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等值化視角下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理論邏輯與作用機制

2024-03-09 11:27劉民坤鄧小桂任莉莉梁連健
關鍵詞:等值城鄉要素

劉民坤, 鄧小桂, 任莉莉, 梁連健

(1.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南寧 530004; 2.廣西大學廣西發展戰略研究院, 南寧 530004)

中國共產黨的百多年奮斗史,是一部鄉村治理實踐的探索史,既飽含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是凝聚群眾智慧與力量的歷史結晶,又是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法寶[1],凸顯了黨和國家對鄉村治理的高度重視和深度關切.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和鄉村振興的基石,黨的根基在基層,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在基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層[2].基于鄉村治理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要求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建立起現代鄉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這標志著國家對鄉村治理在實施層面的具體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因此,如何推動鄉村有效治理,是一項具有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的重大課題.

鄉村治理問題具有歷史性.改革開放以來,“鄉土中國”加速向“城鄉中國”轉型,鄉村治理出現大變局[3],城鄉間要素流動沖擊著傳統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與治理模式[4].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城鄉要素流動具有逐利性,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傳統農業功能單一且效益低,難以與城市工業進行平等競爭,導致農業主導的傳統鄉村面臨農地流轉受限、產業盈利困難、對人才、資金、技術的吸引力不足等困境[5].在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軌驅動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回饋農村取得一定成績,但尚未改變“城鄉競爭地位不平等”的現實,城市對鄉村的虹吸效應依然存在,鄉村發展不充分、城鄉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明顯和鄉村日漸衰落等問題日益突出.傳統鄉村治理模式強調鄉村地域性治理[4],無法適應社會轉型,難以解決人口流失、產業空心化、土地荒廢、環境污染、多維貧困等“鄉村病”.因此,轉變鄉村治理模式,重塑鄉村價值,推動城鄉等值化發展,是鄉村治理的關鍵問題,也是新時代破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

鄉村旅游推動了“農業”到“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6],打破了鄉村地域封閉性[7],架構起城鄉要素流動的橋梁[8-9],加速社會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向鄉村流動[10],為鄉村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動力.據文旅部統計,截至2021年,中國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幫助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摘帽.旅游扶貧成效是旅游驅動鄉村治理實踐的現實注腳.為此,本文從城鄉等值化的視角,探討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理論邏輯與作用機制,為進一步轉變鄉村治理模式提供理論參考.

1 文獻與理論

1.1 鄉村治理概念及治理內容

鄉村治理歷來是中國國家治理的重點內容.新中國成立以來,鄉村治理實踐主要經歷了“村政合一”“政社合一”“鄉政村治”“三治結合”等四個階段[1],代表著鄉村治理模式的變遷.現階段,鄉村治理強調如何管理鄉村以實現鄉村社會有序發展,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元素的全面治理.根據鄉村社會現實存在的突出問題,學者們主要從絕對貧困、相對貧困等方面探究鄉村經濟治理,從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等方面探究鄉村環境治理,從公共物品、鄉村文化、鄉村風俗等方面探究鄉村社會文化治理,從民主、制度等方面探究鄉村政治治理.從總體上看,鄉村治理的關鍵在于解決人的思想問題、人的社會管理問題和人的公共服務問題等三大問題[11].因此,針對以上關鍵問題,學者們從政府項目和經濟產業兩個方面探索鄉村治理的驅動手段.其中,政府項目為鄉村治理提供了資源,是一種鄉村治理手段,但是存在弱化鄉村主體性的困境;而電子商務、農村體育、鄉村旅游以及農業融合項目等鄉村新業態為重塑鄉村價值、增強城鄉要素吸引力提供了新的驅動力,能夠緩解鄉村治理面臨的困境,為通過鄉村產業結構調整以驅動鄉村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

1.2 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研究

現有文獻主要圍繞鄉村旅游對鄉村治理的影響展開,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研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在研究視角上,大多數研究從鄉村地理學視角,探究鄉村旅游帶來的鄉村治理要素的改善,也有從城鄉關系視角研究農村空心化治理等問題;研究方法多為以案例分析為主的定性研究,也有部分定量研究使用GIS技術衡量旅游驅動型傳統村落的“三生”空間功能更新;研究內容集中在鄉村旅游與鄉村治理兩者之間的互動關系[12-13]、旅游鄉村或社區治理模式[14]等方面.

