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個人層面的努力與教學發展

2024-03-02 21:42沈紅云
教師教育論壇(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自我發展

摘 要:教師個人層面的自主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路徑,教師個人層面的努力情況對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發展的影響最為顯著。新入職教師要加強個人層面的自主學習,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并不斷增強個人教學生活的體悟,在體悟的過程中不斷轉變教學行為。此外,加強教學實踐的自我總結與反思、尋求與同事、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積極投身教育教學研究,在學習、實踐、反思、總結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促進自己教學的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新入職教師;自我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4)01-0080-06

高校新入職教師(主要指新進走上教學崗位的就業型教師)雖然學歷較高,且大多數畢業于各個名校,專業知識扎實,科研本領過硬,但他們在從教之前,較少接受過系統師范訓練[1],教學基本功不過硬,教學能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為職業定位不清晰、從教信念不夠堅定、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教學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強等[2],影響因素既有個人層面的主觀努力,也有學校層面的政策、環境、平臺和資源等,還有社會上的制度、文化等。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涉及到多個層面和環節,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但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個人層面的自主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路徑,教師個人層面的努力情況對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發展的影響最為顯著。因此,本文就從新入職教師個人層面入手,探討新入職教師教學自主發展的路徑。

一、形成正確的教育觀

教師發展,觀念先行。一個高校新入職教師,如果他沒有擁有正確的教育觀,輕則他的教學發展會失敗,或者他不重視教育教學,重則,他可能不適合當一名大學新入職教師。眾所周知,人們的行為總是受人的內心愿景、情感等支配,而教師教學發展既需要教師內心的認同,贊許,才能讓教師采取行動。教師教學發展的內驅力就來自教師對教學工作的認同、接內、喜歡和熱愛,凡是能夠形成以上意識的因素都是教師發展的內驅力。第二章已經提到,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師的自主發展。而教師對教育教學的認同、接納、喜歡和熱愛取決于教師的教育觀念??茖W的教育觀會增強教師教學發展的內驅力,消級的教育觀會引導教師忽視教學,抵觸教學發展。[3]

此外,由于信息技術的迅猛滲透,社會轉型越來越頻繁,對教師教育觀念的沖擊也會越來越迅猛,如:導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教學興趣喪失、育人使命感消亡等,從而影響教師教學的發展。[4]

對于高校新入職教師業說,形成正確的教育觀的途徑主要包括:1. 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認知;2. 引導教師執著的目標追求;3. 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課堂教學態度;4. 引導教師修煉高尚人格。

二、倡導對個人教學生活的體悟

教師的教育觀的形成還與教師的個人教學生活體驗有很大的關系。正如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的,每個人都有成功的體驗需要,當他嘗到了成功后,他就能獲得成就感,而成就感會驅使他行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成就感就是教師個體教學生活的體悟。教師的個人教學生活的體悟主要來自于教師的教學生活。

(一)教師的教學生活

教師的教學生活指的是教師開展的與教學相關的社會活動。教師的教學生活是否幸福、快樂,在很大程度是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熱情和積極性。通常,幸福的、美好的教學生活會帶給教師愉悅、快樂的教學體驗,而這種教學體驗會讓教師在心理上產生對這種生活或體驗的向往和追求。

通常情況下,樂意工作的人,其身心永遠年輕,而能把工作與休息變作一種樂趣的人,則是天下最聰明的人。教師的工作激情和興趣對于教師的教學生活來說,非常的重要!越有激情和興趣,其行動的內驅力就更強更持久。

(二)教學生活意義與價值的重拾

我們倡導對個人教學生活實踐的體悟,一方面是避免教學生活日?;?,另一方面是對教學生活的體悟應該還包括反思教師的教學生活。在現實教學生活中,教師往往生存于自在、例常的教學生活之中, 從而形成了教學生活的“日?;眱A向。也就是說, 教學生活逐漸失去了反思、批判、創造、超越向度, 演變為一種“日常生活”。[5]走出教學生活的日?;Ь车牟呗园ǎ恨D變教學觀念, 正確認識教學生活特性;變革生存方式, 提升教學生活質量;構建新型學校文化, 營造良好生活環境。

教學生活意義與價值的拾回需要增強教師的內省性自我意識,重建學校文化、變革教學研究范式。它需要內外條件的支持與推動:一是以學校文化的重建、教學研究范式的變革外在地沖擊、重塑教師教學生活;二是通過發現與體驗,反思與批判以及創造和超越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內省性自我意識,使教學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得以顯現,重新煥發出生命活力。[6]

