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黃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分子機制研究

2024-03-11 06:44劉靜雨單秋麗何文興陳安徽
食用菌 2024年1期
關鍵詞:油紅桑黃內脂

劉靜雨 曲 凡 單秋麗 何文興 陳安徽

(1徐州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江蘇徐州 221028;2濟南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山東濟南 250022)

桑黃(Sanghuang)是一種寄生于桑樹樹干處常年生真菌,名為桑黃屬桑黃,是桑黃屬成員。相關文獻表明桑黃主要活性成分能夠治療糖尿病和肺炎,以及在減輕感染性休克、抗炎、抗氧化、抗腫瘤、降低血脂、預防和治療自身免疫關節炎癥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中三萜、多糖和黃酮類化合物是3種主要的藥理活性化合物[1]。桑黃活性成分提取方法有醇提法和水提法,不同提取法所獲得的活性成分種類及功能不同[2-3]。TAJI等[4]在1968年證實桑黃子實體水提物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可用于抑制小鼠肉瘤細胞的生長。此外,SHIBATA等[5]證實桑黃子實體醇提物能夠抑制肝癌細胞增殖的功能。并且近年來有大量關于桑黃藥用功能的研究報道,進一步描述這種真菌的抗腫瘤和抗氧化特性[6-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在沒有過度飲酒的情況下,肝臟內脂肪積累過多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8]。近幾十年研究發現遺傳、飲食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NAFLD發病的媒介[9]。NAFLD的發病進程可分為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sis heptitis,NASH)以及肝硬化,最終嚴重危害人體生命健康[10]。近年的研究數據顯示:目前,NAFLD的全球發病率約為25%[11],被認為是全球慢性肝病日益增長的重要原因,并已成為近年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之一[12];在中國,NAFLD的患病人數急劇增加到30%[13]。

NAFLD的發病通常伴隨著各種代謝疾病的發生,如糖尿病和肥胖癥。它被認為是肝臟代謝綜合征的一種表現。Sanghuang Kangneng醇提物(ethanol Sanghuang Kangneng,ESK)主要提取Sanghuang Kangneng中多酚類和黃酮類化合物,前人研究顯示,部分多酚類和黃酮類化合物可改善NAFLD,但是對于其改善NAFLD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人正常肝細胞系WRL68細胞是一類永生化肝細胞株,對生長環境的改變有比較高的靈敏度。筆者以WRL68細胞作為體外試驗模型,研究ESK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關分子作用機制,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FFA,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胎牛血清(FBS),北京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高糖DMEM培養基,北京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青霉素,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鏈霉素,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MTT試劑,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油紅O,上海和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CA蛋白濃度測定試劑盒,碧云天生物公司;甘油三酯(TG)測試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總膽固醇(TC)測試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Triton X-100,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Trizol,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反轉錄試劑盒,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熒光定量PCR試劑盒,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槲皮素,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沒食子酸,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淫羊藿苷,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蘆丁,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綠原酸,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ESK提取

桑黃產于江蘇省,由徐州工程學院陳安徽鑒定并命名為Sanghuang Kangneng。稱取Sanghuang Kangneng20 g,置50 ℃烘箱內烘至4 h,研磨過篩(孔徑0.85 mm)。加入10倍體積的90%乙醇85 ℃索氏提取2 h。布氏漏斗過濾提取溶液,旋轉蒸發儀55 ℃旋轉蒸發五分之四溶液,濃縮液低溫冷凍干燥成粉末(命名為ESK),所提取的ESK放置-20 ℃長期保存。

1.2.2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ESK樣品溶液的配置:準確稱取ESK樣品10 mg,將其溶解于1 mL甲醇(色譜級),10 000g離心20 min,配成樣品儲備液,過0.22 μM無菌濾膜過濾,收集液體部分。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標準溶液的配置:取槲皮素、沒食子酸、咖啡酸、淫羊藿苷、蘆丁、綠原酸標準品各10 mg,將其溶解于1 mL甲醇(色譜級),10 000g離心20 min,配成標準混合樣品儲備液,用0.22 μM無菌濾膜過濾。

色譜條件:色譜柱選擇YMC-Pack ODS-AQ反相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由A、B兩部分組成,A相:乙腈∶甲醇∶超純水(體積比)=19∶5∶76(pH 3.0);B相:乙腈∶甲醇∶超純水(體積比)=55∶15∶30(pH 3.0)。流速為1 mL/min,柱溫為30 ℃,檢測波長為256 nm;進樣量為10 μL,梯度洗脫條件見表1。

