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北地區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空間格局及振興策略研究

2024-03-01 03:16安徽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安徽合肥230091
安徽建筑 2024年2期
關鍵詞:皖北城鄉歷史

劉 雷 (安徽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安徽 合肥 230091)

1 引言

實現安徽高質量發展,必須推動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1]。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堅持實施加快皖北地區振興戰略,皖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進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以下簡稱“四化”)加速推進的新階段[2]。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蓖畋钡貐^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是淮河文化的重要承載地、中原文化高地的獨特魅力區、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也是全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安徽省正處在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歷史階段,皖北地區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要把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推動皖北地區“四化”同步發展的強勁動能。

本研究基于皖北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梳理提煉皖北地區歷史文化價值特征,探索提出皖北地區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空間格局及振興路徑,以期優化皖北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要素配置,實現資源要素的最佳組合,釋放更多投資空間、消費空間、產業空間、市場空間,把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元素,促進“四化”同步發展,讓皖北地區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在新時代煥發出璀璨光彩。

2 研究范圍

本研究范圍聚焦皖北地區“四化同步”推進的范圍,包括淮北、亳州、蚌埠、阜陽、淮南、宿州6 個地級市及滁州市定遠縣、鳳陽縣、明光市和六安市霍邱縣等,共40個縣(市區)(圖1),國土總面積5.33 萬km2,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8%。皖北地區屬于黃淮海平原南部,是我國南北方交匯之地,這里既有淮北平原一馬平川的優勢,又有江南水鄉溝壑縱橫的特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并在不斷受到來自大河流域的多元文化滋養和影響過程中日趨成熟[3],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獨特的皖北文化。

本研究提出全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形成“一核三區兩廊”的空間格局(圖2),其中皖北文化區——以楚漢文化、淮河文化、老莊文化,融合中原文化、江淮文化的區域特色文化區,具有兼容性和過渡性的特點[4],是全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2 安徽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空間格局示意圖

皖北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現有歷史文化名城5 座,歷史文化名鎮3 座,歷史文化名村5 個,歷史文化街區7 片,歷史建筑近500 處,世界遺產地1 處(大運河),世界灌溉工程遺產1 處(壽縣芍陂),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余處等(圖3)。這些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了皖北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的文化內涵,提升了人文底蘊。

圖3 皖北地區歷史文化資源分布圖

3 皖北地區歷史文化價值特征

3.1 皖北地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價值特色

通過對皖北地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相關保護規劃的梳理,提取歷史文化價值特色,見表1。

表1 皖北地區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價值特色

3.2 皖北地區歷史文化價值特征梳理

本研究按照古代文明5000 年、近現代歷史180 年、中國共產黨建黨100 年、新中國成立70 年、改革開放40 年五個歷史階段[5],對應“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地理五個類別,系統梳理出皖北地區歷史文化31個價值特征、17 個價值主題、7 個核心價值(表2)??傮w來看,皖北地區歷史文化核心價值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革命紅色搖籃、中國改革的發源地、中國多元文化重要承載地、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中國經濟發展重要腹地和美好安徽的縮影。

表2 皖北地區歷史文化價值特征

4 皖北地區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空間格局

基于皖北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空間分布及核心價值,考慮跨區域整體保護,本研究提出皖北地區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形成“三區三廊”內外融合發展的空間格局(圖4)。通過引江濟淮工程、京滬高鐵、濟廣高速、合徐高速、泗許高速、商合杭高鐵等交通線路對內融入全省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總體格局,對外與豫中、蘇北、魯南等地聯動發展。

圖4 皖北地區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空間格局

淮河文化廊道?;春恿饔蛳惹刂T子思想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主題[6]?;春游幕瘡碗s和多變的歷史可以挖掘出豐富多樣的歷史記憶[7]。以淮河文化為紐帶,以沿淮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資源為載體,構建生態、文化、游憩等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廊道。

大運河文化廊道。大運河安徽段作為皖北地區的世界文化遺產,蘊含深厚的精神內涵,承載著豐富的時代價值,是皖北地區核心文化品牌之一。應發揮大運河生態文化廊道功能,串聯岸線珍貴文化遺產,打造風貌各異、特色鮮明的中心集鎮[8],實現大運河安徽段水域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機組整合。

