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

2024-03-07 08:38羅皓吳剛馬天男馬瑞光
中國西部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現路徑電力

羅皓 吳剛 馬天男 馬瑞光

〔摘要〕 電力作為最基礎、最不可或缺的資源要素,在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文章從“微觀—中觀—域觀”的邏輯出發,構建了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邏輯機制:電力自組織高質量協調發展機制、“電力—產業”協調高質量發展機制和“電力—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機制。在此基礎上,結合四川省電力發展實際,從調優電力能源開發供應結構、優化電力跨季節調節配置、增強電力適配區際需求變化能力、強化電力助推產業集群打造、拓展電力信息化數據化應用、建立系統性配套化體制機制六個方面提出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 電力;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邏輯機制;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694(2024)01-0039-07

〔作者〕 羅 皓 助理工程師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成都 610041

吳 剛 助理工程師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成都 610041

馬天男 高級工程師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成都 610041

馬瑞光 高級工程師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成都 610041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電力在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研究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和作用路徑,對于更好發揮電力效用,推動區域實現高質量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學者們圍繞電力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社會福利公平、提高區域環境質量、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等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在電力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方面,袁家海等(2016)發現,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質量會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升級〔1。在電力推動社會福利提升方面,Jun等(2021)指出,電力穩定供應可以支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障住房和商業區域的發展,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社會福利〔2。在電力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學者們認為,電力發展有利于催生可再生能源技術,減少碳排放,是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3。在電力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方面,Inglesi-Lotz等(2018)發現綠色電力供應不僅可以提高環境質量,還可以提升區域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源,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4。Mucahit(2019)研究表明,電力供應的空間分布對區域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均產生顯著影響〔5。吳建楠等(2009)認為,建設高效的電力生產體系、增加電力生產能力和完善電力輸配網絡,可以促進當地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6。

學者們的研究為本文的進一步討論奠定了重要基礎。但當前理論界對電力如何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的探討總體上缺乏系統性,多數文獻都是基于電力推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社會福利公平、提高區域環境質量等某一方面進行研究,尚未構建起一個具有嚴密邏輯基礎的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機制分析框架。鑒此,本文嘗試構建起一個具有統一邏輯基礎的探討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邏輯機制的系統分析框架,以厘清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進而結合四川電力發展實際情況,提出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建議,為電力在推動四川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提供參考。

二、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機制

當前,高質量統籌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環境可持續三者關系,要求構建具備清潔低碳、安全可控、靈活高效、智能友好、開放互動等為基本特征的新型電力系統〔7。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以區域高質量發展為研究對象,重點突出區域協調。區域協調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不僅包括協調,綠色、安全等也是重要內容。因此,基于對電力基本屬性、新型電力系統特征及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內涵要求的基本認識,本文從“微觀—中觀—域觀”【根據金碚(2019)對“域觀”的界定,其是介于“微觀—宏觀”范式結構的一種理論范式,域內關系(及域類質態)、域際關系(異域交互)和域中之域(多層域類)是“域觀”范式下的三種主要質態。本文采用“域觀”的“域際關系”質態,代指區域層面的研究內容?!康倪壿嫵霭l,嘗試構建了一個考察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制分析框架,在三個不同邏輯層次上討論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具體作用機制。其中,微觀邏輯層次上主要研究電力自身的高質量協調發展機制,中觀邏輯層次上主要研究“電力—產業”協調高質量發展的機制,域觀邏輯層次上主要研究“電力—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見圖1。

1.微觀層面:電力自組織高質量協調發展機制

(1)電力結構性協調機制。從結構性邏輯出發,電力的供給端涉及水、火、風、光等多種能源來源,整個縱向鏈條上的電力系統則涉及“源、網、荷、儲”等多環節。因此,考察電力的結構性協調機制,也就是回答電力多能互補和源網荷儲的協調問題。從多能互補看,推進電力供給側結構性協調本質上就是對傳統能源由點到面進行拓展,將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相結合,通過風—光—熱—儲互補等形式,實現不同能源之間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提高利用率,減少棄風、棄光、棄水等現象。從源網荷儲一體化看,源網荷儲是一個有機的系統,推動源網荷儲協調互濟,其實質就是以“電源、電網、負荷、儲能”為整體規劃的新型電力運行模式,通過源源互補、源網協調、網荷互動、網儲互動和源荷互動等多種交互形式,實現電力能源資源最大化利用。

