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的升維機制與路徑研究

2024-03-07 23:23賀剛唐李翊茉汪雨腈
關鍵詞:元宇宙文化產業

賀剛 唐李翊茉 汪雨腈

摘 要:探討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升維機制與框架,能夠更好地彰顯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帶來的社會價值、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本文立足于元宇宙賦能戰略定位,以文化產業為研究對象,利用產業組織理論與方法,融合元宇宙其相關高新技術,構建數字維、虛擬維與智能維“三維”分析框架,以數字維打造產業數字孿生平臺;以虛擬維拓展產業發展時空;以智能維培育文化智能場景與加深人機交互。最后提出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升維實現路徑,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元宇宙;文化產業;升維機制

一、引言

隨著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來,智能技術的應用不斷解放腦力勞動者,元宇宙為人類世界開辟出了新領域新賽道,《“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催生新發展動能,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創新鏈效能,元宇宙讓數據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性生產要素,突破生產要素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為實現文化產業升維、中國經濟發展的彎道超車提供堅實的基礎??萍剂α抠x能文化新業態發展,以“文化+科技”為雙輪驅動更好服務人民,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順應文化產業數字化趨勢,研究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理論價值、應用價值與現實意義。

二、相關研究現狀評述

(一)元宇宙研究現狀

通過對已有研究分析整合,專家從概念特征、科學技術、社會發展等層面概括元宇宙內涵,如圖1所示。在概念特征層面,元宇宙隨其本身的發展逐漸明晰,一是虛實相生,即實體與虛擬的有機融合,搭建虛擬與現實融合的生態圈,甚至實現虛擬世界的開拓性發展;二是去中心化,實現資源組織智能化管理,數據信息資源差距縮小,數字資源包容性提升;三是價值共享,數據共享與資源交易,實現線性、縱向到網絡化、共享化的轉變,生產力與價值創造加速。在科學技術層面,以數字技術為依托,形成平行甚至超越現實世界的全新社會形態;以云計算、邊緣計算、云儲存營造數字環境,迅速管理并調配數據資源;以物聯網和WIFI6等基礎設施,搭建虛實融合及交互通訊載體;以拓展現實R、全息影像等技術,融合跨越虛擬與現實的邊界。在社會發展層面,元宇宙在文博、電子商務、圖書館、新聞界、醫療健康等領域已經有了開創性的研究,驅動元宇宙經濟,形成不同的生產方式、經濟運行規律和價值邏輯,即數字產品在虛擬社會中生產、交換、經營、消費。

(二)文化產業數字化研究現狀

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規模擴張”到“內涵更新”的轉變,文化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以文化產品或服務為載體,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文化產業數字化已經實現了從1.0到2.0版本的升級,即將迎來文化產業數字化3.0的時代。文化產業1.0時期,互聯網技術萌芽階段,互聯網的興起帶來電子郵件、網頁瀏覽器等交互媒介,文化產業線上平臺逐漸形成;文化產業數字化2.0時期,互聯網技術形成階段;實現了“媒介融合”,文化信息資源多向傳播,激發文化數字資源價值;文化產業3.0時期,互聯網技術繼續發展階段,突破物理時空界限,打造虛實融合的數字平行空間。目前,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還存在樣本依賴、時空局限、創意缺乏、傳播效能低等問題。

(三)元宇宙視角下文化產業研究現狀

元宇宙為“場”平衡區域間產業發展,延長產業發展效能,滿足廣大用戶碎片化需求。學者對元宇宙下文化與藝術的發展提出構想,可以概括為技術應用、技術基礎、場景打造三方面。一是技術運用,元宇宙技術和環境支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像傳播提供高效便捷的平臺,促進各類文化互通互動;二是技術基礎,軟件技術與硬件設備加速協同發展,空間載體搭建壯大,全方位、全領域創新智慧服務,實現數字資源體系的根本性變革;三是場景打造,結合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提供優質遠程服務,建設技術研發虛擬平臺,節約科研成本,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智能生產與產業升級并濟。

三、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升維機制建設

元宇宙賦能盤活文化資源、激發文化創新活力,促使文化產業在高新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的“規模擴張”與文化“內涵革新”。如圖2,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從“數字維、虛擬維、智能維”三個維度,實現文化產業升維。

