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人文視域下張謇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

2024-03-04 11:04龐蔚淇何沁霖敖藝菲徐景陽徐晨飛
圖書館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張謇文旅本體

龐蔚淇 何沁霖 敖藝菲 劉 星 徐景陽 徐晨飛

(1.南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2.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4.南通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

1 引言

張謇(1853—1926),字季直,晚號嗇庵,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秉持“父教育、母實業”的理念,在家鄉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營資本集團、第一家農業股份制企業、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所紡織高等院校、第一所聾啞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第一座氣象臺等。由于張謇的卓越貢獻,南通后來也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參觀南通博物苑,對張謇興辦實業、發展教育、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成就作了很高的評價,稱其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并號召大家學習張謇的事跡[1]。此后,掀起全國范圍的“張謇熱”,南通博物苑成為相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來到南通的“打卡勝地”,與張謇相關的一系列文化旅游景點也成為熱門資源。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社會,適應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需要“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了“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是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國有關文旅資源的開發工作大多停留在對資源的收集、整理、分類與展示階段,缺乏對資源潛在知識的加工、組織及挖掘,利用率不高。隨著數智賦能時代的到來,文旅資源數據逐漸成為我國文化與旅游發展的核心資產,深度開發與利用這些數據也成為新時代我國文旅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2]。近年來,作為一種創新的跨學科研究方法論,全球數字人文研究正迅速崛起,它不僅為人文研究提供了更為寬闊的研究視角,也成為文化產業傳播與發展的有效媒介[3],因此也為眾多文旅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范式。

筆者嘗試探索以地方歷史名賢為中心的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新模式。通過網絡與實地調研搜集張謇文旅資源相關資料,運用知識組織、軟件工程等方法,針對張謇文旅資源進行領域知識本體構建、關聯數據發布以及微信小程序設計,實現張謇文旅資源的知識聚合、知識圖譜展示等相關知識服務應用,以期在新時代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張謇精神,同時進一步加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擴展我國數字人文應用場景。

2 相關概念

2.1 數字人文

數字人文這一概念由20世紀40年代的人文計算衍生而來。1949年,Roberto Busa與IBM創始人Thomas J.Watson合作創建了Thomas Aquinas著作索引,被認為是數字人文學科的起源[4]。2004年,Unsworth、Siemens和Schreibman等人提出“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一詞,認為數字人文是解決跨學科問題最基本的研究范式,通過與計算機互動,利用計算機輔助分析和編碼處理解決跨學科研究中的核心問題[5]。數字人文研究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也催生出許多文化旅游類典型應用案例。如,1993年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數字歷史研究中心啟動的“影谷”項目(Valley of the Shadow),基于時間和空間節點呈現了1860年至1870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的信件、日記、報表、公告、報紙、演講稿等各類檔案文獻,向讀者展示出特定時空下歷史生活的真實場景[6];2012年,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和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學推出“威尼斯時光機”項目,旨在建立一個涵蓋威尼斯一千多年歷史文化遺產的數字檔案館,利用數字化手段再現威尼斯的歷史與文化,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種新的歷史學習和研究的方法,還有利于實現對數字化文化遺產的長期保存[7]。

在國內,中國人民大學2012年啟動“北京記憶”項目,以真實詳盡的歷史內容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向大眾宣傳、展示和傳播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群眾雙向互動,共建北京記憶,成為北京人文歷史宣傳的有效途徑[8]。上海圖書館開發的“上海年華”子項目“上海記憶——從武康路出發”首次嘗試從城市記憶的整體性構建出發,將館藏歷史文獻資源融入市民旅游文化生活,動態展示武康路的建筑、人物和歷史事件,為地方文化傳播及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發展范式[9]。敦煌研究院的“數字敦煌”項目運用數字人文技術,將傳統的檔案研究與數字人文緊密結合,創作出影像動畫,把檔案研究成果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現,將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和輝煌傳播到世界各地,再現了悠久、璀璨的絲路文明,開創了我國文化遺產檔案數字化開發的先河,具有示范性和普遍意義[10]。

