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五大提升工程” 高水平建設農業強市

2024-03-03 12:51焦金芝江蘇省社科院泰州分院
江蘇農村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泰州農業建設

焦金芝/江蘇省社科院泰州分院

江蘇泰州是農業大市,中國式現代化泰州新實踐,離不開泰州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要立足泰州農業農村發展所處階段方位,著力做好“五大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努力把泰州建設成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泰州有條件也有能力高水平建設農業強市

農業現代化發展有基礎。泰州通過建良田、推良種、施良技、用良機、育良隊,穩步提升農業生產能力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種業發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建有華東地區最大的國家級水禽基因庫、國家級姜曲海豬保種場,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8.8%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建成省級數字農業農村基地69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1%。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1.18萬家,農民合作社3207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843家。

重要農產品保供有特色。泰州堅持在保產量、提產能、擴來源上下功夫,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2022年泰州糧食播種面積565.5萬畝、總產量281.3萬噸,糧食生產持續保持穩中有增,發展后勁充足。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40萬畝左右,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7萬頭、規模養殖場保有量穩定在400家以上,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全年生豬出欄136萬頭,蔬菜產量347萬噸,水產品產量近40萬噸,“菜籃子”產品品種豐富、供應充足。

農業特色產業有“拳頭”。泰州以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為主要抓手,打造形成了一批具有泰州特色、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的“拳頭產業集群”。2022年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突破1100億元,形成了年產值達200億元的高港糧油加工、60億元的興化戴窯大米加工、50億元的興化脫水蔬菜加工、40億元的“蘇三零”面粉加工、20億元的靖江肉制品加工等特色產業集群。農產品品牌效益愈加凸顯,全市有綠色食品349個、有機農產品113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1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5.2%,居全省第一等次;培育并打響了“黃橋燒餅”“靖江肉脯”“溱湖八鮮”“沙溝魚圓”“靖江湯包”等一大批“鄉字號”“土字號”特色食品品牌。

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均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城鄉收入比持續縮小。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已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51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25個。創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美麗指數發布工作,將全市85個鄉鎮(涉農街道)、1262個行政村(涉農社區)列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評估范圍。

迎難而上,突破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泰州緊盯市場練“內功”,鉚足干勁提品質,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和日益嚴峻的市場挑戰,泰州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優、調高、調精農業產業,大力發展高端綠色食品產業,已培育形成了健康食品、綠色果蔬、休閑食品等多個綠色食品產業集群。

面對土地、勞動力農業資源要素更加趨緊的共性難題,泰州借助科技力量,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新業態新模式。土地和勞動力的短缺,倒逼泰州農業經營主體主動轉型,向科技要效益,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品種,大力發展無人農場、植物工廠、AI 農業、農產品電商等新模式新業態。目前,泰州已建有省級糧食生產無人化農場3個、數字(智慧)漁場3個,市級智慧農業園區(數字農業農村基地)150家;全市配備自動輔助駕駛系統農機500臺、植保無人機1457臺;農村網上營銷主體13679個、網店數量18265個。

面對農業產業化、組織化水平不高的問題,泰州聚焦全產業鏈發展,推進農業生產要素高效配置,不斷提升農業競爭力。泰州農業龍頭企業數量與生產規模偏小,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對農戶帶動作用不強;農民合作社在統一服務、品牌營銷、議價能力等方面水平較低;農業產業大多數為產地初加工,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不高;農業數字化建設滯后,新一代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應用于生產環節,其他環節應用較少。面對農業產業化、組織化存在的短板弱項,泰州加快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積極構建“以優質糧油、特色水產為主,規模畜禽、健康食品、綠色果蔬、休閑農業為輔”的“2+N”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格局。