表1 梯度洗脫條件

1.2.3 細胞培養

人正常肝細胞(WRL68)購買于上海傳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偛浚?,在高糖DMEM培養基中培養,培養細胞時在培養基中加入10%的胎牛血清、100 mol/mL青霉素和100 mg/mL鏈霉素,將細胞放置于37 ℃和5% CO2的細胞恒溫箱中進行體外培養。

1.2.4 細胞活力測定

使用MTT比色法檢測細胞活力。收集并重懸細胞,控制細胞接種密度,將藥物暴露24 h、48 h的細胞和藥物暴露72 h的不同密度的細胞接種于96孔板中。質量濃度為5%CO2、37 ℃條件下培養過夜,待細胞貼孔底壁后對其進行不同質量濃度的藥物暴露,分別按照100 μL/孔的暴露體積進行處理,隨后將96孔板繼續培養。藥物處理結束后,將原加藥物的培養基吸出,每孔加入100 μL新培養基和10 μL MTT溶液(5 mg/mL),混勻,37 ℃繼續培養4 h。孵育結束后,將孔板內培養基棄去,每孔加150 μL DMSO,孔內形成的結晶物充分溶解后,再用酶標儀在490 nm處測量各孔的吸光值。

1.2.5 油紅O染色

收集并重懸細胞,控制細胞接種密度,在24孔板里藥物暴露24 h+72 h的細胞接種密度為1.6×105個/孔,質量濃度為5%CO2、37 ℃條件過夜培養,待細胞貼孔底壁進行暴露試驗;暴露結束后,將24孔板里原加藥物的培養基吸出,用PBS輕洗;每孔加入200 μL質量分數為4%的多聚甲醛,避光固定30 min后,用PBS輕洗;每孔快速滴加200 μL油紅O工作液,避光染色20 min;每孔加適量質量分數為60%的異丙醇漂洗1 min,去掉浮色后用滅菌水漂洗至無色。鏡下觀察并成像。

1.2.6 細胞內總蛋白、TG和TC含量測定

將藥物處理的細胞胰酶消化后分別收集于對應標記的EP管中,離心后棄上清;用滅菌PBS洗滌細胞沉淀2~3次,再次離心棄上清;每管中加入1%Triton X-100 30 μL,用旋渦振蕩儀將細胞沉淀振蕩開,冰上裂解細胞2 h,每隔30 min用旋渦振蕩儀對細胞沉淀振蕩使其充分裂解。吸取上裂解液,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測定細胞內TG、TC以及總蛋白的含量。

1.2.7 實時熒光定量PCR

使用Trizol法提取各組細胞的mRNA,并按照反轉錄試劑盒的方法進行反轉錄。根據表2反應條件進行實時熒光定量PCR,結果根據各組Ct值,使用2-△△Ct法計算目的基因與內參基因β-actin的相對表達量(基因相對表達量計算公式使用2-ΔΔCt:其中ΔCt為目的基因和內參基因Ct值差值)。所有引物信息如表3,以β-actin為內參標準化目的基因。

表2 實時熒光定量PCR反應條件

表3 WRL68 qRT-PCR引物

1.3 統計分析

數據使用GraphPad Prism7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和作圖。樣品重復孔數為3,數據結果表示為平均值±標準誤。兩個組之間的比較選擇t檢驗,多組間比較選擇雙因素方差分析,*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2 結果與分析

2.1 樣品定性分析結果

通過對比標準品HPLC圖譜(圖1)可以推斷出,ESK中含有槲皮素、沒食子酸、咖啡酸、淫羊藿苷、蘆丁、綠原酸物質。

圖1 HPLC定性分析結果

2.2 ESK對WRL68細胞活力和脂質代謝的影響

如圖2所示,暴露于ESK24 h后,WRL 68細胞凋亡數目無明顯增加,然而與對照相比,暴露于32 μg/mL、160 μg/mL、320 μg/mL的ESK48 h以及72 h細胞凋亡數目增加,160 μg/mL的ESK培養正常細胞72 h,細胞凋亡15%;相同處理時間320 μg/mL藥物暴露細胞凋亡為對照的23%,均在藥物處理細胞凋亡可接受范圍內,因此選3.2 μg/mL、32 μg/mL、160 μg/mL以及320 μg/mL的ESK72 h處理。

