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亞文化的圈層化現象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和應對策略研究

2024-03-07 07:15馬曉娜
關鍵詞:樣態

摘 要:現今,網絡亞文化的圈層現象凸顯。圈層內外網絡暗語迭代速度快、擴散效能強,圈層內成員交往的情感紐帶加深,呈現出獨特的網絡樣態。青年大學生在精準化推送的網絡生態中,在信息層面、心理層面、行為層面都迎來了現實的隱憂?!靶畔⒗O房”、“情緒繭房”、“文化消費主義”,影響著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大學生的成長。認清現實影響,通過恰當引導圈層主流價值,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大學生主體意識和批判意識,以優化引導進路。

關鍵詞:網絡圈層化;樣態;現實影響;引導進路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絡視頻尤其是短視頻用戶規模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6月,已達10.26億[1]。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變遷帶來了人與人之間交往方式和場域的巨大變化,網絡社會已成為新型的社會形態。網絡群體也應運而生,建立在共同趣緣和情感連接基礎上的互聯網新青年,在線上和線下開展頻繁的交流活動。這種“新部落”具備情感化、非定向性和可選擇性社交等特征[2]。網絡亞文化圈層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上就涵蓋了7000個興趣圈,“電競圈”“國漫圈”“聲優圈”“漢服圈”“盲盒圈”……網絡亞文化圈層有著多元性、流動性的特征,青年大學生很容易被劃分到一個或者多個的網絡亞文化圈層中去。如何看待這一文化現象對研究青年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構建互聯網文化新生態有積極的意義。

一、網絡亞文化圈層的顯著特征

網絡亞文化圈層是青年大學生在網絡空間中最活躍的場域,原本的社交距離被縮短,誕生無國界、跨文化的交流方式。線下略顯孤單的青年大學生在圈層內擁抱有相同興趣、相似話語表達的成員,多元文化的思想交流碰撞與信息時代相交融。網絡亞文化圈層呈現出一些顯著的特征,表現為圈層內外網絡暗語迭代速度快、擴散效能強,圈層內成員交往的情感紐帶加深。

(一)圈層內外網絡暗語迭代速度快、擴散效能強

網絡圈層文化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隨著社會生產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圈層內外文化傳播使用的網絡網絡暗語也呈現新特征、新變化。早期的互聯網熟人社交“人人網”銷聲匿跡,“火星文”“非主流”成為了80、90一代的回憶。圈層的網絡暗語也不僅僅局限于語言,還包括了本文、圖片、動圖、視頻等[3]?!皁rz”是源于日本的網絡用語,看起來像四肢撐地垂著頭的小人,有著悔恨、無可奈何、無力回天的意思。隨著網絡用語的不斷變遷,orz已經甚少使用,“xswl”“zqsg”“yyds”成為了青年大學生的常用語。網絡暗語的平均壽命往往不足一年,生命周期最短的流行詞甚至就只維持了四天而已[4]。網絡社會方言是青年大學生表達自我、彰顯個性、宣泄情緒的重要方式。網絡暗語“新陳代謝”之快也受到熱點事件、文化作品、社會生產發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梢栽谠械脑捳Z體系內改進,也可以創造出新的語言風格。

青年大學生在線下的交往中也慣于使用網絡語言來描述事件、抒發情緒。如“傷害性不高、侮辱性極強”源自抖音評論區,意指在一些小事或者小細節上有被冒犯到。交流和使用的場所也由抖音和微博的評論區擴散到線下。詼諧、諷刺,通俗易懂?!拔铱床欢?,但我大受震撼”原為李安導演在紀錄片《打擾伯格曼》中評價影視作品的話,后被制作成各種表情包,用來表示對某件事情和想法的不解和震驚?,F實生活中也為青年朋友們所常用?!皔yds”也為官方媒體使用,在東京奧運會上頻頻使用贊美奧運健兒們非凡的表現。網絡用語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有著極強的擴散性,真實地體現了青年大學生生活學習、情感交往的圖景。線上和線下的邊界正在逐步消解,網絡暗語走進了日常生活語言,融入現實世界的各個層次[5]。

(二)圈層內成員交往的情感紐帶加深

費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中,圈子靠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形成社會關聯,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格局能放能收。而網絡亞文化圈層是一種新興的、特殊的存在,靠趣緣形成、有感情融入的社交新范式,與理性、契約式的社交關系大有不同。

