持下,種植園很快運作了起來。第一批苗子種下后,經歷了幾個月的精心管理,秧苗終于結果了??吹截S收在望,王穎與父母都很開心。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6年7月20日的一場大雨,讓王穎的希望成了泡影。由于她的番茄種植園地勢比較低,排水不是很好,連下了三天暴雨,導致棚外的雨水反滲進棚內將番茄淹了。三天后雖然雨停了,但是被雨水浸泡過的番茄苗,便接連出現爛根、爛葉的現象,僅僅一周時間,棚里的番茄苗便全死了。

望著這一切,王穎的內心十分難過,自己和父母的積蓄就這樣一夜之間打了水漂,父母勸她放棄,但性格倔強的她真的是不甘心。為了積攢讓自己東山再起的資本,王穎積極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繼續尋找創業的機會。

轉眼間,到了2017年。一個叫孫勝利的合作伙伴的出現,讓王穎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從失敗中爬了起來。孫勝利是一家螺絲加工制造廠的負責人,他從城市居民對有機農業的推崇,看到了有機種植前景,于是萌生了想建一個種植基地,找一個有農業種植專業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人做合伙人的想法。幾經輾轉找到了王穎,想要拉她入伙,兩個人合作種植草莓。之所以要選擇王穎作為合伙人,孫勝利坦言,他就是看中了王穎的理論知識,他認為,要想讓企業長足發展,將產業做大做強就要有一定的理論支撐,而除了植物病理專業方面的理論外,王穎之前種番茄積累了一定的種植經驗,不管是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做合伙人王穎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然而那個時候,國內無土栽培技術并不成熟,而且多用在葉菜和番茄種植上,草莓無土栽培并不多見,國內關于草莓的無土栽培種植技術還停留在示范展示階段,可借鑒經驗不多。雖然對于草莓的無土栽培,在技術上王穎心里沒底,但她覺得,越是有挑戰的事情,就越是努力的方向。于是,她欣然接受了孫勝利的邀請,成為他的合伙人。為了提升種植技術,她赴日本參觀學習草莓基質培育模式、水肥調控等先進的種植技術。

2019年,學成回國后,王穎注冊了三只小豬有機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后,來到順義區楊鎮東焦各莊村,流轉了一部分土地,籌備資金嘗試草莓無土栽培種植。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蓋起了大棚,將草莓種了下去。然而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王穎的種植方法與傳統的土培草莓種植模式不同,她采用的是懸空種植模式。為了固定草莓的根系,她讓草莓“睡”在豪華大床——椰糠殼里,為了給草莓輸送營養液,她用滴灌帶讓草莓“用吸管吃飯”。還請來“保鏢”“紅娘”——生物螨和蜜蜂,以蟲治蟲幫草莓授粉。

無土栽培懸空種植草莓,對于創業初始的王穎來說,絕對是一個挑戰。面對一個個技術上的挑戰,王穎邊摸索邊干。她利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結合田間實踐,一次次實驗,不斷優化草莓種植,持續提升果品質量。為了促進草莓的生長,她給草莓制定了專屬菜譜,通過調整各種微量元素的配比,增加鉀肥和有機肥來提高草莓的甜度。僅用一周左右的時間便讓草莓甜度有了變化,在將草莓的產量成功提高20%的同時,還減少了病害風險。

技術創新成就事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打拼,王穎終于讓事業走上了正軌。首戰告捷后,她并沒有如人們意料的那樣,著急擴大草莓種植的規模,而是選擇沉淀自己,利用讀博期間所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通過設計對比試驗,主動試錯,反復實踐和研究,不斷優化草莓種植技術,提升果品質量,持續摸索草莓無土栽培的理論支撐,并將理論應用到田間實踐。

缺少田間管理的經驗,她就虛心向種植戶們學習草莓種植的田間日常管理技巧,然后在不斷地試錯、不斷地失敗中總結出寶貴的經驗,讓自己不斷成長。就這樣,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試錯中,她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草莓無土栽培種植技術就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讓基地產出的果品產量和品質得到了穩步提升。她種出來的草莓相比傳統方法種出來的口感更佳,甜度和香度更高。

有了技術和品質的保障,更有了合伙人創新研發資金的注入,王穎開拓前行的底氣更足了。她逐步擴大草莓的種植規模,布局品牌戰略。在讓自己的種植基地更上一層樓的同時,為種植基地申請了有機認證,并注冊了“莓夠兒”商標品牌,讓自己的事業在這片廣闊天地上一路開拓前行。

隨著事業版圖的拓展及種植技術的完善,高架無土栽培在草莓種植中逐漸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優勢。種植槽架在半空,采摘草莓不用彎腰,節省了勞動力;干凈整潔的大棚里,配備了先進的無土栽培設備設施,如凈水機、施肥機等。草莓澆水施肥,在她的棚內全部是精準高效的自動化操作,由于智能設備的運用,數十棟草莓大棚,僅需幾名工人就可以照料。利用滴灌帶補充植物營養的水肥一體化技術,顯著提升了草莓的產量和品質,相比地栽草莓,產量提高了50%。