(2)電力跨時空配置機制??鐣r空配置資源,本質上是對資源在時間和空間失衡的一種“糾正”,是資源實現時空協調和均衡的一種重要方式。電力跨時空配置,實質上就是通過跨區域輸送電、調節不同區域季節性需求等方式,破解窩電與缺電并存難題,促進電力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實現高質量協調發展。通過電力跨區域配置,增強區域之間的電力“供給—需求”的協調度,促進資源共享,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從全國來看,如何把西部地區充沛的電能高效地送到東部消納,實現電力生產區與消費區在空間上的協調,推動跨區域的電力協調互濟十分重要。

2.中觀層面:“電力-產業”協調高質量發展機制

(1)電力價格引導產業發展機制。電力價格引導產業發展主要通過電力價格引導產業轉移集聚和轉型升級兩方面實現。就電力價格引導產業轉移集聚而言,電價往往成為產業空間布局和落地的重要考慮因素。不少地方政府都出臺了關于電價引導產業集聚發展的政策,并且也利用電價優勢實現了產業集聚發展。而就電力價格引導產業轉型升級而言,往往通過設置差別化電價政策等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例如,通過完善高耗能行業差別電價、階梯電價等電價機制,有利于推動高耗能行業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綠色可持續轉型發展。

(2)電力數據賦能產業發展機制。電力數據賦能產業發展的基礎是電力數據的專業化分工和業務化融合,電力數據賦能產業發展的主要路徑是“電力—產業”的跨界生態化融合應用。其中,電力數據賦能產業發展的基礎,主要是通過電力企業、電力行業系統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提升電力行業本身的效率。電力數據賦能產業發展的作用路徑,實質上是通過對電力數據進行加工挖掘和復雜再生產,推動電力數據資源的商業化應用,利用電力數據預測產業用電需求趨勢、洞察產業發展短板、識別產業布局情況、觀察產業轉移進程等方式,充分釋放電力數據價值,推動電力數據由“技術服務”向“價值創造”轉變,助力政府部門精準制定和調整產業發展政策。

(3)電力服務支撐產業發展機制。供電服務是全社會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電力服務為核心的電力營商環境建設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高水平供電服務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保障。通過不斷完善電網基礎設施,降低用電成本、提高供電可靠性,增強“電力—產業”布局協同性,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的“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持續優化產業用電營商環境,充分激發產業微觀主體活力,提高經營效率,實現高水平供電服務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關系。

3.域觀層面:“電力-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機制

(1)電力城鄉區域協調機制。電力是更好滿足人民基本生活的基本保障,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首要體現,就在于通過加強城鄉、區域電力市場一體化建設,破解鄉村電力發展的不充分,實現城鄉區域電力的協調發展。既可通過強化城鄉區域電力市場一體化建設和協同運行,提高城鄉區域電力資源配置效率,也可通過聚焦薄弱環節和特殊類型區域,補齊農村電網發展短板,提升農村電網現代化水平,提升城鄉供電服務均等化水平,實現城鄉電力發展的“相對平衡”。

(2)電力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構建“電力—區域”的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不僅要求電力本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更為關鍵的是要通過電力的綠色低碳引領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綠色化、低碳化發展。對于電力本身的綠色低碳發展,就是要通過強化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完善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治理機制、引導綠色能源消費等方面推進能源電力的綠色低碳轉型。電力綠色低碳引領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綠色化、低碳化發展,就是要以電力為牽引,充分發揮電力要素在國民經濟和居民生活中的基礎性地位,推動產業、交通、消費等經濟社會方方面面走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之路。

