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域下茶藝與茶文化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2024-03-08 14:49卓敏劉莉莉陳彥峰管俊嶺王睿馬綿霞
廣東茶業 2024年1期
關鍵詞:茶藝茶文化育人

卓敏 劉莉莉 陳彥峰 管俊嶺 王睿 馬綿霞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見效。G 高校茶藝與茶文化專業教學團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深耕茶專業30 余年的優勢,創新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結合團隊建設實際情況,抓住團隊所在學?!笆∮螂p高建設”的契機,通過完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機制,完善課程思政建設標準和評價體系,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計劃,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推動課程思政實踐育人基地建設,建成了一支團隊負責人綜合素質和水平高,團隊成員結構合理,且具有較豐富的課程思政建設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理念研究水平,在省內乃至全國同類專業(或專業群)課程思政建設方面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課程思政團隊。

一 課程思政視域下茶藝與茶文化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目標

(一)打造立德樹人共同體,共挑“思政擔”育茶人。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堵殬I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中提出“育人為本,質量為先,加強黨對職業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推進新時代職業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闭n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是推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的重要抓手。茶藝與茶文化專業課程思政團隊是一支理念一致、專業互補、能力互促、協同配合的“專任老師+思政教師+企業導師”思政團隊。秉承“團隊所有教師共挑思政擔,讓課程更有思政味”的理念,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破除壁壘,在互動和交流中,教師個人不僅形成了“種好責任田”的意識,更形成協同作戰力量,團隊形成了“種好整片田”的大思政格局。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教學特色、人才培養等教育教學改革中,注重思政元素的加入,強調對同學們的精神引領和意志品質的鍛煉,累計為市場培養了大量理想堅定、政治認同高,具有民族自信、家國情懷的技能型人才。

(二)構建教師成長共同體,提高“守渠力”同進步。

教師成長需要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雙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可以通過培訓學習等得以提高和考核,而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需要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涵養鍛造。教師個人需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以“四有教師”嚴格要求自己。茶藝與茶文化課程思政團隊不僅匯聚了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農業技術能手、省勞動模范獲得者、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思政育人先鋒,而且有省技術能手、省教學能力大賽獲獎教師等專業能手,通過思政與專業的碰撞,團隊形成了知識互相學習、觀念互相啟發、方法互相借鑒的共同成長模式,團隊成員發揮所長,補己所短,非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團隊建設過程中獲得多學科視野,專業課教師則在課程思政團隊建設中提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

(三)形成教學改革共同體,共打“攻堅戰”促教改。

深化“三教”改革,教師團隊是中堅力量。作為育人主體,他們與學生的思想系統有著內在聯系,具備同頻共振的潛能。茶藝與茶文化課程思政團隊自組成之日起, 依托教師隊伍為主力軍,筑牢課程建設為主戰場,通過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不斷加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團隊教師圍繞共同的教學任務、教學對象,形成了通過交流和分享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教學共同體。教學共同體不斷加大思政顯性教育,利用課堂講授、線上互動、實踐教學、參觀體驗等方式,將價值引領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同時,又重視隱性教育,挖掘課程思政資源,團隊教師的隱性的思想引領與同學們的思想系統產生聯系,生成了巨大的共振效應,在思政育人上形成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課程思政視域下茶藝與茶文化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思路

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根本在思政,重點在課堂,關鍵在教師,成效在學生[1]。因此,要將茶藝與茶文化專業教學團隊建成高質量的課程思政教學團隊,不僅要加強團隊建設,進一步優化團隊結構,依據職業教育特點,構建深化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而且要針對茶藝與茶文化課程特點,構建全面覆蓋茶專業人才培養、課堂效果好、學生評價高的課程思政體系。根據G 校實踐經驗,建設思路如下:

(一)建立“四維一體”體系,完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

茶藝與茶文化專業課程思政團隊建設過程中注重整體性與系統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 這一根本任務,從專業頂層設計切入,以“四維一體”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圖1)為抓手,將課程思政建設融入專業建設中,思政育人目標融入專業人才目標,系統、全面、深入地開展課程思政體系設計、課程思政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等一系列相關工作,確保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實現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使命。緊扣課程思政建設要點,團隊精心撰寫教學設計方案,教師們的課件均要求體現“課程思政”理念,有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教學方法和載體途徑。

