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 教學改革探索

2024-03-07 02:58陳秋楓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

[摘 要]“倫理學專題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一門重要的課程。為突破現有的教學困境,解決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課題組進行了“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教學改革的嘗試。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分解為相互關聯的三個模塊:基礎理論、文獻綜述和案例分析。每個模塊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再借助網絡教學平臺,以及案例研討和道德現場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完成研究生從基本理論學習到科研能力提升的一個循序漸進過程。本課程的改革以倫理理論為基礎,通過道德案例分析和文獻綜述訓練,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實現由倫理理論知識學習向倫理領域科研能力的轉化。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倫理學專題研究;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4) 02-0101-05

“倫理學專題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的一門專業課程。其內容涉及倫理學的基本理論,以及中西倫理思想傳統與倫理文化精神、網絡道德熱點等問題。這門課程鼓勵學生通過具體的道德實踐把握道德理論,提高分析、判別、評價和選擇善惡的能力及進行道德教育的能力。本次課程改革著力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以期通過深入的案例分析的訓練和扎實的文獻綜述寫作的訓練,實現這一目標。經過三年的實踐,目前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回顧課程改革的整個過程,供各位同行參考。

一、“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教學的現實困境

人無德不立,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对诩o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代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盵1]“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是踐行習近平同志這些諄諄教導的重要課程,它承載了向青年學生傳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觀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影響力的擴大,跨專業考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逐年增多。這些學生本科專業多樣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理論基礎參差不齊,先修課程體系不完善?!皞惱韺W專題研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的一門重要課程,面對學生的這些變化,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學生的先修課程體系不完善,部分學生沒有倫理學基礎。對這部分學生而言,補齊短板、扎實學習倫理學基礎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學生的本科專業各不相同,對倫理學基本理論的理解有差異。如果能夠借助學生本科專業知識及思維模式,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從應用倫理的角度提升其思考道德問題、分析并解決道德困境的綜合能力,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網絡道德的發展對倫理學課程的影響一直不被關注。學生往往僅滿足于對倫理學學科知識的吸收,而忽視對網絡道德熱點及難點問題的關注,不能在實踐上跟進,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批判能力。第四,更多側重倫理學知識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實際科研能力的逐步提升。研究生掌握了倫理學相關理論而不能發現并解決現實中的倫理問題,不能進行相關的獨立研究。

如何補足研究生倫理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短板,如何合理利用研究生的本科專業背景,以及如何引導學生關注網絡道德最新最鮮活的例證,來提升其道德批判能力,抑或如何通過課程學習提升他們的科研能力,這是教師所面臨的一系列難題。

二、“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改革的目的及混合式教學

倫理學的目標是提供關于如何做人和怎樣行事的學說。更具體地講,“倫理學關心道德價值和正確的行動”。[2]作為研究生的專業課程,“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倫理難題的解決方案,并幫助學生正心誠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同時在倫理理論知識學習訓練的過程中,獲得科研能力的提升及道德教育能力的儲備。而“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使得其課程的目標并不能順利地完成。

近兩年,數字教育發展,智慧教學興起,為“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改革提供了探索的可能。因此,“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更新“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突破現有的教學困境,建立一種適應新時代的教學模式。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是以基本倫理知識為基礎,通過扎實的理論學習、案例分析的訓練、深入的道德現場思考以及文獻綜述寫作訓練,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并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為了實現上述課程改革目的并滿足總體要求,在傳統課堂教學基礎上融合現代教育技術,設計了“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主要采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分解為相互關聯的三個模塊:基礎理論、文獻綜述和案例分析。

基礎理論模塊:主要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闡述倫理學的一般理論。以線下教學為主,采取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課前會通過學習通平臺為學生推送與講授專題相關的學習資料,課后則會對學生進行個性輔導。這一模塊可以補足學生倫理學專業理論知識不扎實的短板,并利用學生的本科專業背景因勢利導,發掘其科研切入的興趣點。

文獻綜述模塊:這一模塊圍繞文獻綜述的閱讀與寫作展開,采用專題研討的方式進行。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在廣泛搜集、大量閱讀相關專業文獻的基礎上,對所研究的領域在一定時期內已經取得的成果和仍存在的不足及可能的發展趨勢等進行歸納、整合、分析、辨別后,做出的論述。撰寫文獻綜述是研究生學位論文不可或缺的環節,是論文選題和開題之前重要的工作,對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撰寫高質量的學位論文至關重要。通過撰寫文獻綜述,研究生可以反復閱讀經典著作和重要文章,全面掌握本學科前沿性研究成果,找到其中的空白點和薄弱點,以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對所研究的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從而實現論文的創新。因此,文獻綜述模塊主要是訓練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分析學術論文的能力,為將來完成學位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案例分析模塊:這一模塊為倫理理論和倫理實踐搭建了一座橋梁。案例研討引導學生關注網絡道德最新的例證,提升其道德批判能力。道德現場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思考問題、提出對策,形成解決倫理困境的道德選擇能力。案例研討和道德現場的運用增強了課程的實踐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由理論知識學習到科研能力及德育能力提升的一個循序漸進過程。

