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對頸椎病的認識及治療進展

2024-03-10 05:26王曉東熊桂華
關鍵詞:中醫治療推拿頸椎病

王曉東 熊桂華

【摘要】頸椎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目前尚缺乏特效療法,中醫認為頸椎病屬于“痹證”“項強”等范疇,其認為頸椎病的發病是在內傷積損的基礎上,外邪乘虛侵入機體,影響頸部氣血運行,造成局部筋脈失養,外邪閉阻筋脈,是本虛標實之證。治療多采用中藥湯劑內服、針灸、推拿等手段,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治療或多種手段聯合應用,在改善臨床癥狀、促進疾病康復等方面確具良效,可起到明顯的“增效”作用。但目前中醫藥治療的具體機制尚集中在調節炎癥反應和血流流變學兩方面,未能全面闡明作用機制,手法治療仍以臨床醫師經驗為主,療效判斷多依賴主觀量表,不利于中醫藥治療的推廣。故本文針對頸椎病的病因病機、中醫藥治療方法兩大方面進行綜述,旨在為今后臨床治療頸椎病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頸椎病 ; 針灸 ; 推拿 ; 中醫治療 ;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3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1.0138.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1.045

頸椎病是一種以椎間盤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患者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生等,導致頸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受到壓迫,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當前頸椎病的治療仍以保守治療為主,西醫治療以非甾體類鎮痛藥物為主,以緩解癥狀,特別是伴隨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的患者,單純藥物治療并不能逆轉病理改變,而手術治療適用于嚴重壓迫神經根或脊髓的患者,但對手術指征和時機把握、預后尚缺乏確切依據,患者接受程度較低,上述治療手段并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要[1-2]。根據臨床表現,中醫學將頸椎病歸屬于“痹證”范疇,并累積了豐富的診療經驗,給頸椎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方向。故本文針對頸椎病的病因病機、中醫藥治療方法兩大方面進行綜述,旨在為今后臨床治療頸椎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1 頸椎病的病因病機分析

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西醫將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4型,其中以神經根型頸椎病最為多見,占所有分型的60%~70%,中醫則根據臨床表現,均歸屬于“痹證”“項強”“痙證”等范疇,體現了中醫學“異病同治”的診療思想[3]。中醫認為,頸椎病是由于風、寒、濕、熱等邪氣閉阻經絡,影響氣血運行,導致頸椎部筋骨、關節、肌肉等發生疼痛、重著、麻木或僵硬、變形等,如《素問·痹論》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辈∏檩^輕者病位主要在頸部關節肌肉,重者則可內達臟腑。病因可分為內因、外因兩大部分,內因責之于勞逸不當、年老或久病體虛等。長期勞逸不當,則精氣虧損,衛外不固,外邪易趁虛而入,如《濟生方·痹》記載:“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蹦I主骨、生髓,髓生血,血養筋,久病或年老者,臟腑虧虛,肝腎不足,肢體筋脈失養,不榮則痛[4]。