網絡亞文化圈層內部成員之間形成親密的關系,還有情感共享的互動。具體體現在:一是情感的共情。在現實生活中,身份地位不同、年齡差懸殊會引起交流的真實情感隱藏。也可能會有師生之間的單向、灌輸式的交流方式,引起青年大學生的不適。而在網絡世界中,虛擬形象背后是“本我”的釋放,卸下沉重的面具,不演繹、不追逐利益,是毫無偽裝地釋放自我真實情感[6]。這種感情基于興趣、情感價值類同,以網絡空間為背景,網絡人際空間關系為基礎。情感交流是完全自主性的,青年人的共情能力更強。二是心理的共悅。青年群體渴望被他人關注,獲得認可,但同時也希望保留一定的社交距離。既想增強表露,又擔心被別人看透,是矛盾的統一體。青年的“群體性孤獨”就描繪了他們身體在場,而心靈愈發疏遠的現象[7]。圈層化的群體中,青年大學生以娛樂解壓為主,逃避了現實中的孤獨、挫敗、不被理解,實現形象認可和情感歸屬。網絡構建的趣緣關系,締造了更親密的心理共悅,避免了陌生人的尷尬和不安全顧慮,增強了信任感。三是情感的勞動。以“飯圈”為例,“粉頭”“鐵粉”“路人粉”,有自行的一套社群權利結構,有文案組、編輯組、視頻組、控評組等分工,開展高組織度的社會交往[8]。情感的勞動增強了圈層內的共識凝聚,形成集體記憶。成員也獲得歸屬感和成就感。

二、網絡亞文化的圈層化現象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

從信息層面、心理層面和行為層面三個方面來看,網絡亞文化的圈層化現象會給青年大學生帶來“信息繭房”“情緒繭房”和異化成“文化消費主義”。給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和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困擾。

(一)信息層面上,形成“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哈弗大學教授凱·R·桑斯坦于2008年在《信息烏托邦》一書中首次提出來,主要是指網絡媒介通過傳播同質化內容,使用戶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信息空間之中,如包裹在蠶繭之中。觀察我們的周圍,不難發現:以“喪文化”為代表的“網抑云”,會精心推送私人FM、每日推薦,在隱私設置中可以關閉“其他人可以通過手機通訊錄找到我”“其他人可以在‘附近頁看到我”,避免了現實生活中熟人的窺探。在相對封閉的信息空間中盡情享用自己感興趣的歌單,點贊、收藏、評論和分享,不符合自己喜好的歌曲則可以點“不感興趣”來減少推薦。通過短視頻平臺抖音的出圈,我們觀察到,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是經常性刷首頁推薦的作品,看到的是“去中心化”后的產物。平臺用戶有強烈的趨同心理,短視頻平臺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鼓勵、引導他們選擇感興趣的領域,自動減少不感興趣的推薦,且這些都通過算法不知不覺地完成。于是我們迎來了這樣的局面:看到的世界是我們想看到的世界,同樣圈層的人看到的世界類似。且自媒體鼓勵用戶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特定喜好的信息濃度進一步變高,覆蓋到信息接觸的各個領域,信息繭房形成。

青年網絡亞文化圈層化背景下,“繭房度”越高,青年個體與“頂部繭房”的內容相似度越高[9],大家有著共同“標的”,所喜好及產出的內容呈現高度相似。相互交流和傳播的過程中又加深了同質性。且個體會無意識削弱自己的異見,讓趨同性更強。久而久之,青年網民極易失去自己的個人特質,在“信息繭房”內被動灌輸了價值觀而不自知,得意于自我期望的極大滿足。青年網民如不加識別和思辨,極易陷入“繭房”窠巢之中。信息偏食會影響青年在成長過程中的認知結構和價值認同。對于思想教育工作者來說,圈層化背景下的“信息繭房”壓縮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空間,主流意識形態本就具有一定的嚴肅性、權威性,很難做到活潑生動,青年個體更傾向于“繭房”內的信息文化環境,“圈層”變“圍城”,壁壘出現,信息窄化使得青年網民喪失了對于多元文化的好奇心與學習的動力。主流的意識形態不易深入圈層內部,為受教育者所認可和接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場域外,青年個體不愿去主動搜索相關知識,教育信息傳輸中斷。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眼易、入腦入心難。

(二)心理層面上,形成“情緒繭房”

