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歸于嬰兒”的兒童本位研究:老子的思路*

2024-03-12 20:21李曉娟葉平枝
全球教育展望 2024年1期
關鍵詞:道德經老子成人

李曉娟 葉平枝

受法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自然教育思想及裴斯泰洛齊(Johan Heinrich Pestalozzl)、福祿培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bel)、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等人本教育思想的影響,19世紀末,美國教育家弗朗西斯·帕克(Francis W.Parker)第一次提出“所有教育活動的中心是兒童”這一宣言[1],帕克將自我活動看作兒童發展的法則,隨后在霍爾(Granville Stanley Hall)、杜威(John Dewey)等人的推動下確立了現代教育重心從“知識”“學?!薄敖處煛钡健皟和钡霓D移。在西方教育理論的深刻影響下,中國現代教育政策中“兒童為本”成為一項基本原則,但在教育實踐中卻更多作為一種隱性理念或概念而存在,缺少本土化的審視與追問。對照我國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教育實踐中時而隱現的功利化、短視化、片面化等頑瘴痼疾具有同質性,即偏離了兒童本位的教育邏輯起點?!叭魏蚊褡?、任何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本土文化的精神家園,中國需要一次精神的回歸,需要重新審視我們已有的精神財富?!盵2]兒童本位的教育思想與中國自古以來的“民本”思想一脈相承,兒童教育者需要一次教育觀念的全面覺醒與回歸?!懊恳淮稳祟惖男嘛w躍都回顧軸心時代,從中獲取新的火花?!盵3]當前兒童教育受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影響較大,“假使儒家思想衰退了之后,往往可以拯救儒家思想的,是道家”[4]。老子是中國思想文化的元祖之一,其著作《道德經》(也稱《老子》)是一部古老的哲學經典,全書五千余字,秉要執本,月印萬川?!袄献邮讋撍綄W”[5],他的“自然”“無為”“辯證”“整體”等通透的哲學思想以呵護和喚醒兒童本自具足的智慧為主,具有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現代價值。本文遵循老子哲學思脈,賦予老子思想中當代兒童教育價值意蘊,破解兒童本位失范問題,找尋兒童本位復歸之道。

一、 兒童本位的失范論析

(一) “功利化”的教育目的,違背了兒童自然成長秩序

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是我國兒童教育功利化的集中體現。糾正“小學化”不僅是反對超前教育,也是反對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下兒童的被動學習、淺層學習和表演式學習,反對成人高控的班級管理,反對“看不見兒童”的教育成果,反對“不開心”的游戲課程,反對“不自由”的自主游戲,即反對一切追求外在目標,偏離兒童本位的教育行為。治標任何時候都不能松勁,必須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但歸根到底要治本?!靶W化”傾向作為一種危害兒童教育生態的表層現象,實則是一系列成人實用理性與兒童自然天性之間價值矛盾的冰山一角。面對兒童教育中的“拔苗助長”現象,老子講“物壯則老,是謂不道”(《道德經》第三十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經》第二十四章)。萬事萬物強大壯盛之后就會趨于衰敗,踮著腳尖不可能永久地站立,邁起大步想要快速前進反而不能遠行。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盵6]面對兒童發展中的不同節奏,教育者要有“大器晚成”的耐心,過早的特長訓練、潛能開發等功利性行為常會忽視兒童真實的精神境遇,雖然可能使其強盛一時,但人為干涉兒童自然成長的秩序,違背兒童自然成長的法則,只會消耗兒童初生的稚氣和靈性。

(二) “碎片化”的教育內容,破壞了兒童成長的整體性

兒童教育的碎片化表現在教育內容缺乏橫向關聯和縱向深耕。部分幼兒園教育仍有“分科”思想,五大領域被人為選擇或削弱;為展示特色活動而犧牲兒童全面發展,對兒童進行短期強化訓練;一日活動中追求游戲多樣化而使兒童學習淺嘗輒止;不斷變換的主題活動和區域游戲少了整合與延續;教育活動中預設與生成相割裂;保育和教育相分離等現象。老子對于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蘊含著世界萬物間相互關聯的整體思維?!袄献拥氖澜缬^乃至自然倫理是一種‘文化整體論’的哲學思想?!盵7]老子講的“道生一”、“一”就是“道”,即是宇宙萬物的“同一性”。兒童生命有其自然的豐富性和連續性,兒童認識世界的過程是對整合性知識的身心整體感知,成人切不可低估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和潛力。生活即教育,兒童一日生活中處處是教育、時時是課程,兒童在興趣驅動下,通過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環環相扣的常態化游戲活動建構完整的生命體驗。

