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息風化痰通絡顆粒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脂代謝、血液流變學指標及神經功能的影響*

2024-03-07 07:12方美鳳曹冰倩
中國中醫急癥 2024年2期
關鍵詞:通絡中風血小板

方美鳳 譚 峰 曹冰倩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急性腦梗死(ACI)是因各種原因導致腦部微循環障礙,腦組織缺血、缺氧及壞死,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引發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導致嚴重偏癱后遺癥[1]。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位列全球死亡原因的第2 位,占總死亡人數的11.9%[2]。由于ACI 發病機制復雜,尚無特效治療,目前主要按照診療指南進行基礎治療,其治療效果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存在一定局限性。ACI 屬中醫學“中風”范疇,中醫藥治療中風歷史悠久,其應用于治療ACI 具有較好的臨床適用性和有效性[3]。中醫學認為其病機為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病理因素涉及風、火、痰、瘀等,以風痰瘀阻型ACI最為多見[4]。既往研究表明ACI 的發生、發展與脂代謝和血液流變學相關[5-6]。息風化痰通絡顆粒切中風痰瘀阻證之ACI病機,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目前對于該方對于ACI患者脂代謝和血液流變學影響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觀察息風化痰通絡顆粒對ACI(風痰瘀阻證)患者脂代謝、血液流變學指標及神經功能的影響?,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考《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2019》[7]中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中醫風痰瘀阻證中風參考《中藥新藥治療中風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8]有關內容擬定。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西醫診斷標準,中醫證型屬風痰瘀阻證,且首次發??;發病時間6~72 h;年齡40~75 歲;生命征平穩,意識清晰;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腦梗死病史者;存在意識障礙及認知障礙者;存在溶栓指征患者;伴有心、肝、腎等嚴重內科疾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其他原因引起中樞神經功能損傷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于2020 年6 月至2023 年2 月就診于本院的ACI(風痰瘀阻證)患者80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7 例;年齡41~73 歲,平均(55.36±7.23)歲;病程8~72 h,平均(32.04±4.83)h;基礎疾病為高血壓病20例,糖尿病17 例。對照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齡40~75 歲,平均(56.48±6.87)歲,病程7~70 h,平均(13.39±2.70)h;基礎疾病為高血壓病19 例,糖尿病18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基礎疾病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參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9]予以常規治療。1)一般治療:吸氧,調控血壓、血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大小便通暢。2)抗血小板治療:口服拜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每次100 mg,每天1 次。3)調脂穩斑: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國藥準字H20051408),每次20 mg,每日1 次。4)注射用血栓通(廣西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652)45 mg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 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治療2周。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息風化痰通絡顆粒:法半夏6 g,天麻12 g,白術12 g,三七粉30 g,丹參30 g,香附10 g,酒大黃3 g。藥材均為中藥免煎顆粒,由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溫開水沖服,每日2次,連續治療2周。

1.4 觀察指標 1)脂代謝指標。抽取空腹外周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干預前后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A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2)血液流變學指標。分別采用旋轉黏度計分析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干預前后全血高切黏度(HSV)、血小板黏附率(PAdR)及紅細胞比容(HCT)水平。3)腦血流灌注。采用多功能血管超聲儀測定兩組干預前后腦動脈血流情況,包括大腦中動脈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縮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4)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評價兩組干預前后神經功能,分值0~45分,分值越高,神經功能越差。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比較 見表1。治療后,兩組的TC、TAG、HDL-C 及LDL-C 水平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比較(mmol/L,±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比較(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 <0.05。下同。

組 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C 6.86±1.04 5.46±0.85*△6.78±1.03 6.17±0.92*TAG 2.51±0.82 1.65±0.44*△2.49±0.86 1.88±0.58*HDL-C 0.96±0.32 1.39±0.40*△0.94±0.34 1.05±0.42*LDL-C 3.16±0.90 2.35±0.62*△3.08±0.84 2.86±0.57*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HSV、PAdR、HCT 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組 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HSV(mPa·s)7.83±2.34 4.06±1.04*△7.69±2.52 5.65±1.43*PAdR(%)47.68±4.82 40.16±3.42*△48.24±4.79 43.74±3.60*HCT(%)45.16±7.38 39.36±5.24*△46.04±6.82 43.51±5.78*

2.3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灌注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EDV、PSV 及Vm 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灌注比較(cm/s,±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腦血流灌注比較(cm/s,±s)

