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車設定對非創傷性運動損傷和騎行表現的影響

2024-02-28 03:29陳江西白音孟克倪維廣
關鍵詞:鞍座車把曲柄

陳江西,白音孟克,倪維廣

(吉林大學 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自行車騎行作為一種綠色健康的交通、娛樂和運動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但騎行導致的非創傷性運動損傷也在騎行者中頻發,如在騎行中或騎行后出現腰、髖關節和膝關節等部位疼痛以及肩頸、手、腳等部位麻木[1-2]。根據臨床經驗,產生這些損傷的原因通常是沒有根據騎車人的各類身體參數對自行車各個部件進行正確的設定調整,長期以不科學的姿勢騎行等[3-4]。此外,不科學的自行車設定還可能會加速疲勞和降低輸出功率,最終影響騎行者的運動表現[5]。

自行車設定(Bike Fitting)則是以運動生物力學、人體工程學等知識為基礎,利用一些工具去調試或優化自行車各個部件從而最匹配騎行者的設定,改善騎行者因長期不正確姿勢騎行而導致肌肉骨骼負荷過載的狀況,以實現降低非創傷性損傷風險并提高騎行表現的效果[5-6]?;谝陨媳尘?,擬對已發表的有關自行車設定影響的實驗研究進行全面檢索,并對不同的自行車設定與騎行效率、疲勞、非創傷性損傷之間的關聯進行深入討論,以期為不同人群的自行車調試提供更科學的建議,從而減少騎行導致的傷病并提升騎行表現。

1 資料和方法

1.1 檢索范圍確定

由于國內相關的研究較少,為探究近年來國外主要的研究趨勢和應用方向,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檢索與“Bike Fitting”相關的文獻,并將其導入VOSviewer1.6.18 軟件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圖1)。圖1可見自行車設定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對三個大的方面進行調整,即“腳-鞋-腳踏”體系、“臀部-會陰部-鞍座”體系和“手-車把-車架”體系。近年來的研究大多都在探討不同姿勢騎行時對關節肌肉狀態的影響。

圖1 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可視化圖譜

1.2 文獻檢索

根據上述檢索范圍以及基于循證醫學PICO 原則中的三個要素,即參與者(P:Participants)是騎行者,干預(I:Interventions)是自行車的不同設定,結果(O:Outcomes)是自行車設定變化對騎手騎行表現和受傷風險的影響。列出表1的檢索詞,并運用和(AND)或(OR)組合(主題或題名)連接的布爾邏輯檢索形式在中國知網、PubMed、Web of Science 數據庫中檢索相關研究文獻。有關鞍座高度設定影響的文獻時限為2010年1月至2023 年1 月(之前的研究可能已被Bini 等人[7]所發表有關鞍座高度影響的綜述納入),其余自行車設定條件的檢索文獻時限為2000年1月—2023年1月。

表1 檢索關鍵詞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已公開發表的中、英文文獻;(2)以符合人坐立式蹬踏的山地或公路自行車框架為基礎的研究;(3)文獻內容涉及評估鞍座、車把、車架、曲柄等自行車配件的設定變化對騎行表現或受傷風險的影響;(4)以真實的人為實驗受試者的研究;(5)實驗設計科學合理、資料收集方法科學、數據分析方法正確。

排除標準:(1)只有定性描述,沒有確切實驗數據支撐的研究;(2)僅為理論模型計算或模擬仿真進行評估的研究;(3)有關小輪車、手搖自行車、躺車等類型自行車的研究;(4)調查類、會議摘要和綜述類文獻。

1.4 質量評估

通過應用于橫斷面研究的質量評估量表(AXIS tool)[8]去評估納入文獻的研究質量、研究設計和潛在偏差風險。AXIS 量表由5 個模塊(引言、方法、結果、討論、其他),共計20 個問題組成,去除該量表中與此次評估無關的問題,最終通過17 個標準去評估文獻的總體質量[9]。由于AXIS 量表沒有提供文獻質量的總體評級。因此,文章選擇計算每項研究的得分達到總分的百分比(得分/17)來對該研究進行評級。評級標準定為很高質量(90%~100%)、高質量(80%~90%)、較高質量(70%~80%)、中等質量(60%~70%)、低質量(60%以下)。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從中文數據庫中得到檢索結果473 條,英文數據庫中得到檢索結果3046 條,共得到檢索結果3519 條。文獻篩選流程圖如圖2所示,最終共有46篇有關自行車設定對非創傷性損傷預防以及騎行效率影響的文獻被納入系統評價,其中英文文獻有43篇,中文文獻有3篇。

