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五寓”課程思政理念的中醫藥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以“中藥炮制學專論”課程為例

2024-03-01 08:39曲中原張天雷李國玉汲晨鋒李文蘭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藥學炮制中醫藥

曲中原,張天雷,吳 雙,鄭 威,劉 琳,李國玉,汲晨鋒,李文蘭,鄒 翔

課程思政以隱性教育的形式融入高等學校課堂教學、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等環節中.探索建立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思政育人體系,對專業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匯、能力培養?價值引領的貫通、顯性教育?隱性教育的統一起到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支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1].研究生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的最高階段,相對于本科生而言,他們的知識視野更為開闊,思路更為活躍.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學時,在深刻把握中藥學科基礎與前沿的同時,將“課程思政”育人元素有效地融入教學過程中,把專業課打造成為開展課程思政理想的實踐平臺,實現育德、育才、育心的目標,一直是教學團隊積極思考的問題.

中藥學類課程根植于傳統中醫藥文化,具有豐富的課程思政素材,系統構建和完善中藥學專業研究生思政育人體系對中藥學類課程內涵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中藥炮制學專論”是對我國獨有的中藥制藥技術在歷史沿革、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炮制機理、規格標準和現代發展趨勢等方面開展論述的中藥學專業主干課程,也是中藥學專業最具有傳統與創新屬性的課程[3]“.中藥炮制學專論”課程有力支撐了中藥學類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傳承與創新是其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4].

中藥炮制屬于傳統制藥技術,增效減毒是對炮制目的的高度概括.中藥炮制貼近臨床實踐,炮制的行規典范和“人本”理念是醫德的樸素體現.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炮制對藥物質量的影響和其在個性化診療中的作用乃至對患者用藥的基本感官體驗均受到重視.在此過程中,中藥炮制的“制法”與“制則”更加明確,并隨著新醫科、新工科理念的發展而不斷進步.本文以“中藥炮制學專論”為例,闡述“五寓”課程思政理念的內涵及其在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中的相關探索與實踐.

1 中藥學專業研究生課程思政存在問題分析

1.1 課程思政缺乏系統的頂層設計

當前研究生課程思政大多在探索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與方法,缺乏系統的理念.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學體系,涉及領導者、管理者、教師、學生等多元利益主體[5],包含人才培養方案、授課教師、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程目標和課程評價等多個基本要素.根據系統思維觀點,課程思政建設既要充分調動多元利益主體聯動,又要實現多個基本要素之間、要素內部各單元之間的耦合與協同,發揮出系統功效.

1.2 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入未形成長效機制

在思政課程建設過程中,思政元素提取的碎片化、思政融入的淺層化是“中藥炮制學專論”等中藥學類研究生課程存在的普遍問題.專業知識和課程思政顯隱關系過度二元化、機械化,融合度不夠,導致學生學習過程割裂,使課程思政不僅本身收效甚微,有時反而阻礙了專業知識獲取的流暢性.研究生課程建設過程中如何做到思政教育貫穿到課堂教學、實驗研究、組會分享、學科競賽等各個方位,形成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合力育人的局面,對于專業課教師及導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1.3 專業課程考核和評價欠缺課程思政相關指標

目前,教學管理層面對研究生專業課缺乏課程思政建設完善度的考核及思政育人目標達成度的考核.考核形式扁平,無法形成“實踐?反饋?提高”的良性改進機制.思政育人成效的量化是難點,課程思政內涵建設難以取得有效突破則是痛點.此外,各教學環節在調動學生參與度過程中缺乏課程思政引領的“錨點”也是現實.

2 “五寓”課程思政理念的內涵

在以上問題的影響下,“中藥炮制學專論”等中藥學類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不夠完善.因此,以“中藥炮制學專論”為例,建立適合中藥學類研究生課程的思政育人體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6].通過探索凝練形成“五寓”育人體系,以達到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品德養成的課程思政目標.

第一寓,寓德于心.教師要立德修身,率先垂范,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和熏陶學生,其蘊含的價值引領要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回應和共鳴,共同架起寓德心靈之橋.作為課程思政實施者的研究生導師應牢記陶行知先生主張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從教品格,不斷提升個人修為,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和熏陶學生[7?8].團隊教師有的以省科技特派員身份參與鄉村科技振興工作,有的深入基層進行中藥材種植、產地加工與開發技術支持,有的為我省實現中醫藥產業高水平發展建言獻策,有的深入到生產一線解決中藥飲片廠的實際問題.教師還要踐行科技報國使命,培養出對國家、民族忠誠,對行業、職業敬畏,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藥學英才.