2.2 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

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是指對不同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的挖掘及對散點化的文化旅游資源的概括、提煉、升華和整合的過程[11],對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目前學界關注的熱點。有學者認為文化旅游資源除具有自身個性外,還應包含所有旅游資源的共性,不同特性的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方向、功能價值是不同的[12];有學者認為游客會受到名人遺址遺跡等旅游目的地、旅行市場行為等影響,產生文化旅游的動機,同時政府的政策支持對于文旅資源開發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13];還有學者認為有效的文旅資源開發需要將地方的文化旅游潛力發揮出來,以點面結合的方式,從文化旅游的總體發展出發,實現文化保護,推進社會發展[14]。

目前,國內外針對特定歷史人物相關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尚不多見,相關研究著重于揭示歷史領域中人物和歷史事件的關聯關系。例如,“南昌起義”數字檔案資源以“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據平臺”作為數據來源,以時間、地點、人物、組織、資源和事件6個領域核心概念為基礎構建本體,從語義深層揭示和發現“周恩來”在南昌起義中的細?;R[15]。國外研究側重于以系統性的思路、數字化的手段和數據技術來構建城市記憶。例如,斯坦福大學的“Forma Urbis Romae”項目使用了10%~15%被保存下來的碎片地圖,基于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將羅馬帕西斯圣殿內的羅馬古城大理石地圖進行數字化整合,試圖重建不完整的地圖,并建立起古代與現代建筑之間的關聯性[16]。

張謇是南通不可多得的重要地方文化標志,南通許多旅游景點幾乎和張謇密不可分,如張謇事業遺址與濠河風光帶的珠聯璧合,已形成別具特色的復合型景觀[17]。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當前相關部門已開始著手對張謇文旅資源進行統一規劃與協同開發,但相關文旅資源的數字化開發與組織整理工作還有待加強。張謇文旅資源不僅自身包含大量知識屬性,且與其他各類資源如張謇文獻史料、網絡多媒體資料等均有知識關聯,將這些顯性或隱性的知識進行深度挖掘,是為各類領域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的前提。因此,筆者采用本體工程方法及關聯數據技術,對張謇文旅資源進行語義化知識組織,基于微信小程序為相關學術研究、公眾科普宣傳及文旅產業發展提供移動化的知識服務平臺,有助于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擴大張謇的影響力。

3 張謇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框架設計

通常來說,文旅資源應兼具文化與旅游產業屬性,南通本地關于張謇的景點、景區眾多,理應歸為張謇文旅資源范疇;但此外還有一大批與張謇相關的舊址、遺址以及非旅游景點單位,如工廠、學校、劇院等,其自身也具備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應納入文旅資源范疇。因此,筆者提出的張謇文旅資源主要包括張謇所創實業、城市基礎設施、教育機構等舊址以及后世為紀念張謇所創辦的文旅機構等,同時將與之相關的各類文獻資源也歸入其中。張謇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框架設計如圖1所示,主要分為數字化整理與加工、語義化知識組織、知識服務平臺構建以及文旅資源深度利用等4個部分。

圖1 張謇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框架設計

第一,數字化整理與加工是基礎性工作,即通過實地考察與網絡調研等方式,廣泛采集、收集與張謇文旅資源相關的資料,再將這些不同來源的資料進行數字化整理與數據化加工,在此基礎上制定元數據描述規則,將相關文本、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存儲為基本素材庫,為后續張謇文旅資源知識組織奠定數據基礎。第二,對轉為數據形態的張謇文旅資源進行語義層面的知識組織是較為關鍵的步驟,在對張謇文旅資源外部特征與內容特征梳理的基礎上,設計并構建張謇文旅資源領域知識本體,可深度揭示相關資源中所蘊含的“人、時、地、物、事”等各類知識實體及其之間的關系;基于本體模型對素材庫進行知識實體語義標注并轉換為RDF數據格式,采用三元組的結構形式進行規范化描述與存儲;然后基于關聯數據技術實現張謇文旅資源數據的開放、互聯及共享。第三,構建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服務平臺,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作為數據基礎設施載體的張謇文旅資源知識庫;二是以微信小程序為主要媒介,向各類用戶群體提供移動化的知識服務。第四,利用知識服務平臺可進一步深度挖掘張謇文旅資源的應用場景。如,面向領域學者的數字人文研究,面向公眾的文旅資源導覽與研學路線設計,面向特定學生群體的大學生思政教育等。