(一)數字維

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組合數字要素、數字資源、數字身份,構建文化產業數字生態系統,用戶以數字身份進入數字資源場景,并對數字要素進行編輯與處理。利用數字技術,改變文化產業生產要素的供應體系,促進全產業鏈產值的可持續增長。數字技術分為數字資源、數字設備、數字傳輸、數字信息、數字智能五大部分:一是數字資源,將現有文化內容、文化資源以數字形式發布、存取、利用,豐富數字資源類型,共享并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效益;二是數字設備,使用數字信號進行數字處理,將接收到的信息轉化為信號,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實現供需的精準預測,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三是數字傳輸,突破資源配置的物質性與時空性,擴大數字傳輸配置范圍,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跟蹤、驗證成本;四是數字信息,保證數字信息能被長期訪問和使用,制定數據存儲平臺,維護數字化資源產品,積極推動數據庫的開發;五是數字智能,致力于快速搭建文化產業智能化系統,有效整合文化資源、人才、資本,為文化產業鏈中下游價值提升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形成文化內容研創的乘數效應。

(二)虛擬維

以時間延伸與空間拓展為基礎,充分利用元宇宙其相關技術,不斷加強虛實環境交互、虛擬重建與修復與虛實對象映射建設。在時間上,跨越時間邊界,貫古通今,利用科技的力量,實現與歷史對話;以虛擬環境為媒介,構建生動形象的可視化元宇宙場景,突破文化資源獲取的時間限制,用戶以數字身份進入虛擬場景,全方位、多層次感受古今中外文化氣韻;利用人工智能虛擬技術模擬未來,搭建智慧場景,突破物質性,超離自身經驗與現實思考,對未來進行模擬,減少場景制作的生產、運輸、搭建成本,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以數字貨幣為載體,加快資本流通速度,節約運營與時間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凸顯時間價值。在空間上,利用可靠、安全、穩定、便捷、龐大的云儲存空間,脫離傳統的實物存儲器,減少實物儲存器制作成本,提升文化數據資源儲存空間;利用人工智能仿真技術,保護與傳承優秀文化產品,用戶創建自身的虛擬化身,遠程操縱,結合空間元素,突破物理的空間限制,拓展文化產業發展空間。

(三)智能維

通過智慧場景、人機交互,優化用戶自由沉浸式體驗,加強服務智能化建設與資源智能管理。首先是語言智能。通過人工智能的人機交互技術訓練,使其具備超現實性思維,彌合人工智能與人腦的差距,增強圖像識別與語言理解能力;其次是場景智能。綜合硬件與軟件技術,跨越時空創新創造,利用可視化展演、虛擬仿真等,實現文化藝術的空間創新重構,塑造真實、全面、立體、可信、可敬的文化形象;再次是生產智能。生成一條完整的智慧文化產業鏈,從傳統文化產品的批量生產,到元宇宙時代對文化產品生產進行全過程跟蹤、測試與管理,形成創意云集的文化藝術生產創作高地,實現文化產品產出高效與價值躍升;最后是算法智能,通過智能算法優化與技術升級,模擬、延伸并擴展人類智能,感知周圍環境更靈敏,理解人類語言,實現文化場景交互過程的深度沉浸。

四、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升維的實現路徑

通過對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的深度挖掘,構建產業升維的最佳實現路徑,從技術基礎、內容創新、數實相融相生、場景應用與制度保障五個維度出發,促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對實現智能技術與人文智慧深度組合有重要意義。

(一)升級基建與技術,協同發展軟件與硬件

打通數據采集—網絡傳輸—智能計算數字鏈條,元宇宙主動賦能推動文化產業價值躍升,綜合協同發展硬件設備與軟件技。一方面升級硬件設備,重點突破元宇宙的關鍵入口終端,確保用戶可以自主進入元宇宙空間;提升智能產品視覺效果與語音識別能力,發展裸眼3D、全息投影與柔性屏幕,打造視聽感官上的真實體驗;提升設備性能和穩定性,增加新的功能和服務,使用戶對元宇宙文化場景產生積極態度。另一方面加強軟件技術研發,軟件技術打造虛擬交互界面,增強用戶真實體驗感,有助于文化層次的構建與推廣,重點突破軟件開發工具和操作系統,加強虛擬場景智能訓練,促進用戶高沉浸感、高交互性的真實體驗。