總體上看,鄉村旅游與鄉村治理兩者之間存在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7].鄉村旅游能夠架構城鄉要素流動的橋梁[8],通過鄉村旅游活動開展把鄉村文化和生態價值顯化出來并促進這兩種要素流向城市,而城市的資本、技術、人才等優勢要素也隨著鄉村旅游活動流向鄉村,使鄉村獲得城市要素補給并建立起面向城市的要素輸出機制[9],打破鄉村要素配置面臨的可流動要素類型少、要素流出難、要素流入難、要素留下更難的困境[15]和城市要素下鄉遭遇制度壁壘、文化壁壘、投資壁壘和環境約束的障礙,促進資本、人才、信息、技術、生態、文化等城鄉要素自由雙向流動[9-10, 16],使城鄉之間呈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良性互動的局面.鄉村旅游因其綜合性、廣域性、聯動性等特性打破了鄉村治理邊界,使鄉村治理的社會空間與經濟空間發生重構[7],從而促進和引領鄉村治理.鄉村旅游的發展還能提供鄉村治理所需的動力以及資金支持[12],提升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基層社區的法制化水平,培育鄉村本土優秀人才,推動鄉村治理模式不斷優化,是解決鄉村空心化等治理問題的重要手段.同時,有研究表明鄉村有效治理又會反作用于鄉村旅游,認為良好的鄉村治理體系有助于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17],尤其是會顯著提高村民參與旅游發展的自主性,但對這方面缺乏更深層次的研究.

1.3 城鄉等值化理論在旅游驅動鄉村治理中的應用

城鄉等值化理論的內涵核心思想是“不同類但等值”,即在承認城鄉在社會形態、生產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別的前提下,通過投資和財政再分配,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使城鄉居民享有同等水平的生活條件、社會福利和生活質量,共享現代文明[18].城鄉等值化過程是對我國長期以來存在的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經濟發展不充分問題的消解過程,旨在實現城鄉人口互融、空間發展均衡、經濟協調共進、社會服務均等和生態環境共享的多維等值化重構[19].因此作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語境下中國城鄉融合問題的求解者,要在城鄉要素(人口、土地、資本、產業技術)流動中探索城鄉空間等值化生產的現實張力[20],以期發展更美好的城市和構筑承載鄉村文明的美麗鄉村.而鄉村旅游通過驅動城鄉要素流動,從而實現新的鄉村治理模式的轉變過程,與城鄉等值化消解對中國城鄉“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過程基本同步,其實質是城鄉等值化理念指導下的城鄉融合過程,通過在這個過程中轉變傳統的鄉村治理體系,以適應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帶來的鄉村治理新變化.因此,城鄉等值理論能夠很好地支持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理論闡釋.

學術界對鄉村治理、鄉村旅游進行了大量研究,積累了豐富的成果,并在鄉村治理內容及困境、鄉村旅游能夠通過促進城鄉要素流動進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形成了共識,但是已有研究傾向于將傳統農業主導的鄉村社會作為鄉村治理背景,忽視了治理實踐中農業多功能化與鄉村多元化發展對于實現城鄉等值化及城鄉要素雙向、循環流動的關鍵作用,難以突破新時期鄉村治理的現實困境.因此,對于旅游驅動鄉村治理內在機制的研究仍有較大探索空間.

