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影響因素調查

2024-03-10 21:24樊秀紅
關鍵詞: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干預策略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影響因素及干預策略,為后續診治措施的制定、實施奠定基礎。方法 回顧性分析景縣人民醫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2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且經介入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6個月內非計劃再入院的情況分為對照組(81例,未再入院)和觀察組(21例,再入院)。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對其進行單因素差異性檢驗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危險因素。結果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中年齡≥ 50歲、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占比及血漿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鈣蛋白(cTn)水平,冠狀動脈評分(Gensini)均高于對照組,而觀察組患者左心射血分數(LVEF)水平低于對照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 50歲、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水平高、LVEF水平低、cTnI水平高、Gensini評分高均為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危險因素(OR=1.394、1.627、1.517、1.480、1.528、1.520、1.465)(均P<0.05)。結論 年齡≥ 50歲、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水平高、LVEF水平低、cTnI水平高、Gensini評分高均為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危險因素,后續工作中可根據上述各項結果給予相關干預措施,降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風險。

【關鍵詞】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 ;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 ; 再入院 ; 影響因素 ; 干預策略

【中圖分類號】R714.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1.0016.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1.006

現階段,心血管疾病是現代社會中對人類生命健康威脅最大的一類疾病,其在臨床上有著較高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其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較為常見且病情危害程度較高的一類疾病?;颊甙l病后,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胸骨后悶痛、緊縮壓榨感或燒灼感,對其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是臨床中較為常用的一類治療方式,是指經心臟導管技術對狹窄或已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進行疏通,進而調節心肌血流灌注情況。但現階段臨床實踐顯示,經介入治療術后部分患者仍存在較高的再入院風險,不僅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影響,家庭及醫療負擔也相對較重[2]。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次入院現已成為臨床中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及時明確其影響因素可為后續預防、治療措施的制定與實施奠定基礎?;诖碎_展本研究,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景縣人民醫院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2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且經介入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6個月內非計劃再入院的情況分為對照組(81例,未再入院)和觀察組(21例,再入院)。納入標準:①均符合《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療指南》[3]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相關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無缺失;③不存在外院住院史。排除標準:①合并凝血系統嚴重疾??;②既往有相關心胸手術史;③存在嚴重惡性腫瘤疾病。該研究已通過景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并批準。

1.2 研究方法 統計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年齡(<50歲, ≥ 50歲)、性別(男,女)、是否存在高血壓、是否存在高血脂、是否存在心肌梗死、是否存在心力衰竭、是否存在心房顫動、是否應用他汀類藥物、是否應用鈣離子通道拮抗劑、是否應用β受體阻滯劑;并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靜脈血約6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桂林優利特醫療電子有限公司,型號:URIT-8020A)對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紅細胞計數(RBC)、紅細胞壓積(HCT)、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鈣蛋白(cTn)水平進行檢測,并采用心功能無創檢測分析儀(重慶科發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KF-ICG-101)檢測所有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數(LVEF);對所有患者的冠狀動脈評分(Gensini)[4]進行統計,該評分的基本評分為1~32分,根據狹窄部位不同乘以不同系數(0.5~5)所得評分系數,基本評分×評分系數=Gensini評分,根據Gensini評分評估狹窄程度, ≤ 24分為輕度狹窄、25~49分為中度狹窄、 ≥ 50分為重度狹窄。

1.3 觀察指標 ①單因素分析:對所有患者的臨床基線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②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6個月內是否出現非計劃再入院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篩選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6個月內再入院的影響因素。