組 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EDV 24.28±4.25 36.38±5.33*△24.52±4.71 30.82±4.94*PSV 65.47±5.32 77.29±6.27*△66.12±6.04 70.10±3.60*Vm 42.32±4.97 54.85±5.26*△42.65±5.20 48.21±5.18*

2.4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見表4。治療后兩組NIHSS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n 40 40治療前15.46±2.17 15.12±2.25治療后6.34±1.46*△10.82±1.63*

3 討 論

腦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主要認為與脂代謝異常、血栓形成、炎性因子生成等密切相關[10]。其中脂代謝異常一直被視為導致腦卒中發病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主要認為血脂異常,血液黏度增加易導致血液流動異常,造成血管內皮損傷,脂質更易于沉積于血管壁,逐漸累積形成斑塊,局部血管相對狹窄,血流通過狹窄部分,易形成渦流,渦流再一次損傷血管壁,溶血栓酶原激活酶釋放減少,導致血栓形成。同時血脂異常易引起血管舒張因子釋放減少,導致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血液循環障礙或血栓形成,進一步加重腦組織缺血缺氧[11-12]。近年來發現血液流變學與ACI 的發病密切相關,常作為評價微循環的之一[13]。血脂異常、血液流變學是腦卒中發生、發展重要危險因素,有效改善患者血脂代謝異常及血液流變學是治療ACI的重要目標。目前現代醫學對于ACI 的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主要包括維持生命體征穩定、改善血循環(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纖等)、改善神經功能、防治并發癥、規范化二級預防等[14],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醫藥治療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多途徑、多方面、多層次整合調節的治療優勢,發揮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抗氧化、抗炎、神經細胞保護等作用[15]。

ACI 在中醫學屬“中風”范疇,多由素體本虛,加之勞累傷精、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情志不暢等而致風、痰、瘀等閉阻經脈,導致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犯于腦而發病。隨著研究深入,對ACI 病因病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雖有本虛之證,仍以風陽、痰濕、瘀血為主,治療當以息風化痰,通經活絡為治則。因此,本研究采用息風化痰通絡顆粒治療。方中法半夏為治濕痰的要藥,主燥濕化痰,《主治秘要》記載“燥胃濕,化痰,益脾胃氣”。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主平肝息風,《本草匯言》記載“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二者配伍具有化痰息風之功。白術氣味甘溫,質多脂液,乃調和脾土之藥也,主健脾燥濕?!侗静輩R言》記載“白術,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藥也”。與半夏相配,加強化痰功效。三七粉,可暢血脈、散瘀滯,《本經逢原》記載“此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丹參,主活血脈,通經絡,與三七相配,加強通經活絡功效。酒大黃,破積滯,行瘀血,《日華子本草》記載其“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泄壅滯、水氣”。香附乃十二經氣分之要藥也,梳理逆亂之氣,氣順則痰除,氣行則血行,加強化痰通絡之功。諸藥配伍,共奏息風化痰,活血通絡之功?,F代藥理研究發現,半夏具有降脂作用,尤其是對TC、LDL-C作用更明顯[16]。此外,有研究發現,半夏總生物堿可提高抗氧化能力,拮抗氧化應激損傷,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細胞凋亡[17]。天麻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提高液氧含量,改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灌注,提高腦細胞抗缺氧能力,有效保護和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引發神經細胞損傷[18]。白術內酯Ⅲ一方面可通過調節MAPK 和PI3K-Akt 的信號通路有關,抑制血小板聚集,恢復腦血流,減少腦梗死面積,發揮腦缺血保護作用[19],一方面可通過提高神經元細胞活力,抑制神經細胞凋亡[20]。三七皂苷可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白細胞黏附、過氧化反應等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形成[21]。丹參素可通過調控凝血因子,減少血小板聚集、加速血管微循環、調節脂代謝紊亂,有效緩解腦組織缺血缺氧,促進神經元細胞增長,降低神經細胞凋亡,有效改善神經功能缺損[22]。香附揮發油可通過抑制膠原、凝血酶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23]。

本研究結果顯示,息風化痰通絡顆粒治療急性腦梗死,可降低TC、TAG 及LDLC 水平和HSV、PAdR、HCT 水平以及NIHSS 評分,提高HDLC、EDV、PSV 及Vm 水平。結果說明息風化痰通絡顆??筛纳萍毙阅X梗死患者脂代謝,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增加腦血流灌注,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猜你喜歡
通絡中風血小板
重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對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的防治效果
預防中風應做到八要八不要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絡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治療腰痹通絡止痛是關鍵
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總數和血小板平均體積的相關探討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25例
血小板與惡性腫瘤的關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