(三) “完成式”的教育方式,剝奪了兒童個體“自化”的權利

教育應當是一種未完成狀態,它發生在兒童的每一次探索和師生的互動細節中,在預設中包含生成,在生成中折射預設,相互統一,如此循環。教師以教材、教案、教師為中心的單向高控的教育過程,以及高結構的材料和標準答案導向的教育支持實則剝奪了兒童大膽試錯的權利。教師常常忽視或無力顧及兒童個體需求,但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是個性化的獨立“自化”過程,即學習者自主建構,而不是整齊劃一地被計劃和被完成。同時,個別教育機構中存在以上級領導意志為導向,為實現短期教育業績將識記類知識和表演技能囫圇吞棗地教給兒童的現象,精致熱鬧的活動里只見教師的“成功”,少了關于兒童得與失的思考?!叭寮宜粗氐?是群體人格,是一種求同性和聚斂式的思維模式;道家卻看重求異性和發散式思維模式,具有一種清新的自由主義氣息?!盵8]老子《道德經》中共出現了32次“自”,如“自生”“自為”“自勝”“自化”“自然”等充滿解放理性的話語,老子的“自”是對個體生命意義的關懷,是讓每一個兒童各順其性,各安其生,任盡其性?!白曰钡谋澈笫莾和毩⑿詡€體的獲得?!皟和瘜Κ毩⒌墨@得被稱為‘自然發展’中的第一步?!盵9]兒童本位要從關注群體走向關注個體,從注重成果走向關注兒童自然扎根生長的過程。

(四) “片面性”的教育評價,缺乏對兒童向善的本體認知

教師和家長慣用“對錯”“美丑”“好壞”等話語對兒童進行表揚與批評,匆忙地、主觀地給兒童貼標簽、下定義。但兒童相對而無分別,行為本無對錯?!昂煤⒆印薄皦暮⒆印眮碜猿扇嗽捳Z體系,成人言語背后的話語權力是對兒童立場的僭越?!疤斓夭蝗?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圣人將天地之間的萬物視為如“芻狗”般平等,不偏不倚,一視同仁。天地萬物有其變化規律,兒童正處于其一生中發展變化極為迅速的階段。教師和家長在行為和情感上要懂得克制和包容,以辯證思維去看待兒童發展,避免為兒童過早確立“美”的榜樣和“對”的標準,不能簡單用成人片面的認知進行限定性或否定性評價,更不能以此作為親疏遠近的依據?!拔覀円园l展的眼光去處理他們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不是以靜止悲觀的態度對待他們?!盵10]教育者要有深謀遠慮和持久向善的專業精神,讓兒童生命成就其生命本身。

(五) “成人化”的教育生態,阻礙了兒童原生的審美情趣

當今兒童在成人締造的商業文明和市場浪潮中夾縫生存,理想的兒童教育作為一種弱勢文化追求,在強勢的經濟時代顯得勢單力薄。兒童成長固然離不開成人世界,兒童文化也需要與成人文化互動共生,但社會和學校環境本身具有教育性,需要教育者有意識地去濾清和堅守。老子講:“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第十二章)老子以極端的反語告誡我們凡事皆有度,極端必生禍的道理。過度的感官刺激,足以扼殺一切偉大的創作心靈。有些教育機構在環境裝修和活動布置中使用刺眼的色彩堆疊,目光所及富麗堂皇?!耙粋€俗氣的、沒有秩序的和裝璜過度的環境會敗壞美感,正如貧乏而荒蕪的環境會餓死美的愿望一樣?!盵11]為兒童高聲播放刺耳又缺乏美感的音樂,破壞了兒童天性中的感性藝術素養;在兒童餐食中過分加工和追求味覺的刺激,損害了食物原本的營養和味道;過多提供電子屏幕,易使兒童在虛擬世界中迷亂心智;成人社會中的功利心、攀比心過早影響兒童,讓兒童變得如“小大人”般世故而圓滑,丟掉了本該有的童心與童境。

