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思政教學如何讓學生“動”起來

2024-03-01 06:34王葵
江西教育C 2024年2期
關鍵詞:以人為本教學策略

王葵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思政教學要求,難以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難以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動”得少,教師“講”得多,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落實。本文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闡述了高中思政教學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期為高中思政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高中思政教學? ?教學策略? ?以人為本

一、高中思政教學為什么要讓學生“動”起來

在“三新(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思政學科的育人功能更為突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更為緊迫?!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睆摹熬C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定位來看,高中思政教學要突出“動”字,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力。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是“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學生是一個個獨立、有思想、有情感、能動性的個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只是讓學生“會解題”,但不能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真實問題,也無法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生只有真正參與進來,才能內化于心,外化為行,社會理解能力和參與能力才能逐步提升,循序漸進地“成長”。由此可見,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是提升高中生自身綜合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在高中思政教學中學生要怎么“動”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不僅是一門政治課,還是一門對學生的品行、道德、觀念、思維方式及理論素養等實施全方位培養的課程,更是一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這就決定了高中思想政治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中思政教育中的“動”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其鮮明特色。

首先,在高中思政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動腦”,即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善于思考、樂于思考和勤于思考。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的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法律、邏輯等多方面,要求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要積極動腦,還要留心觀察生活,主動關注社會熱點,關心國家大事,并嘗試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讀政治現象,實現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遷移與運用。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厚植家國情懷,還能提高學生的公共生活參與能力,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其次,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動口”,即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能說。通過教學任務的巧妙設計,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樹立科學精神。

最后,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動手”,即讓學生梳理筆記,構建知識體系,或根據教材內容和課堂任務布置,設計活動方案、開展社會調查、參與志愿服務等。通過體驗一系列的社會活動,學生能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培養“主人翁”意識。同時,學生在研究過程中能增進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逐步感受到思想政治學科的趣味性。

通過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最終讓學生對思想政治“動心”,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目標。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讓學生真正動腦、動口、動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就會對思想政治課堂充滿期待。只有“動心”了,學生才能逐步實現從學科知識到學科素養的轉化,從而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在高中思政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動”起來

(一)轉變教學理念,增強“放手”意識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在“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教師要變革自身的教學理念,從知識本位轉向素養本位,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動心”。教師要學會放手,改變“處處不放心,處處都要講”的心態,把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學習思政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與反饋情況,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例如,在新冠疫情“停課不停學”階段,如果教師只是一味講授知識,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收效甚微。對此,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與交流,教師負責主持、引導和點評。比如,在教學中,筆者設置了時政對接活動“眾志成城,對抗疫情”,將全班學生分為6個小組,從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病毒及傳播途徑,個人防護措施,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謠言問題,國內外援助,最美逆行者”中選擇一個話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生活資源,整合素材,設計問題,并整理答案,最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成果展示。在這節課中,筆者引導學生從哲學、政治、文化、經濟角度對時政進行自主分析,打造了生動活潑的思想政治課堂,充分彰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樣充滿自主學習、思考與探究的課堂,既能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和科學精神,又能增強學生的公共生活參與能力,實現了“提分”與“育人”。

(二)開展“議題式”教學,重視活動開展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教師要精心研究教學設計,重視課堂學習活動的開展。比如,“議題式”教學就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圍繞議題,借助情境開展邏輯認知與思辨活動的教學方式,它強調活動的可選擇性與探究性,以“議”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對知識進行意義建構。議題的選擇可以基于實際生活,可以聚焦社會熱點,可以聯系教材實際,等等。議題的內容既能包含學科內容,又能展示價值判斷。

例如,在教學《偉大的改革開放》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總議題:“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通過總議題引領本課,同時設計三個分議題:第一個分議題為“為什么改革開放是破局之招”,引導學生通過觀看歷史影像,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進而探討做出改革開放偉大決策的原因。第二個分議題為“為什么改革開放是引領之招”,通過設計改革開放的時間軸,引領學生梳理改革開放的過程,講述改革開放中的故事,感受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第三個分議題為“為什么說改革開放是制勝之招”,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結合自身感受,談一談改革開放給家庭、家鄉和國家帶來的變化,體會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進而探討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秘訣”有哪些。在此基礎上,拓展延伸,引領學生探討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持續推進改革開放。這種把總議題分解成多個分議題的教學模式,既能讓學生從宏觀角度看待政治問題,又能讓學生從微觀的角度分析政治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政治課“活”起來。

(三)開展情境化教學,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情境化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的場景,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知識,又能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通過形象生動的具體場景以及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找準自己的位置,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學《價值與價值觀》一課時,教師可以以“袁隆平及他的雜交水稻事業”為主題,創設情境。首先,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播放視頻“袁隆平的90后追夢人生”,讓學生了解這個可親可敬的老人一生逐夢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認識雜交水稻,“解鎖”水稻的價值,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歸納出哲學意義上“價值”的含義。再次,在第二個環節,讓學生講述袁隆平的小故事,并講一講為什么他值得我們尊敬,由此引領學生理解人的價值。最后,在第三個環節,讓學生通過情境,主動思考價值觀的作用,并自主設計袁隆平的“頒獎詞”,使學生自覺樹立學習榜樣。通過三個序列化的情境活動,以及有效的任務布置,學生不僅能動腦、動口,還能動手設計,踴躍發言,這樣的政治課既有意義,又有意思,讓學生“動心”了。

(四)開展辯論式教學,培育學生的思辨能力

辯論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反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為特征,由小組或全體學生圍繞特定的論題辯駁問難,各抒己見,互相學習,在辯論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素養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以主體參與的廣泛性、過程的互動性、問題的探究性為主要特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開展辯論式教學,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正確對待外來文化》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辯題“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引領學生經歷立論陳詞、攻辯、攻辯小結、自由辯論、總結陳詞等環節,據理力爭。這樣,整個課堂就成了學生“暢辯”的海洋,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與邏輯思維,還能讓學生形成科學的文化觀。再如,在教學《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辯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能夠發揮更大作用的是法律還是道德”,引領學生按照辯論的各個環節推進,正反雙方各執一詞,讓學生在頭腦風暴中,實現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正確認識。

在選擇辯題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表達能力,切不可過難或過易,也不可選擇帶有一定傾向性的辯題,否則辯論活動最終會流于形式,辯論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就不能真正“動”起來。

(五)開展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活動是學生融入公共生活的重要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善用生活資源,引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動”起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參與公共生活的能力。一般而言,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專題訪談、參觀訪問以及各種職業體驗等。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分小組參與社會實踐。例如,在教學《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活動,讓學生了解身邊的店鋪、工廠等都涉及哪些行業,為什么資源會流進這些行業,這類市場存在什么問題,等等。并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時間,分小組進行社會調研,寫專題調研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通過社會實踐,學生能認識到高中思政課的學習不僅在課堂,課外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進而促使學生在生活中養成多留意、多觀察、多思考、多行動的習慣,把身邊的資源“為我所用”。

綜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你追我趕,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增強學生政治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能夠逐步養成自主、自律的優良品格,以及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進而推動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動心”,讓政治課堂“活”起來,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四連.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3,(20):78-80.

[2]劉志莉.淺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議題式教學的運用[J].考試周刊,2023,(35):137-140.

[3]楊小洪.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議題式教學運用的有效路徑[J].吉林教育,2023,(22):9-11.◆(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李堡中學)

猜你喜歡
以人為本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對憲法沿革的幾點思考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