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淫穢視頻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民事公益訴訟辦案實踐

2024-03-11 13:21徐旭張偉羅群
中國檢察官·經典案例 2024年1期

徐旭 張偉 羅群

摘 要:檢察機關針對利用互聯網無差別傳播淫穢視頻損害未成年群體身心健康的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要著重從身心健康公益性、未成年群體權益保障價值、公益保護導向效應等方面論證行為違法,嚴格把握行為人傳播行為與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時通過向行為人主張給付心理健康重建輔導費等形式創新對未成年被害群體的幫扶路徑。檢察機關要注重“借智”專家、建立“一案多查”綜合履職模式、搭建綜合保護工作體系等多元舉措實現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和源頭治理。

關鍵詞:民事公益訴訟 傳播淫穢視頻 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一、基本案情及辦案過程

2020年4月至5月,周某某、甄某某為獲取廣告流量共謀制作淫穢視頻鏈接并在QQ群內傳播。周某某負責制作淫穢視頻鏈接,利用技術手段規避互聯網公司攔截并違規組建多個專門用于發送所制作的淫穢視頻鏈接的QQ群,群內成員共計5000余名;甄某某負責將周某某制作好的淫穢視頻鏈接發布至組建的QQ群。周某某、甄某某二人為積極推廣增加流量,還設置了QQ群用戶只要將淫穢視頻鏈接轉發至3個群以上即可免費觀看的推廣條件,且該鏈接再打開能無限制觀看多部淫穢視頻。上述淫穢視頻鏈接被群用戶大量轉發到以未成年人為主的多個同學群、游戲群、交友群中,引發未成年人聚集觀看,甚至模仿。

2020年7月,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大渡口區院”)“莎姐”云平臺陸續接到舉報,稱有人在QQ群中向小學生等未成年人發布淫穢視頻、圖片。大渡口區院將此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并開展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監督。監督過程中,大渡口區院經初步評估認為周某某、甄某某行為可能侵害不特定多數人的合法權益,但本案的成案必要性、責任主體確認、責任承擔方式等問題較為特殊,需要進一步論證,遂移送線索至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以下簡稱“重慶五分院”)。2021年4月28日,針對本案辦理難點,重慶市三級檢察院召開專家咨詢會,論證向不特定對象傳播淫穢視頻與侵害未成年群體身心健康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主張心理健康恢復費用的可行性等關鍵問題。經專家論證后,重慶五分院綜合考量案情和專家意見,認為周某某、甄某某2人的行為侵害了未成年群體身心健康,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應開展民事公益訴訟檢察監督。同年7月28日,重慶五分院以周某某、甄某某傳播淫穢視頻損害社會公益立案。8月13日,周某某、甄某某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10個月和1年4個月。經訴前公告期滿,無適格主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12月15日,重慶五分院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判令周某某、甄某某承擔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重建輔導費21300元,并在省級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為確保賠償金??顚S?,重慶五分院開庭前聯系大渡口區民政局提供專用賬戶和資金監管協助。2022年6月9日,法院判決支持全部訴訟請求。

大渡口區院受案后第一時間到案涉學校開展網絡安全法治教育,并協同社工組織對出現行為偏差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2021年7月29日,重慶五分院委托大渡口區社工服務中心對案涉未成年人開展心理矯治。同年9月9日,該社工服務中心向重慶五分院提交對案涉未成年被害群體心理矯治工作方案。目前,所判決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重建輔導費已全部執行到位,案涉未成年群體已獲心理救助幫扶。2022年6月7日,重慶市五分院就本案暴露出的管理問題向互聯網公司發出檢察關注函,督促該公司履行其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社會責任。

二、網絡傳播淫穢視頻侵害未成年人權益案件辦理要點

民法典第110條規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權。民法典第1004條進一步對健康權的內容予以明確,規定“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權受法律保護”。檢察機關在辦理利用互聯網無差別傳播淫穢視頻損害未成年群體身心健康的案件過程中,有必要厘清民事公益訴訟成案背后的法律邏輯,以實現對未成年人的有效保護。

(一)準確把握立案必要性

一是具有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公益保護必要性?!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第50條明確,禁止制作、復制、出版、發布、傳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信息;第129條規定,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應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加持下,淫穢、色情、暴力等違法內容的傳播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廣,對未成年人的侵害會產生疊加效應。因此,在公眾平臺、社交媒體發布、宣揚淫穢、色情信息具有公共性、廣泛性特征,此行為破壞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二是未成年人具有群體特殊性,未成年群體權益保障具有必要性。憲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都對未成年人給予特別關注。本案中,行為人傳播淫穢視頻的對象是不特定的、無差別的,重要的是,本案中還因行為人鼓勵、放任接觸者轉發,造成淫穢視頻在未成年人社交群內大量傳播,引發未成年人聚集觀看、模仿等嚴重后果。對此,直接損害、繼發損害以及后續損害態勢結合,綜合認定行為人對未成年群體造成損害。

