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云縣茶園管理現狀及建議

2024-03-08 14:49盧仁龍胡志宏趙子慷周泳臣曾慶群胡運情何素芳周歧波
廣東茶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凌云縣病蟲茶樹

盧仁龍 胡志宏 趙子慷 周泳臣 曾慶群* 胡運情 何素芳 周歧波

(1.百色市茶業發展中心,廣西百色 533000;2.凌云縣經濟作物發展中心,廣西凌云 533100)

凌云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下轄縣,位于廣西西北部,地處云貴高原東南麓,土地總面積2053 平方公里,海拔400-2100 米,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區,年均氣溫19.9℃,年均降雨量1717 毫米,土壤肥沃深厚,結構疏松,富含有機質,PH 值4.5-6.5,獨特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于茶樹生長[1]。凌云縣茶葉種植以凌云白毫茶品種為主,主要分布于凌云縣西北部玉洪和加尤兩個鄉(鎮)的土山區[2-3]。茶產業的發展在凌云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地服務好這一優勢產業,調研組通過實地調查和走訪,重點了解了凌云白毫茶分布區的茶園管理情況,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為茶農開展科學管理提供參考。

1 茶園管理情況

1.1 茶園病蟲害情況

本研究主要從凌云縣抽取2 個野生茶樹林、2 個古茶園、17 個人工栽培園作為樣點進行茶樹病蟲害方面調查,總體蟲害發生程度較輕,部分蟲害還未發現;病害主要是部分茶園茶膏藥病較多(其它病害發生輕),部分茶樹枝干附著青苔明顯。

1.1.1 野生茶樹病蟲情況

主要選取玉洪鄉那力村孔家灣楓香嶺、加尤鎮央里村那力屯那福溝2 個樣點(海拔750 ~900 米左右)古茶樹進行監測調查與走訪了解。通過現場調查顯示,古茶樹病蟲害發生較輕。其中,那福溝古茶樹林基本呈野生狀態,受人為干預較少,自然生境平衡維持較好,茶樹病蟲為害也最輕。

1.1.2 古茶園病蟲情況

主要選取泗城鎮白馬村弄西屯、玉洪鄉先峰嶺上寨2 個古茶園進行踩點調查。其中:弄西屯古茶園海拔890 ~903 米,大部植株已遭砍伐枯死,僅存少量殘株。對現場觀測,發現茶樹枝干膏藥病發生程度一般,其它病蟲主要為茶介殼蟲、茶煤煙病,為害較輕;先峰嶺上寨古茶園海拔1100 米左右,部分低伐植株樹干上有少量膏藥病病斑,未砍植株生長較好,病蟲害輕。

1.1.3 17 個人工栽培茶園病蟲情況

此部分茶園主要選取凌云縣白毫茶地理標志保護核心區內、外的茶企基地及部分老茶園共17 個樣點。這部分茶園建園種植時間分別為1958 年代到2005 年期間,園地海撥分別從600 ~1035 米不等??傮w上看,部分茶園茶膏藥病及枝干附著青苔較多(其中,1958 至1989 年代種植的茶園相對1990 至2005 年間種植的茶園發生較重),其它病蟲害主要有介殼蟲、黑刺粉虱、螨類、茶煤煙病、茶圓赤星病、茶白星病等,為害程度較輕。調查尚未發現茶小綠葉蟬、茶尺蠖、茶蚜、茶毛蟲等明顯為害跡象。調查具體情況見下表1。

表1 凌云縣17 個人工栽培茶園病蟲害危害情況調查表

1.2 水肥管理情況

本次調查,調研組從凌云縣20 個人工栽培茶園(BS-01 至BS-20)和2 個野生茶樹林(BS-21 至BS-22)各抽取1 個樣本。經廣西大學農學院檢測,本次送檢的22 個土壤樣品檢測結果有9 個為正常值,有3 個樣本有效磷偏高(玉洪鄉上謀村國營茶場、玉洪鄉合祥村那洋屯、加尤鎮百隴村正道基地),有10 個樣本有效磷偏低(加尤央里村竹林里、白馬村隴西屯、隴槐村沙坪屯、宏鑫茶業、力洪下東蘭屯、玉洪那保茶場、加尤凌春茶業、茶山金字塔、那塘芳凌新村、沙里浪伏茶場)。檢測結果如表2。