圖2 文獻篩選流程圖

2.2 質量評估結果

質量和偏倚風險分析表明,3項研究質量很高,33項研究質量高,7項研究質量較高,2項研究質量中等,1 項研究質量低。納入研究中的薄弱環節主要包括樣本量的合理性、樣本量相對于目標人群的代表性以及選擇過程與目標人群的一致性。整體上,納入研究的質量比較高。

2.3 納入文獻基本特征

對納入文獻進行全文分析,結果表明當前對自行車設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5種配件上,即鞍座、車把、車架、曲柄和腳踏。其中鞍座高度的設定(20篇):設定蹬踏下死點(Bottom Dead Center,BDC)時不同膝關節屈曲角度、內縫長度的109%等條件,對比不同鞍座高度蹬踏對下肢運動學、動力學和主觀情緒體驗的影響(表2)。鞍座位置角度的設定(5 篇):調整鞍座前后位置和垂直傾斜角度,對比研究下肢肌肉的激活、關節力和活動范圍、肺通氣狀況等(表3)。鞍座形狀的設定(5篇):對比研究不同鞍座形狀(寬窄、中空帶孔、長短鞍鼻等)對會陰部壓力、血流等的影響(表4)。車把和車架的設定(3篇):研究不同車把高度和車架尺寸對騎行者腰椎、頸椎屈曲和肌肉疲勞的影響(表5)。曲柄的設定(8篇):研究不同曲柄臂長度對下肢關節力矩、輸出功率以及能量代謝等的影響(表6)。腳踏的設定(5 篇):研究使用自鎖腳踏與其他腳踏騎行時的差異,以及自鎖腳踏鎖片位置變化對騎行的影響(表7)。

表2 鞍座高度設定對于騎行的影響

表3 鞍座位置角度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表4 鞍座形狀選擇對騎行的影響

表5 車把和車架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表6 曲柄長度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表7 腳踏的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3 討論

綜合上述系統納入文獻的研究結果以及非創傷性運動損傷治療的臨床經驗[4],能夠發現在騎行者中頻發的各部位疼痛或麻木與自行車鞍座、車把、曲柄等配件的設定存在較強關聯(圖3)。這些配件不同的設定會影響到騎行過程中各個關節、骨骼的載荷以及肌肉的激活、器官的血流和各接觸面的壓力,進而會影響到騎行者的運動表現,甚至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圖3 自行車設定因素與非創傷性運動損傷的關聯分析

3.1 鞍座高度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根據100%大轉子長度、106%~109%內縫長度以及蹬踏在下死點(BDC)時特定膝關節屈曲角度所處的高度(圖4)等方法確定最佳鞍座高度[10]。大多數人在日常休閑騎行時鞍座并沒有處于最佳高度。與最佳鞍座高度相比,較低和較高鞍座高度在蹬踏時下肢神經肌肉激活會不同[11],下肢運動學也會表現出差異,如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活動范圍增加[11-12],關節力矩會改變[13]。這些變化可能會降低騎行的效率,增加受傷的風險。

圖4 鞍座高度測量方法

對于鞍座高度微小變化的影響,研究發現以大轉子長度±3%的高度調整進行蹬踏時,并未影響膝關節載荷(脛股壓力、剪切力以及髕股壓力)[14]。雖然上述研究指出高度微小變化對關節動力學影響并不明顯,但只是探討了休閑騎行者在較低踏頻(70rpm)和輸出功率(70W)時高度微小變化的影響。Moura 等人的研究表明專業運動員在更大負荷下(100W遞增),以自選鞍座高度±2.5%的調整進行蹬踏就會改變肌肉激活模式和蹬踏周期推進時相應的肌肉(股外側肌和股直?。﹨⑴c百分比[15]。這說明受試者的運動等級或輸出功率也是決定鞍座高度變化影響的重要因素[16]。因而專業運動員為追求更大功率和更好的表現,比休閑騎行者需要更多的動態測量技術的加入。