2 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理論邏輯

2.1 起點:鄉村旅游打破鄉村治理邊界

鄉村旅游是一種跨越城鄉地域、跨越地方文化的交流活動,能夠從地理區隔上和文化壁壘上打破鄉村的邊界.鄉村旅游活動的開展,使城市居民和農民之間的互動增強,促進了城鄉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打破了傳統城鄉之間的地理區隔.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外來文化與鄉村本地文化隨著主體間的協商及利益共享,逐漸實現兩者的融合與創新[21],打破了鄉村在地文化的壁壘.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方式,在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打破了鄉村治理的邊界,推動鄉村社會的現代化進程.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打破了鄉村的地緣關系與親緣關系,重構了傳統鄉村治理賴以生存的基礎,促使鄉村從封閉走向開放,培育了村民的公民意識,為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因為鄉村旅游帶來的人員、物質、資金的流動,改變了鄉村原有的社會經濟結構,豐富了鄉村治理的治理內容,構建了新的治理方式來適應鄉村治理內容的改變[7].因此,鄉村旅游能夠打破鄉村旅游治理的邊界,是新的鄉村治理模式轉變的動力,也是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理論邏輯的起點.

2.2 關鍵:鄉村旅游橋接城鄉要素流動

自鄉村旅游出現開始,就被學者們寄予厚望,認為鄉村旅游可以成為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長期以來我國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得城鄉要素向城市聚集,鄉村一直處于“從屬”地位.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居民越來越向往鄉村寧靜的田野生活,認為鄉村的優良生態環境和傳承的各類民俗文化能夠對其產生療愈身心、排解城市生活焦慮的作用,因此,城市居民以探親、懷舊、逃離城市等回歸鄉土主題開展起來的鄉村旅游愈來愈受到追捧.伴隨著城市居民的返鄉潮,城市要素也跟隨著城市居民流動到鄉村,而鄉村的優良生態環境、鄉村優秀文化等也不自覺地流向城市,鄉村成為承載城市要素流入和鄉村要素流出的交換場域.

由于農業經濟生產環境的變化,傳統農業經濟衰退使得鄉村急于尋找新的發展動力,鄉村旅游成為一種可能[8].從現實發展來看,城市居民的強烈返鄉愿望和鄉村對自主尋求產業發展出路的渴求,使鄉村旅游成為了城市和鄉村共同選擇的道路和城鄉平等對話的平臺[22].而在政策話語體系中,鄉村旅游被視為促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共同發展的重要路徑[8],在中央和地方層面的各類政策及文件中均肯定了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性.鄉村旅游在現實需求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加快了城鄉互動的頻率,并將鄉村經濟發展、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和城鄉融合發展有效整合起來,加速了城鄉間土地、資金、勞動力和信息技術等要素的循環自由流動,在城鄉要素流動日益緊密和城鄉等值化的背景下,鄉村和城市被逐步打造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命運共同體[20,22].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鄉村旅游的發展本質上是城鄉互動加深與城鄉社會交換的結果,為城鄉要素流動提供了通道和動力[8].鄉村旅游可以促使城市和鄉村之間優勢資源要素雙向流動,讓城市和鄉村各取所需,且給鄉村帶來了意義深遠的鄉村治理動能和文化傳承保護動能,是構建現代鄉村治理體系的基石.因此,鄉村旅游能夠溝通城鄉,架設起城鄉要素流動的通道是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理論邏輯的關鍵所在.

