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杏佛被刺內幕

2024-03-04 18:03孟明燕馬志遠
世紀風采 2024年2期
關鍵詞:租界宋慶齡特務

孟明燕 馬志遠

楊杏佛,字宏甫,又名楊銓,1893年5月4日,出生于江西省清江縣。

楊杏佛早年就讀于上海吳淞中國公學,是同盟會早期成員,參加辛亥武昌起義。1912年1月,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楊杏佛任臨時總統府秘書處收發組長。辛亥革命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后,楊杏佛棄官赴美,先后在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1918年10月,由美國回國,先后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后改稱東南大學)教授、東南大學工學院院長等職。

1924年,孫中山主持國民黨改組,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楊杏佛趕赴廣州,任孫中山秘書,深得孫中山的信任與賞識。同年年底,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北上,共商國是,楊杏佛隨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病逝,楊杏佛被選為孫中山葬事籌備處總干事。國民黨斥巨資80余萬兩白銀在南京修建中山陵,這筆巨款就是由楊杏佛掌握。工程招標時,他有極大的決定權。當時,投標中山陵工程的建筑公司近40家,其中19家給楊杏佛及其下屬送禮賄賂,楊杏佛照單全收。但在招標會召開之時,楊杏佛卻將所有禮品擺在陳列室中,供人參觀,迫使那些行賄公司將禮品領回,尷尬而去。

1925年5月,上海爆發了五卅慘案,楊杏佛立即開辦《民族日報》,抨擊軍閥和帝國主義相勾結血腥屠殺中國人民。同年10月,楊杏佛和張聞天、陳望道、楊賢江、惲代英、郭沫若、胡愈之等人成立中國濟難會,編輯出版《濟難月刊》,籌款營救被逮捕關押的革命志士。

北伐戰爭開始后,楊杏佛負責北伐軍在上海的地下工作,設秘密電臺,策應北伐軍向上海進發。1927年3月,楊杏佛積極支持周恩來領導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并擔任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常務委員。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楊杏佛與蔣介石劃清界限,并且憑借其較大的影響力公開反對蔣介石,險被國民黨右派殺害。脫險后,他繼續執行孫中山聯共政策,與共產黨密切合作,從事民主革命活動。

1928年4月,楊杏佛擔任國立中央研究院總干事,協助院長蔡元培主持學術研究工作,大力支持進步學者進行社會調查。

1931年,在蔣介石對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二、三次軍事“圍剿”,并進行虛假報道的時候,楊杏佛則親自前往江西,經實地考察,結合以往的資料,撰寫并發表《赤禍與中國之存亡》,客觀地介紹了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八個蘇維埃區城的情況、江西蘇區紅軍以及紅軍三次反“圍剿”的狀況,并在結論中指出:國民黨輿論所吹噓的“圍剿”勝利,“不過是治標而已,只有避免內戰,促成團結,實行革命的三民主義,才能建設獨立自由的中國”。此文在《民國日報》連載后,蔣介石惱羞成怒,中文合訂本尚未全部分發就被火速地收繳銷毀。

九一八事變后,楊杏佛力主團結抗戰。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楊杏佛全力協助宋慶齡舉辦傷兵醫院,支援十九路軍抗戰,并與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在上海組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以下簡稱“同盟”)是一個進步的社會團體,由宋慶齡和蔡元培分別擔任正副主席,楊杏佛任“同盟”的總干事,負責具體事務。

“同盟”的主要任務是:“一、爭取釋放國內政治犯,反對目前到處盛行的監禁、酷刑和處決的制度。二、予政治犯以法律的辯護及其他援助,調查監獄的狀況和公布國內剝奪民權的事實,以喚起輿論的注意。三、協助關于爭取公民權利,如出版、言論、集會和結社自由的斗爭?!薄巴恕钡恼鲁烫貏e強調:“本同盟首要的工作對象是大量的無名囚犯?!?/p>

在國民黨的統治區域內,“同盟”以合法形式與社會惡勢力進行公開斗爭,為人民爭取民主權利。

“同盟”一成立,楊杏佛等人就發布新聞,向國內外揭露國民黨當局的反動統治及特務罪行。接著,“同盟”即展開切實而具體的工作:致電蔣介石,要求釋放在北平被非法拘禁的許德珩等愛國師生。楊杏佛還專門前往北平營救,呼吁全國統一抗日。蔣介石對此非常氣惱。在各方面的壓力下,國民黨被迫釋放北平愛國師生。

