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出版”“大”處著眼

2024-03-04 13:08丁莉莎
大學生 2024年2期
關鍵詞:公開課大國紅色

丁莉莎

2023年9月21日上午,北京印刷學院(以下簡稱“北印”)舉行“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開講儀式,并開講第一個專題,能容納600人的大禮堂座無虛席。

“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作為北印2023級本科生的必選課已納入培養方案,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旨在增強學生對出版的專業認同、行業認同、職業認同,幫助學生真正弄明白為什么做出版、做什么樣的出版,始終牢記出版初心,服務建設出版強國。

40年經驗于一課

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北印出版學院院長李朋義作為開講第一課授課專家,從“大國出版與馬克思主義出版觀,中國當代出版的五大特點,影響國際出版格局的三種力量,當今國際態勢下的文化交流、交融與交鋒”四個方面,講述了中國出版的思想基礎、理論根基、顯著特點,分析了中國出版走出去的機遇挑戰和發展建議。李朋義把自己從事出版行業40多年的經驗盡數傳授給學生們,一張張稚嫩的面龐時而陷入深思、時而豁然開朗,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明亮有神。李朋義擲地有聲的話語,引發陣陣掌聲。

授課結束后,“課后課”小班研討開啟。李朋義來到學校紅色出版教育基地,與出版學院學生面對面交流,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出版業未來發展趨勢”“出版青年應具備的核心競爭力”等問題逐一解疑釋惑。

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碩溫欣說:“今天的第一課,讓我對大國出版與馬克思主義出版觀有了深刻了解,同時深切理解了出版工作在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強烈感受到在文化交流的今天,作為青年學子所擔負的重任。同時,我在老師的講授中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希望能成為像他一樣的人?!?/p>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是“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的鮮明特色。課程聚焦出版時代新人核心素質,圍繞中國出版的歷史成就與發展前景、出版學子的精神標桿與思想旗幟、出版業的融合發展與出版物的美學呈現等主題,進行了整體設計,構建了由“理論課”+“課后課”“行業課”“實踐課”等矩陣化課程體系。課程之間遙相呼應、前后相合,讓思政教育走入學生心中的“最后一公里”。

理論課設計了?“弘揚韜奮精神,堅守文化使命”“堅持‘兩創’方針,打造最美出版物”等10個專題,邀請出版業界大家、學界名家授課,講述有關出版的重大基本問題。

理論課結束后,組織“課后課”,通過“專家與學生面對面”,回應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通過“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分享聽課后的收獲和體會,進一步鞏固和深化理論教學的效果。

“行業課”“實踐課”圍繞“認識出版行業”“走進出版事業”“投身強國偉業”三大主題,采取教學周集中組織實踐教學與寒暑假分散進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組織學生深入中國印刷博物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等行業展館,走進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商務印書館、北京出版集團等行業企業,參觀北京圖書訂貨會、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等行業盛會,進行研學、游學、訪學。

“社會大課堂”

北印作為出版傳媒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校,出版行業資源十分豐富,而且北京作為全國的出版中心,集聚了行業的優質資源,是“大思政課”建設的富礦。為了給“行業課”“實踐課”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北印挖掘社會大資源,積極建設“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推動學?!八颊≌n堂”融入出版“社會大課堂”。

北印成立的“王選精神研習社”,是高校首個以傳承弘揚“王選精神”為主旨的學生社團,也正是推動“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的有力實踐。

“當代畢?”王選發明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推動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革命性變革。研習社的第一次培訓就設在王選紀念陳列室,北京大學王選紀念陳列室主任叢中笑帶領研習社成員回顧了王選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實現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技術原創性、跨越式發展的偉大歷程。從密密麻麻的科研手稿,到飽含哲理的人生格言;從樸素節儉的衣物用品,到數十張發黃的捐款收據;從蕩氣回腸的王選遺囑,到呼吁扶持年輕人才的最后一篇文章,通過沉浸式授課,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王選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風范。