二、 “兒童本位”的復歸之道

《道德經》將“道”作為基本哲學范疇?!肮艜r所謂道,均謂人道,至《老子》乃予道以形而上學的意義?!盵12]“道是總規律,是最高的真理,也是最真實的存在?!盵13]道是天地運行的法則,也是生養萬物的動力。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以宇宙規模來把握人生哲學,主張“道法自然”?!啊匀弧抢献诱軐W的根核,貫通體、相、用三個部分?!盵14]老子所說的“自然”是“自己如此”[15],即每個兒童按照自己的生命秩序自然生長。

(一) 本體論:兒童為何

“兒童是什么”是探尋兒童本位從何而來、以何為本的問題。本體論是探究世界的本原和基質的哲學理論,為人本身的存在和活動尋找最終根據和最高標準,以實現對人的終極關懷?!氨倔w就是本然本質,而本性是本然本質中的獨特本質”[16]。對于兒童最初的本性,老子有極高的評價,認為“圣人皆孩之”(《道德經》第四十九章)。老子在《道德經》中出現了三次“嬰兒”、兩次“孩”和一次“赤子”,均與現代“兒童”之意相近。具體含義大致有四:

其一,兒童是柔弱的。兒童具有保全本性,持守天真,集氣致最柔和的心境?!皩庵氯?能如嬰兒乎?”(《道德經》第十章)如果人能夠使氣專一凝聚,以致柔和,就能達到如初生嬰兒般的本真狀態。老子贊美嬰兒是最合于道體的人,具有柔和、專注、自然的天性,并認為柔弱勝剛強。

其二,兒童是向善的。對于人之初的善惡,老子沒有直接論述,但老子認為人性是在人與社會互動過程中顯示出來的?!吧普呶嵘浦?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道德經》第四十九章)善良的,固然善良對待,不善良的,不但不擯棄,反而更加善待,唯有如此,才能同歸于善。這是老子對兒童本性的絕對信任。

其三,兒童是厚德的?!俺5虏浑x,復歸于嬰兒”(《道德經》第二十八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德是道的顯現,老子認為嬰兒具有人的理想德性,“德”是自然和無心的表現,嬰兒般的純真、質樸就是自然的風范,就是真正的德。

其四,兒童是無我的。兒童具有一種“無”的虛空,混沌無知,純真無邪。老子講“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道德經》第二十章)老子自稱“愚人”,如嬰兒般愚鈍、昏昏然、悶悶然。兒童沒有受到世俗偏見和陳規陋習的污染,最能彰顯人天真純樸的本性。

猶如尼采(F.W. Nietzsche)“精神三變”中的“嬰兒境界”,兒童精神不受外在的奴役,成為了自己,贏得了自己,同時也可以自由地創造自己?!皟和鶕碛械奶煨再Y源是人文世界的源頭和故鄉。成人有了這種理解,自然會生出敬畏童年的情愫?!盵17]兒童像出生嬰兒那樣天真質樸,無所為而為,但經過文明化、社會化過程,卻可能造成“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莊子·繕性》)的非本真狀態,故要用“道”的自然法則來矯治教育倫理的失序和文明對人性的割裂,理解兒童及其生命成長的秘密,回歸兒童之本。

(二) 方法論:成人何為

“正言若反”是老子的重要思維模式和哲學方法,以其“反者道之動”的“否定”來使“肯定”意義更為深刻,由此形成了老子與世俗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無為”思想貫穿整體。老子講“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第三章),這里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的放任自流,而是不妄為、不亂為,順遂人情、物性而施為。

1. 順道而為即為德

教育要立德樹人,教育之德如何發生?“道”與“德”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德”是“道”存在于事物中的具體表現,即德是道的顯現?!暗郎?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德經》第五十一章)道為天下之母,萬物皆從道生,道就有了蓄養之德。道順任自然,不造不設,好像常是無所作為的,但萬事萬物都由道而生,恃道而長,道實際上是無所不為的?!啊隆浴馈癁橹?失去對‘道’的追求向往,沒有對‘德’的信仰,德行修為就失去了源泉和動力?!盵18]兒童教育中若能遵從天之道、人之道,即是教育之德、師之德。