表2 凌云縣22 個樣本檢測結果

1.2.1 人工栽培茶園

第一,土壤條件。經過實地考察,凌云白毫茶的種植區土壤類型主要為發育于砂頁巖上黃紅壤、黃壤等,土體厚度60-100cm,酸性反應,質地以壤土為主,疏松深厚,透氣保水。第二,土壤有機質。土壤有機質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它決定土壤結構、持水量和溫度,而且決定著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同時又是土壤中營養元素的重要來源[4]。20 個茶園土壤樣品有機質含量為29-94g/kg,平均含量52.9g/kg,依據廣西耕地土壤養分分級標準(下同),含量水平為1 級(極高)。第三,土壤全氮。氮是茶葉中氨基酸和蛋白質的主要元素,是茶樹生長發育和形成產量品質的重要基礎。20 個茶園土壤樣品全氮含量為1.44-3.613g/kg,平均含量2.62 g/kg,含量水平為1 級(極高)。第四,土壤有效磷。磷是茶樹生長發育過程中物質和能量代謝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參與茶樹體內光合、呼吸等生理過程,特別是對茶樹細胞的能量傳遞必不可少。茶園土壤適宜的磷元素含量對提高茶葉香氣和滋味方面具有明顯作用。20 個茶園土壤樣品有效磷含量有3 個檢出值分別為148mg/kg、233mg/kg、166mg/kg,數值偏高,異常的原因可能來自檢測誤差;有10 個檢出值低于5mg/kg,分別為2.2mg/kg、2.7mg/kg、3mg/kg、5mg/kg、2.7mg/kg、2.1mg/kg、2.5mg/kg、2.7mg/kg、3.4mg/kg、3.2mg/kg,數值偏低的原因是有1 個為野生茶樹林、1 個為古茶園、3 個為有機茶園基地、2 個綠色基地、3 個無公害基地;剩余9 個茶園有效磷含量為5.2-30.3mg/kg,平均含量7.9mg/kg,含量水平為4 級(低)。第五,土壤速效鉀。鉀在茶樹體內的含量僅次于氮,鉀參與許多酶促反應,對增強茶樹的抗逆性有顯著作用。20 個茶園土壤樣品速效鉀含量為59-383mg/kg,平均含量188.2mg/kg,含量水平為1 級(極高)。第六,pH(土壤酸堿度)。茶樹對土壤酸堿度的適應范圍在4.0-6.5 之間,4.5 ~5.5 最適宜[5]。20 個茶園土壤pH 在4.3—6.1 之間,平均值5.0,其中強酸性點位占10.0%,酸性點位數占70.0%,微酸性20.0%,酸性分布最多。

1.2.2 野生茶樹林

2 個古茶園土壤有機質、全氮含量均為極高水平,有效磷含量為極低水平,速效鉀含量均為中等水平,pH一個為強酸性,一個為酸性。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凌云縣20 個人工栽培茶園土壤的土壤pH 含量適宜茶樹生長;有機質、全氮、速效鉀平均含量均為1 級,含量極高,滿足茶樹生長養分需求,有效磷含量偏低,說明土壤缺磷嚴重,這種狀況一方面與當地黃壤及黃紅壤中磷元素被鐵、鋁等元素包被固持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地茶葉企業在創建有機綠色無公害基地中對土壤磷含量的理解有誤,擔心指標偏高而少施用磷肥導致的現象;2 個野生茶樹林的土壤pH含量適宜茶樹生長,有機質、全氮含量水平高,有效磷含量偏低,速效鉀含量中等,未發現土壤重金屬污染現象。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茶園土壤管理欠缺

許多茶農不耕作、不除草和不及時修剪封園,部分茶農施肥方法不正確,既不開溝、也不蓋土,將肥料直接撒于裸露的表土層,有的還貼著植株基部,致使土壤板結和肥效流失,土壤肥力不斷下降,雜草叢生,茶樹生長勢差。

2.2 茶園套種不合理

茶園套種模式是通過在茶園中同時種植不同的作物,以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益。這一模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茶園的產量和收益,還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但是,茶園的套種模式實施需要科學的規劃和管理。調查發現,少部分茶園套種香料作物八角樹,茶園里有香料作物易造成香料作物葉片混于茶園鮮葉中,會影響茶產品的滋味。

2.3 病蟲害防治不到位

調查中部分老茶園病蟲害比較明顯,茶樹基干上部枝干衰退較嚴重,布滿苔蘚,枝干性病害較多。不同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為害癥狀各不相同,茶農由于認識不足,當病蟲害發生時,無法正確識別,更談不上正確用藥,導致茶園病蟲害嚴重。