三、“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

基于上述“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及混合式教學設計的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和2021年春季學期,實施了該門課程的改革,具體過程如下:

(一)基礎理論模塊

在這一模塊的教學中,基礎教材選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倫理學(第二版)》[3],拓展資源利用學習通平臺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選取倫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如道德與倫理的區別、道德的本質、倫理的基本范疇等,并聚焦當前中國社會倫理思想方面難點問題,形成專題,以課前推送學習資源、課堂面授研討、課后個性輔導的教學方式進行。具體教學過程如圖2所示。

課前,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及學生的本科背景,進行預習內容的設計,將學習通平臺提供的教學資源推送給學生,并為其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端設備隨時隨地進行預習,提前熟悉專題內容,思考專題涉及的問題。教師則依據智慧平臺教師端的數據分析,初步了解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這種利用智慧教學平臺進行學習的方式,能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自主思考,為課中師生互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中,教師進行專題講座??梢岳弥腔劢虒W平臺的直播錄屏功能,向學生呈現部分可視化教學內容。這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可以高效互動。其優勢在于不僅能夠通過專題教學建構基本的倫理學知識體系,還能夠增加師生彼此之間的感情。對學生而言,可以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教師來說,則可以及時了解研究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課程知識體系,也確保了每位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課堂活動,高效地學習知識。其不足之處主要體現為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學內容不能夠最大限度的拓展。

課后,可以利用智慧教學平臺學習資源豐富、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解決教學延伸與教學內容拓展問題。這種個性化模式下,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自主拓展學習內容,并與教師和其他同學交流心得體會。而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數據,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例如,“中西倫理思想傳統的演進”這個專題,信息量特別大,學生的興趣點也比較分散,結合學生本科專業背景,引導其在課后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資源,拓展中國古代倫理思想和西方近代倫理思想的內容,并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促使其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繼而深入研究,是教師非常重要的任務。

基本理論模塊通過面授專題教學和智慧教學平臺結合的混合式模式,使專題教學中存在的教學資源不豐富、課堂時間有限、課后拓展不充分等問題,在智慧教學平臺得到解決,又解決了在線教學中存在的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少、理論學習系統性不強等問題,了“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的教學效果。這一模塊包含了主要的教學內容,安排24學時的課堂教學時間。

(二)文獻綜述模塊

在這一模塊的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查閱與自己本科專業相關的應用倫理學分支論文數篇,如經濟金融類學科的同學,可以選擇“經濟倫理”方面的學術論文。再挑選出其中十篇核心論文,認真研讀,學習作者論證的基本邏輯結構,找出創新點,歸納文章的不足之處,最終形成對相關領域倫理問題的總體認知。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論文,并組織討論,共享分析的成果,尤其對論文結構框架和研究創新點進行重點分析。

具體做法是: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推薦相關領域學術論文,指導學生篩選重要文章;學生從自身興趣出發閱讀大量文獻后,進行學術論文分析及后期文獻綜述寫作。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線與教師及時交流心得體會,教師也能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教師根據學生文獻閱讀及分析的完成情況組織一到兩次討論,分享學生對倫理學某一領域的認知,幫助所有學生拓展應用倫理知識。

這一模塊解決了跨專業研究生基礎知識薄弱、專業理論不扎實、分析能力不強的問題。其訓練過程較長,主要運用線上一對一輔導與線下集體討論的混合教學模式,逐步培養研究生敏銳的理論嗅覺和高超的文獻檢索、整理能力。這一模塊安排4學時的課堂教學時間進行集體討論。

(三)案例分析模塊

拉德布魯赫說:“倫理規范的含義是指:每個人應發展潛藏在人性中的一切可能性,進而成為一個盡可能純粹的人?!盵4]案例教學恰能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倫理規范。與專題講授比,案例分析借助他人的故事,提高學生的倫理理論應用能力。因此,這一模塊的實施能引導學生運用倫理規范,分析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各種倫理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倫理原理選擇合適的案例,是這個部分的難點。倫理學家雅克·蒂洛在《倫理學與生活》中,強調“用實例向學生說明可以如何具體地應用倫理學理論”。[5]倫理案例是對一個現實倫理教學情境的描述,有時間、地點、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節,它包含著一個或多個倫理疑難問題,同時也蘊含著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講述的故事有尖銳的戲劇沖突,能夠體現現實生活的復雜性,以及個體在現實中可能陷入的倫理困境。