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風、寒、濕、熱、痰、瘀等邪氣留滯于頸部筋脈、關節、肌肉,則經脈痹阻,這是頸椎病的基本病機。邪氣入侵機體在患者體質及后天環境的作用下,又可發生寒熱轉化,陽勝者,即便感受風寒濕邪,亦易從陽熱化,陽氣虛者,寒自內生,外邪多從陰化寒[5]。陳日裕等[6]認為,督脈不通導致的陽虛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核心病機,督脈不通,陽虛而寒凝,寒勝則痛,凝滯于頸椎關節,則頸項疼痛不適,陽虛失于溫煦,則血液運行不暢,瘀滯于頸椎關節,導致上肢放射痛,陽虛衛表不固,風、寒、濕等邪氣趁虛而入,加重筋脈凝滯,故病情呈進行性加重。雷群輝等[7]研究中提出,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既與筋骨關系密切,又與風、寒、濕等外邪有關,筋骨經脈損傷為外邪入侵提供了內在條件,風、寒、濕等外邪又加重了筋骨損傷,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頸椎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不通則痛,肝腎氣血不足、筋衰骨損是發病之本,風寒濕邪侵襲、經脈瘀阻為發病之標。中醫認為,脊髓與骨髓統稱為髓,為奇恒之腑,由先天腎精和后天水谷精微所化生,脊髓型頸椎病與肝、脾、腎等臟腑密切相關,病位在脊髓,受稟賦不足、飲食不節、六淫外邪侵襲、慢性勞損等誘因作用下,導致督脈瘀阻、髓??萁?、氣血不和[8]?!额愖C治裁·痹證》云 :“諸痹…良由營衛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內襲。正氣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澀,久而成痹”。劉軍等[9]根據周福貽教授的研究結果得出,頸椎病是肝腎虧虛、筋骨失養為本,外感風寒濕邪為標,外邪襲絡,氣血不通,經脈痹阻,為本虛標實之證。隨著中醫學的發展,結合現代生物力學,相關報道顯示,在傳統認識觀念上繼承創新,認為頸椎病病機為頸部“筋出槽、骨錯縫,氣血不通、筋骨失和”是頸椎病發生發展的根本,這與頸椎生理曲度改變的觀念具有一致性[10]。中醫理論重視筋與骨的關系,筋束骨,骨張筋,共同維持著頸部動態平衡,頸部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保持頭部血供與營養,筋骨得以濡養,則頸部靈活自如,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可導致筋骨失衡,是頸椎病發生、發展一大因素[11]。中醫認為,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是在內傷積損的基礎上,風、寒、濕等外邪乘虛侵入機體,影響頸部氣血運行,造成局部筋脈失養,外邪閉阻筋脈,是本虛標實之證,頸椎生理曲度可導致頸部筋骨失衡,加重了上述病理變化過程,是促進頸椎病發生、發展的一大誘因,也為今后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

2 中醫藥治療頸椎病

2.1 中藥湯劑治療頸椎病 中藥湯劑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在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通過藥物糾正機體偏頗,使陰平陽秘,疾病自除。頸椎病疼痛癥狀會刺激機體發生炎癥反應,炎癥反應因子又可誘導神經根髓鞘損傷,加重疼痛,形成惡性循環。相關研究報道,經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后,頸型頸椎病患者在肢體麻木、眩暈、頭痛等伴隨癥狀及整體療效方面獲益更多,其機制可能與獨活寄生湯可降低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癥因子水平有關[12]。風寒濕證是頸型頸椎病的常見證型,肖勇等[13]研究中,選取了98例風寒濕證頸椎病患者,其中將常規牽引、營養神經治療的49例患者歸為對照組,將常規牽引、營養神經聯合薏苡仁湯加味治療的49例患者歸為聯合組,均經過2周治療,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薏苡仁湯加味治療風寒濕證頸椎病患者的療效更優,能進一步減輕疼痛,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和中醫證候,整體有效率得到提升。在塞來昔布、甲鈷胺治療的基礎上,有研究針對陽虛寒凝型神經根性頸椎病患者加用加味葛根湯治療,結果顯示,加用加味葛根湯治療,患者頸椎功能障礙、中醫證候顯著緩解,頸椎疼痛明顯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得到有效抑制,遠期療效更加穩定,減輕了對傳統止痛藥物的依賴[14]。與單純使用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尼莫地平片相比,加用解痙散瘀湯治療,可明顯升高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基底動脈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張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腦血流量,臨床癥狀改善更明顯,臨床療效得到提高[15]。自擬舒頸通督湯也可通過改善左右椎動脈、基底動脈收縮期峰值血流速、舒張期峰值血流速、血管搏動指數等發揮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作用,同時可降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壓積、血漿比黏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16]。中醫湯劑是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方式之一,臨床一般多與非甾體類鎮痛藥聯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頸椎病癥狀及伴隨癥狀,療效顯著,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機體炎癥反應、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等有關,但具體機制尚未能明確。

