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鄉村振興多元價值開發設計
——以福建泰寧池潭村為例

2024-03-05 14:37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金溪文旅旅游

張 晨

(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福建 三明 365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同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啟動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全國各地圍繞鄉村振興并結合本地文化和旅游資源,積極建言獻策。而針對本地特色文化打造品牌,發展鄉村文旅產業是破解難題的關鍵。本文將以地處國家5A 級風景名勝區福建泰寧大金湖的核心區池潭村為研究對象,探討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通過多元化開發設計助力池潭村鄉村振興。

一、鄉村文化旅游資源概述

池潭村地處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美名的泰寧縣西南部,這里有池潭水庫即福建省最大人工湖——泰寧大金湖,是個優美的依山傍水型農業生態村。

(一)傳統民俗資源

池潭村有500 余年的歷史,地處金溪河段,距城區30公里,歷史上是建寧、泰寧通往福州的水上交通命脈。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的步伐下,依然保存著純樸的民俗風情,村民沿襲了中國的傳統美德和文明鄉風。這里有極具農村文化色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池潭“文跳神”和舞龍燈,每逢春節,村民便會組織在一起舞龍燈、跳文儺,為全年的平安和豐收祈福。

(二)當代文化資源

池潭村作為金溪流域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在當地人口中號稱“小香港”,與外界的信息、文化交流較頻繁。上世紀70 年代,池潭水電站開始修建,形成了水墨山水意境的庫區風光,多種文化共存,極具特色。同時,池潭村河段也是上世紀70年代全國婦女先進集體“金溪女將”——全國唯一一支女子水運隊的途經之地,是紀錄片《金溪女將》捎排女工水運拍攝地點之一。

(三)建筑文旅資源

池潭村內至今仍保留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鎮企業廠房、傳統民居和老街、老電影院、老郵局等,這些建筑保存完好,風貌齊全,風土人情獨特,是寫生創作、影視外景拍攝的理想勝地。

(四)非遺工藝品資源

池潭村林木、竹資源豐富,有4 家竹木加工小型企業。林木資源加工生產的紙,可進行工藝化衍生,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技藝和麻竹織鞋工藝。這些技藝和工藝,被人們認可和應用,利用這些資源,可推出相關非遺的旅游線路,推動非遺項目與旅游的融合發展。

(五)農產品文旅資源

池潭村茶葉、水稻、漁業資源豐富,圍繞村莊自然環境進行農業種養殖,推動“一村一品”,突出主導農業產品。以生態田園、溪流等景觀打造濱溪田園生態景觀,將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及觀光旅游的項目建設。

二、鄉村文旅資源現存問題分析

(一)鄉村文化價值認同感弱化

隨著城鎮化穩步發展,部分農村由于經濟落后、資源缺乏,本地青年看不到未來發展空間,是鄉村“空心化”和“老齡化”的關鍵因素。同時,農村文化工作被邊緣化,與鄉村文化相對應的人文理念、倫理價值在逐漸喪失其精神內涵,鄉村文化環境正在弱化。據了解池潭村90%的青年離鄉,選擇定居城市或外出務工,鄉村優秀文化的傳承失去了中堅力量。

(二)多元文化未融合發展

池潭村現有人文文化資源,包括“金溪女將”女子水運捎排精神、庫區文化、非遺“文神跳”風俗文化、老建筑資源等。村莊自然環境優美,生態田園、池潭水電站、金湖溪流等依山傍水,景觀風貌多樣,農產品資源豐富。有數據表明:池潭村生態空間、農業空間、村莊建設空間面積分別為1 804.85 公頃、977.83 公頃、92.51 公頃,占村域總面積的62.77%、34.01%、3.22%。由于缺少村莊的總體環境設計,以上資源在“生態、生產、生活”方面還有待融合發展。

(三)游客參與度低,體驗感弱

池潭村現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俗活動豐富,比如別具特色的橋燈、舞龍等活動,然而缺乏統一規劃,沒有相關的活動介紹,游客很容易錯過。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游客是被動的觀眾,沒有參與互動體驗,難以感受到當地民俗文化氣氛;此外,池潭村沒有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并吸引游客參與民俗活動,缺少現代科技手段的聲、光、電等展示民俗活動形式,因而難以讓游客身臨其境去感受氛圍。

(四)配套設施相對滯后

池潭村目前還存在部分被低效利用的土地和閑置的宅基地,但同時公共服務設施缺乏,包括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民俗文化館、個性化的民宿等。古老建筑雖保留完好,但缺少旅游視覺標識系統,以及運用現代新媒體技術開發的電子導圖、數字化宣傳視頻、AR虛擬場景技術等,未提高知名度。