第二寓,寓學于思“.思”即思考、思維、思路.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學生思考中藥炮制的科學內涵和炮制工藝等科學研究的初心,進而為中醫臨床提供高質量藥材,為患者解決疾病之苦,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保持這份初心,就不會迷茫和懈怠,不為了科研任務而做科研,而是從解決中醫臨床、中藥生產實際問題出發,讓科研變得可落地、可轉化.研究生培養愈發注重學科交叉和創新思維培養,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構建中醫藥思維和科學思維,并促進其融合.在傳統中醫藥思維的培養與科學研究思維的深化中,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具有重要作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專題式研討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研討、探究調動學生傳承千年智慧、賡續炮制基因的責任和使命,真正實現“師與生”的共振共鳴,以及“思政和專業”的同向同行.

第三寓,寓理于例.自2020 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來,中藥學學科主干課程的主要結合點已逐漸由簡單地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入到教育方法和內容有機結合的全面改革.講到中藥炮制傳承與創新,引入江西中醫藥大學中藥炮制團隊攻堅克難,在遵循青黛古法炮制的基礎上,探究炮制原理,創新炮制工藝,研制炮制裝備,建成了國內唯一融溫控浸泡?打靛?泡沫分離于一體的青黛炮制自動化生產線,讓學生感受“科技+中醫藥”的力量.講到醫者仁心,引入哈爾濱“世一堂”創始人李星臣傳世祖訓,“配伍醫方唯道地,炮制遵古乃精良”深刻體現了關藥產區醫藥從業者對精良飲片炮制技藝的傳承與追求“.龍江醫派”代表醫家高仲山、張金衡等對炮制與臨床功效的關系有深刻認識,不僅講究藥物的炮制方法,還對炮制季節和時間有相應規范,以滿足藥性調整、適應臨床的目的[9].有效的案例能激發學生傳承的動力,提升創新的能級.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做到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第四寓,寓教于研.研究生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學術基礎、科研能力和職業素養.在教學內容上突出系統性、前沿性和挑戰度.比如將亟待攻關的瓶頸問題和行業亟待突破的重大科學問題引入教學環節,通過研討式、思辨式專題教學立足學術,在討論和爭鳴中彰顯學術求真的品格和知難而進的鉆研精神.在教學方法上,高參與度教學設計、整合課程思政的案例式教學,對學生提升人文關懷、構建敘述醫學思維也具有正向引領作用.研究生往往已形成了完整的三觀,思維活躍的同時還存在思維慣性,探索性、求知欲和職業規劃相關聯.課程思政與專業融合若落到實處,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形成、職業道德養成都具有長遠的積極意義.在高參與度教學設計中將課程思政作為教學案例關鍵點,將我國自立自強、自主創新的科研探索精神、求真求實的時珍精神與專業知識有機整合,以案例式或啟發式教學支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是研究生課程思政有別于本科之處.

第五寓,寓道于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本課程為依托,開展多元化實踐活動,使中藥學類研究生課程脫虛向實,讓學生感受自身的職責和使命.我們不能身處海外去感受中醫藥國際化現狀,但能通過線上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近年來多次邀請黑龍江省援非中醫師進行專題講座,講解中醫藥在海外的傳播情況、非洲國家民族藥與中醫藥的區別與聯系和當地居民、華人華僑了解中藥的具體案例等.這些無疑展示了中醫藥在援非過程中展現出的多元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四個面向”,依托科研平臺(國家級和省級科研平臺、虛擬仿真平臺)和實習基地(產業學院、國醫堂、中醫院、中藥飲片廠),強化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升科研素質,形成課程知識場景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和課程思政具體化的新型教學模式.在“第二課堂”建設中,改變機械式的環境轉換,以行業專家、先進典型和一線工作者的言傳身教,引領學生內化知識、強化能力、特化課程思政的體驗式學習,引導學生對職業規劃的深入思考,主動對接專業技能和社會角色,樹立職業精神,提升職業素養,以教育場域轉換啟發思維轉換,進而帶動行為轉換.鼓勵研究生整合學科技能、發揮專業優勢,參加科技競賽或“雙創”競賽,將科研成果服務于中藥大健康產業.帶領學生深入挖掘中醫藥大寶庫,成為推動中醫藥行業發展的主力軍.

踐行“五寓”課程思政理念,探索建立鏈條式、立體化的課程思政實施路徑,過程中著力避免某一門課的課程思政與學科發展脫節、課程知識體系與課程和課堂育人目標聯系松散、教學評價和反思與課程思政各行其是、課程思政缺乏宏觀的時代感等問題,力爭通過“講好一堂課”來實踐“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師生互動中的情感共鳴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10],探索拓寬育人路徑的理念“.五寓”課程思政理念多元化、多層面地將人文哲學思想、大國工匠精神、愛國傳承情懷、現代創新思維等進行傳遞,體現“追求、價值、文化”的思政內涵.