Wang 等人的研究表明膝關節內收力矩以及產生前膝關節力矩峰值時的矢狀面膝關節角度會隨著鞍座高度降低而增加[17]。這意味著以低鞍座高度騎行時,膝關節在前膝關節力矩峰值出現時會更多處于屈曲位置。而當膝關節處于深屈位置時,壓迫股骨上髕骨的矢量力較大,且內收力矩的增大可能導致髕骨-股骨接觸力和接觸面積增加[18]。再加之較低鞍座蹬踏產生較大的股四頭肌峰值肌力、髕股關節峰值力及髕股關節峰值應力會造成髕骨軟骨的過載[19]。這可能會加劇股髕關節疼痛綜合征以及增加其他膝關節骨關節炎等可變性和退行性疾病風險[20]。此外,Chang等人認為在BDC時膝屈角35°(較低)的鞍座高度下股四頭肌長度被更大程度拉伸以維持較大肌力[21]。這可能會更早誘發疲勞,導致踏頻相比于BDC 屈膝角25°(較高)時更易不穩定。當把鞍座高度從BDC時35°屈膝角調整為25°時,推進時相中作為提供主要蹬踏力的髖關節并未受到鞍座高度的影響,膝關節能量輸出的減少則被踝關節所代償。這種策略主要通過踝關節角速度的增加實現[10],這將有效減少膝關節(如前交叉韌帶和髕股軟骨)的軟組織損傷[22]。除了降低受傷風險,在BDC 屈膝角處于25°時鞍座高度的蹬踏經濟性(攝氧量指標)也優于BDC 屈膝角35°及109%內縫長度,這可能意味著有更好的運動表現[23]。

當鞍座高于最佳高度,蹬踏時股直肌/臀大肌共激活的降低會導致髖關節能量傳遞下降,同時股四頭肌活動下降導致踏板力降低[24]。迎面風阻隨著高度的升高也會增大[25],導致騎行效率隨之下降。較高鞍座下的蹬踏會伴隨著肌肉激活順序的改變,如為了糾正髕股關節功能不穩定,股直肌激活會提前[11]。這與更早的疲勞誘發是否有關,值得深入探討。研究還發現騎行者自己選擇的鞍座高度是最舒適的,盡管在不同鞍座高度蹬踏時軀干和下肢特定區域的皮膚溫度沒有發現顯著變化[26],但高于或低于首選鞍座高度會讓人通過騎行獲得的舒適性更低(feeling scale 量表測得)[27-28]。然而,自選鞍座高度帶來的這種更高舒適性是否由騎行者對該姿勢的習慣造成,目前還不清楚。因此,未來的研究可分析長期接觸不同姿勢后,舒適度是否會發生變化。

3.2 鞍座位置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不同的鞍座位置以及傾斜角度對蹬踏也會產生一定影響。鞍座位置前移(靠近車把位置)蹬踏時,腓腸肌的激活程度和踏板力下降,后移時腓腸肌的激活及鞍座壓力中心的變化會增加,騎行總體不適感會提高[29]。鞍座位置靠后蹬踏的結果還反映了騎手坐姿靠后時施加在曲柄臂的徑向力減少,踏板上的有效力增加[30],這可能與跖屈肌力峰值增加有關[31]。踝跖屈可解釋為骨盆前旋時的繼發性改變,當采用骨盆前旋位時,腘繩肌拉伸增加會導致膝關節屈曲的反射性提高,從而增加了踏板上的有效力[32]。盡管鞍座靠后時蹬踏對踏板力更有效,但通過逆向動力學計算發現靠后蹬踏時脛股平均壓力和峰值壓力分別比向前狀態下高14%和15%[33].這是否會增加長期騎行中的受傷風險還未知,現有研究對鞍座前后位置調整的具體范圍還不明確,普通騎行者對于鞍座前后位置的調整應以騎行舒適感(是否有疼痛、麻木的感覺)為主。此外,鞍座角度向下傾斜對于運動成績、心肺功能參數、空氣動力學的改善并不大,且在傾斜6°時觀察到骨盆向前滑動[34]。這種變化可能削弱鞍座的支撐功能從而增加在車把上的代償用力,長時間騎行會對上肢施加額外的壓力。鞍座角度向下傾斜的好處可能在于會降低騎行者的會陰前部壓力[35],這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結果驗證。