4 張謇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實證研究

4.1 資料來源

與張謇文旅資源相關的參考文獻資料較多,筆者選取《張謇全集》[18]以及《張謇辭典》[19]作為主要紙本資料來源?!稄堝廊钒罅繌堝老壬舸嬷两竦脑娂?、書稿、講稿、日記、與各界人士往來信件等寶貴原始資料,是研究張謇文旅資源的重要素材。筆者針對這些資料中提及的部分張謇文旅資源展開了實地調查,對相關機構的時空變遷信息進行了詳細記錄,以確保資料的時效性與準確性。此外,還選取南通大學自主研發的“張謇研究特色數據庫”①作為相關數字化資料來源,該數據庫收錄了大量國內外各類張謇研究文獻資料,如圖書、期刊論文及網絡資源等。將以上資料進行數字化整合,可為研究提供堅實的史料基礎。

4.2 數字化整理與加工

通過光學字符識別技術(OCR)對多方面搜集而來的紙本資料進行數字化整理,將識別結果進行輸出保存;在對數字化資源的外部特征與內容特征的分析、選擇、標引、處理后,進一步對其進行規范化、有序化加工與處理。最終共整理、加工得到張謇文旅實體162例,相關參考文獻信息1391條以及通過實地拍攝采集的170個圖像和音視頻等多媒體素材;采用國際通用的元數據規范標準對這些資料進行描述,并采用關系型數據庫進行存儲與管理,形成張謇文旅資源基本素材庫。

4.3 知識本體構建

本體作為重要的知識組織方法論,近年來被廣泛運用于圖檔博領域知識的描述。筆者在已有本體理論與國內外相關本體模型及詞表基礎上,按照領域本體設計思路與構建步驟,嘗試構建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本體。

結合張謇文旅資源的特點以及數字人文環境下知識服務的需要,梳理、提煉并列舉相關概念和重要術語,將其中具有綜合性和概念性的核心概念作為本體的類,如文旅資源實體、地理位置、事件、人物、時間等。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本體參考借鑒了GeoNames[20]、FOAF[21]等本體詞表以及都柏林核心元數據標準,設置了7個核心類:文旅資源(Resources)、相關人物(People)、事件(Event)、地理位置(Geographical Location)、時間(Time)、資源類型(Resources-Type)、文獻資源(Document Resource)等。每一類中包含相應的數據屬性,實體之間的關系通過對象屬性來描述,共計有80個屬性,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本體模型如圖2所示。前綴“zjwl”為該知識本體的命名空間(Namespace)。

圖2 張謇文旅資源本體模型

4.3.1 文旅資源類

為更加詳細地表示張謇文旅資源實體信息,筆者在復用已有詞表的基礎上同時自建了若干屬性,包括曾用名、現用名、分類名稱、簡介、相關人物、地理位置、資源類型、事件等,從多個角度對張謇文旅資源實體進行詳細描述。文旅資源類及其屬性如圖3所示。

圖3 文旅資源類及其屬性

4.3.2 相關人物類

在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時,其社會網絡關系必不可少,將人物之間的關系進行關聯與展示,能夠較為直觀地理解相關人物之間的關系,挖掘其背后的歷史故事。張謇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人物,曾與清末民初各領域的著名人物有過交集,如翁同龢、盛宣懷、蔡元培、梅蘭芳等。結合FOAF本體模型建立的相關人物類(People)及其屬性如圖4所示。