教師教學生活世界不是純粹的價值無涉的科學世界,而是教師參與其中的,且保持目的、意義與價值的人文世界。然而,教學生活的意義具有可說的一面,也具有不可言說的一面,需要教師的體驗、發現。教學生活的意義存在于教學生活本身,而不是在教學生活之外。就幸福教學生活而言,它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但幸福的教學生活不是來自某種教學行為的結果或動機,而是來自于具有自成目的性的教學活動本身。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生活是教師向著自己的某種目標加以籌劃的活動,也是教師現實地展開的“賦義”和“釋義”的活動。教學生活意義的生成與教師自身之“在”難以分離,也就是說,教學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在哪些方面及何種程度被敞開,受到教師自身知識、素養、視域、意向、需要結構等方面的制約。因此,在同樣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狀況中,具有不同經驗和價值觀念的教師,對教學生活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會賦予教學生活以不同的意義。

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還需要教師的反思、批判意識與能力。一是教學世界的復雜多變性內在地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和批判,以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達到既定的目的。二是反思、批判是教師本真的存在,是防止教學生活發生異化的重要形式。在卡西爾看來,“人被宣稱為應當是不斷地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個在他生存的每時每刻都必須查問和審視他的生存狀況的存在物。人類生活的真正價值,恰恰就存在于這種審視中,存在于這種對人類生活的批判態度中”。教師如果不經常進行反思,那么自己就容易蛻變為一種工具性存在,教學生活也異化為一種“日常生活”。教師通過文本反思、錄像反思、教學雜記、教學敘事等反思形式,不斷反省自己的成見、偏見以及教學交往關系,不斷追問、反思“我是誰”、“我生活在哪里”、“我幸福嗎”、“如何才能過上幸福的教學生活”、“教學為什么”和“為什么教學”、“教什么”和“怎樣教”等問題。這樣教學生活成為教師反思的對象和范疇。正是通過教學反思,教學生活的意義為教師所感悟和體驗。

教師如果對教學生活感到單調、煩瑣,說明他的教學活動已經陷入某種既定的教學程式,陷入單調的重復和簡單的循環,從而失去了生機、活力和創造力,進一步失去自由自覺的向度。此時,創造能使教師的教學生活具有不可還原的意義,并能標明教師的存在身份。通過創造性教學,教師不斷超越當下教學生活,使教學時新、教學常新,教學生活意義就不斷生發、顯現。創造與超越使教學生活就不再是一種機械、重復、煩瑣的生活,而成為教師值得過的、本真的幸福生活。然而,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創新,因為教學生活一旦脫離了日常生活的基礎,過分地發展,就會侵蝕日常生活的空間,使教師的自在性受到貶損,造成教師精神家園的喪失,成為無家可歸的漂流者。這需要教學生活在創新的同時,不斷向日常生活、常規教學回歸,使教學生活既具有日常生活、常規教學的自在、重復等特征,又具有非日常生活、非常規教學的反思、批判、創造等特性,實現非常規教學的“常規化”和常規教學的“非常規化”,達到教學生活的日?;头侨粘;霓q證統一。在這里,教師不僅棲居在重復的和服從的常規教學中,還不斷地將自己帶入創造的、發現的和批判的非常規教學中,教學生活也逐漸失去異化感,重新煥發出生命氣息和活力。

三、教學實踐的自我總結與反思

新入職教師可以通過向前輩學習、參加一些教學反思專題培訓,或文獻學習等方式,了解教學總結與反思的目的、內容與方法,提升自己教學總結與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各個學院都設有教研室,學校也有新入職教師教學成長訓練營,新入職教師可以在教研室同仁、學校新入職教師教學成長領航導師的指導下開展教學總結與反思,學習教學總結與反思的做法。

實際上,對于新入職教師來說,教學反思的方式很多,除了以上幾種,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莫過于以下幾種:

1.將自己的課堂錄制下來,并抽空回看自己的課堂視頻,在觀摩自己課堂視頻的過程中,進行教學反思。

古話說的好,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當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時候,他作為課堂的主角,是當局者。他對自己在課堂中的表現,只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來判斷。這是很難客觀和全面的。但是,如果他跳出自己的課堂,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觀摩自己的課堂,能較全面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課堂中的各種表現,他所獲得的課堂感知和反饋信息是完全不一樣的。他能作為一個旁觀者,清晰、客觀、全面地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明了自己課堂現狀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從而進行客觀地歸納、總結和反思。