(3)電力安全穩定保供機制。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也是國家能源安全的底線。電網企業具有成本的次可加性, “沉淀成本”高、帶有明顯的公益性等基本特點,這決定了電力供應帶有明顯的普惠共享性質,電力企業必須以社會效益為重,向社會提供普遍服務、承擔保底任務。就是說,無論用戶用電量大小、經濟效益如何,用戶都有享受電力服務的基本權利,電網公司對用戶不能夠“挑肥揀瘦”,都必須提供服務。電力安全穩定保供,不僅涉及需求側用戶管理,也涉及供給側電力供給能力的建設。電力安全穩定保供機制的構建,核心就是要提升電力供應的可靠性,保障電力系統的充裕性和安全性。

三、四川以電力推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1.調優電力能源開發供應結構

加快推進水風光一體化開發,打造多元化、有韌性的低碳電力能源供給體系。一是夯實水電主體支撐地位。推進以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江”為重點的水電開發,著力破解水電“靠天吃飯”問題,推動將水電清潔可再生能源列入全額保障性消納范疇。二是構建多元綠色低碳供應結構。集中開發風能、太陽能,深入推進阿壩、甘孜、涼山、攀枝花光伏發電基地建設,有序推進涼山風電基地建設;加快建設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中上游水風光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推動電氫耦合,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三是發展分布式能源。率先在成都平原經濟區發展新能源多領域融合的新型開發利用模式,用好公共建筑、居住社區、鐵路高速公路沿線等空間資源,逐步擴大分布式能源空間布局;在川西北、盆周山區等條件適宜的農村地區推廣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以及“農光互補”等。促進分布式能源并網消納,逐步推進形成“分布式”與“大電網”兼容并存的電網格局。

2.優化電力跨季節調節配置

優化多時間尺度的電力資源配置,提升電力資源跨周期使用效率,確保電力電量總量平衡、跨季時間平衡。一是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多種能源靈活互濟能力,推動水電與新能源多能互補運行,促進火電靈活性改造。發揮區域電網調節作用,推動各區域電網共享調峰和備用資源。增強負荷側的快速響應能力,完善峰谷電價和需求響應價格機制,推動電力用戶、負荷聚合商、獨立儲能電站入市開展需求側響應交易;建設和做實一批負荷中心,發揮負荷中心高峰用電預警、緊急供電保障等作用。二是深化新型儲能體系建設。推進抽水儲能,強化站點資源條件等合理布局;深入實施水電梯級融合改造,推動大型抽水蓄能電站、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優勢互補。統籌推進源網荷各側新型儲能多應用場景打造,重點依托系統友好型“新能源+儲能”電站、基地化新能源開發外送等模式合理布局電源側新型儲能,推進電網側獨立儲能和電網功能替代性儲能等設施建設,靈活探索發展各類用戶側分布式新型儲能。

3.增強電力適配區際需求變化能力

著力解決電力供需的區域間、城鄉間的雙重矛盾。一是完善跨區域輸配電力基礎設施。提升電力跨省輸送能力,暢通外電入省通道,推進“疆電入川渝”,加快建設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健全省內電力調配通道,完善主干電網布局,健全川西電力資源富集地到成都負荷中心的電力輸送通道,推進甘孜-天府南-成都東、阿壩-成都東、攀西到川南等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形成相對獨立、互聯互濟、多重備份的堅強電網格局。二是發揮電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功能。升級完善城鎮配套網絡,鼓勵建設城市微電網和增量配網;深入推進老舊小區電力設施改造,探索“政府補助、業主籌資、電網企業出資”三方共同參與的成本分擔機制。加強農網電網頻繁停電、低電壓、重過載等突出問題整治,結合“天府糧倉”建設,推進高標準農田配套電網建設,建設安全可靠、智能開放的現代化農村電網。支持村集體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光伏、小水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拓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渠道。完善城鄉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布局的充電網絡。