圖4 相關人物類及其屬性

4.3.3 事件類

事件類包括時間、人物、后一事件、前一事件、參考文獻、事件概述等屬性,以便更直觀、清晰地揭示張謇文旅資源實體的相關歷史事件。通過構建發生的前一事件以及后一事件的關聯性,可反映某一文旅資源隨時間的發展而變化的情況。事件類及其屬性如圖5所示。

圖5 事件類及其屬性

4.3.4 其他類及關聯關系

此外,張謇文旅資源本體還包括地理位置類、時間類、資源類型類以及文獻資源類。地理位置類包含張謇文旅資源具體的地理位置信息,如經度、緯度等,該類的屬性構建參考了GeoNames本體詞表。時間類用來描述某一事件,復用了上海圖書館Temporal[22]本體詞表(中國歷史紀年)以及Time[23]本體詞表中的Year(公元紀年)屬性。資源類型類包含文本、圖片、視頻及音頻4個子類,便于對張謇文旅資源進行多角度描述。文獻資源類是指與張謇文旅資源相關的各類書目文獻,包括書目的題名、描述、來源等屬性。

在本體模型中主要通過定義對象屬性,對實體間的關聯關系進行描述與表示。如表1所示,定義的42個對象屬性及其定義域與值域中有24個對象屬性用于描述相關實體之間的聯系,可將相關文旅資源進行知識關聯,進而形成知識網絡框架。

表1 實體聯系

最終,將素材庫中的文旅資源實體“南通博物苑”代入此本體模型中進行驗證,檢驗該模型對于張謇文旅資源領域知識組織的合理性與有效性(見圖6)。

圖6 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本體模型驗證——“南通博物苑”

4.4 知識服務平臺構建

在對張謇文旅資源進行語義化知識組織后,可通過關聯數據技術實現張謇文旅資源數據集的構建與發布,進而實現該領域數據的開放與共享;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構建涵蓋知識庫、微信小程序的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服務平臺。該平臺不僅可為相關領域學者提供知識檢索以及知識圖譜服務,還可為大眾提供文旅資源導覽信息、在線思政課程、線下研學、文創產品銷售等一系列公共數字文化服務。

4.4.1 張謇文旅資源關聯數據發布與可視化

關聯數據作為語義網的輕量級解決方案,有助于將張謇文旅資源中的顯性及隱性知識激活,并能與其他開放數據集進行關聯,形成可被人與機器理解與處理的結構化資料。首先,采用RDB2RDF映射的方法[24]將基本素材庫中的數據轉換為RDF數據模型,具體方法為通過Java程序讀取素材庫中的數據,采用32位內部唯一標識符UUID來進行標識,再根據本體模型的映射關系將其轉換成關聯數據,并生成相應的RDF/XML文件,存儲于OpenLink Virtuoso②這一典型Triple Store數據庫中。其次,遵循關聯數據發布四原則[25],基于Virtuoso數據庫通過配置服務器對外進行張謇文旅資源關聯數據的發布。最后,可以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為用戶進行可視化展示。如圖7所示,以“頤生酒廠”為例,采用Lodlive③工具對關聯數據進行知識圖譜展示,描繪出所記載的頤生酒廠的簡介、發展歷程、相關人物等信息,并結合地名關聯數據中的經緯度信息在地圖上顯示出分布情況。

圖7 張謇相關文旅資源可視化展示——以頤生酒廠為例

4.4.2 “張謇印跡”微信小程序設計與實現

“張謇印跡”微信小程序基于Spring-Boot④框架進行后臺開發,以控制層、業務邏輯層和持久層3層架構模型為基礎,整合持久層框架MyBatis⑤、安全認證框架Shiro⑥和JWT⑦、緩存Redis⑧以及接口文檔工具Swagger⑨等多種技術框架,以實現各類數據的接口需求;前端使用微信開發者工具,利用WXSS、WXML和JavaScript等技術,通過UI設計,實現文旅資源知識可視化、地圖導覽、用戶研學打卡、在線課程、文創產品銷售等功能模塊頁面。通過該小程序,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地尋找周邊的張謇文旅資源,并通過地圖導航前往;在文旅資源詳情界面上,用戶還可了解到相關景點的簡介及發展歷程,并通過預先錄制的語音信息進行在線導覽,獲取與景點相關的歷史文獻資料信息、歷史人物信息以及具有關聯性的其他景點信息;此外,用戶還可以進行在線評論或觀賞相關思政課程視頻。