2.觀摩他人的課堂,對比自己的課堂,獲得反思。

人的成長離不開比較。與自己的過去比較,與他人進行比較,在比較中獲得靈感、獲得知識、獲得進步。高校里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成長資源豐富,名師眾多。新入職教師身邊的前輩、同仁,甚至同輩都有許多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因此,最簡易的方式就是,新入職教師深入其他教師的課堂,進行教學觀摩。在觀摩中,將別人的課堂與自己的課堂進行全方位的比較,就會發現許多的差異,既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還有相似的地方,在比較中進行歸納、總結和反思,從而獲得很多的靈感和啟發,實現自己教學的成長。

3.與同行一起研討課堂,在研討、碰撞中進行反思

為了更好地幫助新入職教師快速適應高校的工作和生活,高校里都建有許多的教研室、工作室,還有一些教師社群、團隊等。這些教師發展平臺或團隊成員既是新入職教師學習的榜樣,也是他們成長的伙伴。新入職教師可以邀請他們來觀摩自己的課堂,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評估、診斷,與他們一起研討自己的課堂。新入職教師也可以在觀摩他人的課堂后,與他人一起研討他的課堂,咨詢、請教他那樣上課的理念、方法和思路。同樣,新入職教師也可以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甚至兄弟高校、社會組織、國際組織等舉辦的一些高端論壇、研討會等,在與他們一起研討的過程中,獲得啟發和靈感,然后對照自己的教學,進行總結、歸納和反思。

4.與學生一起研討課堂,共同進行教與學的反思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向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也是互相學習和共同進步的過程。尤其是在新的時代,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輸方,也不再是先擁有知識的人,教師在很多方面也要向學生學習,從學生那里獲得知識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一方面是學習的參與者,一方面也是教師課堂的觀摩者,學生對教師的課堂表現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和建議。新入職教師可以經常邀請學生一起研討自己的課堂、評價自己的課堂、診斷自己的課堂,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在學生的評價、診斷和建議的過程中,教師也能獲得很多的啟發和靈感。而且,邀請學生一起評價、診斷自己的課堂,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是一舉多得的科學舉措。

5.與教學督導一起研討自己的課堂,獲得教學反思的資源,實現教學反思

每個高校的教務處或本科生院都建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深厚的教學督導團隊。這支隊伍的工作內容就是每天深入一線教師課堂進行教學觀察、考察,一方面是代替學校職能部分考察是否有教師不認真上課,存在缺課、曠課或遲到等現象,另一方面也要考察是否有教師教學能力不足,課堂管理混亂、上課效果不好等現象。這些督導員每天都要考察、觀摩很多教師的課堂,包括教學好的教師課堂和教學差的教師課堂。因此,這些督導員都是優秀的教學指導專家。新入職教師如果能邀請這些督導員來觀摩自己的課堂,與自己一起研討自己的課堂,那獲得的啟發和指導能幫助新入職教師快速地在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當然,教師教學反思的舉措很多,關鍵是新入職教師要勇力、善于利用身邊的資源來進行教學反思,要突破傳統的反思思維,僅利用文獻資源或僅在研究他人研究成果的過程中來進行教學反思。

四、尋求與同事、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教師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生活、學習和發展的。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教師感受愉悅的情感體驗和關懷,保持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心態,避免教師的職業倦怠。此外,良好的交往能力,也是優秀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只懂得“教什么”和“如何教”還不足以保證一名新手教師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教師的成敗往往還有賴于他們能否在教育工作中與學校領導、教育同行、社會各界,特別是與學生和學生集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些關系不僅是教師成功的前提條件,而且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成熟。[7]

(一)尋求與同事的交流、互動

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每個人之間互為外部環境,互相幫助,互相影響。新入職教師初來乍到,不僅自己的教學基礎、科研基礎相對較弱,而且對學校的教學環境、科研環境、教學特色、科研資源還不是十分熟悉,加強與同事的交流、互動,不僅能幫助自己更快適應大學的教學生活,更準確掌握學校的科研政策,還能獲得同事們在教學、科研上的指導與支持。此外,對于新入職教師來說,他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和繁重的科研和教學任務,心理容易產生孤獨、焦慮和緊張感。新入職教師積極尋求與同事的交流、互動,一方面可以從同事、前輩那里獲得他們當初成長的經驗、體悟,從而幫助新入職教師排解心理上的壓力,增強新入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另一方面,同事、前輩們還可以幫助新入職教師解決他們在教學、科研,甚至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增強新入職教師的工作幸福感和自信心。