2.3 路徑:城鄉要素流動促進鄉村治理

城鄉關系的演進伴隨著鄉村治理的變遷過程.城鄉統籌政策施行以來,城鄉要素互動加快,刺激了鄉村經濟結構發生改變和新業態的出現,使得鄉村社會結構呈現多元化發展狀態[23].城鄉一體化是城鄉關系發展的最高階段,而城鄉等值化是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標志[18],其核心理念是鄉村和城市實現等值化、差異化融合[24].要實現城鄉等值融合,關鍵因素是確保城鄉要素在城鄉間有序、健康流動,特別是要求城市優勢要素流向鄉村,帶動鄉村發展,提升鄉村生活質量,進而實現城鄉同品質生活目標.城鄉等值化理念下的城鄉要素的流動,實現了城市優勢的資本要素、人才要素、技術要素流向鄉村,給鄉村發展提供了發展動力.同時也使鄉村的土地、生態、文化等優勢要素在鄉村旅游活動的帶動下發揮出了更高的價值,其發揮價值的途徑可以視為將鄉村優勢要素流向城市.在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流程中,鄉村治理所獲得的資源得到增加,鄉村治理的主體得到擴充和壯大,鄉村治理的技術條件水平得到提升,從而整體上促進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從上述分析來看,城鄉要素流動為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提供了路徑支持,也是城鄉等值化理念得以實施的關鍵路徑之一.

3 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作用機制

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過程,是置于城鄉等值化框架下,通過城鄉要素流動帶動鄉村發展,進而優化鄉村治理的過程.本文根據1996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提出的“驅動力-狀態-響應”DSR模型,基于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作用機制建立了“驅動-狀態-響應-目標”模型[22],如圖1所示.此模型是對城鄉等值化背景下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共性作用機制的總結,其具體的作用機制過程如下:鄉村旅游在城鄉等值化理念的指導下,通過調整土地流轉、鄉村人才回歸、社會資本下鄉、鄉村文化傳承、生態價值顯化、先進技術下鄉等城鄉要素流動狀態,促進城鄉要素有序、健康流動,推動實現城鄉等值融合,進而實現鄉村全面發展;鄉村全面發展在鄉村治理層面形成產業基礎夯實、治理主體擴充、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文化自信凸顯、宜居環境打造、治理手段多元的響應,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最終助推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政治等多元治理目標的達成.這整個過程是城鄉等值化背景下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優化的過程,而驅動響應的鄉村治理結果又反饋于鄉村旅游發展,不斷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又對鄉村治理形成新的驅動力,促使鄉村治理層面的再次響應,最終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循環過程.在整個過程中,鄉村旅游發展得到不斷的提質升級,城鄉等值融合進程得到有序推進,鄉村治理的模式得到不斷優化,治理效果不斷得到提升.

圖1 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作用機制Fig.1 Mechanisms of tourism-driven rural governance

3.1 旅游驅動土地流轉,夯實鄉村產業基礎

土地要素是城鄉要素中最基礎的要素類型,城鄉發展都離不開土地要素的支持.城鄉等值化理念認為鄉村土地的整治和科學規劃非常重要,是發展壯大農村經濟的基礎所在.結合鄉村旅游的特點,城鄉等值化所要求的土地整治和科學規劃以土地流轉的形式存在.土地流轉是農村發展新階段我國農業規模經營的必由之路,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25].

鄉村旅游活動的發展和城鄉等值化的要求驅動了鄉村土地流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投資者投資農家樂、鄉村民宿、鄉村精品酒店和露營地、風景道、旅游小鎮、田園綜合體[26]建設,需要向農戶或村集體租賃、購買土地,形成了最基本的土地流轉需求;二是當地鄉村旅游發展起來以后,在有土地流轉條件的地方,外來投資者在投資旅游服務設施的同時,會關注鄉村旅游業以外的相關產業,具體包括承包土地開展水果及其他特色農產品種植、小規模的可觀賞性動物養殖、開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等,這些都是鄉村旅游發展衍生出的土地流轉需求;三是為更好地服務鄉村旅游業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當地政府會出臺鼓勵土地流轉的政策,主動對土地進行整治和改善,進一步推動土地價值的提升.在鄉村旅游經營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閑置土地積極參與流轉,選擇經濟效益更高的農業服務業和規模經營的現代農業產業,從而推動了農村產業的發展,鞏固了農村產業發展的基礎,活躍了鄉村經濟,豐富了鄉村治理內容.同時,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為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保障各方主體的利益,需要明確土地權屬、流轉方式、合同約束等規則,從而反過來促進鄉村治理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和有效運行,加強鄉村社會組織的建設,提升鄉村治理能力.而隨著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鄉村社會組織又能夠更好地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服務.因此,在鄉村旅游驅動當地土地流轉后,加強了鄉村治理能力,最終又助推鄉村旅游發展,形成了鄉村旅游與鄉村治理的良性互動.