3.3 鞍座形狀選擇對騎行的影響

因為解剖結構的關系,騎行時會陰壓力還會受到鞍座形狀的影響(圖5)。如正常男性的陰莖總動脈位于恥骨下支內側,在恥骨聯合下方分叉為海綿體動脈和背動脈,而且陰部神經穿過阿爾科克氏管,從恥骨聯合下方出來,為會陰和生殖器提供感覺神經支配[36]。騎行時陰莖動脈和陰部神經會在鞍座和恥骨之間長時間受壓,可能會導致會陰鈍性創傷。

圖5 不同形狀的鞍座

研究發現較寬的鞍座能為骨盆提供足夠支撐,減輕會陰組織受到的壓力,相比于較窄鞍座能增加陰莖血液流動[37],較窄的鞍座與騎行時臀部疼痛的關聯更大[38]。對于長鼻和短鼻型鞍座,使用傳統鞍座(長鼻)的平均會陰壓力在34~41kPa 之間,無鼻鞍座的平均會陰壓力約為18kPa[39].因而較寬短鼻鞍座可能會降低騎行者在騎行期間會陰區域的壓力分布。但女性運動員在使用短鼻鞍座時并沒有發現會陰壓力分布的顯著性差異[37]。這也許與專業運動員騎行的姿態更穩定有關,同時鞍座具體設計(鞍鼻長短)以及男女解剖結構不同也會有影響。對于使用短鼻鞍座是否改變蹬踏時踏板、車把上的載荷分布,對車輛的控制是否造成影響,還需要更進一步揭示。

當使用市面上常見的帶孔鞍座時,Carpes等人認為鞍座帶孔設計對壓力幾乎沒有影響,騎行的姿態對壓力的改變會更大[40],會陰平均壓力會隨著工作負荷的增加而增加[41]。此外,同樣的壓力載荷下,帶孔鞍座由于面積減少可能會升高孔邊緣接觸區域的壓力,因而鞍座是否應開孔還需要進一步考慮。由于個體或性別的差異,鞍座形狀目前并沒有太統一的選擇,對于普通騎行者而言,使用襠部帶襯墊的專業騎行褲以及通過站立蹬踏也許能更好緩解會陰壓力與臀部疼痛。

3.4 車把與車架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車把高度與車架尺寸也是騎行舒適性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不同的車把高度會導致不同的軀干屈曲,研究表明軀干傾斜度分別與腰骶角(r=-0.620,P<0.01)和頸椎矢狀角(r=0.510,P<0.01)呈負相關和正相關[42]。所以車把高度越低,騎行姿態中軀干傾斜越大,頸椎矢狀位的伸展程度也就越大[43]。而頸椎長時間過度伸展會使頸部伸肌和屈肌群過度緊張,加劇肩頸疲勞的累積,也可能對脊柱造成更大的壓力。為緩解這些,應將車把高度調高,但具體的調整范圍還需要結合鞍座高度和車架尺寸來確定。對于車架尺寸選擇而言,需要與騎行者的身體參數(四肢長度、柔韌性等)相匹配。納入的研究中沒有明顯的變化或證據表明運動員的運動表現受到自行車車架尺寸的影響[44],其更顯著的影響還是體現在舒適性方面,如車架尺寸可能會影響到車把相對于鞍座的高度設定,進而影響車輛操控性等[45]。

目前有關車把、車架設定的相關研究還較少,但采用不同車把高度和車架尺寸騎行時,上肢肌肉、頸部肌肉和軀干肌肉的激活與協同可能會發生改變。不同車把高度會對騎行時手部神經造成不同壓迫[4],這與腕管綜合征、頸椎疼痛以及腰痛等損傷的關聯值得更深入探討。未來在更多研究驗證的基礎上,可以利用更優的算法程序將各種影響因素考慮進去,從而利用計算機評估符合個體參數的最佳車架尺寸和車把高度。

3.5 曲柄長度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早期研究發現最佳蹬踏速度隨著曲柄長度增加而增加,最佳踏頻隨著曲柄長度的增加會降低,蹬踏速度限制了單關節肌肉的收縮速度,踏頻影響肌肉的激活,兩者共同限制了蹬踏時的肌肉力量。通過探究兩者在不同曲柄長度下的最優比,得到最大功率時的最佳曲柄長度應為腿部長度的20%或脛骨長度的41%[46].目前三大主流自行車配件廠商(Shimano、SRAM、Campagnolo)主要提供165mm、170mm、172.5mm、175mm 這四種長度的公路自行車曲柄。如何選擇最佳的長度或探究使用更長或更短曲柄的影響則是研究的關注方向。

