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采油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2024-03-08 04:46王若男張遠弟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觀點思政教學方法

王若男,張遠弟 ,孟 琦,倪 攀

(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1607)

我國早期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1895-1931)曾指出“革命勝利后,教育便應當促進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當今,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已成為各高等院校協同育人的一種策略,這種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課堂教學實踐及研究,也必然是當代高等院校專業課教師的歷史使命。

我教學團隊認真學習領悟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及方法論、黨的二十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系列講話特別是走訪勝利油田時關于石油能源的講話精神,經不斷研討交流,對采油工程課程思政課堂教學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實踐與分析。

一、采油工程課程思政建設課堂教學設計理念

在課程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達到高質量的思政育人效果,存在空間、時間兩個限制因素。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實現課程思政預期效果,又不能忽視專業課教學內容,這是專業課課程思政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難題。課堂教學的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這種情況下,怎樣做到課程思政教學與專業知識教學的互促互進、怎樣做到讓思政入頭腦每位學生全覆蓋、怎樣去加深升華學生的思想認識、怎樣實現對不同思想認識水平的學生的差異化引導,這些都是課程思政課堂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難題。思政入學生頭腦的課堂教學重點是了解學生思想需求的過程,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活動需要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去獲得學生的想法、觀點,再結合行業、企業崗位、核心價值觀等正向需求去分析,做有針對性的引導,糾正學生的負面需求,鞏固提升學生的正面需求,同時又能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課程思政課堂教學需要通過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設計,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以達到思政育人與專業課教學的預期效果,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有效地解決課程思政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二、課程思政混合教學模式實踐

教學團隊經過研究,決定采油工程課程思政教學采取基于PBL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并與課程思政教學、翻轉課堂相結合。通過課前學習、課中指導、課后提升的方式,促進與學生的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PBL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簡圖

(一)課堂外教師線上布置任務及課前學習資源,學生在線上線下自主學習、自選資料

課前教師在線上布置任務,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布專業知識、課程思政學習資源,學生由組長建組在線上自主學習,在課外可以結合利用教材、網絡資源等進行學習。建議教師設置發散性的任務,利用課前學習資源隱性引導學生思考方向,這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還能收獲更多的紅色資源。教師可在超星學習通后臺查看學生學習情況的數據。例如,采油工程課程情境一任務一完井,布置任務:查找、制作優秀完井案例或高科技完井案例短視頻,談感想。同時利用課前學習資源視頻,說明我國的能源需求,展示好的完井方式、方法才是油井出油好、高產的根本。引導學生向確保油井高產、穩產的方向思維,從而使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形成能源報國、能源強國的愛國主義思想意識。

(二)課堂外學生線上線下討論、整理收獲、提出困惑、線上答疑

在課堂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線上線下討論在線下整理收獲的信息資源、提出自己的困惑,在線上可以隨時發布自己的觀點和疑惑,進行線上討論。也可以在線上向教師提問,教師線上引導。各小組線上上傳感想、紅色資源成果。教師統計好學生的共性問題及個性化見解,為課堂教學引導做好準備。

(三)課堂內學生線上線下展示交流、教師主導,組織評價、形成具體成果

課堂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組對學習、討論的成果進行展示,可以將總結性材料形成紅色資源庫;在做出展示時提出的不僅是小組的結論觀點,還包括成員的困惑;教師組織小組間互評價,使同學們拓展思維,了解學生的想法;教師可通過學生自評,判斷學生對自己的觀點的認識;通過組內評價,可以判斷小組各成員對小組結論的認可度,有分歧時教師可以聽聽不同的看法;通過教師評價,引導學生思想觀點、態度的形成;在展示和評價過程中,允許學生們在線上發表感想或提問;教師根據自己在課堂外、課堂內、線上、線下提煉出的共性問題安排互動交流,引導學生思考;各小組形成思想觀點、立場,完善形成具體成果作品。除翻轉互動外的授課內容,可通過超星學習通發布課中學習資源導學。此過程以學生為思考主體,允許學生找不同的相關資料,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思想表達,不做無意義的爭論,以免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長,引導正面觀點、立場即可??梢岳贸菍W習通發布同步課堂,解決部分學生不在校及線上課互動的難題。

(四)課后學生完善學習成果,教師發布課后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拓展學習、思想提升