4.強化電力助推產業集群打造

增強電力對重點區域發展和產業集群打造的服務引領功能。一是培育“新能源發電+”產業集群。推動新能源發電產業鍛長板補短板,重點結合阿壩、甘孜、涼山、攀枝花“三州一市”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和風電基地建設,強化省級統籌、政企電聯動,開展新能源發電產業精準招商與產業合作,建強新能源發電產業集群。構建“新能源發電+先進制造”融合產業集群,結合綠電水電集聚帶建設,布局多晶硅、鋰資源綜合開發、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備制造等企業和產業園區,協同促進電力資源規?;_發與相關配套產業集群化發展。二是增強電力引領產業協同發展能力。用好電力價格杠桿的牽引功能,用好水電消納產業支持政策,持續推進新能源發電集約化規?;l展、降低用電成本,吸引先進材料、裝備制造、絲紡服裝等電力高依賴型企業、項目按照全省統一規劃集中布局、集聚成片、集群發展。強化電力精準服務保障,對鏈主企業、重點產業園區提供“一企一策”“一園一策”式供電保障,助推產業發展。

5.拓展電力信息化數據化應用

推進電力系統建設運營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挖掘電力數據多元利用價值,促進電力數據向數據資產、資本轉變。一是促進新型電力系統智慧化轉型。穩步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水平,全面推進水電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鼓勵建設智能風電場、智能光伏電站等設施及基于互聯網的智慧運行云平臺。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電網建設,運用智能化手段整合各級電網資源,保障虛擬電廠、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新型儲能等分布式能源靈活接入。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建設以智能電網為基礎,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協調運行的綜合能源網絡。二是推進電力數據轉化應用和價值實現。在安全、公平的基礎上,打通政府部門、電力企業、其他企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壁壘,促進各類數據資源整合與共享。發展電力大數據服務應用,提供面向政府、企業、銀行、個人等用戶的大數據增值服務,支撐政府決策、企業降本提效等;創新應用電力大數據服務模式,推廣“稅電貸”模式,密切電力企業、通信運營商、政府等合作,開發數據分析模型和可視化場景等。

6.建立系統性配套化體制機制

促進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有機結合,加快構建形成符合促進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導向、適應新型電力系統需求的體制機制。 一是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需求的體制機制。建立有利于新能源消納的體制機制,推動保障性收購與市場化交易銜接,落實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引入綠色電力配額制度;完善清潔能源與常規能源打捆交易機制,在川西水電群和風電群、太陽能發電群建立送端“電量庫”,支持簽訂中長期協議,推動挖掘水風光等電能打捆送出。一體推進電力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推動輔助服務成本分擔向用戶端傳導,激勵各類機組、儲能、需求側響應等各類市場主體參與調頻輔助服務。二是完善有利于區域協調發展的電力資源配置機制。構建層次分明、功能完備、機制健全、治理完善的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完善跨省跨區市場交易機制,規范統一市場基本交易規則和技術標準。引導各層次電力市場協同運行,加強國家市場、省級市場相互耦合、有序銜接,推動國家電網與省網的小通道建設。建立省內電力互聯互濟機制,制定省內電力資源配置計劃,構建區域協作機制,推動電力旋轉備用共享。

參考文獻:

〔1〕袁家海,丁偉,胡兆光.電力消費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協整與波動分析[J].電網技術, 2016,(09).

〔2〕JUN WEN,MUGHALA NAFEESA,ZHAO JIN.Does globalization matter for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Nexus among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growth,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J].Energy Policy,2021,(153).

〔3〕鐘海,胡燕子.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影響[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1,(04).

〔4〕INGLESI-LOTZ R,DOGAN E.The role of renewable versus non-renewable energy to the level of CO2emissions a panel analysis of sub-Saharan Africa?s Big 10 electricity generators[J].Renewable Energy,2018,(123).

〔5〕MUCAHIT AYDIN.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nexus:Evidence from OECD countries[J].Renewable Energy,2019,(136).

〔6〕吳建楠,曹有揮,姚士謀.基礎設施與區域經濟系統協調發展分析[J].經濟地理,2009,(29).

〔7〕辛保安.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方法論研究[N].中國電力報,2023-07-11(001).

(責任編輯 周 ?。?/p>

猜你喜歡
實現路徑電力
論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區的建設:現實背景、基本概念和實現路徑
經濟責任審計發揮國家治理作用的實現路徑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電力變壓器高壓試驗探討
淺議人民銀行金融穩定職能的實現路徑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挑戰與實現路徑
我國學術期刊的價值設定與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