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歷史讓全新的生活形態承襲古老的文化記憶

2024-03-05 02:21丁云
現代蘇州 2024年3期
關鍵詞:陸家學士姑蘇

記者 丁云

學士街北段美食店林立,一到夜晚,街上燈火通明,年輕人喜歡到這里聚餐:前街后坊,河橋相鄰,是最能體味蘇州腔調的地方之一。巷深不知何歸處,以學士街為中軸,兩邊的街巷里正逐漸孵育出各色空間,將古老城市龐大的市井生態、族群聚落、民俗風貌等逐一展現在今人面前,再以全新的創作形式、表現手法和生活形態溫古勵新。

古宅里孕育全新“生命”

街北段的西側,有一條叫天官坊的巷子,東起學士街,西至原城墻根,百來米長,巷口就立著“嘉壽堂陸宅”的牌子。專注于區塊鏈數字藏品領域的滿堂文化,要將線下藝術空間放到這里來,結合姑蘇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出特色的數字創意文化。

天官坊14號門面朝南。門堂子打開,一條用燈飾打造出現代感的通道。往右折一下向北,回到隔離車馬喧囂的市井人家模樣,行至深處,豁然開朗,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庭院和花園。東南角上一處湖石假山,有峰有洞,有橋有石階,有石桌凳。院子北面客廳,兩邊是夾廂,有彩色玻璃裝飾的落地長窗。廳前的花園鋪地是各種彩色小石鋪出的“雙鳳戲牡丹”圖案,在雨天會更加明顯。

這里即將作為滿堂未來數字藝術空間投入試運營,不僅融入數字文創、咖啡茶飲等業態,還將開展數字藝術藏品特展與創作、藝術家沙龍等交流與活動,賦予古宅全新“生命”。

蘇州“三只半”中的“一只”

擱下天官坊14號暫且不表,先來談談這一片地兒,梵門橋弄吳宅、天官坊嘉壽堂陸宅,都與“怡老園”有關,“王鏊”是繞不開的名字。

當年,王鏊長子王延喆在蘇州城里建造了怡老園“筑園娛親”,怡老園占地極廣。怡老園原地現為蘇州市教師發展中心。除怡老園,向北還有大片住宅區,一直要抵達今天的梵門橋弄。怡老園蒼翠極目,王鏊在此時常與吳中名士沈周、吳寬、唐寅等對談甚歡。

清康熙年間,怡老園被分割,南部改建成江蘇布政使衙署,北部為徽商陸義庵所有。

根據蘇州市姑蘇區政協文化文史委員會的《姑蘇名人故居》記錄,陸義庵買下只是第一步,到太平天國起事后,陸家靠發行錢莊寄票發了一筆財,逃難回來后重新整修天官坊故宅,建造陸家祠堂,陸宅才真正形成。整修改造后的陸宅,以中路嘉壽堂為中心,東西各延伸擴建出50米,形成東、中、西三路,占地約 12000平方米,包括義莊、家祠、住宅、庭院等在內的建筑群。蘇州“三只半”廳,“嘉壽堂”楠木廳占其中“一只”。

占地之廣,為蘇州住宅之冠

同濟大學1958年出版的《蘇州舊住宅參考圖錄》中測繪的當時陸宅平面圖,從南至北前后長度比東北街太平天國忠王府還略長,這還不包括過梵門橋弄北側的下房;從東至西闊126 米,依次是清末建的大房住宅、清蔭堂一落、大廳嘉壽堂一落、西備弄向西一落,另有祠堂、西花廳等向西旁出一塊。整個陸宅四路六進。陳從周稱“其占地之廣為蘇州住宅之冠”。

東面擴充到學士街東、學士河的西岸,是陸家傭人成家后的家屬住宅區。梵門橋河的北岸也有部分是陸家傭人的居住區,東面學士街也有。南面更甚,陸家將笑園買下修建,笑園依城墻而筑,可登臨城墻遠眺群山。

“活著”的古城記憶,激發的新時代活力

回到滿堂未來數字藝術空間。它的西側是清蔭堂,因而這里應該只是嘉壽堂東路清蔭堂五進偏東一小部分,或者說是整個建筑群的東南一角。

東路第二進花廳清蔭堂,建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清蔭堂原是嘉壽堂整個宅院中的花廳,因部分構件采用楠木,也稱“楠木廳”,面闊三間,東西山墻外緊貼廳屋原有兩間夾廂,上層作為女賓觀戲之處?;◤d內演戲,女眷們就坐在樓上邊吃邊看戲?,F在在藝術空間咖啡茶飲吧臺的二樓,還能看到痕跡。

文采、風流、大族、匾額、往事、傳奇融匯入歷史的演變中;廳堂、夾廂、花園、古井、欄桿、石雕證明著歷史的曾經。

早前,嘉壽堂陸宅經技術人員采用架站式三維激光掃描儀采集古建筑的空間結構數據。通過采用2毫米精度的設備對古建筑室內外進行全方位掃描,可以精細留存古建筑現狀點云數據。同時使用無人機采集嘉壽堂陸宅屋頂數據及周邊環境數據,生成細膩、清晰、直觀的實景三維模型,輔助文物保護決策。

這些古建老宅都是“活著”的古城記憶,是蘇州古城歷史文化的縮影與傳承。使用是最好的保護,保護區、姑蘇區不斷探索古建老宅活化利用的途徑,引入適配業態,激發姑蘇古城的活力。

猜你喜歡
陸家學士姑蘇
悠悠姑蘇情,酥脆“蟹殼黃”
陸家樂:我最喜愛的玩具
瓦學士
姑蘇繁華地 吳中第一鎮
《宋史·宰輔表一》校正一則
姑蘇好時光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本科教育見聞及啟示
姑蘇城外寄鄉愁
我喜歡螞蟻
我家有個“開心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