“情緒繭房”是基于“信息繭房”的基礎之上提出來的。盡管看起來,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的接受渠道和內容是“多樣化”的,實則“被篩選的數據”有著同質化的特征。而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情緒的維度包含動力性、激動性、緊張度等特征?!靶畔⒗O房”中囿于同質信息的堆積,青年網民在互聯網的開放場域中,接受相似的刺激,生理情緒也趨向同一、彌散性。青年網民在互聯網中投入的時間更多,在單薄的趣緣關系的基礎上,又多了情感的傾訴、對現實不滿的吐槽,網絡圈層文化中青年網民還獲得了心理需求。當他們在現實世界中有了挫敗、焦慮、無助,他們既能在喜歡的文化上得到快樂,又可以在同伴的安慰中進行負面情緒的排解。而且,青年人既渴望社交,又不希望別人真正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希望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這樣會讓他們感到安全。在互聯網的圈層交往中,恰好能夠達到這種效果。

“田園女拳”“直男癌”“電競蝻孩”都是網絡世界中對某個群體的刻板印象描述,這種非理性的敘事方式,夾帶偏激情緒的表達,雖缺少合理性和客觀性,但是在網絡圈層的內部就能獲得一定的群體認同和情感支持,成員之間產生滿足感。以粉絲文化圈層為例,“飯圈”是由英語fans簡稱而來,根據他們喜歡的對象又可以分為“內娛”“韓娛”“泰娛”等??s寫詞是“飯圈”一種常見的形式,Yjgj,jb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請yxh停止對我家plgg的造謠,bbl,意思是:有句港句(即有事有事),劇本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請營銷號停止對我家漂亮哥哥的造謠,求求了。還有諧音梗和自造詞,“辣菜”(拉踩,通過貶低其他明星來吹捧自己的偶像),桃浦(Top,指人氣最高的),“皇族”(公司力捧,資源不斷),“石錘”(實打實的證據)。私密、小眾的符號暗語持續在圈內掀起同質化的情緒流動。成員對立、矛盾、爭吵、謾罵時有發生。

圈層與圈層間有壁壘,異質情緒難以到達其他圈層的核心層。任一圈層內的“網絡意見領袖”和擁躉者對他者的事物和情緒都有猛烈排斥。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著圈層內的團結,維持成員之間的黏性。但所屬群體長時間接受單一情緒的灌溉,個體的思考和感受的表達單維度,思想心態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呈現閉環[10]。

(三)行為層面上,異化為“文化消費主義”

據2021年TMI和人民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玩樂與成長“內外兼修”——95后年輕人注意力洞察報告》顯示,年輕人加入的圈子種類豐富多元,“飯圈”“生活圈”“學習圈”樣樣可入圈。在參與度最高的圈子類型上,他們平均加入的社群數量可達3.3個。線上的圈群時常向線下破圈延展,購物圈(29%)和興趣圈(29%)更容易成為破壁“線下”的圈子。25%的年輕人表示,社交中邊聊邊買讓他們更容易消費。在資本的裹挾下,受到流量經濟、注意力經濟、網紅經濟等的驅動,“圈層文化”和“消費文化”掛鉤。打榜、應援、大賞、買代言、購買周邊產品甚至成為了進入某些圈層的入場券。例如在B站上,對UP主的喜愛和崇拜,會投射到購買UP主推薦的產品這種消費行為上。文化消費的誘導,反而更能促進圈層內成員間的交流互動。購買包括物質和精神的營銷產品也可以看作是充滿儀式感的行為,加深圈內成員的身份認同感。

B站學習型UP主彭醬醬LINYA,擁有122.2萬粉絲。同時在小紅書擁有11.8萬粉絲及在微博16.2萬粉絲。憑借分享學霸級別的學習心得和日常vlog,在“學習圈”收獲了超高人氣。她也在淘寶和京東經營著自己的Bubbli UP旗艦店,售賣文具類學習用品。在產品評論區我們可以看到“帶著醬醬(UP主)的榜樣光環買來激勵自己,希望能像醬醬一樣努力學習”“因為想成為彭醬醬那樣厲害的人所以花錢也快樂”“步入大學生活,緊跟醬醬步伐,很喜歡醬醬,為醬醬打call”諸如此類的發言。不難看出,媒介和資本的合謀下,各種亞文化、圈層文化包圍的青年大學生,不自覺地將圈層文化認同投射到商品化的物質上。且無形、細膩的情感營銷,幫助青年在生活中對抗孤獨感,緩解社會的飛速發展帶來的焦慮。這正是資本所樂于見到和鼓勵的。