(五)引入社會力量不足

在鄉村振興的大環境下,高校具有強大的學術理論資源和優秀的人才資源,企業擁有平臺和資金,各類社會力量也有其專長。池潭村與高校、企業、機構等合作不足,缺少可實施的長遠文旅規劃,無法結合新時代特征打造特色產業、創立品牌、設計文創紀念品及推廣市場等。

三、鄉村振興文旅資源多元價值開發設計策略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蔽幕a業和旅游產業多重功能價值和綜合帶動作用,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要完成特色旅游的商業開發,還必須不斷挖掘與整理本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單體。[1]游客的期望值主要在于希望了解異鄉的歷史人文、特色建筑、民俗風情、傳統美食、工藝品等,因此了解異域文化風情是人們出游的主要目的?!秶鴦赵宏P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鄉村旅游的發展依托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的融合正是挖掘、整合、激活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的有力途徑。(見圖1)

圖1 池潭村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開發設計簡圖

(一)豐富文旅模式,打造特色影視文化產業

近年來,泰寧縣大力支持發展影視產業,池潭村可以依托商業劇組與有關高校合作,以大學生劇組帶動,組建新媒體矩陣,在各大新媒體平臺宣傳推廣,最終構建“影視+體驗”的文旅項目。池潭村保留完整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鄉鎮企業廠房、傳統民居、老街舊巷,它們與規劃整齊的新農村民居并存。擁有大量的芭蕉樹以及異域風情的法爾曼小鎮樓房,是得天獨厚的天然片場,因此打造“影視小鎮”可滿足80年代影視劇部分的取景需求。以拍攝年代戲劇和大學生影視劇取景地為推力,拉動池潭村文化旅游經濟的發展。

在室內場景創建中,可以打造不同年代的生活場景。輔以服裝道具,既滿足學生劇組需求,又強化游客沉浸式參與,提供全程視頻拍攝服務及攝影寫真服務,結合影像制品銷售,增加盈利收入;打造精致休閑空間展現二十世紀不同年代人文氣韻,提升軟性服務品質,凸顯激情燃燒歲月的特色風采;或以懷舊年代風為基調,以新中國不同時代大事件為特色,如以東方紅衛星、兩彈一星、奧運等為素材,精選不同年代的代表性歌謠,打造年代歌曲主題民宿,吸引背包客,提供“住在年代歌謠里”的懷舊時光;設置年代風郵政局,通過郵遞員演員、老郵箱、舊式郵戳等元素“細節還原”年代郵遞風情,導入郵局文化主題概念休閑吧、明信片、郵票、郵戳等年代風的郵政相關購物、信件郵寄服務等時尚功能業態,再現和傳承老郵局文化;內部環境也可進行商業業態開發,比如民宿、餐飲、娛樂、休閑等項目,部分舊民居向各類文創團隊或手工藝人出租,開辦創新工作室。升級游客參與和游客體驗,提升娛樂性,以創意的經營形式展現影視文旅小鎮的商業特色。

在戶外場景中,該區域有面積較大的農田種植區,可利用不同季節種植不同農作物,同時也是較好的外景取景地;部分已退化的工業設施,可提供用于場景拍攝;各類和影視外景拍攝配套的舊民居,以年代風情建筑為外觀,建造主題精品酒店,面向家庭、商務等中高端客群。

(二)加快新媒體與鄉村文旅資源融合新模式

“直播+旅游”是一個很好的線上推廣和營銷的策略,在年輕人中的傳播效應是值得肯定的。在直播中,融合當地傳統文化、民俗節氣,創建文化節吸引游客來往。如設立一處民俗文化館,對村莊民俗文化“文跳神”用聲、光、電現場表演等形式進行展示;結合現代新媒體技術,創建福建省首個以“捎排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展覽館,讓游客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以池潭村所在的金溪流域為宏大背景,以“捎排文化”為核心主題,從艄工視角串聯金溪變遷,用一條金溪或一個捎排整合池潭村其他地域文化資源,生動重塑池潭村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深刻延續池潭村世代傳承的精神血脈,最終構建獨具特色的“捎排文化”體系,形成一個集歷史感、民間感、鄉愁感、藝術感和穿越感為一體的場景化主題館。