通常認為在通用曲柄長度(165~175 mm)之間的變化不會影響最大輸出功率或改變相應關節功率在踏板動力上的貢獻[47],而且關節力矩和力量的分布基本保持不變[48]。但也有研究指出與175mm(3.29±0.76s)相比,在相同條件下使用170 mm(2.57±0.79 s)曲柄蹬踏達到最大峰值功率的時間顯著縮短[49],意味著使用更短曲柄可能會獲得加速優勢。較長曲柄(175+mm)會使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最大屈曲和關節活動度顯著增加(1.8~3.4°,P<0.05),即使其導致的生物力學變化并沒有改變蹬踏的能量代謝成本,但對長期騎行可能有不利影響,如可能會引發髖關節和膝關節疼痛[50]?;谝陨?,常見規格中選擇較短的曲柄似乎更具優勢,但仍需進一步研究去分析不同曲柄長度對蹬踏時肌肉協調模式的長期影響及其與非創傷性損傷的關系。

對于下肢運動學,研究表明曲柄長度35 mm 的變化會顯著改變髖關節和膝關節角度[51-52]。但對于下肢動力學,Barratt 等人認為一旦考慮了蹬踏速度和踏頻的影響,使用長度差異較大的曲柄(150~190 mm)也不會影響特定關節產生的最大功率[47]。除此之外,Burrus等人發現在相同耗氧量下,新手使用145 mm的曲柄會比175 mm的曲柄獲得更高的騎行經濟性[53]??赡苁且驗樵谙嗤奶ゎl下,使用145 mm曲柄時的蹬踏速度更慢,從而使肌肉收縮速度變慢以減少收縮時肌肉的黏滯阻力去提高經濟性[54],這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還未得到驗證。當前的研究在針對曲柄長短問題時很少考慮鞍座高度,為了維持更好的膝關節發力角度,曲柄的長度必定伴隨著鞍座高度的調整,這又會影響到脊柱的屈曲和伸展等一系列問題。今后研究可以對整體的設定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及對場地自行車賽中需要在大齒比下急速啟動的曲柄長度優化進行探討。

3.6 鎖踏與鎖鞋設定對騎行的影響

鎖鞋與自鎖(卡式)腳踏是專業自行車運動員和許多騎行愛好者必備的一套裝備。相比于普通的腳踏(即鞋和踏板接觸界面不固定),自鎖腳踏(簡稱鎖踏)的優勢在于能使腳與踏板界面在蹬踏時保持穩定接觸[55],能夠有效避免在踏頻太快時出現踏空或在路面不平時因震蕩導致脫腳等現象,從而大幅度提高蹬踏時的安全性。此外,使用鎖踏還能維持正確的蹬踏姿勢,減少長期不良發力方式對膝關節造成的過載損傷。如在曲柄循環下死點之前的蹬踏階段,容易導致膝蓋外展以及小腿向內側旋轉,從而使膝關節Q 角增大,髕骨及整個膝關節穩定性降低。盡管髖關節內收可以減少這種情況,但在旋前或膝關節外展太大而無法代償的患者中,可能會引發髕骨股骨疼痛,而通過鎖踏進行穩定蹬踏則可以預防這種損傷[56]。

在鎖鞋與鎖踏的使用中,因為鎖片的位置確定腳在踏板上的位置,最重要的便是調整鎖鞋上鎖片的位置。盡管研究表明調整腳在踏板上的前后位置不會影響專業自行車運動員的騎行經濟性,但卻會影響蹬踏力的作用點和作用方式[57]。一般為了獲得和維持最大功率,鎖片位置應該使第一跖骨直接位于踏板軸上(圖6)[58-59]。而當鎖片向后移動時,蹬踏中的踝跖屈肌力會顯著減小。Van等人認為這對于運動損傷的臨床康復可能會有幫助。因為可以讓跟腱或小腿三頭肌群肌肉受傷的運動員在騎行中減輕肌肉-肌腱復合體的負荷,同時還不會由于能量消耗增加而導致穩態運動表現預期下降[60]。