3.2 旅游驅動人才回歸,擴充鄉村治理主體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人才這一核心要素,實現城鄉等值化目標,人才也尤為關鍵.人才回鄉,一定程度上是對中國在新的發展階段所面臨鄉村人才流失問題的回應[27].鄉村治理需要大量人才,但人才要素卻是鄉村治理面臨的最大短板.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吸引人才回鄉,為鄉村治理提供有力支持.首先,鄉村旅游的發展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新設企業使得鄉村地區就業機會的增加,為有意回鄉就業的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和機遇.其次,鄉村旅游為有志青年提供了低成本的創業平臺,使更多年輕人傾向于在家鄉展開創業項目.最后,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壯大,鄉村地區對于與鄉村治理相關的職業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長,人才回鄉參與管理鄉村旅游行業,有更多的機會獲得重要職位和職業發展.

由此可見,鄉村旅游可以為回鄉人才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和發展空間,更能為鄉村治理留住人才,為擴充鄉村治理主體創造條件.多元治理主體的充實與優化又使鄉村治理更加全面、專業化,增強居民的參與意識和自治能力,促進資源整合和創新發展,為鄉村治理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

3.3 旅游驅動資本下鄉,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

充足的資金投入是實現城鄉等值化的保障[18],也是廣大農村社會普遍需要的基本要素.社會資本下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28],也符合國家倡導社會資本下鄉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導向.而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為資本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將社會資本引進鄉村,促進了鄉村治理成效的提升.

首先,在鄉村旅游的推動下,社會資本通過投資鄉村旅游及相關產業,以投資鄉村旅游地的基礎設施等方式,積極參與鄉村的發展建設,從而顯著提升鄉村公共服務的硬件水平.具體包括旅游景點、民宿、餐飲設施、農產品種植加工、手工藝品生產、文化表演等領域的投資建設.其次,由于鄉村旅游已逐漸成為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實施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政府部門對社會資本在鄉村旅游發展地區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的投資出臺系列利好政策,以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如提供稅收優惠、貸款支持和創業補貼等,為資本提供創業和投資的便利條件.這些舉措促進了社會資本下鄉,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而鄉村旅游的發展提升了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力,釋放了市場潛力,反過來又吸引了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形成了鄉村經濟的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會資本下鄉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資本的注入,還引入了市場化運作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這種運作模式和管理理念有助于優化鄉村治理機制,提高鄉村的公共服務水平.此外,社會資本的主體和當地政府通過建立健全農村生產合作組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推動農村社會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村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進一步促進了鄉村治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總而言之,鄉村旅游帶來的社會資本對鄉村治理的促進作用是全面而綜合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3.4 旅游驅動鄉村文化傳承,彰顯鄉村文化自信

鄉村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構成的鄉村性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競爭力[29],因此文化要素是鄉村要素體系中最核心的要素,其在城鄉流動要素體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鄉村流向城市的關鍵要素,也是城鄉等值化理念下鄉村發展的關鍵要素.而這個關鍵要素又能反作用于鄉村治理,對鄉村治理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具體來說,鄉村旅游為鄉村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持,也幫助當地村民因為文化價值得到認可而形成文化自信,并助推村規民約等道德約束準則在鄉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遵從,有力促進了鄉村德治水平的提升.首先,鄉村旅游的開展將鄉村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能為當地村民帶來經濟收益,從而促進村民自發的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資源.在經濟效益的激勵下,村民已形成保護鄉村文化資源的初步意識,再通過鄉村社區管理組織向村民教育和宣導對鄉村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更是強化了村民的自覺性和自主性.鄉村旅游活動中,來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外來游客與當地居民進行文化交流和對話,進一步激發了當地村民對文化資源的保護欲望.其次,鄉村旅游對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影響力不斷增加,吸引許多文化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前來觀察、體驗,他們帶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亦有助于鄉村文化的保護和創新性傳承.此外,為加強游客對當地鄉村文化的保護,旅游經營單位和社區居民組織對游客進行引導和培訓,提升游客素質的同時,也鞏固加強了村民對自身鄉村文化的理解.總的來說,鄉村旅游活動可以增強當地居民對自己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而凝聚對鄉村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文化自信.