2.2 針灸治療頸椎病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針具或艾灸作用于特定穴位,是中醫學特有的治療方式,是“內病外治”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特殊操作法治療疾病[17]。關于針灸治療頸椎病的記載歷史悠久,如《素問·病能論》所言:“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說明古人已經認識到針灸治療頸椎病的可行性。隨著中醫學的不斷傳承發展,當前針灸已經成為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避免口服藥物對肝臟及胃腸道的壓力,適用范圍更廣。運動療法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方式之一,但起效較慢。侯建鵬等[18]研究在此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通過刺激雙側風池穴、雙側天柱穴、雙側完骨穴以及風府穴等穴位,經過2周的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且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明顯下降,臨床總有效率也明顯提高,說明聯合針刺治療可以明顯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癥狀,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F代影像學證實,針刺天柱、頸百勞、肩中俞等穴位可有效緩解頸椎病患者疼痛癥狀,針刺通過降低頸椎病患者丘腦 - 前扣帶回疼痛的上傳通路,加強腹內側前額葉 - 前扣帶回下行抑制通路,產生鎮痛作用[19]。循經針刺可降低C-反應蛋白和血沉水平,改善椎動脈、基底動脈收縮期和舒張期峰值血流速度,有效改善頸椎病引起腦供血不足癥狀,患者獲益更多[20]。隨癥取特定穴針刺相較于單純牽引治療可顯著改善癥狀及生活質量,療效明顯,其中李明偉等[21]研究選取了106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針灸常規取穴)和觀察組(據經絡癥狀取患側手三陽經俞穴及絡穴為主穴),兩組都采取同樣的頸椎牽引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頸椎病疼痛、頸部功能等方面改善更明顯,且臨床總有效率也高于對照組;而選擇頸部穴位針刺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也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椎動脈 - 基底動脈血流速度,降低血管搏動指數、阻力指數,穩定血液流變學指標。小針刀是現在臨床在傳統針刺基礎上改良而來,與傳統針刺和溫針灸比較,針刀治療在改善頸椎功能、提高頸椎活動度,減輕疼痛、調節炎癥介質水平等方面則更具優勢[22]。

艾灸通過局部刺激、經絡調節、免疫調節、溫熱效應等綜合作用,可以調節人體機能,促進自愈能力,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在頸椎鍛煉的基礎上加用艾灸療法,可通過加強局部皮膚新陳代謝,調節頸部肌肉表面肌電信號。艾灸的治療效果與艾條的選擇具有相關性,與清艾條相比,在風寒濕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中,藥艾條在提高臨床療效、緩解疼痛,改善頸部功能等方面更具優勢,是艾灸治療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艾灸的治療效果除與艾條的選擇有關,還存在量效關系,研究認為,隔姜灸5壯的效果要優于3、7壯,患者在頸椎病癥狀及伴隨癥狀等方面改善更明顯,疼痛緩解更顯著[23]。針灸治療頸椎病既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聯合連他治療方式,相比于藥物治療,可以降低對胃腸道及肝臟的壓力,在改善頸椎病癥狀及伴隨癥狀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治療結果多以主觀量表評分為主,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移,治療方案以醫師臨床經驗為主,缺乏客觀標準,在推廣上存在一定難度。

2.3 推拿治療頸椎病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模型在活動范圍方面要比正常值減少24%~33%,并出現活動范圍再分配現象,導致頸椎力學結構的紊亂,受力方向受到干擾,出現應力異常集中,致使頸椎活動節段受限,椎體變形增生、椎間盤退變突出,鉤椎關節、小關節骨質增生,進而引起頸椎失穩、繼發性椎管狹窄等病理改變,以致壓迫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造成頸椎器質性和功能性損傷[24]。推拿根據“骨病治筋”“筋為骨用”原理,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發揮“理筋”的關鍵作用,以“理筋”為先,亦重視脊柱微調手法和關節力線微調手法等“微調骨”技術,改善椎小關節紊亂,緩解軟組織痙攣,減少炎癥刺激和機械性壓迫,在改善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和頸椎病臨床癥狀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將推拿治療與曲度牽引治療相結合,與單純曲度牽引治療比較,臨床療效更加顯著,可更好地糾正生理曲度異常,改善頸肩背疼痛、肌肉僵硬、頭痛頭暈等癥狀,提高治療效果[25]。與坐位枕頜布帶間歇牽引法比,“三步五法”推拿治療可以改善頸型頸椎病,可以起到舒筋活血、強脊通督、解痙止痛、整復錯位的作用,通過調控椎間盤細胞外基質系統而延緩椎間盤退變,降低血液內P物質含量,提高痛閾,減輕頸部疼痛,有效改善頸型頸椎病患者疼痛癥狀,降低復發率[26]。與單純藥物治療相比,聯合推拿治療頸椎病患者,在治療1周后患者疼痛程度明顯降低,且起效迅速,而治療3個月后,患者頸椎前屈、后伸、左旋及右旋活動度均明顯增加,說明推拿可通過改善頸部活動范圍,有效放松頸椎周圍肌肉,從而減輕疼痛,發揮治療作用[27]。筋骨平衡推拿可以有效降低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β、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改善頸椎生理曲度,通過減輕炎癥反應的作用機制,來改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表、頸椎病臨床評估量表及伴隨癥狀。伸筋推拿法與常規推拿、針灸治療、物理治療比較,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在疼痛癥狀、頸椎功能等方面改善效果更佳。頸部肌群作為維持頸部外源性穩定的因素之一,對頸椎病的發病影響較大,各類推拿療法均能在較大程度上減輕頸椎病患者臨床癥狀,改善體征,減輕局部肌肉水腫、痙攣、炎癥等,進而恢復頸椎關節力學穩定,為臨床治療頸椎病提供了理論依據。但手法操作、評價指標等受諸多因素影響,對不同推拿手法操作要點和作用機制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尚未形成客觀、統一的標準,后續還需要深入研究。