引江濟淮文化廊道。通過芍陂(安豐塘)、壽縣古城、瓦埠湖、淝水之戰古戰場、地方民俗等眾多人文資源,圍繞眾多水利設施景觀,推動更多生態旅游景區、特色小鎮建設及其他產業的發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生態旅游廊道。

皖西北文化魅力區。以楚漢文化、淮河文化、老莊文化,融合中原文化、江淮文化的區域特色文化區,具有兼容性和過渡性特點的中華傳統文化展示區。

宿淮運河文化魅力區。以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文化為依托,融合黃河故道、革命紅色文化、石刻雕塑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展示區。

沿淮文化集聚區。以淮河沿線淮南、蚌埠、霍邱、壽縣、鳳陽等節點城市為載體,充分挖掘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突出歷史文化價值,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文旅融合。以文化展示魅力,以生態凸顯特色,提升旅游形象與品牌。

5 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促進皖北地區振興策略

5.1 加強資源保護利用

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以及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建筑等各類歷史文化資源的普查認定和申報工作。如阜陽、蚌埠等城市可爭取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鳳陽縣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宿州符離老街等申報歷史文化街區。加強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以皖北地區豐富的近現代工礦業遺產為載體,改造利用老舊廠房、倉庫、廢棄礦區等設施,記錄呈現皖北地區工業化、現代化進程。圍繞皖北地區代表性非遺項目,綜合利用現有的博物館、展覽館等場館,開辟非遺展示空間,建設非遺保護研究和傳承展示場所。

5.2 強化區域協同發展

皖北是中原文化高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宿州、淮北依托徐州都市圈、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通過徐蕭淮快軌、徐碭快軌等都市圈一體化交通體系,與徐州等蘇北城市協同發展。亳州、阜陽有著共同的文化基礎,建議依托京九線菏澤-商丘-亳州-阜陽-六安發展軸,與魯南、豫東等區域協同發展。建議淮南、蚌埠依托淮河經濟帶聯動發展,以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文化傳承為主要目標,加強與豫東、蘇北地區的聯系和拓展,在交流協作中凝聚力量,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的特色魅力區。

5.3 推動文旅深度融合

結合皖北地區文化特色,整合城鄉歷史文化資源,構筑皖北地區文旅振興引擎,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加大文旅資本投入,打造欠發達地區文旅融合樣板區。依托大運河、淮河、渦河、老子故里、莊子故里、黃河故道、鳳陽明中都等文化資源,高標準規劃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渦河文化旅游區等一系列精品文旅產業重點項目,積極申報全域旅游示范區,提升皖北地區文旅品牌影響力。

5.4 融入鄉村振興產業

依托皖北地區鄉村獨特的生態風光、自然環境,傳統的生活方式,古樸的民風鄉情[9],豐富的農林果蔬、生態濕地等特色資源,以“鎮、村、景、園”為主要空間載體,融入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元素,重點對農業觀光園、濕地公園、田園綜合體、特色果園、采摘園、鄉村景區、特色村鎮等進行提升改造。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通過舉辦石榴節、梨花節、藝術節、美食節等民俗文化活動,積極弘揚皖北文化,促進皖北地區鄉村振興。

6 結論

皖北地區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同時面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中原經濟區、淮河生態經濟帶、皖北振興等重大戰略疊加政策優勢,發展優勢明顯,前景廣闊。本研究基于皖北地區歷史文化資源的空間分布及核心價值,從跨區域整體保護視角出發,提出“三區三廊”內外融合發展的空間格局,并從加強資源保護利用、強化區域協同發展、推動文旅深度融合、融入鄉村振興產業四個方面提出促進皖北地區振興策略,為加快推進皖北“四化”同步發展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皖北城鄉歷史
攝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間藝術之鄉”生態化發展機制
皖北小麥病蟲害防治
城鄉涌動創業潮
新歷史
皖北區域社會保障服務水平實證分析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