鄉村文化資源的輸出為鄉村重新樹立起了文化自信,促使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弘揚,增強了鄉村居民的凝聚力,激發村民對家鄉的熱愛和責任心,因而,鄉村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宣揚是鄉村治理的一種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的理念倡導充分尊重和包容鄉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和精神追求,鼓勵居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從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此外,文化自信引導鄉村注重價值觀的傳承和發展,弘揚鄉村道德風尚和傳統禮儀等文化元素,并將其內化為村民的道德約束準則,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以上,皆是通過文化自信實現鄉村文化治理目標的路徑,是鄉村旅游為良性鄉村治理帶來的又一利器.

3.5 旅游驅動生態價值顯化,打造生態宜居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潔凈優美的村容村貌是農村居民生活環境改善和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是城鄉等值化的基本要求[18].生態要素作為鄉村流向城市的另一關鍵要素,是城市居民自我療愈、排解城市生活焦慮的核心要素,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最初動力.而鄉村旅游的發展促使鄉村生態價值的顯化,真實地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喚起鄉村居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將打造生態宜居環境作為鄉村治理的目標之一,促進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價值顯化,即是將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的價值轉化為經濟和社會價值的過程,其核心思想是強調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關系,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該理念與鄉村治理中改善鄉村環境與村民居住條件的目標是趨同的.首先,為發展鄉村旅游,鄉村居民就必須對鄉村環境進行改善.鄉村之所以備受城市居民青睞,是因為濃厚的鄉愁、寧靜的鄉野和原生態的生活環境一直是他們呼喚返璞歸真的內心渴望.因此,優質的鄉村生態環境成為了大部分鄉村旅游的主要賣點,鄉村旅游地也一直致力于采取各項措施保護鄉村環境及生態資源.其次,生態價值顯化促使各主體積極參與到鄉村環境的治理中.生態價值顯化通過付費生態補償機制,以經濟利益鼓勵農民采取生態友好的農業種植方式,推行可持續的資源利用,此舉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和破壞,從而保護了鄉村旅游發展所依賴的生態系統.最后,通過鄉村旅游的開展,游客和村民在這個過程中接受了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將生態環保意識根植于內心,對促進鄉村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綜上,發展鄉村旅游驅動了生態資源向城市輸出,進而促使生態價值顯化,從而有助于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培養居民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的意識,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鄉村整體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水平,從而實現“宜居鄉村”的生態治理目標.

3.6 旅游驅動先進技術下鄉,豐富鄉村治理手段

技術要素是鄉村稀缺要素,也是城鄉流動要素中的創新要素[9].鄉村旅游發展既為吸引先進技術下鄉創造了市場需求,也為先進技術下鄉創造了政策環境.而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來的先進技術,通過提升信息化水平、優化公共服務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管理、促進民眾參與和溝通等方式,從多個維度豐富了鄉村治理手段.

數字文旅是文化和旅游發展的重要趨勢,數字化賦能鄉村旅游更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題中之義.一方面,鄉村旅游發展創造的市場需求是先進技術下鄉的動力.首先,為了給游客帶來方便、快捷、舒適的旅游服務體驗,電子商務技術、智慧旅游技術、元宇宙技術等都相繼進入到鄉村旅游地;其次,在鄉村旅游產業鏈延伸領域,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田灌溉、環境監測的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為配合鄉村旅游的發展,國家推行的“數字鄉村”也在鄉村旅游地快速推進,大大地提高了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鄉村數字化治理創造了良好的硬件條件.