2.4 中醫療法綜合治療頸椎病 中醫藥治療頸椎病較少采用單一治療方式,常以多種方式聯合應用為主。將針灸與推拿相結合,患者全血黏度、血漿黏度、頸動脈收縮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標改善更顯著,可更好地促進頸部血液循環,改善頸椎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質量。也有研究認為,針推結合的治療方式可以通過降低血清細胞介素-8、白細胞介素-4、腫瘤壞死因子-α、P物質等炎癥因子水平,發揮治療頸椎病的作用[28]。將推拿與藥物結合用于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均下降更加顯著,通過促進椎基底動脈結構和功能恢復,降低血液黏度,發揮治療頸椎病的作用。臨床將中藥湯劑、針灸、推拿“三合一”應用于頸椎病的治療,能夠整體調節,內外合治,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療效顯著[29]。將中醫藥療法綜合用于頸椎病的治療中,整體效果得到明顯提高,但在治療過程中,也尊重患者的真實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3 小結與展望

頸椎病是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中醫藥是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認為該疾病的發展病機是內傷積損,外加風、寒、濕等外邪乘虛侵入機體,當前中醫藥治療頸椎病以中藥湯劑、針灸、推拿等方式為主,常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載治療或多手段聯合應用,相比于單一治療手段,其臨床療效得到顯著提升,患者疼痛、頸部功能障礙等頸椎病癥狀及伴隨癥狀得到緩解,但臨床評價指標仍有主觀量表為主,客觀實驗室指標研究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炎癥反應和血液流變學指標兩方面,這與當前對頸椎病發病機制的認識有一定相關性。治療手法上,中藥湯劑多以經典方劑為主,結合臨床實際辨證加減。針灸、推拿則更多以臨床醫師經驗為主,針灸選穴具有一般規律性,以局部穴位、循經取穴為主,推拿治療以頸部生理曲度改變為指導,通過推拿改善頸部生理曲度、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等。多手法聯合應用時效果較單一手法更好,起效快,療效穩定,但作用機制難以明確闡述,可能是影響中醫藥治療推廣的客觀因素。近年來,隨著生物力學的發展和計算機與生物醫學的結合,將現代技術與傳統外治法相結合的應用逐漸增多。未來可借助現代化儀器的優勢,如影像學、生物力學,探究中醫治療頸椎病的作用機制,逐步完善針灸、推拿等手法治療的精準性。

參考文獻

[1]李健, 徐兆萬. 復方南星止痛膏聯合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醫藥, 2012, 19(27): 104-105, 107.

[2]晏美俊, 郭松, 付強, 等. 三種內鏡手術技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比較[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23, 33(7): 610-618.

[3]何宇亮. 頸椎病中醫辨證分型與影像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3, 7(5): 113-115.

[4]張麗美, 師彬. 頸椎病中醫辨證分型及中藥治療研究進展[J]. 中成藥, 2013, 35(7): 1522-1525.

[5]尹浩, 王金, 張勇, 等. 頸型頸椎病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23, 44(4): 100-103.

[6]陳日裕, 唐漢武, 林一峰. 林一峰教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經驗介紹[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22, 30(3): 70-72.

[7]雷群輝, 黃丹奇, 趙長偉, 等. 趙文海運用益腎活血強筋法治療頸椎病經驗[J].中醫藥通報, 2022, 21(12): 11-13.

