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N”英語作業:內涵與設計

2024-03-12 06:05鄭醉榴
關鍵詞:作業設計小學英語

鄭醉榴

摘 要:“1+N”英語作業,以“學習場域”為理論基礎,密切關注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及需求?!?”,即普適性基礎作業,通過隨堂作業、專項練習、錯題解析等,幫助學生解決疑惑,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獲得提升;“N”,即特需性拓展作業,追求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多元提升,包括指向理解與表達的閱讀類作業,指向實踐與建構的體驗式作業,指向遷移與創新的項目化作業。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學習場域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也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隨著《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如何提高作業的質效,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基于“學習場域”理論,提出了“1+N”的英語作業構架。

一、“1+N”英語作業的內涵闡釋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教師應深入理解作業的育人功能,堅持能力為重、素養導向。 ?[1] 在此指引下,我們明確了作業設計的“三觀”,即“價值觀”——要面向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質量觀”——要在短時間內獲得大收益,做到輕負高效;“要素觀”——要體現創新性、開放性、實踐性,既動手又動腦,既育心又塑行。同時,我們關注“吃不消”和“吃不飽”的學生,借助作業這一載體,為“吃不消”的學生“調理”,給“吃不飽”的學生“加餐”。

為此,我們提出了“1+N”的英語作業構架,“1”是指普適性基礎作業,“N”是指特需性拓展作業。這一構架的根基是“學習場域”理論。

“學習場域”是從法國學者皮埃爾·布迪厄的“場域”概念中延展得來的子概念,是由社會成員按照特定的要求共同打造并提供給個體參與社會活動的場所,其具有的關系性、整體性、開放性、動態性等特點,有利于拓寬學習空間,轉換學生的認知視角,使其獲得對學習的新理解與新認識。 ?[2] 我們根據這一理論,將學習場域劃分為基礎學習場域和創新學習場域。其中,基礎學習場域主要集中在校園內,創新學習場域則是在校園外,包括社區、街區、自然等。

在基礎學習場域,學生的學習內容相對集中,重在打基礎,對應的作業也是為幫助學生鞏固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我們設計能夠滿足學生基本需求的普適性基礎作業,幫助學生一點一滴地積累,對應“1+N”英語作業中的“1”。而創新學習場域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空間,成為其自主探究的場域,能有效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所以,我們設計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特需性拓展作業,對應“1+N”英語作業中的“N”——通過打破時間、空間、學科、人際等邊界,讓英語作業更具綜合性、情境性、生活性,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具體而言,普適性基礎作業是面向所有學生設計的作業,圍繞英語學科的聽、說、讀、看、寫等基本能力展開,形式相對單一,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特需性拓展作業則是在普適性基礎作業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有層次、有彈性的延伸作業。這部分作業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形式上具有多樣性,旨在增趣味、促發展,并鼓勵以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家校社”協同合作等方式完成??偟膩碚f,“1+N”英語作業是以學生、教師、時間、空間等因素相互作用、循環互動而形成的“實踐共同體”,從整體出發,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擴大認知視域,構建思維支架,實現知識遷移。

二、“1+N”英語作業的具體設計

(一)普適性基礎作業:解決疑惑,注重積累

普適性基礎作業部分,我們通過隨堂作業、專項練習、錯題解析等內容,幫助學生從認讀、鞏固到理解、體悟,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獲得提升。

“隨堂作業”要求學生伴隨課堂進程逐步完成,主要包括“課初預熱”“課中巧練”等形式?!罢n初預熱”作業是在課堂伊始,以任務單的形式引導學生預學,記錄疑惑之處,并在全班交流;“課中巧練”作業是圍繞理解的難點和學習的重點,讓學生完成思維導圖和選詞填空等,在巧妙的練習中及時強化。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的Story time板塊的語篇是一篇科普文,生詞較多,句型較難。在“課初預熱”作業中,學生提出了不少疑惑,如:“為什么Earth的首字母要大寫?”“wood和tree有什么區別?”“plastic怎么讀?”通過交流,有些問題學生能夠自己解決,有些問題則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慢慢解決。在“課中巧練”作業中,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概括語篇的基礎上,以“保護地球”為主題,完成思維導圖,并運用目標語言進行描述。

“專項練習”是針對學生的薄弱點布置的專項性作業,其設計主要體現“精準提優”。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 ?Our new home 的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在運用“wheres . . .”和“where are . . .”兩個句型時經常出錯,原因是學生對is和are的用法沒有完全掌握。對此,教師通過選編、改編、創編等方式設計了專項練習,并按基礎、綜合、拓展三個梯度設題,由易到難,幫助學生精準突破薄弱項。

