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園提升改造設計研究
——以哈密市人民公園為例

2024-03-01 02:20
關鍵詞:城市公園入口公園

李 明

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新時代國家提出了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本文正是基于當今新生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通過積極探索城市公園改造在生態保護與提升、優質市民活動功能植入、地域文化展示等方面的新方案及新模式,為其他同類型城市公園的提升與功能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 傳統城市公園目前面臨的問題

1.缺少特色千篇一律。早期的公園設計以基本的功能服務為主,設計手法雷同,缺乏特色,往往在不同地域之間的公園缺少文化的辨識度。而同一區域不同主題的公園之間很多都缺少空間及文化差異化的打造。

2.生境破壞減少。由于大量的人為活動使得生物的棲息地遭到不良的干預,公園原有的生境系統遭到割裂和破壞。公園不合理的開發建設及人為的干預因素使得傳統城市公園如今面臨很多的生態問題。

3.功能混雜,主題不鮮明。傳統城市公園往往經過不同時期多次的建設,使得大量混雜的功能被植入進來,早期的傳統公園往往針對少數人的活動需求, 在現代公園開始逐步開放,面向廣大群眾以后面臨著多種人群活動的功能缺失的問題。

4.設施不能滿足市民新時代需求。隨著城市發展及市民需求和時代審美的變化,傳統公園逐漸暴露出基礎設施老舊破損、服務功能單一缺失等問題,場地亟待進行設施蓋在維護及結合功能更新增加活動服務設施,滿足不同人群的活動服務需求 。

2 項目概況

哈密市人民公園人民公園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初,一直以來是哈密市人民群眾閑暇時避暑、娛樂的活動場所。公園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區城市中心區,四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項目北臨光明路,南至廣東路,南北長約1000m,東西寬約250m,總面積約18.95hm2。公園區域平均海拔約為700m,有著豐富的水系及茂密的森林資源,水源主要來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項目區域是哈密市生態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四周多為居民區與商業區,是哈密市的天然氧吧與周邊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3 項目現狀問題

1.植被問題。場地現狀植物品種多樣,喬木以新疆楊、黃金樹、旱柳、柏類和松類為主,灌木以紅瑞木、水蠟等為主。整個公園植被分區特色不顯著,缺少色葉樹種及地被花卉點綴,入口及重要節點周圍缺乏豐富的植被層次及色彩點綴。

2.設施問題?,F狀大部分設施較為陳舊,存在廢棄損毀現象。公園城市家具種類較多,風格雜亂不統一,設施分布不合理,沒有按照適用人群的服務半徑合理布置。不少居民前往游玩,公園只配備基礎的服務設施,如亭廊,座椅等,但缺乏一些適合不同人群活動體驗的配套設施。

3.功能問題。目前公園的性質是市民開放性公園,功能以休閑觀光為主,缺少參與互動性產品,不能滿足居民休閑娛樂活動需求,導致很多居民只能在公園里自己開辟一處活動場所,不利于公園的整體規劃與發展。公園北側區域拆遷以后雜亂不堪,缺乏功能規劃與銜接,土地嚴重閑置,景觀風貌較差。

4.形象問題。哈密市的綠洲基底及地域多元文化并存是哈密城市文化的最大特征。但公園形象上和普通的市民公園一樣千篇一律,設計語言及服務設施都缺乏文化特色。另外公園還缺少地域文化的科普展示方面的內容。

4 項目設計目標

以良好生態環境為基底,以滿足新時代市民功能需求為核心,以西北文化風貌為特色,打造集森林生態保護、都市休閑娛樂、綠洲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生態城市森林公園,打造哈密市綠洲上的慢生活明珠。

5 設計策略

1.植被提升策略。秉承“場地最小干預”原則進行景觀提升,充分保護公園現狀自然植被系統的結構性、完整性,合理規劃提升區與新建區的范圍。

(1)濕地生境:通過重新梳理水系,構建湖面、濕地、樹島、淺灘等多種水景類型。通過增加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創造豐富的濕地生境。

(2)花田生境建設:整理北側現狀花田區域,種植向日葵、金雞菊、波斯菊等既能觀賞又能吸引蝶類的花卉,營造豐富的色彩與生物多樣性棲息地。

(3)森林生境建設:現狀森林區域植被豐富,但品種較為單調,結構簡單,缺乏四季季相變化。通過在重要節點及道路周圍增加如銀杏、金枝國槐、紅楓、五角楓、山桃等色葉樹種,打造四季變化的五彩森林景觀。