在國民黨反動的白色恐怖下,作為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總干事,楊杏佛為人權和民主奮力奔走呼吁,不斷發表正義言論,極力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團結抗日。他不顧個人安危,竭力反對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和“剿共”政策,大膽揭露和抨擊國民黨特務非法捕人.殺人的罪行,組織營救了不少因反對國民黨政府而遭到迫害的社會民主人士。尤其是楊杏佛等人,不遺余力地為營救、保護被捕的共產黨人而與國民黨當局進行不懈的斗爭,做了許多共產黨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在營救廖承志的過程中,在營救國際反帝戰士牛蘭等人的過程中,楊杏佛等人均義無反顧地沖在第一線。

楊杏佛等人的所作所為,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完全相反,令國民黨當局非常震怒,遂圖謀通過恐嚇來摧毀楊杏佛的意志,達到扼殺“同盟”及其活動的目的。1933年5月間,特務給楊杏佛寄去一封裝有子彈的恐嚇信,要他立即退出“同盟”,否則將采取強硬手段。楊杏佛早已將生命置之度外,對此根本不予理睬。欲行獨裁的蔣介石更視楊杏佛等人為眼中釘、肉中刺,對其恨之入骨。到了1933年4月,蔣介石最終動了殺心,決意除掉楊杏佛,便密示特務頭子戴笠制裁楊杏佛等人。

當時,戴笠向蔣介石建議,同時也對宋慶齡下毒手。

對宋慶齡這樣一個處處跟自己作對的心腹大患,蔣介石不是不想除之而后快,只是因為宋慶齡聲譽太高、社會地位及其與蔣氏之關系特殊而不能不令蔣有所忌憚。

如果說宋慶齡是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精神領袖,那么楊杏佛就是這個組織的實干家,是宋慶齡的左膀右臂。在蔣介石看來,動不了你宋慶齡,那卸你個膀子也是好的,一來可以出口氣,二來也是給宋慶齡和“同盟”的一個警告。殺了楊杏佛這樣執著精干的人物,民權保障同盟即使不瓦解,也不會再有大的作為了。

1933年四五月間,當楊杏佛從北平回上海不久,戴立即開始布置。特務們先偵察了楊杏佛的日常行蹤,了解到楊住在法租界亞爾培路331號中央研究院國際出版物交換處(今陜西南路235號)的樓上,這里也是“同盟”設在上海的辦公地點。楊杏佛愛好騎馬,在大西路養了兩匹駿馬。據說這兩匹駿馬還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白祟禧和另一位將領贈送給他的。他常在早上去大西路、中山路一帶騎馬馳騁一兩個小時,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

特務們掌握了這一切情況后,認為早上在這個地段對楊杏佛進行狙擊機會最多,也最有把握。正在特務們準備對楊杏佛實施狙擊時,蔣介石卻發話了。他認為把楊杏佛暗殺在租界之外的地區,既達不到威嚇宋慶齡的目的,又會增加當局的麻煩,很可能引起輿論指責,以致非得破案不可。因此,他囑告戴笠,一定要在法租界宋慶齡的寓所附近執行,這樣既可以嚇唬宋慶齡,對宋慶齡和蔡元培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又可以不負責破案。

6月初,戴笠親自到上海,將執行暗殺任務的幾名特務秘密召集到他設在法租界楓林橋附近的寓所,周密布置在法租界宋慶齡的寓所附近暗殺楊杏佛的具體行動。

負責執行暗殺楊杏佛任務的是復興社(軍統前身)華東區行動組組長趙理君。參加這次行動的兇手連趙理君在內計6人,他們事前宣誓,做到“不成功即成仁”,如不幸被捕,應即自戕,否則將遭到嚴厲懲罰。

特務們原打算在1933年6月17日早晨行動,當他們到達中央研究院附近,不巧遇上法國巡捕房的巡邏警車,又有一隊巡捕經過,沒敢動手,便無功而返。

6月18日早上6點多,趙理君又親自帶著李阿大、過得誠、施蕓之等特務,來到中央研究院附近。他們將汽車停在亞爾培路、馬斯南路轉角處。趙理君自己坐在汽車上接應。李阿大、過得誠等4人則分散在中央研究院大門口兩側,有一人負責望風掩護。

8時許,當楊杏佛身穿騎馬裝,戴灰色呢帽,帶著長子楊小佛緩步走到院中準備登車時,特務們便準備動手。但楊杏佛上車后又走了下來,特務們以為他們的行動已被楊發覺,正想沖人時,想不到楊杏佛領著兒子楊小佛卻上了另一輛敞篷汽車。特務們一見,不由得心中暗暗竊喜。當汽車緩緩開動,剛駛出中央研究院大門時,大門兩側的4名特務,便拔出手槍同時朝著汽車內射擊。

