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多少旅途才成為外語人

2024-03-04 13:08何西
大學生 2024年2期
關鍵詞:外語教育

何西

Q:夏教授您好,很榮幸能采訪您!我看您發表那么多頂級論文,完成了那么多重要的項目,竟然還是一位80后,能不能請您分享一下,是如何取得這么豐碩的成果的呢?

A:謝謝鼓勵!80后其實并不年輕了,現在的80后在各行各業一般都是中流砥柱。要說我的工作狀態,只有一個“秘訣”,就是“勤能補拙”。我從攻讀博士學位開始,一直維持有兩篇論文在投稿中,同時也有文章處于寫作和構思中。其實,我評為正教授時已年近不惑,在同事中并不算很早,主要是因為我的求學經歷比較坎坷,“耽誤”了很多時間。

Q:您說的?“耽誤”了的坎坷求學經歷是什么?

A:我讀書較早,小學是5年制,13?歲初中畢業,成績比較優秀,被選拔進入中等師范學校就讀。當時的中專生入學即為“商品糧”戶口,國家發放生活補貼,畢業后分配工作,比讀高中、參加高考更有吸引力,是當時絕大多數農村優秀學生的不二之選。1996年8月,我從安徽省肥西師范學校畢業后從教,當時還不滿16周歲。

Q:您中專畢業后如何上的大學呢?

A:我在小學工作了4年,當時農村教師緊缺,實行包班制,每天從早到晚上課、批改作業,我也曾想過就此度過一生了。但從18歲開始,我心里萌發了強烈的讀書欲望,希望能學更多的知識,走到更廣闊的天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我搬出集體宿舍,在學校儲藏室的角落搭出床和書桌,起早貪黑,日夜苦學。安徽的冬天沒有暖氣,我就裹著棉衣被子通宵自學。當時我心中就有個信念,學習英語能夠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所以堅持自學英語,后來得以進入安徽教育學院進修兩年,就這樣圓了我上大學的夢。

Q:請問您后來又是如何考上碩士、博士的呢?

A:對于90年代的一名中專生和農村小學老師來說,去清華讀博士、到美國留學、在北京做教授,是不切實際的。我進入安徽教育學院后才知道,還可以攻讀碩士,便以同等學歷報考同濟大學的研究生。同濟的幾位導師經歷過艱難時代,欣賞我的刻苦和毅力,于是我迎來了人生又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進入同濟大學讀研究生。我曾看過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主人公Andy憑借頑強意志,從逆境中自我拯救,最終獲得自由,對此我特別有共鳴。

Q:您的故事也是傳奇!我也看過《肖申克的救贖》,記得其中有一句話描寫主人公“有些鳥兒注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里的,它們的羽毛太閃耀”,我覺得這也特別適合您。

A:是的,這句話也讓我印象深刻,但是把在農村小學教書比作關在籠中的鳥是不合適的。我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中師同學至今都在肥西縣做小學教師,他們一直是農村基礎教育的棟梁,為當地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我還在小學教書,我相信也一定會做得和他們一樣好。我父親退休前就是當地的優秀教師和小學校長,他對我的職業規劃也曾經是做一名優秀的小學校長。我的同學曾送我一個?“夏校長”的綽號,一直被叫到現在。

Q:您在農村小學的工作經歷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但這是否意味著從小學教育進入高等教育領域是一條順理成章的個人發展道路呢?

A:那倒真不是,雖然都是教育領域,但是這個跨度是非常大的?;A教育階段,兒童的可塑性極強,教師的教育理念對學生人格塑造的作用更加深刻、久遠。而高等教育階段,大學生大多已經成年,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也有了自律和自驅力。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更多是在知識體系建構和精神價值引領等方面。我始終覺得改變一代人的思想觀念,從基礎教育入手是最有效的方式。小學教師不可能一轉身變成大學教師,我是通過工作、讀研、工作、讀博、再工作,反復提升,才最終成為一名大學老師。

Q:從您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含義,請問您碩士畢業以后是怎樣走上學術道路的呢?

A:我也喜歡“志”這個詞,它包含的品質可以是Tenacity、Perseverance,也可能是Grit、Aspiration.到同濟讀碩士是我進入學術之門的開始,準備考博期間是我博覽群書的階段,閱讀范圍并不僅限于語言學,還包括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建筑學,甚至佛教研究等。

我那時還沒有確定研究方向,讀書也并不能產出直接的價值,就單純覺得書中的知識廣博浩瀚,思想豐富深邃,是我的志趣所在。在清華讀書期間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時光,老師對我的教導和指引讓我終身受益,其間去芝加哥大學聯合培養,我再一次打開視野,確定了自己的學術方向。

Q:能不能談一談您的研究領域呢?