我們也要注意,在這種有意識的形態規訓下,警惕對偶像、圈層內網絡意見領袖的盲目崇拜,將情感認同、價值信仰都與消費行為畫上了等號[11]。資本市場也在不斷細分,算法的支持下,大數據洞悉了青年大學生的所屬圈層,喜歡的產品以及關注力的是否持久?!绊敵挕薄按虬瘛薄皯北旧硪埠馁M了青年大學生大量的精力、財力。而這些行為的投入力度又表征了青年大學生對圈層的忠誠度,決定了他們在圈層內部的等級。投入越多,越能躍入圈內組織權利機構的頂層,如“飯圈”的粉頭。如此循環,則狂熱消費、過度消費也會使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青年大學生陷入到“校園貸”“套路貸”等經濟困擾中。

三、網絡亞文化圈層化影響下的應對策略

網絡亞文化圈層化對青年大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容易導致信息偏食、脫離主流價值觀、消費行為異化等。必須打破“繭房”壁壘,進行有效的圈層主流價值引導,使大學生真正接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文化。

(一)打破“信息繭房”壁壘,引導圈層主流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環境建設中具有鮮明的調節作用,不僅要做主流文化的“擴音器”,還需要做亞文化的“引流渠”[12]。圈層,不應是有著信息壁壘的“密閉墻”,影響青年大學生的辯證選擇和自我認知。而應是破“繭”成蝶,而應是有著豐富信息延伸的“旋轉門”,青年大學生自由進出,整合各種信息資源,以積極開放的心態吸收圈層內外的優質信息。主流媒體、思想政治的實施者應充分尊重網絡圈層文化的特征、表達方式,將圈層的小眾文化和社會主流價值相融合,傳遞積極向上正能量。教育者要更重視把握青年的情感需求,青年大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感,他們渴望得到主流文化的認可和贊許,渴望在圈層外也保持著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被充分尊重的權利。積極引導,與之共情,鼓勵青年參與新媒體平臺內容的創作,主流文化的嚴肅性與圈層文化的趣味性結合,優勢互補,形成圈層文化的優質信息包裹圈,主流價值伴“青春同行”。

騰訊視頻出品的《此畫怎講》作為國內首部名畫真人番,巧將“二次元”與“古風”相結合。生動活潑的真人演繹,詼諧幽默的話語,使中國美術史上巔峰地位的知名人物畫鮮活起來。普及鑒賞知識的同時也增添了觀賞趣味性,更堅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歌舞真人秀《舞千年》,是嗶哩嗶哩與河南衛視合作打造的跨圈傳播的高質量作品?!肮棚L圈”“漢服圈”也是當下青年大學生追逐的審美旨趣。華麗優美的舞蹈背后呈現了耳熟能詳的昭君出塞、絲綢之路、及笄之禮等歷史故事或傳統禮儀。古風視覺符號的背后是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內涵,實現圈層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同頻共振,青年大學生更加堅定了文化自信。

(二)破除“情緒繭房”束縛,培養大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

“信息繭房”的情感偏向下,青年大學生陷入同質、相通的情感維度中,越處于繭房頂部,趨同性越高[13]。為信息所困,也“為情所困”。青年網民浸泡在“繭房”舒適的空間中,自覺情感是自主的、有溫度的,但其實缺乏這種自主控制的自由。情感上自覺或者不自覺的靠近了繭房程度高的成員,即網絡意見領袖。社交網絡平臺也對青年大學生的情感有導向作用?!扒榫w繭房”的形成既有青年網民的個人情感表達,也有平臺的主導作用,是雙重作用的結果。

對于青年大學生來說,需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氛圍,打造優質的教育資源網絡平臺,以填補青年大學生的碎片化時間,不囿于某些網絡平臺主導的負面情感維度和情感牢籠中[14]?!胺鹣怠薄疤善健薄皵[爛”“emo”在網絡圈層化的成員之間大行其道,平臺的凈化可以幫助抵御影響青年大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健康的情緒偏向。豐富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專業知識網絡學習科目考慮青年興趣偏好、個性化特點設置,思政教育精準發力,主動吸引青年大學生轉換圈層文化交流場域。提高了文化審美,增強了主流文化自信,青年大學生被調動了更高的積極性,主動投入高校主導的文化圈層建設中。高校還可以借助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優勢來豐富校園文化建設,“以文化人”是育人實踐的重要展示窗口。開展特色校園文化活動,結合地域優勢,融合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等,打造特色的品牌活動。豐富校園網絡文化活動,把握青年大學生對互聯網具有依賴性的特征,充分開發網絡資源,線上平臺的活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引領作用[15]。