例如,完井課后,發布亞洲最深井、我國海上完井世界領先、中國鉆完井技術步入國際第一梯隊的視頻資源,弘揚“四個自信”,激發愛國情懷。教師對課堂上的形成的課程理論知識資源、紅色思政資源進行整理,建立云紅色教學資源庫。

課程思政課堂教學重點在于思政觀點入學生頭腦,這時學生的興趣和主動交流才是關鍵。激發學生主動思維;并且在主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設計技術。學生應當成為思考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周圍的教師、網絡、同學、評價、數據資料都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外在媒介,是幫助學生個性化數字化學習及個人思政觀點形成的途徑。教師發揮著關鍵的引導作用。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不應當刻板的疊加套用,需要教師領悟課程思政的內涵,在與學生互動交流中把握活動引導的節奏;需要教師結合行業、學科特色構建別具一格的活動程序;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具體參與、感受、獻策、調整,賦予課堂足夠的靈活性、獨特性和生命力,才能達到大家都滿意的效果,從而體現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意志。

三、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方法

課程思政的教學不能剝奪專業課的主體地位,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又要成為課堂教學的閃光點,吸引學生的興趣,進入學生的頭腦。課程思政教學要把握住與學生的交流,才能掌握住學生的觀點,才能提升學生正確觀點,糾正錯誤的觀點。這些課程思政教學需求,特別適合運用混合式教學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方法上應當利用各教學方法的優點組合,來提高教學效率。

(一)講授法與翻轉互動法的混合

講授法的特點在于時效性高,不浪費時間,但是缺乏學生的自主性分析表達,教師無法獲得學生的觀點,很難掌握學生的想法。翻轉互動法,也就是讓學生主動體驗、表達思想,但是互動時長會占用一定的課堂時間。這就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分清主次,對于重點思政點采用翻轉互動法收獲學生的思想觀點、情感、價值取向,讓思政內容進學生頭腦,體現學生的課程思政主體地位。對于次要思政點采取講授法,以控制教學時長。

翻轉互動法中,教師通過互動引導學生學習,可以變簡單的說教、傳授為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有利于思政觀點、知識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思想及創造力;為增強體驗和感悟,學生需要的是行為引導型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創建合作學習小組,學會綜合的思考問題并進行探索實踐。行為引導型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討論式、探究式、模擬式、角色式、參與式、情景式等等。

教師教學時結合各思政點的不同特點,采用適合的行動導向翻轉互動教學法來實現教學目的。具體方法如:

1.紅色資源法。安排學生制作短視頻、照片、案例文獻等,或者教師制作推送紅色資源,再根據紅色資源開展互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度,作品本身就能體現學生的思想意識,同時收獲更多紅色資源,形成紅色資源庫。缺點是課余耗費時間較長,部分學生可能會反感;教師做資源建設分區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建議平時多積累相關內容。

2.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某一觀點或實際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小組得出觀點發表總結發言,教師點評,以求得正確認識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是有利于學生主動去思考,進而形成觀點,缺點是課堂內時間資源有限,認識未必深入,部分同學可能會渾水摸魚,討論結果依賴于積極的同學。

3.案例教學法??梢允墙處煱l布的案例,也可以是學生找到的案例。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了解實際問題,教師總結點評。這種方法是思政教學常用方法,優點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將抽象的理論化成實際行動,容易激發學生興趣。

4.辯論。教師組織學生分為正反兩方,圍繞某一觀點開展辯論。辯論在思政公共課教學中是去偽存真的好方法,其優點是觀點論據明確,課堂氣氛好,容易獲得學生的思想觀點。缺點是活動耗時較長,需要教師控制好節奏,學生固執己見、做無意義的爭論,會浪費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

5.行走課堂法。行走課堂法是通過參觀及老師講解或學生自主講解的方式去收獲思政觀點,感受某種情懷、觀念。這是一種很好的提升體驗感悟的方法,缺點在于參觀時間長,活動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性需要把控,另外需要學校投入一定硬件建設等。

6.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向學生發布探究式的學習任務,學生自主查資料,對知識進行整理加工,形成觀點結論,再選出小組代表進行匯報,最后由教師引導總結。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點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缺點是各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很難把控。