3 基于“五寓”課程思政理念的課程目標設置

本課程基于“五寓”課程思政理念,結合校情、學情及專業特色,設定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和思政目標.四個目標互為表里、層層遞進.

知識目標:掌握中藥炮制理論、中藥炮制解毒、增效等機制,改進中藥炮制工藝的途徑,制定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的方法,運用中醫藥思維和科學思維加深對中藥炮制與臨床療效關系的理解.

能力目標: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具備開展中藥炮制科學研究的能力;具備優化炮制工藝、制定和評價中藥飲片的質量標準的能力;具備獨立擔負中藥炮制技術工作的能力.

素質目標:牢固樹立中醫藥文化自信,做到文化傳承、理論傳承、技術傳承,同時具有攻堅克難、創新炮制研究的素質,具備從事中藥科學研究,積極為中醫藥事業服務的專業素質.

思政目標:將愛國主義、工匠精神和科技自立自強等精神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懸壺濟世”的社會擔當、“大醫精誠”的職業操守,“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

4 基于“五寓”課程思政理念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組織

專題式講座與研討是本門課程教學組織的主要形式,主要內容分為中藥炮制學與中藥產業發展、中藥炮制理論研究、中藥炮制解毒研究、中藥炮制增效研究、中藥炮制化學成分變化、中藥炮制與臨床療效的研究、中藥炮制設備的發展七個專題(圖1).思政育人包括深化哲學思想、塑造人文精神、強化責任擔當、發揚大國工匠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圖2).通過專題化教學、精準學情分析、多樣教學方法、深入思政融入形成鹽溶于水的教學效果“.中藥炮制學專論”以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將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始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樹立偉大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把勇于創新、砥礪前行的黑龍江“四大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智慧、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心中得到牢固樹立,提高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培養“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集體”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圖1 專題講座內容

圖2 課程思政育人內容

在“五寓”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和思政目標互相呼應、相得益彰.教學內容以專題形式開展,人文素質、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創新意識、探究精神、法治意識和家國情懷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前布置學習任務,通過任務驅動導入新課;課堂上教師啟發、分析、講解,學生討論、思考、探究,最后總結歸納;課下完成創新性實驗設計作業(圖3).

圖3 教學組織環節及其課程思政目標映射關系

研討式教學能夠幫助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理解與運用情況,同時也更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最直接的“課程能給我帶來什么,解決什么實際問題”到“中藥炮制理論的沿革與傳承”“中藥炮制學在現代中西醫結合的醫療背景中起到什么作用”“中藥炮制學在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的角色”等體現傳統醫學當代價值的內容.在基礎、進階、應用三個教學層次上,“五寓”并舉,適當采用問題探究式、案例穿插式、滲透融合式、討論辨析式進行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元素融合,實現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共享、共頻、共鳴、共情.學生的思考能夠代入式地在中醫館、中藥標本館、中藥炮制實訓室、文獻講解與討論過程中得到展開.

本課程的學習成效評價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有過程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考查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考查學生探究精神、團隊精神、工匠精神和家國情懷等,具體比例見圖4.

圖4 “中藥炮制學專論”考核形式與思政點的映射關系及成績分布

此外,本課程團隊納入課程思政管理者、學科建設管理人員和相關學科課程思政建設優秀教師,共同把握課程思政建設方向和方法,持續探索引入包含第三方評價機構、用人單位等長期評價體系和機制,助力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優化、學科專業課程思政體系的完善.

5 結語

研究生教育階段的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應充分考慮當前教育階段特點和學科特色.中藥學學科具有課程思政建設的優勢,但課程思政內容的整合、方式方法的探索和評價機制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入應進行長效評價機制的探索,以包含專任教師、思政管理者、學科建設管理人員、用人單位等不同環節構成的思政育人共同體為要素,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方向的把控和成效觀測的避虛向實.

“五寓”課程思政理念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相關模式與理念具有中藥學科其他課程值得借鑒的內容,能夠有效引領學科內涵建設.本門課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還存在量化考核方面的問題,學生思政育人成效的評價與學生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還需要深入探討,長效評價機制還需健全,以期建立更完善的思政全方位育人體系.

猜你喜歡
中藥學炮制中醫藥
臨床中藥學學科簡介
臨床中藥學學科簡介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炮制專家王琦論現代中藥炮制研究的“2個時期3個階段”
3種姜汁炮制后厚樸對大鼠胃黏膜損傷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藝的優化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探討常用藏藥材的炮制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