“錯題解析”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重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作業。作業的錯誤能反映學習的不足,如果由教師進行點對點的輔導或幫助梳理分析,“給”的痕跡較重,不利于學生的反思。因此,我們布置錯題解析類作業,讓學生每周收集作業中具有代表性的錯題,并從錯題原題、原因分析、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整理,形成“錯題學習單”。之后,教師評選出反思到位、深刻的作業并在全班進行分享,從而形成班級的錯題庫。這樣,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把握錯題的原因,形成改進的意識;同時,同學之間也能夠互相促進、取長補短。

(二)特需性拓展作業:個性發展,多元提升

我們在設計特需性拓展作業時,通過閱讀類作業、體驗式作業和項目化作業等,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多元提升。

1.閱讀類作業:指向理解與表達

《課標》要求學生大量開展課外閱讀,比如要求3—4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達到1500—2000詞。因此,我們設計閱讀類作業,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選擇相應的繪本、短劇劇本、時文等,引導學生開展基于教材的主題閱讀,為其提供真實的閱讀場域。

首先,我們提倡將課外閱讀資源與教材深度融合。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選擇與其匹配的閱讀資料,促進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同時讓學生體驗更為生動、豐富的語言表達。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 Unit ?7 ?How much? 一課,主要學習有關物品價格的詢問以及回答,并通過愛心義賣活動的介紹,讓學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教師根據這一主題,選擇“Money Bunny”系列繪本中的 Spend It 這一繪本作為補充閱讀材料,引導學生思考金錢與生活的關系,并普及簡單的金融常識。

其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需求,設計個性化、多樣性、有特色的分層閱讀作業,并鼓勵學生采用多種方式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實現輸入與輸出的雙向促動。例如,我們在低年級布置繪本朗讀的作業,要求學生從所讀的繪本中選擇最喜歡的一段,有感情地朗讀,并開展“推選‘最美朗讀者”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在中年級布置繪制“繪本閱讀卡”的作業,要求學生閱讀繪本,摘抄感悟最深的語句,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將其制作成閱讀卡,并寫下感悟。在高年級,我們則布置繪本創編作業,要求學生發散思維,續寫或改編繪本。

2.體驗式作業:指向實踐與建構

體驗式作業是引領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現與建構過程、切身感受學習內容的趣味與價值的作業,主要包括“趣說”“趣寫”和“趣玩”三種形式。

“趣說”是為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而設計的趣味演說作業,旨在突破“啞巴英語”的困局。我們設計了“Wetalk(微演講)”創意作業,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維度,選取“My friends”“At weekends”“Hobbies”等演講話題。學生隨機抽取話題,在教師、家長等的幫助下,精心準備演講內容,通過英語課前兩分鐘進行演講作業展示,由師生現場點評并給出建議。在不斷的調整和完善中,學生的演講話題逐漸由課本拓展至課外,由教室、學校拓展至自然、社會,演講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趣寫”,是為了規范英語書寫而設計的英語趣味書寫作業。我們同樣采用分層布置的方式,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訓練。低年級注重模仿,以字母和單詞書寫為主,要求握筆正確、書寫準確; 中年級關注細節,重視字母大小寫、標點符號、單詞間距的訓練,要求格式規范、頁面干凈;高年級提倡流暢,每個字母之間可以有連筆,要求有一定速度,為初中學習打基礎。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對英語書寫的規范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趣玩”,契合小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作業中體驗“玩中學”,以增強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們在低年級設計字母變形記、英語趣配音、歌曲大聯唱等個性化作業;在中、高年級設計創作節日手抄報、節日感恩賀卡等作業,實現知識與生活的聯結,讓學生的作業不僅“有意思”,更“有意義”。

3.項目化作業:指向遷移與創新

項目化作業是以項目為單位設計的作業,需要學生融會貫通、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持續時間較長,指向語言的遷移和創新。項目化作業的主題,來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 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這一單元呈現了澳大利亞的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了這個有趣的國家。為了拓展學

生的視野,綜合運用這一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我們依托與學校一墻之隔的省級濕地公園,把單元主題從“一個有趣的國家”延伸為“一個有趣的地方”,讓學生在這個廣闊且鮮活的學習場域中完成以“Our Wetland(我們的濕地)”為主題的項目化作業,促進遷移運用能力的提升。這一項目化作業以“如何介紹濕地”為核心問題,學生通過上網搜索了解濕地、深度閱讀感受濕地、實地體驗探秘濕地,深度學習有關濕地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完成英文詞卡制作、動物檔案設計、項目日記撰寫等任務,最終形成一份有關濕地介紹的完整資料。為了較好地完成這一項目化作業,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科學、藝術、信息科技等學科知識,建構了完整的知識體系,打通了書本與真實世界的邊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7.

[2] 徐莉,李秋霞,梁震.我國教育博士學習場域的審視與構建[J].現代教育管理,2022(12):86 95.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小學英語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尋求英語課堂對話真實性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