圖2 ESK不同時間及質量濃度暴露對WRL68細胞活力的影響

如圖3a所示,與高脂細胞未進行ESK處理的對照相比,ESK處理72 h后,高脂細胞內TG含量顯著降低,并且隨著ESK質量濃度的進一步增加,TG含量也逐漸降低。3.2 μg/mL的ESK暴露使得高脂WRL68細胞內TG含量顯著減少37%(P<0.01),并且發現3.2 μg/mL的ESK不影響高脂細胞內TC水平,而用32 μg/mL和160 μg/mL的ESK暴露時,TC含量分別顯著降低40%和35%(P<0.001,圖3b)。然而,盡管320 μg/mL的ESK處理會顯著降低高脂WRL68細胞內TC含量(降低22%,P<0.001),但相較于160 μg/mL的ESK處理,高脂細胞內TC水平卻略有上升。此外,油紅O染色結果顯示:相比較于高脂細胞未進行ESK處理的對照,32 μg/mL和160 μg/mL的ESK處理能夠顯著降低WRL68細胞內脂滴(箭頭)的形成(圖4)。

圖3 ESK對高脂細胞內脂質水平的影響

圖4 不同質量濃度ESK對高脂WRL68細胞油紅O染色影響

2.3 ESK對WRL68細胞脂質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為了初步闡明ESK減少高脂WRL68細胞內脂質含量的潛在機制,分別從脂質運輸、脂質合成和脂質氧化方面來探討ESK的作用機制。如圖5a、5b所示,與高脂細胞未進行ESK處理的相比,320 μg/mL的ESK處理能夠顯著降低高脂細胞內參與脂質生成的Srebp-1c和Fas的表達,分別降低51%和39%(P<0.05)。此外,32 μg/mL的ESK處理還能顯著下調參與脂質運輸的關鍵基因如CD36(下調29%,P<0.05)的表達水平(圖5c)。而脂質氧化相關基因PPARα表達沒有變化(圖5d)。

圖5 ESK對高脂WRL68細胞脂質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3 小結

目前NAFLD是世界上常見的疾病之一,已成為研究熱點,迫切需要治療NAFLD新的藥物。Sanghuang Kangneng是一種寄生于桑樹樹干處常年生真菌,其主要核心成分已知。以前的研究報道Sanghuang可以防止急性肝毒性和調節肝功能[14]。在目前的研究中,使用的FFA誘導模型,是一個被廣泛接受的高脂肝細胞模型。筆者首次確定ESK在減輕高脂肝細胞內脂積累、治療NAFLD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TC和TG是機體發生高脂相關癥狀時常需檢測的重要指標,當這兩種生化指標異常時,初步認定檢測的細胞或組織內部脂代謝異常。為了顯示細胞內的脂肪含量常采用油紅O進行細胞染色,因為油紅O是一種脂溶性染料,在脂肪內能夠高度溶解,因此其可特異性的使組織內TC等中性脂肪染為紅色。ESK顯著減少了高脂肝細胞內TC和TG含量,油紅O染色圖顯示ESK顯著減少了高脂肝細胞內中性脂肪含量,因此可初步判斷ESK減少了高脂肝細胞內脂質積累。

利用WRL68細胞作為體外試驗模型,通過設計不同的暴露劑量,考察ESK暴露對WRL68細胞的活力影響。在ESK處理FFA誘導的高脂細胞模型試驗中,高脂WRL68細胞隨ESK質量濃度增加,細胞內脂質蓄積顯著降低。通過qRT-PCR技術發現,ESK暴露可顯著影響高脂WRL68細胞內與脂質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其可能的模式有通過抑制細胞內SREBP-1c和Fas基因表達,抑制脂質合成,以及通過激活PPARα來促進肝細胞內脂肪酸氧化,這些可減緩NAFLD的第一發病階段。

猜你喜歡
油紅桑黃內脂
桑黃——古老中藥放新彩
桑黃黃酮的研究進展
內臟脂肪素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脂蛋白腎病腎臟組織油紅O染色方法改良
桑黃纖孔菌發酵液化學成分的研究
轉化生長因子β受體Ⅰ影響脂肪細胞分化的研究
內脂素與肥胖、2型糖尿病關系的研究進展
桑黃液體發酵茶飲料工藝研究
油紅O染色在斑馬魚體內脂質染色中的應用
2014年北京地區嚙齒類實驗動物質量的病理學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