德是教育者自然無心的表現。老子講:“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第三十八章)真正有上等德行的人不自以為有德,而下德的人,有心為道,自居為德,所以反而無德了。道是不可言說的,德也不是自稱有德就有的?!翱鬃拥摹馈c‘德’,在觀念上相當局限于西周古義——禮制的范圍內?!盵19]“孔子以義為禮教,以順俗為旨,辯護人類之教育與禮法”[20],這與孔子時代“禮壞樂崩”背景有關。老子并不反對禮制規范,關于德與禮的關系,老子說:“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德經》第三十八章)道德仁義逐一墮落之后,才依靠“禮”來治理,禮可以培養,也可以作偽?!暗隆北臼亲匀粺o心的表現,但若以“禮法”形式來約束其不道德行為,有心有意為之,“德”為外力所規制,已是離道甚遠。

2. 堅持兒童“內在”為中心的教育立場

老子講“圣人恒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道德經》第四十九章),就是說圣人沒有自己的主觀成見,不以自己的意見來限制老百姓的思想,而是以老百姓的意見為意見?!耙园傩罩臑樾摹闭蔑@了老子對于人性的愛與信任,統治者不以自己的名譽私利來做事,把百姓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利益,故能成就一番事業。統治者之于百姓,猶如教育者之于兒童。兒童本位并不是否定“成人”的積極主導作用,而是不以成人意志壓抑兒童自然天性,不以成人權力控制兒童發展,遵循兒童“內在”成長之道,回歸初心,將教育這一外在支持系統與兒童的內生動力系統協調一致。人生來就有健全的潛在本能,“大自然為保護兒童免受成人經驗的影響而給予能促進兒童發展的內在教師以優先權”[21]。每個兒童都有這樣的“內在教師”,也就是說兒童有足夠的能力引導自身發展。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福祿貝爾等學者都認為兒童發展更多地是由內向外的發展過程,教育應以“自發型”教學為主,“幼兒越年幼,由內向外發展的自然過程就越值得加倍重視”[22]。教師要尊重并借助兒童“內在教師”的力量,以兒童自身發展規律為根據,內外合力促進兒童成長。

3. 建立“知雄守雌”的師生互動和親子關系

“知雄守雌”是成人對自身教育行為的自覺與克制。老子講:“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經》第七章)天地長久是因為它不自營其生,天地包容,承載萬物,沒有絲毫的私心。老子又講:“萬物作焉而不為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第二章)滋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助其成長而不自恃其能,大功告成而不邀功自傲。[23]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成人要懂得“隱身”和“靠后”。兒童教育總是蘊含在環境、材料和游戲活動之中,將課程中心還給兒童,需要教師有“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的精神?!爸凼卮啤笔浅扇斯膭顑和ㄟ^自己的真實體驗和實踐探索去獲得對事物的理解,也是為成人自身松綁,讓兒童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并以最適宜的方式給予兒童支持。成人在兒童教育中要學會“留白”,學會“守柔”“守雌”“守拙”,過多“幫助”往往會剝奪兒童獨立探索和犯錯的機會,限制兒童自主發展和獨立生存的能力。

“知雄守雌”還意味著成人在管理上要給予兒童寬容與自由?!疤煜露嗉芍M,而民彌叛?!?《道德經》第五十七章)天下忌諱之事越多,百姓越加反叛?!胺e極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思維習慣,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環境下才能產生?!盵24]防范和壓制是一種消極管理方式,恐懼會讓兒童失去生命的安全感,只有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下,兒童最鮮活、最靈動的天性才能得以自由綻放。老子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安不信。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道德經》第十七章)最高明的統治者不輕易發號施令,百姓安居樂業,百姓都認為這是自然的事情。兒童教育也應有此追求,從兒童對教師的畏懼到對教師的喜愛,再到不覺教師的“存在”而能健康快樂成長,家長兒童皆謂“我自然”。