A:我的學術興趣主要包括兩個領域:語言學和翻譯史。語言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研究語言是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探討。如果我們能夠系統、清晰、準確地解釋語言的結構、使用、演變等內在規律,悉數破解人類語言的奧秘,就能更好地認識我們自身。

我對翻譯史研究也有濃厚的興趣。一種文明的繁榮昌盛,需要與外部文化多加交流,在吸納融合中取長補短、相互推動、獲取新的養分。有學者甚至提出文明史就是以翻譯為中介的文化交流和互鑒史。所以對于民族融合、文化交往和文明互鑒來說,翻譯是最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橋梁。

明末的耶穌會傳教士通過翻譯帶來了地圖與測繪、幾何學和解剖學等知識,晚清嚴復和徐壽通過翻譯引入了經濟學、邏輯學、法學和化學等西方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體系。正如季羨林先生所說:“倘若拿河流來作比,中華文化這一條長河,有水滿的時候,也有水少的時候,但卻從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數大大小小是頗多的。最大的有兩次,一次是從印度來的水,一次是從西方來的水。而這兩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譯?!?/p>

我的一部專著《慕化歸譯史:中國古代翻譯史論稿》系統地梳理了從《史記》到《清史稿》共25部正史中的翻譯史料??梢哉f,我國自先秦以來有文獻記載的翻譯實踐歷史之悠久,史料之豐富,堪稱世界之最。我在書中也提到,通過研究翻譯史,可以洞察古代文化的?“走出去”和“引進來”,了解文明興衰的趨勢脈絡,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服務當前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同時,這也契合當前學術界大力倡導建立中國學派,構建我們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這一趨勢。

Q:我覺得您所研究的方向都體現著使命感和責任感。那么,您的另一個領域?“外語教育研究”是怎樣進行的呢?

A:十多年來,我在北外從事的工作主要是英語專業教育。北京外國語大學是我國外語教育的“發動機”,外國語言文學是全國頂尖的A+學科,從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俄文大隊成立至今,一直引領著全國外語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這樣的歷史傳承給了我們一種紅色基因,讓我們以國家的外語教育事業為己任,在完成學校工作之外,同時思考著中國外語教育的前途和道路。

當前世界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劇烈的變革,國家需要的外語人才也發生了深刻的轉型。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外建校80周年的回信中明確指出?“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大批外語人才,外語院校大有可為”。?我們需要培養出一代能夠“讓中國了解世界,向世界講述中國”的外語人才。近年來,北外英語學院開展了學科專業建設與專業復合改革,推出?“跨文化思辨英語教學模式”和《理解當代中國》多語種系列教材建設等,在全國高校中推廣新的外語教育理念,推動新時代外語教育高質量發展。

Q:您提到的英語教育系列改革具體是什么呢?作為外語教育領域的專家,您認為外語專業教育的發展前景如何?

A:近10年來,我們在北外英語學院開展的系列改革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學科專業建設。傳統的外語專業教育以聽、說、讀、寫、譯技能訓練為主要內容,學生和社會大眾對英語專業的認知就是?“學英語”,學科專業性不強。我們改造了課程體系,用英語來學習語言學、文學、翻譯和區域國別學的專業知識。人工智能首先代替的是純粹的語言技能,而具備專業知識體系同時又精通外語的人才是當前國家和社會急需的,也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第二次改革,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的A+類學科合作,推出了?A++A+的專業復合方案,培養兼通英語和法律的涉外法治人才,以及馬克思主義國際傳播人才等。

第三項改革是順應世界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注重思辨能力培養,從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走向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多元綜合能力的人才培養。知識會過時,但愛學習、會學習,具有思辨能力、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永遠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變革。

第四項改革是“理解當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工程。這是由北外牽頭,全國200余位外語界知名專家參與的重大工程。當前隨著全球格局的變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化,僅熟練掌握外語的人才已經不足以支撐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互動,我們外語人需要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的政策主張、價值理念、責任擔當、胸襟情懷和經驗成就等有效地傳遞給國際社會,為對外交流合作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們深知,在高端外語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戰略方面任重道遠,但我們也堅信,我們的外語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

我們深知,在高端外語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戰略方面任重道遠,但我們也堅信,我們的外語教育大有可為,也應當大有作為。

責任編輯:賈倩穎

猜你喜歡
外語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外語有妙用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