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產品的品質和產量提升上去了,如何能更好地將產品營銷出去,又成了擺在王穎面前最現實的一個問題。經過一番調研,王穎決定搞休閑觀光農業。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她深知快節奏生活下的都市人渴望放飛心情的心理。而引導都市人來基地采摘休閑,利用口碑營銷來打響品牌,是一個極不錯的選擇。但與此同時,她也想到,只采摘草莓對消費者來說休閑體驗比較單一,不具太大的吸引力。如何豐富客人的休閑體驗呢?王穎想到了一個主意,由于自己的草莓是懸空種植,不占用土地的空間,她決定將種植區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種草莓,下層種植其他蔬菜。這樣做不僅空間利用起來了,增加了資源的利用率,上層草莓營養液的回液還能二次澆灌下層的蔬菜,這種重復模式下,每年僅蔬菜就能產一萬斤,大約有十萬元的收入。來采摘的消費者在采摘完草莓后,還可以順手采摘一些有機蔬菜帶回家,這樣一來,不但增加了采摘的趣味性,還大大增加了消費者的休閑體驗。

之后,在線下搞采摘進行營銷的同時,她采取兩條腿走路的營銷方式,將生意做到了線上。為最大限度保留草莓新鮮度,將最新鮮的草莓送到消費者手中,王穎充分利用互聯網,采取現采現銷的方式,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實行“訂單購買+線下配送+同城快遞”的模式,把草莓送到順義乃至北京周邊的消費者手中。為了解決種植戶銷售難的問題,王穎將種植戶的草莓統一收購,然后進行挑揀分級,對接本地大型超市、同城電商平臺,按照等級多渠道銷售,使草莓賣上了好價格。

不忘初心帶動鄉親致富

以草莓為主題的鄉村休閑采摘旅游的打造,不僅為北京及周邊市民提供了親近大自然,放飛心情的場所,為市場每年供應約30余萬斤草莓,還帶動了當地草莓種植戶共同致富。王穎的事跡先后被央視《創新進行時》欄目、《致富經》欄目,《北京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

以前,王穎種植基地所在的順義區楊鎮東焦各莊村,種植業主要以玉米、小麥、蔬菜等傳統農作物為主,這些傳統農作物市場競爭力低,農民辛苦一年,收益微薄。為了帶動村民致富,近兩年,王穎以技術反哺的方式,為周邊村民無償提供草莓種植技術支持和培訓,并在農戶中推廣高架無土栽培草莓,及上層草莓、下層蔬菜的立體種植模式,現身說法讓村民在自己的基地參觀,以自己的成功經驗,吸引更多農民種植草莓共同致富。在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的同時,為了解決種植戶銷售渠道的問題,王穎還對種植戶進行電商培訓,引導種植戶利用互聯網拓展銷售渠道,將產品銷往全國。

種植戶郭宇是在王穎指導下最早開始種植無土栽培草莓的農戶之一。談到種植無土栽培草莓的經歷,他十分感激王穎的幫助:“開始種植時缺少經驗,幼苗生病了也無法分辨,我就給王博士打電話向她咨詢,有電話里解決不了的問題,她還會到現場來指導,她真的幫了我們太多?!爆F在,郭宇種植的草莓產量越來越高,平均每畝收入增加了3萬元以上。

靠著王穎的帶動,基地所在的村鎮五年內高架無土栽培草莓大棚,由原來的6個增加到85個,每畝為農戶增收5萬元。2021年,東焦各莊村依靠草莓種植獲得的收入已達3626萬元,部分農戶的年利潤可達20萬至30萬元。東焦各莊村(草莓)成功入選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逐步發展形成產供銷全鏈條的地區特色草莓產業發展格局,用草莓“點亮”農民致富道路,以草莓“映紅”鄉村特色產業,實現“培育一件產品,帶動一個產業,搞活一地經濟,富裕一方農民”的良好局面,實現了鄉村振興與村民增收的雙提升。

2022年,王穎在安樂莊村新建了“莓夠兒”草莓園,繼續開拓“草莓事業”。在她的帶動和支持下,目前東焦各莊村從事草莓產業的種植戶發展到了160戶,占總農戶的63%;草莓溫室大棚500余個,面積達1100畝。

如今,王穎和她的“三只小豬”已經成為京郊響當當的品牌,她的種植基地每年生產有機草莓達30余萬斤,是北京市規模最大的無土栽培草莓生產基地。從事農業近十年,作為一名新農人,王穎在創業創新之路上一路前行,深耕草莓事業,專注技術創新,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未來,她將繼續為“科技興農”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為“產業強村”貢獻自己的智慧能力。

猜你喜歡
王穎創客草莓
A 4H-SiC trench MOSFET structure with wrap N-type pillar for low oxide field and enhanced switching performance
追本溯源刨根問底
Solitary Vortex Evolution in Two-Dimensional Harmonically Trapped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clothing
草莓
敢想 敢做 我們是創客
讓路人都可以坐下來當創客
創客
創客
空腹吃草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