4. 以“無形之學”促進兒童生命無限生長

兒童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其價值重在蓄養內在靈性與智慧,而不在于開發和外顯?!巴妗笔莾和奶煨?“玩”就是游戲,兒童學習以游戲為主,游戲是兒童的自發活動。因此,激發兒童自動求知的本性就是使其在“玩”中自主、自發地全身心投入。兒童學習的發生常是成人意料之外的“無中生有”,而不是完全依靠成人預設和控制。教育者應以兒童興趣為起點,遵循兒童“玩”的法則,尊重兒童“玩”的天性,在“玩”中不斷延續、拓展和深化。老子講:“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經》第六十三章)人類的認知在本質上是一種“生成”,老子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來講宇宙間萬物的生成與演變?!暗馈笔恰疤斓刂肌薄叭f物之母”,有無相生,“生”即生成、生長、生發,“生”是生命的本質和成長的核心。生長無止境,無終極,兒童教育的本質就是煥發兒童的生命成長力,將兒童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從簡單的、封閉式的活動走向復雜的、開放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從低階思維走向高階思維,從個體獨立思考走向共同學習與合作互助,不斷抵達最近發展區。

5. 營造“寧靜以致遠”的文化生態

教育需要回歸寧靜,反觀當前教育“改革創新”下師生群體的內卷與浮躁,老子卻有“不敢”的智慧,他主張無為之化,“‘化’是內隱地、不顯痕跡地使人發生深刻的良性轉變,往往體現在精神層面和觀念層面”[25]。老子思想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浪漫派,其迷人之處在于崇拜古樸,吶喊自然,追求返璞歸真的精神意象?!疤撿o”是自然的本質,是生命的本質,亦是藝術的本質?!办o”不是壓抑兒童好動的天性,相反是激發兒童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土壤?!疤撿o的生活,蘊含著心靈保持凝聚含藏的狀態,唯有這種心靈才能培養出高遠的心志與真樸的氣質,也唯有這種心靈,才能導引出深厚的創造能量?!盵26]虛而靜,靜而遠,老子講“致虛極,守靜篤”(《道德經》第十六章),他認為世間一切原本都是“空”而“靜”的,遵從由“無”到“有”,由“有”再到“無”的辯證關系。在現代化社會中,自然空間意境的營造對于兒童精神回歸尤為重要,只有共處于平和寧靜的文化環境和精神時空中,教師才能引導兒童去感受天地萬物的和諧與奧秘,領會天人合一的靜謐與智慧。以無載動有,以守為攻,“以靜制動,以寧靜渾淪的心靈空間去映照活潑的生命情調”。[27]

6. 修煉“行不言之教”的教育境界

話語即權力,成人角色天然地具有話語權力,但人的話語是由意念主導形成的,是帶著“是非偏見”的。老子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經》第二章)這是老子辯證哲學思維的體現。老子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因此圣人做事體合天道,順應自然,行不言之教。這里的“言”是指“聲教法令”?!拔液阌腥龑?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老子將慈愛作為最寶貴的東西,慈愛近乎柔弱,卻能涵養兒童勇敢的品格和道德的力量,其內核是對兒童個體生命的尊重。愛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與前提,兒童只有在愛的滋養中與成人建立一種情感共鳴,教育才會真正發生。我們的傳統教育方式是以口頭講授、講解、說教、教訓為主,然而語言本身有其局限性。老子講“大音希聲”,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這固然是一個極端比喻,但老子主張“貴言”和“善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第五章)。成人“說教”越多,離道越遠。對于兒童,感受大于道理,身教大于言傳。兒童學習不僅是“聽其言”,更多是通過“觀其行”來“模仿”學習,自然不僅賦予兒童模仿能力,而且還有改變自己成為所模仿榜樣的能力。因此,成人的一言一行和環境中的一草一木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兒童產生深遠影響,教育細節恰是能真正觸動兒童心靈的,教育者應懂得修煉自身言行和內在品性,以兒童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方式發揮影響。

三、 結束語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面對當代中國兒童教育的諸多現實問題,我們既要借鑒西方現代科學教育理論,同時也要回歸自我,問道東方,尋找中國智慧,從東方智慧、哲人思想中找尋符合當代兒童教育思想的價值意蘊。對于《道德經》的影響,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本文的意義即以老子思想問道兒童本位之真意,為真正實現兒童本位提供本土化理論借鑒,還原中國“天人合一”教育哲學思想的元精神,形成我國兒童教育自己的哲學話語體系。

猜你喜歡
道德經老子成人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道德經》的“中和”思想探究
成人不自在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智者老子
Un rite de passage
《道德經》“雞犬之聲相聞”與《桃花源記》“雞犬相聞”
成人正畸治療新進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