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先進技術下鄉,加強了鄉村地區的信息化建設,為鄉村的發展提供更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設備,可以實現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服務,解決鄉村地區的醫療教育資源不足問題;通過視頻監控、智能安防系統等技術可以改善治安監管和預警能力,提高鄉村治安水平;通過政務APP、在線問卷調查等方式,可以方便村民參與鄉村事務管理,增加民主參與度;社交媒體、數字平臺等技術也促進了村民之間、村民與鄉村治理組織的互動和溝通,增強村民凝聚力和自治能力.綜上,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先進技術,極大地豐富了鄉村治理手段,為實現鄉村“智治”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鄉村治理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領域的復雜議題,也是伴隨歷史發展的現實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政治學、社會學、地理學以及各交叉學科關注的重要對象.當前,我國正處在“鄉土中國”進入“城鄉中國”的時代,城鄉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鄉村治理應當從本土國情出發,并借鑒國外某些成熟的城鄉關系理論,通過實際與理論的結合才能有效的指導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鄉村治理實踐.而鄉村旅游是旅游業的一種重要業態形式,同樣具備綜合性、兼容性的特點,能夠建立起城鄉之間對話的交流平臺.基于這一背景,本研究以城鄉關系為研究視角,以城鄉要素流動為線索,旨在從城鄉等值化的理論邏輯出發,對鄉村旅游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效應和機制進行學理化的探究,構建旅游驅動城鄉要素雙向循環流動助推鄉村治理的研究框架.從理論邏輯上看,鄉村旅游能夠打破鄉村治理的邊界、橋接城鄉要素的流動,通過促進城鄉要素的雙向循環流動來推動鄉村治理.在作用機制上,鄉村旅游通過調整土地、人才、資本、文化、生態、技術等城鄉要素的流動狀態,在鄉村治理層面形成響應,助推實現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政治等多元治理目標.而鄉村治理的成效也會顯著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提質升級,形成一個相互作用的螺旋上升過程.

本研究在促進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實踐層面,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首先,在具備鄉村旅游發展條件的區域,應根據實際情況發展鄉村旅游業.各地要重視鄉村旅游對鄉村治理的促進作用,在資源稟賦、交通區位、發展環境都具備的鄉村區域,當地政府要做好統籌謀劃,做出鄉村旅游精品,引導鄉村旅游發揮驅動城鄉要素雙向循環流動的作用,提升鄉村治理績效水平.其次,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優化城鄉要素配置效率.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關鍵在于城鄉要素的雙向循環流動及要素的配置效率,因此要有效發揮城鄉要素流動的內生與外生動力,建立起城鄉要素等值交換的平臺體系,實現城鄉間等值融合發展.再次,充分發揮鄉村生態文化價值.鄉村生態要素和文化要素是鄉村發展的核心要素,生態和文化價值的顯化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要義,因此要充分保護好鄉村生態資源,確保鄉村在城鄉要素交換體系中的優勢地位.最后,重視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是城鄉要素流動體系中的創新要素,信息技術下鄉在促進鄉村治理水平提升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數字經濟背景的驅動下,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也將與日俱增,因此,要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吸引和促進先進信息技術下鄉,提高鄉村治理的數字化水平.

當然,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準入門檻[30],也并不是所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就能推動鄉村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必須著眼于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整體框架下,基于城鄉要素流動交換的公平性和平等性,才能夠將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治理的積極貢獻發揮到最大.

猜你喜歡
等值城鄉要素
異步電動機等值負載研究
掌握這6點要素,讓肥水更高效
城鄉涌動創業潮
觀賞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論美術中“七大要素”的辯證關系
電網單點等值下等效諧波參數計算
也談做人的要素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