2 結果

2.1 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單因素分析 觀察組中年齡≥ 50歲、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的患者占比及血漿LDL、cTnI水平,Gensin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而觀察組LVEF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6個月內是否出現非計劃再入院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年齡≥ 50歲、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水平高、LVEF水平低、cTnI水平高、Gensini評分高均為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危險因素(OR=1.394、1.627、1.517、1.480、1.528、1.520、1.465),效應值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指機體冠狀動脈中有不穩定斑塊形成,持續發展出現糜爛或破裂,從而形成血栓,進一步發展導致患者出現心臟急性缺血綜合征。該疾病的危害程度較高,患者發病后應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該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是影像診斷與臨床治療結合為一體的新型治療方式,但患者多可發生短期內再入院,對其生命健康、經濟負擔均造成了不良影響[5]。因此,明確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影響因素,可為盡早預防、治療提供依據,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 50歲、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水平高、LVEF水平低、cTnI水平高、Gensini評分高均為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年齡≥ 50歲的患者機體各項機能已呈降低趨勢,其血管彈性下降,代謝功能紊亂,且對侵入性操作的耐受程度降低,其在接受介入治療后恢復程度相對較差,疾病管理難度隨之增加,故較易再次入院。臨床中針對此類患者應密切監測其病情狀態,并在進行介入治療時嚴格按照流程操作,避免術中對組織造成損傷,術后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用藥方案,促進其病情恢復,避免再次入院[6]。存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基礎功能相對較差,其在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出現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相對較高,較易造成患者術后再次入院[7]。臨床應早期給予此類患者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并在其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密切監測其各項功能指標,若出現異常應及時調整治療方式,避免增加再入院風險。LDL是機體中運輸內源性膽固醇的主要載體,其可經氧化修飾后對機體血管壁內皮造成損傷,參與機體粥樣斑塊的發生、發展;cTnI是近年來心血管內科研究較多的一種心肌收縮調節蛋白,其水平可隨機體心臟細胞遭受破壞的程度而變化,臨床多將其作為評估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病情進展的主要指標;LVEF水平降低多表示患者心功能異常,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LVEF水平低或LDL、cTnI水平高均存在再次入院的風險[8-9];據此,臨床應實時對上述指標進行監測,結合患者病情特點觀察其各項指標水平變化是否正常,若出現異常則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及時進行治療,防止患者病情加重,避免再次入院。Gensini評分可明確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其分值高多提示患者動脈狹窄程度較重,患者再入院的風險相對較高[10-11];臨床應在患者入院后及治療過程中定期協助患者進行Gensini評分測評,以此明確患者病情變化,盡早發現潛在風險,進行針對性干預措施,降低再入院發生概率。

綜上,年齡≥ 50歲、存在心肌梗死、存在心力衰竭、LDL水平高、LVEF水平低、cTnI水平高、Gensini評分高均為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危險因素,后續工作中可根據上述各項結果給予相關干預措施,降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介入治療術后再入院的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王雅, 管敏芳, 王紅幸, 等. 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人PCI術后非計劃性再入院影響因素研究[J]. 循證護理, 2022, 8(11): 1488-1493.

[2]汪伶俐, 張晶晶, 李迪, 等.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5年以上再狹窄的影響因素分析[J].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22, 22(6): 87-90, 105.

[3]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 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療指南[J/CD]. 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6, 9(2): 73-80.

[4]陳輝玲, 王瑞霞, 肖近杰. 血清白細胞介素-10 CXC趨化因子16水平變化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Gensini評分關系及臨床意義[J]. 實用醫技雜志, 2022, 29(7): 762-765.

[5]尹育華, 張金龍, 郝璐璐, 等.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經PCI治療術后6個月內再入院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河北醫學, 2022, 28(6): 992-997.

[6]姚懿, 徐娜, 賈斯達, 等.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合并情況與介入治療術后長期預后的關系[J]. 中國循環雜志, 2023, 38(5): 531-536.

[7]尉馳, 袁平年, 郭文怡.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6個月內再入院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9, 24(3): 218-222.

[8]張麗, 左蕾.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1年內再入院影響因素分析及其風險列線圖模型的建立與驗證[J].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 62(4): 75-80.

[9]郝巖, 潘洋, 高洪瑞, 等. 術前血清脂蛋白a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預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PCI術后短期不良預后價值的比較[J].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20, 36(12): 1115-1119.

[10]呂慧清, 田剛, 張華, 等. 紅細胞膜總膽固醇聯合Gensini評分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近期預后的評估價值研究[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21, 29(6): 46-50, 62.

[11]劉江萍, 張雷, 木胡牙提, 等.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危險因素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相關性分析[J].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2019, 17(4): 321-325.

作者簡介:樊秀紅,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

猜你喜歡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干預策略
大學生學習困難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學干預策略研究
冠狀動脈旋磨支架術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進展
大學英語FCM學習適應性干預策略研究
CYP2C19和阿司匹林藥物基因分型指導PCI術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漿MMP—2、MMP—9水平變化的臨床觀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觀察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效果與藥理解析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血清尿酸與老年STEMI患者PCI術后冠脈血流水平相關性研究
失落的一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