2.4 茶園肥力不足

在實地調查中,調研組發現大部分茶園都是不施肥或者施用少量復合肥、有機肥,達不到茶樹全年施肥的要求,導致土壤肥力不足,茶樹易染上膏藥病等病害,如加尤鎮隴槐村沙坪屯茶園的有機質嚴重不足,70 年代初建的茶園,茶園的品種很純正,但是有的茶樹已開始干枝枯死,茶園單產低。目前,百色市的茶葉年均畝產量相對較低,年平均畝產干茶50 kg,其中凌云縣年平均畝產干茶56 kg、樂業縣年平均畝產干茶39 kg、西林縣年平均畝產茶青41 kg、隆林縣年平均畝產茶青330 斤,與高產地區年平均畝產干茶150 kg 的產量相比差距還很大。

3 茶園管理建議

3.1 優先采用農業措施

一是逐步減少或停止大面積茶園周圍經濟林生產活動,豐富園地四周植被,有條件可采取茶園間作闊葉雜木林以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病蟲發生機率;二是合理修剪和臺刈,抑制病蟲為害。通過不同程度的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除去在枝葉上的病蟲;三是在秋冬季節,增施有機肥作為基肥,適當補充磷、鉀肥。結合深耕施肥,將表土和落葉層中越冬害蟲以及各種病菌深埋入土,根頸處培土壅根,適時適當中耕;四是在采摘期,及時分批多次采摘,結合疏枝清園,降低病蟲發生。

3.2 注重保護和利用天敵

一是創造良好的天敵生態環境,可種植防護林、行道樹或茶林間作,夏冬季茶樹間鋪草及設置人工鳥巢等,給天敵創造良好的棲息、繁殖場所;二是結合農業措施保護天敵,通過合理密植、培育強壯樹勢、增加茶園覆蓋度,促進天敵昆蟲和蟲生真菌的生存繁衍;三是保護利用蜘蛛等天敵,發揮蜘蛛類對害蟲的控制作用。

3.3 應用物理防治

一是采用燈光誘殺,可選用頻振式誘蟲燈等對茶尺蠖、茶毛蟲、茶刺蛾等趨光性較強的害蟲進行誘控;二是色板誘捕,利用黃板、綠板等對茶尺蠖初孵幼蟲、茶蚜、茶黃薊馬、小綠葉蟬等進行誘殺;三是人工捕殺,即利用害蟲的棲息場所或特殊習性進行傳統人工捕殺。

3.4 積極推廣生物防治

一是使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制劑等防治茶尺蠖、茶毛蟲、毒蛾等鱗翅目害蟲,白僵菌防治象甲、小綠葉蟬等;二是以益蟲治害蟲。如:培育利用絨繭蜂防治茶尺蠖和茶細蛾、黑卵蜂防治茶毛蟲、紅點唇瓢蟲防治長白蚧以及異色瓢蟲防治茶蚜等均有較好的控制效果。

3.5 科學合理施用農藥

一是加強病蟲田間監測,適時達標用藥,藥劑可選用微生物源農藥、活體微生物農藥、動物源性信息素及植物源農藥等對病蟲進行預防控制;二是適時化學控害,宜選用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的菊酯類、甲維鹽類、螺螨酯類等藥劑輪換使用、合理噴施;三是強化用藥安全間隔期,做好農藥使用記錄,建立茶葉產品農殘定期檢測制度。

3.6 提高茶園綠色防控普及率

強化示范引導,建設茶園病蟲害綠色生態防控示范基地,基地集成茶園害蟲燈誘技術、色誘技術、性誘技術及生物防治技術等應用,讓茶農真正從感觀上了解生態防控的優勢與重要性,有效解決認知不到位、先進技術難落地的問題,讓茶農學起來、干起來。組織形式多樣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及宣傳,包括病蟲害的辨識、發生規律、科學用藥等方面,提升對病蟲害的科學防治水平。

猜你喜歡
凌云縣病蟲茶樹
凌云縣2021年5月特大冰雹災害天氣影響及防災減災對策
果園病蟲無公害防治助農提質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蟲防控技術
凌云縣森林資源分類經營管理策略探討
選用對口藥劑 適期防治病蟲
凌云縣氣候條件對茶葉生產的影響研究分析
山茶樹變身搖錢樹
淺談凌云縣大石山區林業產業綜合發展現狀及對策
兩個推薦茶樹品種
果樹病蟲藏在哪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