楊杏佛聽到槍聲,便知殺手是沖他而來。在這生死關頭,他立即用身體保護兒子。特務們連開十幾槍,楊杏佛當場斃命,司機胸部連中兩彈,打開車門奪路逃命。楊小佛由于被其父壓在身下,僅腿部中了一彈而幸免于難。

親睹了父親遇難的楊小佛當時只有15歲,幾十年之后,在其90高齡時,那悲慘可怕的一幕仍歷歷在目。

歹徒們見已成功,便奔向停在附近已發動的汽車。

這時,法租界的巡捕聽到槍響,便朝這邊趕來,警笛聲四處狂鳴。兇手過得誠于慌亂中跑錯了方向,等他折回來再追汽車時,車已開動。心狠手辣的趙理君一看過得誠還差好幾丈,而這時法租界巡捕已圍上來了,顧不得再停車等候,又怕他被捕后泄露機密,遂向他開了一槍,便開車倉皇逃遁。

趙理君一槍雖打中了過得誠,但沒有擊中要害。面對四面追上來的巡捕,受傷后的過得誠自知難逃,便舉槍自戕,子彈從胸側穿過。巡捕立刻將其與楊氏父子一同送往廣慈醫院搶救。抵達醫院時,楊杏佛已氣絕身亡。

兇手過得誠經過急救之后,脫離危險,很快就可以說話了。在巡捕審問時,過得誠說出他的化名——高得臣,是因為看不慣楊杏佛的做派而對其起了殺心,他們之前并不認識,始終沒有承認自己是復興社特務的身份,更未吐出此案的真相。即便如此,戴笠還是做賊心虛,不想留下活口,即刻讓沈醉出面,命令在法租界捕房任華探探長的復興社特工范廣珍,當晚想方設法接近過得誠,用毒藥將其毒死。

捕房則宣布“高得臣”因“重傷不治”而亡。此案也就成了懸案,最終不了了之。

案件發生后,上海市長吳鐵城照會法租界代表,要求盡快破案并將案情公之于眾。

第二天,即1933年6月19日的《申報》,在《今日本報要目欄》上海地區的要聞里登的是:“楊杏佛被暗殺身死,其子小佛腿受槍傷,暴徒自戕?!?/p>

楊杏佛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暴徒刺殺,引起了宋慶齡、蔡元培以及全國輿論界的強烈憤慨。

“暴徒自戕”,事實上暴徒并非自戕。明眼人一看便知端倪.這起刺殺案是國民黨特務所為。楊杏佛的死不僅沒有嚇倒宋慶齡,反而使她更加鼓足了勇氣,不畏特務的恐嚇與威脅,立即站出來,抗議國民黨反動派暗殺“同盟”總干事的卑鄙行為。

1933年6月20日下午,盡管到處都是橫行的特務,但宋慶齡與“同盟”的其他領導人蔡元培、魯迅、鄒韜奮、胡愈之、沈鈞儒等,以及各界人士100多人,不畏危險,參加了在萬國殯儀館靈堂舉行的楊杏佛人殮儀式。宋慶齡大義凜然地對記者發表《為楊銓被害而發表的聲明》。

舉行公祭時,蔡元培悲痛地說:“人孰不死?所幸者先生之事業、先生之精神,永留人間。元培老矣,焉知不追隨先生以去?同仁等當以先生之事業為事業、先生之精神為精神,使后輩青年學子有所遵循,所以慰先生者如此而已?!?/p>

宋慶齡在參加楊杏佛的追悼會時發表了激動人心的講話:“這些人和他們雇來的打手們,以為靠武力、綁架、施刑和謀殺,他們就可以粉碎爭取自由的斗爭……但是,斗爭不僅遠遠沒有被粉碎,而且我們應當更堅定地斗爭,因為楊銓為了自由而失去了他的生命。我們必須加倍努力直至實現我們的目標?!?/p>

魯迅也極為悲傷,寫下了悼詩《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

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

又為斯民哭健兒。

盡管在楊杏佛被害后,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的活動被迫停止,然而,正義而勇敢的人們,依然邁著堅定的步伐,為爭取光明而執著地奮斗。

猜你喜歡
租界宋慶齡特務
宋慶齡,三城記
宋慶齡
由檔案史料管窺上海解放
AB換數
困擾宋慶齡一生的疾病
郭沫若巧戲特務
1845—1945上海租界百年
鮑羅廷與收回漢口英租界
辛亥革命后的宋慶齡與日本
華洋共管新格局的開啟(1914-1930)——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華董選舉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