三是具有網絡公共利益保護正向示范必要性。在無差別傳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案件中,對未成年人網絡公共利益的保護手段較為有限。在無適格公益訴訟主體的前提下,檢察機關可以就此類無差別傳播行為對未成年群體造成危害的問題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通過嚴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彰顯對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工作的重視。

(二)明確侵權主體責任

行為人利用網絡社交平臺無差別傳播淫穢視頻是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水源”的污染??紤]到在網絡上發布不良違法內容和信息是常見現象,為避免責任追究的泛化,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中重點要論證行為人的傳播行為與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損害之間的直接因果關系。

本案中檢察機關認定行為人對淫穢視頻在未成年群體中傳播、擴散存在主觀放任的故意。一是行為人具有公開傳播行為,如在社交平臺上組建用以公開傳播淫穢視頻的群組、公開發布淫穢視頻等。二是行為人有鼓勵擴散行為,如設置多次轉發淫穢視頻鏈接可免費、無限制觀看的傳播條件。三是行為人對未成年群體沒有采取入群身份驗證、觀看條件限制等有效屏蔽措施,主觀上不排斥或反對未成年群體接觸其傳播的淫穢視頻。

此外,還需要特別關注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民法典第1195條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本案中,互聯網公司并未高度介入傳播行為,也不存在上述“通知-刪除”情形,因此無需承擔侵權連帶責任。但互聯網公司作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重要主體,也應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三)拓展責任承擔方式

本案中,對于未成年人網絡公益保護還面臨責任追究虛化的困境。要想將公益訴訟保護成果落實到對未成年被害群體的具體幫扶工作上,就不能囿于侵權人賠禮道歉的責任承擔方式。根據民法典第1183條的規定,檢察機關并非就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適格主體。但由受害者分別主張賠償不僅浪費司法資源,也難以實現對未成年被害群體的全面、有效幫扶。同時,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主張懲罰性賠償必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侵害身心健康權不在其列,檢察機關也難以提出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

基于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在賠禮道歉形式不足以彌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所受損害的情況下,檢察機關借鑒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思路,從“心理修復”的角度主張給付恢復性費用以解決公益損害賠償問題。在具體訴訟請求方面,主張侵權行為人修復受到“污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環境,支付重建輔導、心理咨詢等必要的心理健康重建費用。為保證??顚S?,檢察機關聯合民政主管部門對賠償金進行賬戶監管,由司法社工具體執行心理健康重建工作,檢察機關全程監督。

三、網絡傳播淫穢視頻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公益訴訟辦案啟示

(一)“借智”提升新型案件專業化辦理水平

無差別傳播淫穢視頻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等新型公益訴訟案件所涉問題特殊,應發揮一體化優勢,組織各級檢察機關業務專家參與研討論證,通過咨詢論證、聽證、磋商等形式問策專家能有效突破辦案難點,提升未成年人檢察辦案質效。

對爭議較大、專業性較強的未成年人公益訴訟案件,可以邀請相關專家輔助庭審。例如,本案申請心理學專家出庭,證實對案涉未成年被害群體身心健康及時開展干預、修復和重建具有必要性,闡明檢察機關所提交的未成年人幫扶方案具有可行性,所主張的心理重建輔導費用具有合理性,取得了較好的庭審效果。

(二)建立“一案多查”綜合履職模式

檢察機關在辦理通過網絡無差別向未成年人傳播淫穢物品刑事案件的過程中,注重開展刑事訴訟、公益訴訟一體聯動證據收集和實質化審查,將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要素融入辦案。針對網絡犯罪隱蔽程度高、證據易滅失的特點,及時固定傳播內容、鏈接終端等電子證據,并規范封存作案手機、銀行卡等關鍵證據。同時,重點關注能夠證實不法行為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響范圍和程度的證據,為刑事指控后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順利推進奠定證據基礎。

(三)推動完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工作體系

在數字檢察的大背景下,檢察機關可以依托本地數字法治系統,進一步豐富未成年人保護跨場景設置,構建集線索發現、監督、預防、幫教、幫扶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平臺。例如大渡口區院建立的未成年人幫教維權信息“莎姐”云平臺,在未成年人保護線索收集、分流、處置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檢察機關應在法治教育、安全警示、公益損害賠償金監管執行等方面加強與學校、行政主管部門、社區組織等社會專業力量的橫向協作,與專業化司法社工組織共同制定未成年人幫扶工作預案,實現對未成年被害人的全程救治和心理疏導;針對案件中反映出的網絡服務提供者所存在的經營管理隱患,及時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角度予以提示,推動未成年人社會支持體系建設,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成效。

*本文為2023年度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涉未成年人案件幫扶機制研究”(WFY2023B06)的階段性成果。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學刑事檢察研究中心研究員[400042]

***河南省桐柏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常務副檢察長、一級檢察官[474750]

****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五分院第七檢察部主任、二級高級檢察官[40004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