北印在充分利用已有專業實踐、思政教育、職場體驗等基地的基礎上,積極挖掘北京、上海兩地的出版育人資源,建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京報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韜奮紀念館、商務印書館等11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了兩條紅色出版研學線路;除了前述提及的“王選精神研習社”,還成立了“韜奮精神研習社”學生社團;打造了由16位出版業界大家、學界名家組成的“大師資”,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開展提供了有力資源保障和平臺支撐。

在中國印刷博物館,一臺小巧輕便的木制印刷機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它僅有小手提箱大小,重量才30多公斤,拆卸、裝配都很方便,一頭騾子就可以拉走。它是抗戰期間為游擊辦報的需要而制造的,被稱為“馬背上的印刷機”。這件文物講述了老一輩印刷人在民族危亡關頭艱苦奮斗、不懈抗爭的故事,讓同學們感觸良多此刻,博物館展廳就是一個思政大課堂,這種沉浸式的教學場景,給學生帶來完全不同的課程體驗,深受大家歡迎。

“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開講以來,北印圍繞有關專題組織學生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開展了“馬背上的印刷機”“為文化而奮斗”“五四運動中的邵飄萍”“商務印書館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早期傳播”“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范”“最美奮斗者——王選”“用蒙太奇手法塑造熒屏上的英雄人物”共7講“博物館里的思政課”,組建了21個紅色出版實踐團隊,在韜奮紀念館、北大紅樓等展館,開展了?“尋訪紅色出版足跡”“致敬出版大先生”“‘我的紅色記憶’隨手拍”等“行走的思政課”,以沉浸式、情景式教學和實踐強化學生對紅色出版精神文化的認同。

北印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高楊文說:“我們不僅把思政課開在課堂上,還開展了‘博物館里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希望以此引導學生樹立‘大胸懷’、拓展‘大視野’、勇擔‘大使命’、建立‘大格局’、肩負‘大擔當’?!?/p>

立體“大”合力

聚焦“大主題”,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打造“大品牌”,匯聚“大師資”“大”是“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的重要著眼點,大在它是一門社會大課、一項系統工程,要善用“大”的資源、匯聚“大”的合力。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矩陣式課程體系的育人成效,北印構建了校內教育與校外資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立體式協同的機制,形成高效協同的育人合力。

“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由中國出版協會與北印聯合開設,構建了“行業協會+學?!钡男韧赓Y源協同機制。

為了確保課程的高質量建設和運行,北印成立了由宣傳部、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網信中心負責人和各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組成的理論教學專班,負責“大國出版”理論教學的組織和“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資源融入專業課程的建設;成立了由學生處、團委負責人和各二級學院黨委副書記組成的實踐教學專班,負責“大國出版”實踐教學的策劃和組織。

為了更好地挖掘基地育人資源、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開展實踐教育活動,按照每一個基地有一門專業課程對接的原則,理論教學專班遴選了“中國出版史”“印刷概論”等7門課程,每一門課程都組建了“教學副院長+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的課程思政團隊;按照每一個基地都要策劃若干個主題實踐活動的要求,實踐教學專班依托7個本科二級學院,每個學院都組建了“黨委副書記+輔導員+思政課教師”的實踐教學團隊,整合了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3支隊伍的力量,形成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效對接的機制。

北印作為首批入選全國出版學科共建高校,為了把“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打造成出版行業乃至國家的精品課程,學校在推進課程教學方案落實的過程中,從MOOC(慕課)制作、教材編寫、成果匯編、試點推廣等維度進行了積極探索。

利用MOOC從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讓學生隨時隨地能學,并且學習內容可定制。在傳統課堂里,老師要在45分鐘或者90分鐘內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內容。而在MOOC課堂,一個章節的內容被“切碎”,分解為符合閱讀習慣的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被制作成7至15分鐘的獨立視頻。同時,MOOC課堂里不僅有老師講授知識點的基礎視頻資料,還提供了課程講義、線下討論課等豐富的學習資源,就像在飯店點菜一樣,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組合不同的菜單,這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讓學習體驗更好,并且還可以多次復習,能夠更合理地評估學習效果。