圖1 “四維一體”課程思政建設體系

(二)構建一縱一橫工作機制,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

建立“學院-專業群-專業”縱向層級建設體系,根據學校層面制定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制定課程思政建設實施細則,將課程思政建設有機融入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學科專業發展規劃、師資隊伍建設中;各系層面結合專業特點與傳統,建設專業課程思政素材資源庫,里面包含眾多體現本學科特色的課程思政內容和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技巧,課程思政在教學大綱、教案設計和課程評價中得到充分彰顯。建立“專業負責人-課程負責人-思政教師-課程主講人”橫向層級體系,專業負責人要將立德樹人和價值育人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和實施的重要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落實、教育教學改革、教師團隊建設等各個方面。課程負責人和思政教師要通過集體備課研討、經驗交流、相互評價等形式,督促課程主講教師,特別是新開課和開新課的教師,在課堂講授、課外指導、作業考試等環節將“課程思政”要求落實到位,形成“老中青、傳幫帶”的良好氛圍,培養優秀教學團隊;課程主講人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明確自身的責任和擔當,加強學習和培訓,確?!皩I教育”和“思政育人”的業務素質兩手硬,從思想上、能力上全面提升教學能力。

(三)完善課程思政建設標準,推動課程思政教改研究。

依據茶藝與茶文化學科專業特點和育人要求,專業層面按照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基本要求,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將課程思政納入課程教學大綱,制定課程思政評價標準。教師要在課程建設中找準定位,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明確所授課程的思政目標,在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全面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并進行實施效果評價。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茶藝學科專業特點,圍繞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難點和前瞻性問題進行選題,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提升課程思政理論研究水平,如G 校結合課程思政建設進展,立項了“以思政元素為導向,構建‘2+3+4’人才培養模式,服務產業‘鄉村振興’新發展的模式研究—以茶藝與茶文化專業為例”省級教改課題。

(四)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培育課程思政優質金課。

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在茶藝與茶文化專業的課程團隊構建過程中,團隊將深入梳理各個課程的思想內涵,并根據各個課程的教學特色、思考方式與價值理念,總結課程教學重點,尋找課程思政教育整合點,研究并制定課程思政的教育方案,通過分層分類構建教學思政教育示范金課,以實現潤物生無聲的教育實效。

表1 茶藝與茶文化專業課程思政金課

(五)拓寬課程思政平臺,營造課程思政育人氛圍。

在教學實踐中,團隊不斷拓展課程思政實踐育人平臺。立足廣東地方歷史文化,依托廣東省教育廳優秀文化傳承基地、廣東省社科聯科普基地和廣東省科協科普基地的三大“茶文化傳承基地”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研究機構,課程思政團隊在創建中不斷打破壁壘,多措并舉推動學生通過課堂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提升自我,推動嶺南茶文化的精神真正深入到學生的整個學習和生活中,進教案、進課堂、進頭腦,令思政教育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同時,團隊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教育實習基地、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的文化建設等,營造課程思政育人氛圍,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通過實踐教學,將實訓基地建設成促進文化傳承創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陣地。

三 茶藝與茶文化專業教學團隊落實課程思政的創新舉措

按照“分類指導,追求實效”的原則,以核心價值觀塑造、品格鍛造為引領,團隊創新課程思政建設方法路徑,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一)創新理念,探索“五育融合”課程思政育人。

茶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其中更是有著深刻的德育內涵和思政元素。茶藝與茶文化課程思政團隊將德育、智育、美育、勞育、體育深度融入教學內容,深入挖掘相關課程思政元素,優化培養目標,推動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的修訂和完善。李維錦和李三強(2020)在“茶藝”課程思政改革研究中指出,從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課程目標的確立,形成文化引導、行為規范、美化生活、人才培養、創意服務五位一體的思政育人途徑[2]。

以“茶”樹“德”:將德育貫穿整個茶藝于茶文化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專業培養體系中的《茶藝基礎實務》、《茶文化》、《茶藝編創與表演》等課程中,對茶文化、文化自信、禮儀之邦等深度挖掘,從而提升其品德修養與禮儀修養;以“茶”促“智”:將職業崗位能力貫穿教學全過程?!恫枞~生化》、《茶葉加工技術》、《茶葉審評》等課程對茶科學知識的理解,并且要求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并能夠指導生產。 以“茶”強“體”:《茶藝禮儀》、《茶葉審評》、《茶葉加工技術》等課程,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體力鍛煉,要求學生在不斷重復的實操中,熟練掌握技能,并且培養職業操守和社會使命感;以“茶”帶“勞”。教師以身作則,要求學生身體力行,在《茶樹栽培》、《茶葉加工技術》等課程,做茶園種植技術和茶葉生產技術的實踐,引導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提高勞動意識及責任意識。以“茶”傳“美”。挖掘茶中的茶藝六美(茶美、水美、器美、人美、 藝美、境美)等六要素,茶空間之美、茶加工之勞動美、茶禮儀中的大國禮儀之美、茶文化中的人文之美等等,強化學生審美意識,從而學會欣賞與傳播這種美。