(二)完善激勵創作機制,創新理論與科技基礎

擴大引導數字消費需求,促進用戶參與文化藝術創作。一方面是科技創新。即實現“智能技術+文化創作”的技術創新。傳統的藝術和精神碰撞創作模式正在發生改變,以當前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逐漸進入文化藝術品創造領域,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變革人類精神文化生產領域的結構;以完全獨立于現實世界運行的虛擬場景,激發用戶對文化藝術創作的興趣,打造文化創意集聚高地。另一方面是理論創新。在智能技術融合文化創作的實踐活動中,不斷認識元宇宙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經過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解釋兩者的規律及發展變化新趨勢,理性升華人類的現實經驗與歷史經驗,促進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創新智能技術與文化藝術發展理論。

(三)推進虛擬現實融合,突破現實物質性

元宇宙其技術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展文化創作、產品制作與產品消費等領域的應用,推動虛擬與現實融合,提升數字文化產品供給質量,革新文化產業結構。文化產業的虛實融合,突破物理時空限制,生產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形成差異性、可持續性產品競爭,構建良性商業模式,凸顯虛實融合的文化產品價值。元宇宙是虛實融合的社會發展新形態,“虛實融合,以虛控實”,突破現實物質性,構建虛擬創作平臺,提升文創研發與制造水平。建立虛實融合觀念,形成虛實融合社群組織,整合資源體系,助力數字資源的生產創造,發揮資源集聚優勢。

(四)培育多樣應用場景,發展網絡智能經濟

豐富應用場景,有效引導并精準匹配用戶消費需求,增強文化場景中的沉浸感、交互性。以場景融合和跨界賦能提供“新服務”,開拓文化場景培育與藝術創作的發展空間,激發文化藝術資源的真正價值。建立文化藝術可視化系統,打造高沉浸感、高交互性的智能協同操作場景,滿足用戶在場景服務中被持續激發的多樣化需求。運用拓展現實等技術,開發新興文化資源,構建文化數字場景,發展網絡智能經濟,以智能產業、智能經濟、智能社會為基本內容,創新文化產業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發展業態,重構文化產業數字生態系統。

(五)健全市場制度體系,保障數字資產權力

構建與元宇宙技術相適應的制度環境,提升制度體系的完善性與前瞻性,協同推進虛擬治理與現實治理,探索最優、高效、集約的元宇宙化產業治理制度體系,保障數字文創資產權益。設立風險管理和防范制度,引入風險檢測和規避機制,配備文化產業事前、事中、事后處理預案,營造技術與產業運行有序、安全、良性的發展環境,圍繞公眾所認同的基本價值觀,完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制度與運行規則。根據其他國家元宇宙治理經驗,設立試點制度,部分區域開展制度創新試點,先行先試,形成一套完善、高效、成熟的市場制度體系。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利用區塊鏈等技術確權文化資產,平衡產權與產業創新之間的關系,保障文創所有者權益。

五、結語

數字科技創新改變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方式,傳統文化產業發展路徑正受到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沖擊,文化要素資源變為資產,區塊鏈賦能文化產權提升創新活力,人工智能改變腦力勞動者的知識創造方式。元宇宙賦能文化產業升維,推動建設文化產業強國,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效開發與利用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我國文化資源稟賦優勢,實現產業從“降維”競爭到“升維”指數級幾何發展。

參考文獻:

[1] MENG C, JUANATAS R, NIGUIDULA J. Influence and Prospe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C].SHS Web of Conferences. EDP Sciences, 2023,155:03026.

[2] 劉宇,王炤淋.文化產業賦能我國西部地區文化資源振興的路徑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2,33(3):59-64.

[3] 高清明,陳明.西部地區文旅融合的典型模式和優化路徑[J].經濟體制改革,2022(4):58-65.

[4] 韓東林,宣文娟.“雙循環”下我國數字文化消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OL].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13.

[5] 魏秋彤.新發展理念下西部地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D].咸陽:西藏民族大學,2022.

基金項目:四川現代流通經濟研究中心項目“‘雙碳目標下成渝地區數字物流對流通業碳減排的影響研究”(XDLTJJ2023YB01)

作者簡介:賀剛(1971- ),男,四川資陽人,西華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宏觀經濟分析等;唐李翊茉(1999- ),女,陜西漢中人,西華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汪雨腈(2000- ),女,四川成都人,西華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

猜你喜歡
元宇宙文化產業
“元宇宙”:正在數字化的宇宙觀
“元宇宙”距離我們有多遠?
元宇宙中的“孤兒們”?
“元宇宙”照出互聯網浮躁(點評)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對文化產業創新模式的分析:以傳媒類文化產業為例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