[8]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 脊髓型頸椎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J]. 中國骨傷, 2022, 35(8): 790-798.

[9]劉軍, 金杰, 夏建龍, 等. 周福貽教授辨治頸椎病經驗擷菁[J].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21, 29(8): 74-76.

[10]胡零三, 詹紅生, 熊軼喆, 等. 詹紅生診治頸椎病經驗[J].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8, 52(7): 26-28.

[11]劉洋,于夢雅, 梁原浩, 等. 基于筋骨平衡理論探討調節生理曲度治療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 頸腰痛雜志, 2022, 43(6): 874-876.

[12]段生艷, 武水民, 趙云龍. 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 38(1): 68-71.

[13]肖勇, 劉王皓, 孫偉, 等. 薏苡仁湯加味治療神經根型頸椎?。?風寒濕證 )急性發作期的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23, 32(1): 111-113.

[14]程銘翰, 王旭平, 張曉宇, 等. 加味葛根湯治療陽虛寒凝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23, 38(1): 24-27, 35.

[15]康曉樂, 鹿洪輝, 李德魁, 等. 解痙散瘀湯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椎 - 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和腦血流量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1, 30(22): 2418-2422.

[16]吳雅端, 李澄清, 李輝明. 自擬舒頸通督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近期隨訪研究[J]. 北方藥學, 2022, 19(8): 15-18.

[17]郭新榮. 針灸治療頸椎病臨床研究進展[J]. 亞太傳統醫藥, 2015, 11(2): 60-61.

[18]侯建鵬, 王博侖, 劉鵬, 等. 針刺結合運動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 針灸臨床雜志, 2022, 38(7): 20-23.

[19]沈巍, 李健強, 王乙翔, 等. MRI靜息態腦功能成像對頸型頸椎病針刺后鎮痛效應的研究[J]. 針灸臨床雜志, 2021, 37(8): 10-15.

[20]胡茜瑩, 劉亞瑋, 李海燕, 等. 循經針刺聯合桂枝加葛根湯治療頸椎病引起腦供血不足效果研究[J]. 中華中醫藥學刊, 2023, 41(1): 238-241.

[21]李明偉, 李立國, 余作. 隨癥取特定穴針刺聯合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雜志, 2023, 50(3): 170-173.

[22]張鑫帥, 李海芳, 杜文平, 等. 針刀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進展[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3, 8(20): 195-198.

[23]廖焦魯, 王竹行, 毛翔, 等. 基于量效學的艾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 湖南中醫雜志, 2021, 37(11): 79-81.

[24]張晶晶,張國廷.中醫推拿結合曲度牽引治療頸椎病伴有生理曲度異常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 2021, 28(30): 151-153,?167.

[25]宋仲濤, 譚曾德, 王軍. 曲度牽引配合推拿療法治療頸型頸椎病[J]. 吉林中醫藥, 2020, 40(8): 1099-1102.

[26]仲衛紅, 李宇濤, 林建平, 等.“三步五法”推拿配合功法治療頸型頸椎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21, 36(4): 2396-2399.

[27]孔源, 宮云昭, 王瑩. 推拿聯合藥物治療頸型頸椎病的療效及其對患者頸椎前凸角影響的回顧性分析[J]. 西部中醫藥, 2022, 35(9): 129-132.

[28]錢雪旗, 牟恒, 戎軍, 等. 針灸聯合推拿分期施治對頸椎病中醫證候, 疼痛, 頸椎曲度及炎性反應因子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 2022, 40(6): 90-93.

[29]徐霖, 葉雅仙, 唐海英. 中藥康頸湯配合針灸推拿治療頸椎病75例[J].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2, 29(1): 160-161.

基金項目: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編號:20200201392JC)

作者簡介:王曉東,碩士研究生,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針灸推拿。

通信作者:熊桂華,碩士研究生,主任護師,研究方向:中醫內科學。E-mail:13001953603@163.com

猜你喜歡
中醫治療推拿頸椎病
頸椎病與老年癡呆
游泳 趕走頸椎病
頸椎病的簡便貼敷療法
淺析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優勢與不足
溫針灸聯合推拿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分析
通乳顆粒結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療產后缺乳療效觀察
中醫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的臨床觀察
塵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醫治療現狀
從小說到電影:看《推拿》的改編
推拿手法在產后尿潴留防治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