7.信息技術法。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去發布活動,推送學習資源,收獲學生成果觀點,運用大數據去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F代教學根據人接受媒體信息的感官差異,可將信息媒體分為聽覺媒體、視覺媒體、交互媒體和視聽媒體等?,F代信息技術可實現多樣化的教學功能,例如再現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虛擬功能。這種教學方法的優點在于學生線上觀看資源便捷、直觀,學生的參與度及成果資料一目了然,復雜活動數據有記錄,資源分區整潔有序。缺點是活動程序需要教師設計規劃,資源推送時機需要教師把控,生成的大數據需要分析成因。

除此之外,還有頭腦風暴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等等,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或結合使用。

(二)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混合

2020年以來,疫情持續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也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教學方式方法發生了翻天覆地、前所未有變化。我們的教學方法也應該應時勢的需求,積極推進線上與線下的混合。雖然疫情已經結束了,但這些教學經驗也啟發了我們今后的教學。教學活動線上、線下混合開展,促進課堂內線上與線下的同步學習,同步化課堂,打破教學空間的壁壘,例如課堂內線上針對新聞、文章發布討論,頭腦風暴法,可在短時間內獲得線上、線下所有同學的思想觀點。同一個活動,有的小組代表在線上發言,有的小組代表在線下發言,這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媒介如超星學習通、騰訊會議、微信等等。

(三)課內與課外相混合

課堂內的授課時間是有限的,而想要課程思政入學生頭腦,需要更多的課外線上、課內線上線下去與學生交流,有針對性的交流談心談話,尊重每位學生個性化發展,糾正錯誤需求,固化提升正向需求,做個性化的引導。

四、選好課程思政教學的突破方向

(一)注重教學模式的開放性

在高等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創新中,不但要求思政知識內容的創新,還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伴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信息交流更加頻繁,因此要求現代的技能型人才具有扎實的技能與正確的價值觀,更需要開闊的眼界,能夠及時獲取國內的創新技術,也能快速獲得其他國家的技術革新信息。而傳統教學模式環境與條件的封閉性,是無法滿足學生的時代化、高信息量學習需求的,因此教師需要調整設計,讓學生通過更多渠道自主獲得信息資源,而不僅僅是教師提供。

(二)把握思政元素內容融入的寬度與深度

課程思政元素是依據理論知識教學內容穿插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所有思政元素內容進行點、線、面的總結,把握思政元素內容融入的寬度與深度。課程思政元素主要涵蓋三個方面:首先,宏觀的家國情懷,體現出的是當代青年責任與擔當。主要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和國家意識;民族精神;中華傳統文化;時代精神等。其次,微觀的個人品格,體現的是作為當代青年如何做人。它包括道德情操(例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人文素養等);智力(例如辯證思維、邏輯思維等);健全的人格(例如情感、態度、行為、思想、心理、藝術、性、哲學等)。第三,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它體現為青年正確的認知。包括辯證思維;求真務實;腳踏實地;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等等。把握融入深度的核心在于,有教育意義的資源是否分析得深入、透徹,學生的思想表達,需要教師的引導,將抽象的思政理論,變為具體的行動實踐引領。

(三)強化課程思政教學的美感

顯性教育、直接講授有一定優勢,省時、觀點明確,但教學效果可能欠佳。教師可以多運用隱性教育,用案例和教學活動等,間接去體現和折射思政觀點,增加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其中所蘊含的價值、精神、意義應當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生成的,是師生達成共識的過程中形成的。

(四)課程思政教學方法的組合使用要適時、適當、適用

課程思政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的組合應用并不是機械的疊加,越熱鬧越好。教學方法應用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教學方法應當以觸動學生的靈魂,啟迪學生的思想及引導學生產生共鳴為主,教學方法的組合運用應當關注學生的感受,所以教學方法適當才能達到效果。教學活動的安排要與知識點教學內容有關聯,并與學科育人目標和主題密切相關,與教學內容、目標契合的教學方法、活動安排才是適用的。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脫離教學本身,是顧此失彼,不起作用的。

(五)紅色資源庫的分區搭建有利于課堂活動的開展

資源可以按模塊進行分區,方便學生學習及教師推送,課程資源在名稱前可以標注課前、課中、課后加以區分;把課程預置活動問卷投票、頭腦風暴、討論、測驗、小組活動等按章節分區方便學生學習。

恰當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組合運用,不僅能提高課堂的活力,也讓思政觀點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在實現思政思維入頭腦的基礎上,追求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感強,學生參與度高。讓學生有知識與能力的獲得、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價值與立場的明確,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觀點思政教學方法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觀點
業內觀點
新銳觀點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