(三)警惕“文化消費主義”陷阱,培育正確的文化消費觀

“在消費中,物主體化?!睌底謺r代,在網絡圈層文化中,文化消費完成了對青年網民身份認同的塑造??俊按蛸p”沖擊到榜一,購買到限量版的周邊,都能讓青年大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收到圈層其他成員的艷羨的目光。這種建立在“文化消費主義”之上的快感和虛擬世界的身份認同,可能是他們在現實中所無法獲得的。但如果精神意志和理想信念減弱,青年主體極易被異化成失去理性的“消費人”[16]。對物質的狂熱帶來心理預期的過度膨脹,青年焦慮、功利的情緒蔓延開來。

一方面,培養青年大學生的主體意識,青年網民需要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有形與無形商品被過度賦予的“美學”意義。保持靈活的思維,加強內心修養,明白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消費是建立人與物的鏈接,在物中吸收智慧、激勵心靈,自覺去摒棄一味攀比、低級趣味、頹廢消極的“集體無意識”消費行為。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已是必然,在生產生活開啟“加速器”的時代,培養青年大學生的主體意識,避免被數字化工具非理性裹挾。另一方面,培養青年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廣告軟文、明星效應包圍的消費主流下,另有各種算法的加持,青年大學生要辯證地看待商品符號背后的邏輯意義,學會辨別“物”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實質,正確看待消費后的實用價值以及是否為自己所需。擺脫圈層文化消費主義的單向傳輸桎梏,在消費觀念上,青年大學生也應樹立起客觀實際的文化消費觀。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2023-08-28].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3/0908/MAIN1694151810549M3LV0UWOAV.pdf.

[2] 王寧.自目的性和部落主義:消費社會學研究的新范式[J].人文雜志,2017(2):103-111.

[3] 陳龍,李超.網絡社會的“新部落”:后亞文化圈層研究[J].傳媒觀察,2021(6):5-12.

[4] 季乃禮,焉超越,陳問天.網絡熱詞的生命周期與傳播機制研究——基于2012-2020年73個網絡熱詞的聚類分析[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6):84-95.

[5] 周凱,段月月.網絡亞文化圈層視域下的青年網絡暗語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2(8):89-93.

[6] 張改鳳.青年網絡圈層話語共享:特征、規律、引導[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2(4):88-94.

[7] 陶志歡.青年“群體性孤獨”現象的審思與調適[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39(5):88-96.

[8] 景星維,高薇.“飯圈”集體儀式中的價值認同[J].當代青年研究,2022(3):80-88.

[9] 徐翔,敖子棋,史靜遠,王曉虹.殊途同歸:社交媒體用戶內容生產中信息繭房趨同化——基于新浪微博的實證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2(3):133-140.

[10] 馬菁菁,李慶勇.算法機制下“情緒繭房”現象的技術成因與影響[J].傳媒,2022(19):87-89.

[11] 劉運來.網絡時代青年文化認同圈層化現象透析及價值引導[J].中州學刊,2022(6):71-76.

[12] 羅琳.青年網絡“圈層化”的時代特征、生成機制與風險防控[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2,41(3)75-83.

[13] 徐翔,董潔云.社交網絡內容生產中用戶“信息繭房”的情感偏向研究[J].全球傳媒學刊,2022,9(4):78-99.

[14] 曹銀忠,李拴拴.破圈:網絡圈層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79-87.

[15] 李宏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邏輯理路[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5):25-33.

[16] 余翠娟.數字時代文化消費主義視域下青年價值觀培育的理性審思[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19(8):27-31.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分析研究中心開放課題基金(SXDTZD2022003);安徽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研究課題(SKL2021202229);安徽理工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課題(sxzx2021-06)

作者簡介:馬曉娜(1988- ),女,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青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樣態
初心引航,構建“雙減”新樣態
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樣態
以校園足球打造育人新樣態
探索評價新策略,營造課堂新樣態
構建指向“五要素”的鄉村初中教學樣態
奉天法古:董仲舒家庭倫理思想的雙重樣態
全息欣賞:小學美術“欣賞·評述”學習新樣態
從主持人記者擔任導播看交廣節目新樣態
黑社會性質組織行為特征的新樣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程:實踐樣態與改進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