教師自主并不排斥教師間的合作,相反,合作有利于提高自主。教師的合作、團結,從獨白式的內在反思走向對話式的交往活動,是教師自身發展需要的必然要求。教師之間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不僅有助于構建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教師文化,實現資源共享,還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反思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從而實現教師的共同發展。[8]

(二)尋求與學生的交流互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二者的共同參與是教學活動得以完成的前提條件。在傳統課堂教學活動中,上課的方式主要是教師在講臺上自說自話,學生坐在下面被動聽課,教師說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整個課堂以教師單方面講授為主,學生除了當一個聽筒,沒有任何互動。這樣的課堂,學生與教師就沒有互動。沒有互動交流的課堂,是效果低下甚至無效的課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學生的思想也沒有機會表達出來,并與教師的思想發生碰撞。而當學生在課堂上,精神和心思都圍著教師轉的時候,教師能明顯感覺到學生聽課的積極狀態,能感覺到他的思想和靈魂獲得了感應,他教學的積極就會被調動出來,他自己的教學成就感就會很高。并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關系,而不是上下級之間的關系,也不是主體和客體的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有助于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大膽與教師請教、咨詢和探討學習上的問題,又能讓教師感受到他分享給學生的知識和思想得到了學生的反饋,而不是石沉大海,無任何回音,能增強教師收獲教學的成就感。師生關系越好,師生關系互動越多,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會越高,教學能力提升也會越有動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提升學生參與度的重要方法,提升學習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在建設和諧師生關系方面,美國常青藤聯盟高校的作法值得借鑒。如:康奈爾大學建立了 “教”與“學”的共同體;布朗大學以建立教師和學生視角中理想的教與學視頻庫;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建立教學情景劇式的教與學關系。[9]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雙向互動。因此,學生對教師課堂的反饋情況對教師教學影響較大。積極的師生互動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也能提升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在中國,教師比較廣泛使用的與學生互動的方式包括QQ、郵箱、微信、云平臺、雨平臺、企業微信、臉書、騰訊會議、辦公室約見、會議室約見、圖書館、教室、咖啡館、茶館甚至飯館等場所約見。隨時隨地拉近教師與學生關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共同體。[10]

五、積極投身教育教學研究

大學是一個學術共同體,大學教師都是研究者,而且,教學具有學術性,是一項學術活動。而且,教學與科研既是大學教師的職責和使命,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良好的科研有助于良好的教學,因為教學也是一項學術活動,需要科研結果為教學提供科學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技術、方法等,而良好的教學也有助于良好的科研,因為教學可以為科研提供研究素材、研究視角,是科研的基礎。沒有科研的教學是不好的教學,教學與科研應該是也可以是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的。

新入職教師要提升教學學術水平、提高教學能力、改進教學、實現教學發展,必須開展教學研究。教師投身教育教學研究是發展教學能力的關鍵。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也要求“廣大教師要積極探索教學規律,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在教學研究方面,新入職教師必須走出思想的誤區,重視和加強教學研究,明確教學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教學規律、指導教學實踐和解決教學問題,并非僅僅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此外,新入職教師既要獨立進行教學研究,又要與其他教師合作開展教學研究。因為新入職教師既要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能力,同時還要借鑒其他教師的能力或資源來幫助自己提高研究能力,獲得更多研究資源。

針對一些新入職教師不知道怎么開展教學研究的問題,我們建議新入職教師從課堂觀察、案例研究、經驗總結和課題研究等方面入手。

(一)立足課堂,觀察分析

對于新入職教師來說,現場觀摩其他優秀教師的優質課堂所獲得的教學啟發可能比他們聽一場教學名師的專場報告所獲得的啟發還要多。因為教學名師的專場報告留給新入職教師的只有感性上的認識,而現場課堂觀摩,既能讓新入職教師直觀體驗到優秀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在課堂教學中產生的效果,同時,新入職教師還能現場學習優秀教師是如何將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運用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而且,現場課堂觀摩還能讓新入職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模式與優秀教師的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從而明白自己教學上的不足之處。這種課堂觀摩、分析、總結、反思的過程也是新入職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過程。