(三)以文化體驗游盤活村莊生態資源

利用池潭村文化資源打造相關旅游景點、文化傳承點,讓游客更好地體驗池潭鄉愁文化史。根據不同資源特色與產業分布,規劃出三大特色旅游路線,推動全域多點協同聯動。

1.村落文旅體驗游路線

串聯村內主要特色古厝、公園景觀等,開展傳統村落游、民俗游、人文歷史體驗游等特色旅游項目。作為“百姓村”,池潭的民俗文化很活躍,村內有圓通寺,保留的古代佛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構成村落歷史風貌的古廟、古巷、古樹等各類環境要素,從體量、形式、色彩、風格等方面打造符合歷史風貌的整體環境元素。此外,還可以結合池潭村特色習俗進行表演,比如龍孵蛋等舞龍表演,讓游客有更好的人文體驗感;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技藝和麻竹織鞋工藝,可以陳設展廳,讓游客了解其發展史,體驗其制作方法,潛移默化地保護和傳承非遺手工藝,在線上線下進行非遺手工藝品的售賣。

2.水上休閑游路線

依托“金溪女將”水運捎排的感人事跡,設計金湖水上休閑活動旅游路線。金溪在歷史上有“金溪十八灘,灘灘鬼門關”的說法,而池潭的蘆庵灘是鬼門關中的鬼門關。作為當時金溪流域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是閩西北乃至江西通往出??诘囊蛑?,至今還留有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清理河道的紀念摩崖石刻。結合金溪流域環境變化,因地制宜打造金溪休閑體驗片區,如文化展示項目、水上活動游樂、金溪休閑游等。

3.田園休閑體驗游路線

從生態發展角度看,文旅融合與生態環境間的共存共榮可以為其可持續性發展注入內生力量。[2]利用村域的田園景觀資源,建立特色的田園景觀游,打造田園休閑體驗線路,爭創省級特色田園。如根據池潭村特色打造生態化的田園環境,設計池潭村特有的亭子建筑、木棧道等設施穿梭在稻田之中,使游客在依山傍水的田園空間中,盡享鄉村稻田的風光,同時可配套游樂設施,如稻田迷宮、瞭望塔等;在“近郊游”火熱的旅游形勢下,也可以開拓“共享農場”空間,營造周末親子游的亮點,“認領土地”“鄉村度假”,感受濃厚的鄉土情;種植優質蔬果,引導游客進行現場采摘;與高校合作,每年引入學生進行稻田寫生、稻田藝術創作,這樣不僅能增加人流量,創作的作品也可進行“線上+線下”交流展示,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四)植入農產品主題文創設計,打造品牌價值

挖掘“文旅+農產品”產業潛能,以助農增收帶動鄉村振興。地域性的農產品文創設計和創新推廣,越來越體現其文化價值,是科學運用文化元素發展文創產業的重要途徑。[3]旅游文創產品成為一種對“商品符號+文化符號”的消費需求,這種消費需求能夠滿足人們不同的文化需要和審美訴求,是一種文化的記憶,并成為一種為文化買單的消費模式。結合池潭村產品特色,打造地方土特產,形成自主品牌是非常重要的。植入當地農產品主題伴手禮加工觀光,打造伴手禮名片。如創辦深加工觀光(茶葉工廠、漁業工坊),開發茶葉、魚干等伴手禮,并設計系列包裝、品牌標識,使伴手禮盒包裝不僅時尚大氣,還具有時代特點,提升土特產品的品牌檔次;結合村莊林木資源,發展林木產品加工,并衍生多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林木工藝產品;把特色農產品包裝進行文創設計,提升其品質并打造成品牌,與鄉村旅游融合,推動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與發展。

(五)完善文旅配套設施,加快整體環境開發設計

在村域配套旅游服務設施,采用以項目旅游線相對集中的布局方式,設置不同規模的服務設施,包括游客咨詢點、餐飲店、酒店民宿、旅游標識牌、公共廁所、購物點等。旅游標識系統主要采用防腐木骨架與青磚材質,外形與池潭村文化氛圍呼應。依托傳統民居,融入地方文化打造住宿體驗,讓人們體驗簡單、生態的田園生活。作為大學生影視拍攝實訓基地,為大學生影視畢業作品創作提供軟硬件配套,滿足內外景、食宿、體驗等創作需求。

總之,池潭村人文資源豐富,極具特色。保護及開發其特色,挖掘“金溪女將”水運捎排文化、庫區文化、“文跳神”風俗文化、影視文化資源等,結合村莊自然環境資源如田園、溪流等,多種文化共存,形成一定的文旅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文化資源是旅游發展的核心資源,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品質,是打造鄉村文旅融合特色產業的必然之路。[4]優化鄉村的文旅融合,不但為旅游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同時也促進經濟增長,并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有力支撐。[5]文旅產業協調發展、創新發展的良好效果,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金溪文旅旅游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清官戴金溪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再訪陸象山先生講學堂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文旅照明的興起
旅游
嘉陵江金溪航電樞紐大壩鋼筋計監測資料分析
旅游的最后一天
宋代金溪鄧、傅二社義兵與謝疊山乞師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