2.功能提升策略。提高城市公園設計的人性化發展水平,對現狀重要節點及場地進行提升打造,結合整體功能分區規劃,分類提升與打造。不同主題的場地設置不同的休閑活動內容,整體提升公園活力與可參與性。從而滿足兒童、少年、青年、老年,家庭等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游覽、休憩、娛樂,科普等活動需求。

3.水系提升策略。水系進行疏通與串聯 ,對水系及整體場地地形進行梳理,增加旱溪,將水系局部連通,豐富水生植物,形成整體的水系收集系統涵養公園小氣候。建設草坡入水、木樁駁岸、拋石駁岸等生態駁岸類型,豐富濕地景觀的形態及游人多樣的濱水體驗空間。

4.設施提升策略。結合規劃活動場地周圍約200-500米服務半徑,對現有設施進行提升和補充。增加園區的休憩設施、標識系統、游船碼頭、景觀平臺及垃圾桶等服務設施,完善公園基礎設施配套。

5.形象提升策略。提煉綠洲文化、天山文化及民族文化等特色因子,融入景觀設計理念中[1]。重點針對主次入口進行改造提升植入文化內涵,強化公園歷史發展沿革的記憶,延續城市歷史文脈,針對重要活動場地設置文化科普的服務設施,增強對市民的文化科普及教育意義。

6 規劃原則

1.生態保護原則。以保護與提升生態環境為基礎,豐富公園植被系統。

2.最小干預原則。最小干預,針對重要節點及場地周邊局部提升與打造。

3.功能多樣原則。融合休閑、健身、娛樂,科普等多種活動需求內容。

4.文化彰顯則。展示哈密市特有的天山文化、絲路文化、草原文化等。

7 總體設計

結合現狀空間特色及不同人群活動功能更新需求,公園提升改造總體分為四大功能分區:入口廣場區(南、北)、文化休閑活力區、濕地科普體驗區、花田果林觀光區。

圖1 總體平面圖

圖2 功能分區圖

1.入口廣場區

(1)南入口?,F狀問題為入口界面空曠、遮陰缺乏、利用率低。入口道路相對單調,缺少文化展示。改造措施:1.對鋪裝進行提升改造,植入絲綢之路文化串聯起整個入口軸線空間。2.通過對植物及休息設施的提升增強入口區的服務功能,使市民在進入公園時就能感受到公園煥然一新的文化特色。

(2)北入口?,F狀問題為入口高差大,入口區域休憩平臺較小,空間局促。建筑及設施較陳舊,影響形象;缺乏豐富的植物搭配。改造措施:1.在空間上通過對平面鋪裝進行提升反映哈密天山文化主題[2]。2.在功能上在北側新增自行車停車場服務全園自行車慢行系統。3.對現狀生硬的擋墻進行改造,結合多層垂直綠化重新軟化擋墻,減緩高差帶來的壓迫感,增加入口區域的綠量。

圖3 北入口效果圖

圖4 南入口效果圖

2.文化休閑活力區

(1)現狀問題為地面多為土地,缺少活動場所,破舊游樂設施荒廢。建筑與設施荒廢,周圍場地閑置,利用率低。(2)改造措施:1.對現狀場地進行改造提升,延續現狀運動及活動主題功能,根據現狀空間特色,結合林下區域設計兒童活動場地和休閑活動場地[3]。新設兩米寬步行道串聯不同場地,各場地之間通過多層綠化進行適當隔離。2.結合地域文化在沿道路一側新建特色的文化休閑廣場,為大量的人流提供兩到三處休憩停留的空間。

3.濕地科普體驗區

(1)現狀問題為整體水系支離破碎,缺少相互聯通不成體系,導致生態功能減弱。大湖區域為垂直硬質駁岸,高差大且缺少防護措施,具有安全隱患。水溪缺少親水平臺,濕地植被缺乏。(2)改造措施: 1.梳理串聯水系,對公園的水系進行規劃串聯,通過植草溝及旱溪收集與過濾后匯集到中央湖區。在整個水系統上重新激活園區水系的蓄水、滲水、凈水等功能。2.對中央大湖區域駁岸進行改建,新增濱水碼頭、木棧道、木平臺增強親水性,打造一條聯系的濱湖步道游覽體系[4]。3.在湖區及溪流沿岸補植多種濕地植物,打造濕地花溪特色景觀。

4.花田果林觀光區

(1)現狀問題為現狀局部拆遷以后為閑置荒地,局部為農戶的菜田種植區,沒有整體進行規劃。南側垂直擋墻高差較大,割離了南北的交通聯系,交通混亂不成體系。(2)改造措施:1.對現狀空地及菜田進行改造,打造特色的果林及景觀花田,結合花田設置休閑活動場地,增加休憩服務設施。2.利用多級種植臺地的形式,削減現狀垂直的高差。3.在花田中打造彩色健身慢跑道,彩色休憩花廊,構建花海中特色交通體驗系統。