“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每一個專題在教學過程中,都按照MOOC的標準和要求進行了錄制,一個教學周期完成后,制作課程MOOC,在中國大學MOOC、人民公開課等平臺發布“大國出版”在線課程。整理每一專題主講嘉賓授課內容文字稿,遴選學生學習體會的優秀文稿,編輯出版“大國出版”思政公開課的教輔材料?!按髧霭妗彼颊_課開講以來,已有2800余名師生收看了開講報告,406名學生選修了該門課程,200余名出版行業從業人員在線收看了6個專題的授課。

走“百館”研“千書”作“萬文”

北印著力加強紅色出版育人實踐,以紅色刊物、紅色機構、紅色人物為縱軸,以紅色展覽、紅色宣講、紅色論壇為橫軸,打造縱橫結合的紅色出版育人三部曲。其中,紅色出版實踐項目“百館·千書·萬文”榮獲“青創北京”2023年“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特等獎,實現了學校在“挑戰杯”系列競賽中的歷史新突破。

“百館·千書·萬文”紅色出版實踐團,深入走訪超百個紅色出版展館、教育館,挖掘整理千本紅色史料,撰寫萬篇紅色致敬感悟,努力上好行走的“大國出版”思政課。

走“百館”。實踐團赴北京、云南、江西、河北、上海等17個省市百家紅色展館深入調研。在以京報館、商務印書館為中心的“出版文化發源片區”,以天安門為中心的“建立新中國主題片區”,以北大紅樓為中心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片區”中,深入挖掘首都紅色出版資源;訪學中共一大會址、韜奮紀念館等全國各地紅色展館,追溯紅色記憶;挖掘、整理、編寫、傳播紅色出版史料,將學科內容融入思政教育體系中。深入學習紅色辦報潮以及《新華日報》《人民日報》等黨報黨刊的發展歷程,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開展新聞出版工作的史料。

研“千書”。實踐團聚焦百個紅色出版機構著作,系統梳理出百年黨史中的百個紅色機構,深入研究出版機構紅色歷史、運營模式、價值體現等;聚焦百部紅色出版期刊著作,深入挖掘百年紅色出版史上積累形成的中國共產黨早期機關刊物、軍隊刊物、群團刊物等,從“刊物概況、出版機構、主編思想、刊登名作、紅色故事”以及“個人收獲”多方面進行整理與學習;聚焦百位紅色出版人物著作,挖掘百年黨史中的百位紅色出版人物事跡,用出版前輩的親身經歷、感人事跡、深厚情懷、堅定信念感召新時代青年。

作“萬文”。實踐團匯編一套資料,以代表性紅色報刊為對象,細致查閱該報刊相關史料,整理出反映該報刊全貌的一套資料,形成包含“人物、報刊、機構”三部曲的紅色文字材料;用好新媒體平臺,開通微信公眾號,推出《實踐團重溫紅色出版發展路》等稿件;做好一次融合,將活動積累的文字材料、書稿等重要成果,轉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特色課教學的參考用書、教材和案例庫,切實推動紅色出版史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轉化。

接下來,北印將依托專題學習、主題黨團日活動、社會實踐等方式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強化認同,在實踐中練就本領,展現新時代出版傳媒人砥礪奮進、挺膺擔當的北印形象。

猜你喜歡
公開課大國紅色
紅色是什么
吐槽大國
多想記住你的臉
紅色在哪里?
追憶紅色浪漫
一節公開課的誕生記
從器官捐獻大國到移植大國還有多遠
第一次公開課
淺談“說課”與“公開課”的異同
“一網打盡”還是“循序漸進”——由公開課《水調歌頭》說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