4.5 張謇文旅資源深度利用

基于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服務平臺,從數字人文研究、文旅資源導覽、思政教育推廣等方面,探討張謇文旅資源的深度利用場景。

在數字人文研究方面,張謇文旅資源相關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數字化以及數據化,將進一步夯實張謇研究的數字史料基礎;基于本體與關聯數據技術實現資源的語義化知識組織,將激活蘊含在傳統文獻中的隱性知識,有助于在更大范圍內對領域資源進行知識聚合;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服務平臺也將成為國內相關領域數字人文研究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者提供研究平臺與工具支撐。

在文旅資源導覽方面,“張謇印跡”微信小程序具備“用完即走,無需下載”的特點,將數字技術融入文旅資源展示、用戶互動等環節中,滿足用戶精準化與智能化的服務體驗需求。如,采用原創圖標對不同類型的景點進行標識,使用戶可以直觀地了解各類景點分布;通過設計自定義地圖樣式,可直接在地圖頁面預覽景點圖像,方便用戶快捷獲取相關景點信息,進一步提升地圖展示效果及用戶體驗;用戶還可通過線上講解音頻實現足不出戶的“云游覽”。

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南通博物苑時指出:“張謇的事跡很有教育意義,要把這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更多人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堅定‘四個自信’[1]?!睆堝牢穆觅Y源作為重要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也為青少年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此方面,可基于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服務平臺,以張謇數字化史料為基礎,充分挖掘張謇先生的生平逸事與愛國事跡,推出大學生思政教育線上課程以及原創短劇視頻;還可定期發布張謇研究名家訪談視頻;或是結合微信小程序開展線下張謇文旅機構研學活動等。未來還可進一步將知識庫、小程序以及思政教育進行有機整合,構建大學生思政教育文旅云基地,幫助其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張謇事跡,傳承與弘揚張謇精神。

總之,張謇文旅資源的開發及利用是一個循環迭代的過程,張謇文旅資源知識服務平臺的構建也并非一蹴而就,在構建過程中還應注意收集用戶的使用反饋,相關功能與內容也需要持續升級更新,以滿足各類用戶的知識服務需求。

5 結語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地方名賢輩出,與之相關的文旅資源也數不勝數,對這些文旅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將有助于深化文旅融合,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也可進一步提升相關機構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能力。筆者基于數字人文視角,針對張謇文旅資源進行廣泛搜集整理與數字化加工,在此基礎上展開語義化知識組織,并構建張謇文旅知識服務平臺,不僅可以深入挖掘異構多源的張謇文旅資源,彰顯其當代價值,還可以此為例探討以歷史名賢為核心的文旅資源開發與利用新模式。未來,應不斷發掘新的資源,將線上線下資源有機融合,對張謇文旅資源進行數字敘事,引入AR、VR以及數字人等最新技術,以開發張謇文旅元宇宙為目標,探索更加多元化、智慧化的文旅融合發展之道。

注釋:

① http://zjyj.ntu.edu.cn/.

② https://www.openlinksw.com.

③ http://lodview.it.

④ https://spring.io/projects/spring-boot/.

⑤ https://mybatis.org/mybatis-3/.

⑥ https://shiro.apache.org/.

⑦ https://jwt.io/.

⑧ https://redis.io/.

⑨ http://swagger.io/.

猜你喜歡
張謇文旅本體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狀元實業家張謇與其兄張詧
張謇家訓一則(書法作品)
論張謇的日本觀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對姜夔自度曲音樂本體的現代解讀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文旅照明的興起
聯墨雙馨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