8 專項設計

1. 種植提升設計??傮w遵循“保留、梳理、補植”體現四季變化的原則。保持原有的生態種植基底,根據整體功能重新劃分種植分區,打造五大特色種植片區:(1)密林種植區:喬木為油松、刺柏、側柏、云杉等,落葉喬木為新疆楊、旱柳、香花槐、垂枝榆、銀杏等,灌木為丁香、紅瑞木、連翹、月季等,地被及草本植物以二月蘭、沙地柏、新疆鼠尾草、紫羊茅、林地早熟禾等為主。(2)花田種植區:以觀賞向日葵、波斯菊、黑心菊、二月蘭等為主。(3)濱水植物區:以蘆葦、荷花、香蒲、千屈菜、馬藺等為主。(4)果林植物種植區:以山桃、梨樹、核桃樹、山杏、山楂樹等為主。(5) 廣場種植區:喬木為銀杏、新疆楊、金葉榆、香花槐、五角楓等,灌木為丁香、榆葉梅、紅瑞木、月季等,地被及草本植物為二月蘭、沙地柏、新疆鼠尾草、萱草等。

2. 鋪裝提升設計。場地內的鋪裝提升以透水材料為主,增加雨水滲透效果,在園區內留住水分,并且充分考慮游客的參與性與舒適性。針對不同區域功能特色及人群需求,通過相應的材料加以提升,體現每個區域場地的鋪裝特特點。(1)濱水區域:采用防腐木鋪裝及碎石鋪裝,方便市民親近自然,體現場地的生態設計理念。(2)健身步道:采用彩色透水瀝青混凝土及彩色塑膠材料。(3)其他園路:采用生態透水性材質,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磚、嵌草汀步等,營造舒適、健康的園路空間。(4)主題活動區及廣場:以花崗巖、透水磚與碎石材料為主;運動場及兒童活動區域則是以彩色塑膠及沙地為主。

3. 設施提升設計。城市的發展為公園設施管理帶來新挑戰。本次公園提升通過兩大方面入手。1.打造 “人性化服務、精準管控、智慧運營”的智慧公園為目標,將公園的綜合管理、環境檢測、綠化澆灌、智慧跑步、公園調度等方面納入智慧管理,為市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游園服務和更豐富的游玩與健步體驗,在重要區域合理布置智慧管理服務系統[5]。2.更新補充服務設施,滿足新時期市民活動的需求。結合場地更新設計,更換或修復現狀破損的服務設施,按照市民活動的服務半徑需求重新規劃設置布局,并且增設休憩設施、服務設施、老年運動設施、兒童活動設施、文化展示設施等服務設施。3.突出文化特色。北入口標識墻構思:入口建筑改造設計元素均取自于天山形態,下端開口形式取自新疆傳統文化符號。南側主入口LOGO構思:采用沙漠綠洲的設計概念,結合綠化種植,重塑入口新形象。景墻材料為紅色玻璃鋼與不銹鋼材料。其他設施設計則提取新疆當地特色元素符號,并與場地功能相結合。

圖5 LOGO墻平面圖LOGO墻透視圖

圖6 標識墻透視圖標識墻正立面

圖7 景觀文化廊架

4. 照明提升設計。一級照明區集中在南北主入口及中央大湖區域,包含景觀照明、主題照明、地面裝飾照明等環境裝飾照明,強度最大。二級照明區集中在各區域的活動廣場區域等主要活動區域,照明強度一般。三級照明區主要為道路照明,景觀基礎照明。照明強度較弱。

9 結論

城市公園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功能需求,當今城市公園的景觀提升與改造是一個必然又漫長的過程。城市公園在景觀提升與改造的時候應該進行充分的現場調查研究及合理化建設研究,滿足當下社會居民的實際需求,為市民提供新時期好的生態產品的同時滿足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公園的改造在任何時期都應遵循“生態優先、統籌規劃、突出特色、適度建設”的理念。要在尊重現狀的基礎上對功能合理改造與提升,為市民提供新的一個新的休閑活力寶地,為城市提供一個新時期歷史和文化的展示窗口。

猜你喜歡
城市公園入口公園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我將打掃城市公園
基于新一代稱重設備的入口治超勸返系統分析
在公園里玩
秘密入口
作品三
淺析城市公園中的景觀設計
論城市公園設計
淺析城市公園種植設計
第九道 靈化閣入口保衛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