圖6 鎖片的位置使第一跖骨頭直接位于踏板軸上[59]

鎖鞋的選擇對于緩解騎行中的足部麻木也很重要。市場上受歡迎的鎖鞋大多依據歐美人細長的腳型進行設計,鞋楦偏窄。而亞洲人腳型普遍偏寬,因而在使用同樣碼數的國外品牌鎖鞋時可能會對足部產生擠壓,長期騎行會產生麻木。所以在選擇鎖鞋時應充分了解騎行者足型。關于扁平足,有關研究表明矯正鞋墊會增加跑步者膝關節內收力矩和膝關節內收角,這些都是導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風險因素,還通過影響踝關節的矢狀角和力矩,減少踝關節在推進中的作用[61]。但矯正鞋墊是否會增加扁平足騎行者損傷風險,還少有研究去探討。

3.7 研究局限

關于自行車設定影響的系統綜述主要針對自行車設定的三大體系,對于整個騎行而言,未考慮傳動齒比、輪組輪胎選擇等在內的與騎行效率和舒適性有關聯的外界因素;部分被納入文獻方法的質量控制還有待提高,這可能限制此研究結果的推廣;即使以嚴格的文獻檢索程序進行了文獻檢索和文獻追溯,但仍有相關文獻可能被遺漏。

4 總結

本研究探討了自行車設定三大體系中鞍座、車把、車架、曲柄、鎖鞋和鎖踏的設定對騎行的影響,通過現有文獻系統總結了一些常見的設定變量以及自行車設定與非創傷性運動損傷和騎行表現(騎行效率)的關系。目前,以100%大轉子高度、106%~109%的內縫長度或BDC 膝屈角25°左右為最佳鞍座高度;過低高度蹬踏會增加膝關節負荷,可能引發膝關節疼痛;過高蹬踏與跟腱、髖關節和股肌等疼痛有較大關聯,同時還會導致有效踏板力降低,影響運動表現。鞍座前后位置可能與股二頭肌和髕股疼痛有關,前移會降低腓腸肌激活和踏板有效力,后移會增加脛股壓力。鞍座角度傾斜對騎行效率無影響,但過度的向下或向上傾斜,可能導致手部或會陰麻木。短鼻較寬的鞍座可以降低會陰壓力,帶孔鞍座的作用并不明顯;較窄并缺乏支撐的鞍座易引發臀部疼痛。車把高度越低,騎行姿態中頸椎矢狀位伸展程度就越大,容易誘發腰疼和頸部酸痛;高度過高會增加迎面風阻,降低騎行效率。車架尺寸會影響騎行舒適性。曲柄最佳長度設定通常根據自己腿部長度的20%或脛骨長度的41%在主流曲柄長度中進行選擇,曲柄過長容易導致髖關節疼痛。鎖踏的使用可以帶來更高的安全性;鎖片的位置對騎行經濟性無影響,但會影響力的作用點和作用方式,從而糾正錯誤的蹬踏方式,對一些運動損傷的康復會有幫助。

這些變量在今后對運動損傷的臨床康復中應作為重點干預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評估與運動損傷相關結果的研究都集中在膝關節損傷上,而沒有試圖探索騎手受傷的其他身體部位。例如,還不清楚在騎行者中頻發的腰痛、肩頸疼痛等損傷與整體設定的具體關聯,這一點值得在后續研究中進行深入探討。未來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數據的使用(運動學、動力學、神經肌肉激活、舒適性等),以滿足自行車設定的個性化需求。此外,自行車設定的應用在國內還缺乏普遍的認知,普通騎行愛好者也經常因為自行車設定不合理而在長期騎行中受到傷病的困擾。后續可以聚焦如何科學有效地將其進一步推廣,惠及更多騎行愛好者。

猜你喜歡
鞍座車把曲柄
車把變車鎖
悠悠車運動原理分析
游梁式抽油機曲柄銷接觸壓力分析
抽油機曲柄銷裝置失效分析及優化對策
重力載荷作用下的三鞍座容器鞍座受力分析
一種電動自行車智能安全車把的設計
基于急轉速度系數設計雙曲柄機構研究
三鞍座臥式容器鞍座許用沉降量研究
一種內走線式車架及電動自行車
曲柄滑塊機構的運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