(二)運用案例,悉心探究

案例分析與研究也是新入職教師獲得教學啟發的有效途徑。新入職教師通過對自己之前課堂案例分析,或對其他教師課堂案例分析與研究,從個別到一般,透過現象看本質,來明白某一側面的教學規律,然后從中推導出具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原則或方法。

(三)總結經驗,歸納整理

“總結經驗,歸納整理”是大學教師科學研究和教學總結與反思的常態工作,也是他們開展科研工作和提升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只不過不同的教師,總結經驗,歸納整理的方法不一樣。而且,總結經驗,歸納整理,積極反思是大學教師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的慣用方法和最有效的方法,而且,“總結經驗,歸納整理,積極反思”應成為大學教師日是常生活的常態內容和行為方式。

(四)發現問題,研究課題

新入職教師在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會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困惑、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是新入職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的起點或視角、內容。新入職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科研工作中做一個有心人,記錄下這些問題、困惑,并以這些問題為研究視角或課題,開展相關研究。當新入職教師把記錄這些問題當成一項常態工作的時候,新入職教師的科研思維就差不多養也了,而且記錄的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新入職教師想要研究的課題或視角也就產生了。[11]

六、總結

根據以上的討論,教師個人層面的努力情況對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發展的影響最為顯著。因此,新入職教師應加強個人層面的自主學習。同時,大學教師個人教育哲學是教師能力運用的導向和對能力運用的規約,有助于教師教育思想的成熟,增進教育理性,能引導教師增強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反思并批判教育知識,能引導教師追求教育理想,達到更高的教育境界。所以,構建個人教育哲學,是新入職教師實現教學能力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新入職教師提升教育境界的重要途徑。

對于新入職教師來說,由于其教學經歷少,教學積累淺,其個人教育哲學的建構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新入職教師個人教育哲學的缺失也在情理之中。新入職教師可以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在平常的教學生活中慢慢加深對教學意義的感悟,在不斷的教學反思、總結中慢慢領悟教學的真諦,在與同事、學生的交流碰撞中慢慢獲得啟發,在教學創新、研究中獲得教學能力的提升,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學。

參考文獻:

[1]侯娟.高校新入職教師發展困惑及解決途徑[J]. 高教論壇,2018(8):111-114.

[2]莫文濤,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影響因素影響——以S大學為例[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3]徐帥,趙斌. 從外塑到內修: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生成[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 (25):39-42.

[4]張忠華,宦婧. 論教師專業發展由外塑到內修的路徑轉向[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 (05):80-84.

[5]羅儒國. 教學生活日?;豪Ь撑c出路[J]. 教育發展研究,2009 (02):20-24.

[6]羅儒國. 反思教師的教學生活[J]. 當代教育科學,2005(20):35-38+55.

[7]趙昌木. 教師專業發展[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1.01.

[8]王洪林. 教師自主發展實現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J]. 教育探索,2010(11):114-115.

[9] 陸道坤,陳夢婷,魏志祥. 組織視角下的一流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基于常青藤聯盟高?!敖膛c學中心”的研究[J]. 現代大學教育,2017(04):1-8+111.

[10](美)威廉姆·F·布斯克斯特,(美)維克多·A·貝納西. 高校有效教學策略與方法 給新教師的建議[M]. 陳曉端,賀鶯等譯.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7:09.

[11] 李雷鵬. 提升高校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探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08):70-73.

Teachers Effort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Teaching Development

—The Discussion on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Methods of Teaching for new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en Hong-yun

Abstract:Teachers Efforts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is the most basic method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new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ew teachers should do their best to study to form the correct education ideals and promote the feeling of teaching life to change their action of teaching. In addition, strengthen the self-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seeking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actively, to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teaching constantly.Keywords: new teachers, developing by myself, methods

基金項目:華中師范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項目(教師教育專項)“新時代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職能定位與實現路徑——基于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需求分析”(項目編號:CCNUTEI2022-10);“青年女教師教學發展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CCNUTEI2021-18);“新文科骨干教師遴選與培養機制研究”(項目編號:CCNUTEI2021-15).

作者簡介:沈紅云,女,湖北黃梅人,教育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教師教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猜你喜歡
自我發展
新形勢下“老字號”自我發展的實施路徑探析
高校社團活動對醫學生自我發展影響的對策研究
內源式扶貧中的鄉村精英參與
“自我發展”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論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的自我定位與發展
大學英語寫作課與教師發展研究
“互聯網 +”的新形勢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自我發展的探討
小學教師自我發展策略初探
班級自主管理從“心”開始
基于學生自我發展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