如教師在分析“道德的基本范疇”時,運用合適的案例,組織研究生進行角色扮演,分組討論善惡與正當,破解案例中呈現出來的倫理問題,最后集體解讀正確的善惡觀,使倫理理論在實際的案例中得到應用。再如,講授“道德選擇與道德責任”,教師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倫理兩難案例, 還原“道德現場”,引導學生進入現實生活情境,引發思考;并通過集體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最后還原生活情景,檢查結論的有效性?!暗赖卢F場”為學生提供在真實生活中運用倫理原則,以批判思維分析并解決現實生活中重要倫理問題的實踐性機會,有利于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分析模塊是“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的點睛之處,完成了由倫理理論向倫理實踐的過渡,使學生最終通過倫理理論學習得到了道德實踐能力的提升。正如肯尼斯·斯特賴克所說的:“案例研究講述真實生活情景中的故事,關注道德復雜性。它向你提供了一個機會去檢驗自身的道德直覺——關于正確和錯誤及其理由的內在感受。它還提供了練習道德推理、運用將要學習的倫理原則的機會,從而開發你的道德直覺,幫助你解決案例中提出的問題?!盵6]這一模塊安排4學時的課堂教學時間穿插在專題教學中進行。

四、“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

“倫理學專題研究”教學改革后,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單純地用期末考試或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已經不能準確地評價其學習的效果。因此,將線上閱讀資料的診斷性評價與課堂互動的過程性評價和文獻綜述的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更加合理。一方面考查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另一方面總體評價其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皞惱韺W專題研究”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如圖3所示)分為三個部分:

課前閱讀資料的診斷性評價。主要是完成“線上學習任務”:一是閱讀,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完成教師發布的文獻資料,全學期均按時完成可得20分;二是音視頻,要求學生在線觀看教師推送的名家精講視頻,全部完成可得10分。這為課堂互動和線下學業成果的完成提供必要的資料積累支撐。

課堂互動的過程性評價?!罢n堂互動”環節要求學生完成高質量的討論。全學期每個學生有4次發言機會,共計20分。其主要考查在基礎理論模塊中學生對倫理學理論的掌握情況,及在案例分析模塊中學生倫理理論的應用能力。

文獻綜述的總結性評價。主要是“線下學業成果”,分兩項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一是撰寫一篇倫理學文獻綜述,字數不少于5000字,滿分40分;二是選擇合適的倫理案例,寫一份案例分析報告,字數不少于1000字,滿分10分。

以上評價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通過線上文獻閱讀完成情況、線下課堂參與度、討論課發言的次數及質量和文獻綜述、案例分析報告的寫作等,綜合考評學生對倫理理論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情況。

五、成效與不足

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歷時三年,從連續三屆學生在論文選題、開題報告撰寫及畢業論文寫作的前后對比來看,主要的成效為:首先,學生的自主選題能力有所提高。不少同學在經過三大模塊的訓練后,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能結合本科專業進行自主選題。例如研究《了凡四訓》的德育思想,這樣的選題極具創新。其次,學生的開題報告撰寫水平明顯提高。2020級研究生開題報告會,與會專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5位學生的開題報告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再次,學生的批判思維有了增強。2019級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寫作從盲目認同、簡單照搬逐步向批判性思考轉變。

當然本課程的改革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道德現場”的運用會受到學生人數的制約,當學生超過10人時,就不能保證每位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因此,課題組成員思考加入協同授課教師輔助完成“道德現場”環節的實踐。

研究生“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不斷積累的過程,當前教育部實施的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為其未來進一步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這門課程必將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2).

[2]程煉.倫理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倫理學》編寫組.倫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4]拉德布魯赫.法律智慧警句集[M].舒國瀅,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5]肯尼斯·斯特賴克,帕梅拉·莫斯.倫理學與大學生生活的案例研究[M].鞠玉翠,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6]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倫理學與生活[M].程立顯,劉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責任編輯:王義祥)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倫理學專題研究課程改革探索”(YJG20191012901);教育部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西部地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研究”(19JDSZK047)。

作者簡介:陳秋楓(1975—),女,碩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Exploring Teaching? Reform in the Graduate Course "Special Topics in Ethics Studies"

Chen Qiufeng

(College of Marxism,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Special Topics in Ethics Studie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existing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solve vari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previous teaching practices, the research team attempted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the "Special Topics in Ethics Studies" course. The course conten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interrelated modules: basic theory,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Each module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yet interconnected. Leveraging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s, as well as methods such as case discussions and moral field trips, the course facilitates a progressive process for graduate students, from learning basic theories to enhancing their research capabilities. The reform of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ethical theory, and through moral cas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raining, it aims to enabl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ransition from learning ethical theory to acquiring research capabilities in the field of ethic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Special Topics in Ethics Studies; Blended teaching

猜你喜歡
混合式教學
自媒體環境下游戲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
基于MOOC的研究生混合式教學的實踐
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邏輯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邏輯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機械制圖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賽課網絡平臺混合式教學在居住空間設計的應用
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證研究
離散數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