(二)創新方法,探索“挖掘-耦合-認知-認同-內化-升華”課程思政融合。

茶藝與茶文化課程思政團隊探索“挖掘-耦合-認知-認同-內化-升華”課程思政融合法,多措并舉,通過案例分析、情景引入、視頻引入、小組討論、資料研讀等方式,使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操,塑造勞模精神、 工匠精神、茶道精神、創新精神等吃苦耐勞和無私奉獻的職業核心素養。以《茶品牌創新運營》為例,創新課程思政融合路徑,培養“五心”“五能”的茶品牌創新運營復合技術技能人才(如圖2)。

圖2 《茶品牌創新運營》課程思政融合圖

(三)創新路徑,實現思想引領在課堂內外、校園內外全領域覆蓋。

團隊構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聯動機制,發揮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的力量,促進師生互動,實現全員育人、齊抓共管。依托廣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基地、茶文化科普基地,推進全課程思政,茶文化全校蔚然成風。從學生一進校門到畢業,安排貫穿始終的茶人精神為引導的思政教育,并充分利用課程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校范圍內開展暑期“下鄉鎮,上茶山”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學術大講堂“科貿茗談”系列活動等,以茶藝與茶文化專業為星星之火,依托廣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基地、茶文化科普基地,茶文化線上線下公選課做到全校學生全覆蓋,以茶文化精神涵養了學生品格,推動了課程思政落地生根。

將課堂向校外拓展,打通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和線上線下等的“立交橋”,實現思想引領在校內外全域的貫穿,實現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主張[3]?;谡n程思政引領下的“四中心一所”,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的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體系,推動課程思政示范引領。依托茶藝課程思政團隊建設成茶藝表演中心、茶葉審評中心、茶店經營管理中心、茶葉加工中心和茶藝師、評茶員鑒定所,協同專業省級產教融合企業,為社會提供茶葉加工、茶事活動、技能鑒定等專業服務與支持。依托廣東省茶文化服務團隊,通過專業建立的高職擴招 “大專班”4 個教學點,專業課程融入學?!按骞侔唷闭n程體系,把思政和茶文化課程融合,打通課程思政應用推廣的最后“銜接橋梁”。立足國家級資源庫課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平臺,形成線上線下、多領域、多層次示范輻射效應。通過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資源庫課程《潮州工夫茶藝》、《英德紅茶制作技藝》為媒介,以課程思政融入非遺課程,推廣范圍擴展到智慧職教平臺,在線學習達到2000 多人次,每年還在繼續遞增,課程合作院校16 家、在線教師學習300 人次等。思政團隊對口清遠市茶產業發展,融入學校駐地,助力清遠“百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思政課程依托廣東省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班(茶葉班)培訓過程、2021 和2023 年廣東省職業院?!盎淈c粵茶廣府文化育人(省培)”研修班、2023 年廣東省職業學院“嶺南茶文化專項育人培訓(國培)”項目等,輻射中高職學校67 所,企業123 家,收獲社會良好口碑,形成了良好的區域輻射效應。

四 小結

課程思政視域下茶藝與茶文化專業團隊建設的研究和實踐均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資源建設、實踐推廣與應用、綜合評價體系等方面仍需深耕細做?;诖?,我們仍需繼續挖掘思政元素、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學習和吸取外部優質資源和經驗,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 牢記于心并貫之以行,讓思想政治教育有滋有味、有情有義、有聲有色,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課程思政教學,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抱負、有情懷的社會主義茶文化傳承傳播接班人。

猜你喜歡
茶藝茶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辦案經”
茶藝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別具特色的俄羅斯茶文化
茶藝表演的主題表達——以《遇見老白茶》主題茶藝表演為例
基于翻轉課堂的《茶藝》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茶藝趕考 誰主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