實施“五大提升工程”,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實施全產業鏈提升工程。農產品及其產業鏈是建設農業強市的堅硬基石。一是做好“強鏈補鏈延鏈”文章。堅持大農業的發展理念,通過強鏈、補鏈、延鏈,打通農業全產業鏈,完善拉長產業鏈條,打開農業增值增效新空間。借鑒泰興市姚王鎮江沙蟹全產業鏈的成功做法,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哪里弱強哪里”,尤其是在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擴大銷售環節,要下足功夫,形成一批產業鏈條長、產業價值高的農業全產業鏈。二是做足“農產品深加工”文章。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三是做深“新業態新模式”文章。鼓勵發展“生產基地+中央廚房+冷鏈配送+物流終端”“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等新型業態模式,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作戰,增強供給端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實施科技裝備提升工程。強大的科技和裝備是建設農業強市的核心動力。一是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立足農業種養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建立重大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庫。圍繞省市主推品種、先進適用技術和綠色高產優質品種,開展高質量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等創建,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二是提升農業裝備水平。支持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數字農業工廠、農產品加工智能工廠等建設;依托“農牧旺”平臺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大數據中心,提高信息服務的及時性和精準性。支持新建或改擴建一批產地倉儲保鮮、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對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區域型、共享型項目,按投資額給予一定補助。三是提升種業發展水平。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整合全市種業資源,打造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集團,提升商業化育種能力。加強種業自主創新,開展種業科技創新專項行動,整合本地高校及科研院所資源,積極搭建種業育繁推創新平臺。

實施市場主體提升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農業強市的重要力量。一是培育旗艦型領航企業。持續招引一批旗艦型、基地型、科技型大企業、大項目,打造千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支持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引導和推動企業上市。加快培育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促進優勢企業聚集。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與家庭農場、種養大戶開展合作,構建緊密聯結機制。二是培育規范化合作社。嚴格規范合作社議事決策、財務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提升農民合作社規范管理水平。鼓勵合作社加強農產品初加工、倉儲物流、品牌營銷等關鍵環節能力建設,延伸產業鏈條,拓寬服務領域,增強合作社服務帶動能力。支持依法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擴大合作規模,提升合作層次,增強合作社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三是培育現代化家庭農場。強化家庭農場示范培訓,提高家庭農場經營管理水平和示范帶動能力。鼓勵家庭農場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智慧農業、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支持家庭農場優先承擔涉農項目,引導家庭農場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開展“兩品一標”標準化生產。引導家庭農場領辦或加入農民合作社,積極與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創新與銷地農批市場、便利店、大型商超合作模式,保障生產與銷售渠道高效對接。四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提升職業農民素質和社會地位。

實施載體平臺提升工程。一流的載體平臺是建設農業強市的有力抓手。一是深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強化園區科技研發、融資擔保、檢驗檢測等服務,完善園區倉儲物流、供能供熱、廢污處理等設施,促進農業企業加快向園區聚集。按照“大產業、大區域、大品牌、大科技、大企業”的要求,高標準建設一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爭創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培育若干個千億產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型經濟圈、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大型經濟圈發展格局。二是深化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通過塑造區域公用品牌,夯實產業基礎、發展壯大品類,推動區域經濟良性發展,形成產業集群。三是深化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持續發揮興化戴窯鎮、泰興姚王鎮等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的示范帶動作用,按照“優產業、重特色、建基地、強龍頭、創品牌”的思路,引領更多鄉鎮立足自身資源條件,以發展綠色優質特色產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為主線,以財政資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爭創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強鎮,形成農業產業強鎮小型經濟圈發展格局。

實施生活品質提升工程。高品質農民生活是建設農業強市的最終目標。一是持續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依托鄉村資源和特色產業,建立有利于農民靈活就業和適應新就業形式特點的用工制度;加強各類返鄉入鄉創業群體創業指導培訓幫扶;鼓勵因地制宜培育壯大鄉鎮特色產業,為本地農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積極拓展抱團聯合、“飛地”經濟、服務經濟等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探索通過基金、股金、薪金等多元化方式帶動經濟發展,提升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二是持續推動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推動村組道路、燃氣管網、網絡電商、快遞物流等公共基礎設施優化升級,加快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逐步實現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拓展應用場景,推進“互聯網+”向農村延伸。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健全長效運行管護機制,持續改善提升人居環境。三是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動態調整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提升城鄉民生保障水平。加強鄉村公共服務資源投入和資源配置,高質量建設城鄉教育共同體、醫療服務共同體和養老服務一體化體系,突出區域統籌、功能互補、共建共享,不斷升級可及性、均等化、便利化水平。同時,推廣運用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和美鄉村?!?/p>

猜你喜歡
泰州農業建設
Taizhou Stinky Tofu泰州臭干
泰州行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幸福水天堂——泰州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